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997~ 1999年我们在吐鲁番棉花站枯萎病病圃中 ,研究了棉田灌溉、铺膜及种植密度与棉花枯萎病发生的关系。研究表明 ,棉花枯萎病的发生与否主要决定于 5~ 10 cm的地温 ,棉田灌溉和棉花不同时期棉田日辐射量是影响 5~ 10 cm地温的主要因子 ,灌溉次数越多 ,棉田日辐射量越少 ,棉花枯萎病发生越严重。铺膜与否同棉花枯萎病无直接的相关关系 ,分析了表明同播种时间、土壤墒情具有密切关系。研究初步表明合理增加种植密度会减轻棉花枯萎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长江下游棉区棉田多熟种植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下游是我国棉花种植较早、棉花产量较高、品质较好的棉区。改革开放以来棉田面积虽下降较多,但棉田多熟种植发展较快,现己成为全国棉田复种指数较高的地域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种植棉花,投资大,费工多.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植棉经济效益降低.于棉田间作生育期短、经济效益高的作物,可以增加棉田收入.1987和1988年,我们在沙雅县进行棉花间作小茴香的调查和试验,结果间作的小茵香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无多大影响,其经济效益远远超过单作棉花.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霸州市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也有所提高,但不少棉农忽视了棉田的早衰现象,从而影响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怎样才能防止棉田早衰呢?  相似文献   

5.
立体种植对主要棉花害虫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2-1993年在河南省内黄县纯麦套春棉田、种植玉米诱集带麦套春棉田和插花种植玉米麦套春棉田对棉铃早、红蜘蛛、棉蚜的生态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玉要带麦套春棉田和插花种植玉米麦套春棉田2代棉铃虫百株棉花累计落卵量比纯麦套春棉田分别中11.34%和44.83%。种植玉米诱集带麦套春棉田第3代和第4代棉铃虫百株棉花累计落卵量比纯麦套春棉分别减少33.01%和21.86%。插花种植玉米麦套春棉  相似文献   

6.
棉花是博州的优势主导产业,2011年种植面积达到63500hm2,占博州总播种面积的49%。近年来,通过有效整合高密度栽培、精细整地、精量播种、节水滴灌等各类成熟技术,博州棉花单产水平始终位居新疆前列。但是,由于人力资源的紧缺,棉花采收成本逐年增加,植棉收益相对下降,为此开始大力推广机采棉技术。目前,棉花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进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面临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7.
由于新陆早12号棉花品种在新疆博州棉区长期种植,其抗病性和衣分有所下降。针对博陆早一号(81-3)品种的抗虫能力较弱,特别是抗棉铃虫的能力较差,为了选育出适合博州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性和抗虫能力强的棉花新品种,2009年在新疆博州棉田进行了该项比较试验。通过试验,产量最高的品种为博陆早一号,折合每公顷皮棉1990.5 kg;07-11、中棉所50号、冀958、9号、富全8号、81-9品种比对照分别减产1.3%、2.5%、3.7%、11.4%、15.9%、20.5%。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发病率最高的品种为富全8号,立枯病发病率为6.46%,枯萎病发病率1.68%,黄萎病发病率为0.78%。  相似文献   

8.
无为县是我省产棉大县,植棉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棉花生产迅猛发展,棉田面积由90年代初的1.06万公顷,发展到1996年的3.3多万公顷,面积、总产连续8年居全省之首。目前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50~60万公顷。随着国家对棉花市场的放开,棉花市场变化大,价格或高或低,棉花效益不稳定,但我县推广棉田间作套种,发展高效立体种植,极大地提高了棉田效益。1青菜 莴苣-乳瓜 棉花青菜选用“苏州青”、“矮脚黄”等良种,9月中旬育苗,10月中下旬在畦中间1.2米处按行距20厘米移栽5~6行青菜,青菜于次年2月底3月月初让茬。让茬后深翻,晒垡接栽乳瓜。乳瓜选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分析棉田水分动态入手,结合棉花生育期内降水和棉花的需水规律,对棉田水分管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生育时期内棉花消耗水分的量及不同群体密度水平下的土壤水含量动态,覆盖行间与不覆盖行间水分变化的比较,多年平均降水量与棉花需水量的比较分析,提出了晋中棉区棉田水分管理的策略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绿肥种植模式对连作棉田土壤肥力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7-2008年在连作棉田进行2种不同种植模式(春麦复播绿肥、直播绿肥)的绿肥翻压试验,研究绿肥翻压后对棉田土壤肥力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均能提高土壤的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而且沙打旺、油葵绿肥对土壤有较强的富磷和富钾作用;复播绿肥草木樨、油葵、大豆,直播绿肥沙打旺都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除毛苕子外各处理均增加了土壤速效氮含量。此外,各种绿肥茬口均能提高连作棉田的棉花产量,其中春麦复播草木樨茬口的棉花增产最高达48.8%,其次是直播绿肥沙打旺茬口的棉花增产36.1%。建议长期连作棉田的倒茬应优先选择小麦复播草木樨种植方式,单作可选沙打旺直播绿肥作为棉花前茬。  相似文献   

11.
<正> 根据沧州区域的生态条件,针对抗虫棉苗弱根差、库强源弱、铃重低、易早衰的生理缺陷,为提高棉田综合经济效益,研究了以塑造棉花倒伞多茎株型为核心的棉田高产高效种植技术。三年大面积生产示范,棉花——天鹰椒复合种植模式,在  相似文献   

12.
根据沧州区域的生态条件,针对抗虫棉苗弱根差、库强源弱、铃重低、易早衰的生理缺陷,为提高棉田综合经济效益,研究了以塑造棉花倒伞多茎株型为核心的棉田高产高效种植技术.三年大面积生产示范,棉花--天鹰椒复合种植模式,在节省棉花整枝用工50%~70%的条件下,子棉产量3000~4500kg/hm2,天鹰椒3000~3750kg/hm2,公顷效益达2.7万元以上,比单作棉田提高1.8~2.25倍.  相似文献   

13.
棉花是博州的主要经济作物,每年种植面积在4万公顷,棉田主要杂草有稗草、马齿苋、田旋花、灰绿藜、狗尾草等。常年使用氟乐灵防治棉田杂草,使用剂量大,棉花根茎易形成肿大。因此,进行48%仲丁灵乳油、33%广田通乳油和48%氟乐灵乳油的小区对比试验,为大田推广做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4.
棉花的早衰问题已成为制约博州棉花单产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博州棉区棉花早衰,可降低产量15%左右,严重时达到20%以上,同时棉花的品级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影响了棉花价格,降低了植棉效益。因此,分析博州棉花的早衰原因,解决好棉花早衰问题,对促进博州棉花生产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1 长年连作 目前,博州棉田95%以上为重茬地,大部分地块种植年限在15-23年,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病残体,致使棉花枯、黄萎病发生较重。由于多年连作,导致棉株因土壤中某种养分缺乏而生长不良。  相似文献   

16.
0 引言 博州耕地养分普查结果表明:博州耕地土壤速效磷(P)含量高.生产实践中,棉区主要施用磷酸二铵供给棉花磷养分,因此磷酸二铵用量过高的现象相当普遍.为此,2007年在博州不同速效磷含量水平的滴灌棉田上进行了磷酸二铵适宜用量的多点试验.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博州棉花早衰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以为博州地区棉花的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喀什地区棉花高密度种植考察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喀什地区是新疆主要植棉区,"九五"期间棉田面积基本稳定在18.67×104~20×104 hm2,占自治区棉田总面积的20%~30%,占该地区耕地面积的46%~48%,是当地的支柱产业.随着近年棉花价格的下滑,种植棉花的效益不断降低,为了使农民收入逐年有所提高,保持农业持续发展,从长远观点考虑,要逐步调整种植业结构;近期而言,对于当前棉花生产不能削弱,要通过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品质,科学的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依据上述思路,查阅已有科研成果,总结农一师12团、阿克苏地区温宿县以及和田地区策勒县高密度种植的丰产经验,2001年自治区在全疆开始推广高密度植棉技术.我们于2001年10月22~28日,对喀什地区高密度植棉实施情况作短暂考察,现简报结果.  相似文献   

19.
冀棉958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棉花品种。2006年-2008年经过小区试验、示范试验,表现出较大的增产潜力。2009年大面积推广种植,经过近两年在博州植棉区种植,受到广大棉农的青睐。通过生产实践。丰产栽培必须抓好以下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对博州棉花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博州的气候变化及其对博州棉花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指导当地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促进棉花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