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套种能有效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收入。从一次性施肥、头秋整地、早春覆膜、集中种植、适时早播等方面探讨了棉田早春套种方玉3号玉米栽培技术,指出早春棉田套种极早熟玉米方玉3号,技术可行,效益可观,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对宁夏引黄灌区胡麻套种玉米不同带型的作物产量、生育表现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作物总产与玉米产量呈高度正相关(r=0.99**),玉米产量与其占地面积比例呈正相关(r=0.99**).据此认为在套种条件下,胡麻与玉米的面积比例应以0.60:0.40~0.65:0.35为宜;带宽为2.25m,胡麻1.35m,玉米0.9m的处理B和带宽为2.05m,胡麻1.35m,玉米0.7m的处理A为较佳带型。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甜菜套种胡麻高效丰产栽培技术,套种充分发挥了各自的生长优势,达到了甜菜胡麻双丰收。2014—2016年调查结果,套种甜菜产量与单种甜菜产量相当,平均增加胡麻产量3179kg/hm~2,收益比单种甜菜增加22421.3元/hm~2,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4.
文山州地区玉米间套种大豆三熟制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文山州地区玉米间套种大豆技术的研究,总结出玉米间套种大豆"玉米-大豆-大豆"的三熟制栽培技术模式。在该种植模式下,玉米平均产量457.1公斤/亩,间套种大豆二熟合计平均产量154.2公斤/亩,综合产值1 993.6元/亩,而净种玉米平均产量为490.4公斤/亩,产值为980.8元/亩,玉米间套种大豆三熟模式比净种玉米增收1 012.8元,增103.3%。该种植模式能充分利用文山州地区独特的气候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文山州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河西走廊甜菜分别与孜然、小麦、胡麻套种的栽培技术,其种植综合经济效益比单种甜菜高400~1000元/667m2,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余世学 《玉米科学》1994,2(4):033-035
凉山彝族自治州从1984年引进推广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为巩固玉米覆盖效益,1987年开始进行地膜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研究。历经7年的试验、示范和大面积生产实践,逐步改单作全覆盖栽培为分带轮作套种马铃薯、豆类和光叶紫花苕,用地养地相结合促进粮增产、钱增收。1993年完成玉米地膜覆盖栽培面积16407公顷,每公顷产玉米6846公斤,每公顷增产2756公斤,新增总产45229吨;其中马铃薯套种4052公顷,套种豆类(芸豆、黄豆)7281公顷,套种光叶紫花苕4428公顷,增收马铃薯34220吨、豆类3713吨、光叶紫花苕青99630吨,新增总产值3477万元,新增纯效益1737.4万元。推动了高寒山区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许芳  肖冬根  胡德斌 《作物研究》2013,27(2):155-156,173
玉米一大白菜一春苞菜连作间套种是一种高产高效的搭配模式。从实践的角度,详细介绍了这种模式的产值、效益和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甘蔗间套种马铃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甘蔗间套种马铃薯的生产概况、栽培技术和效益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未来甘蔗间套种马铃薯发展的建议,为甘蔗间套种技术和甘蔗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提高黄精种植的综合效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不同的种植密度,开展甜玉米与黄精套种试验,探讨浙中山区不同种植密度鲜食玉米与黄精间套作配套栽培技术【结果】甜玉米与黄精套种栽培甜玉米鲜穗产量最高的种植密度为5.7万株/hm2、但从综合效益来看,甜玉米与黄精套种栽培的合理搭配密度为4.5万株/hm2,年度种植效益可达52093元/11秆.【结论】鲜食玉米与黄精套种栽培可以成为解决农民种植黄精等中药材长期收益风险与短期收益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高寒山区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模式,是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试验探索出的一种栽培新模式,具有高产高效的优点,适合于海拔2 000~2 300 m的高寒山区推广应用。针对保山市高寒山区农业生产现状,分析了该模式与传统种植模式的产量及效益,介绍了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周吉忠 《中国马铃薯》2005,19(2):104-105
马铃薯、玉米是浙西南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过去当地农民种植马铃薯、玉米等作物均很少抓套种和复种.因此土地和光热资源利用率不高,农田种植收益也较差.近年来,为了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努力增加山区农民的经济收入,我们积极开展了"马铃薯套种春玉米再复种秋黄瓜"三熟种植模式的试验和示范.多年实践表明:采用"马铃薯、鲜食玉米、秋黄瓜"三熟种植方式,既能充分利用山区的光温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又可充分利用马铃薯根系分布较浅,玉米根系分布较深,分别吸收不同土层养分的优势,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土地的产出率,促使三熟作物增产增收,显著提高农田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2.
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对我国食糖安全起重要作用。但由于人工成本、地租等生产成本不断升高,导致甘蔗效益逐年减少。因此,如何提高单位面积甘蔗效益是当前甘蔗产业面临的重大问题。采用文献数据、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实地调查和试验结果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我国甘蔗间套种玉米历史和现阶段主要模式进行差异分析。宿根蔗间套种玉米主要有每行间种和隔行间种二行两种模式,且宿根蔗间套种模式当前只能靠人工操作,规模化发展难度大;新植蔗间套种玉米的主要方式有等行距每行种植、等行距隔行种植、宽窄行间套种(宽行2.4~3.2米)等模式,但是等行距间套种无法机械化种植难以推广,而宽窄行间套种模式适合机械种植但严重影响单位面积甘蔗苗数;甘蔗轮作玉米能实现机械化种植和管理,但是只能在甘蔗良种繁育基地推广应用。因此,选择适合的间套种品种和合理种植模式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保山市玉米生产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阐述了保玉系列玉米新品种示范推广项目完成措施、结果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该项目以品种为龙头,配套管理和栽培技术措施为主线,在全市五县(区)72个乡镇实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北疆麦田套种玉米生态区划及高产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分析了北疆主要农区的光热资源条件,根据北疆麦田套种玉米所需的≥10℃的活动积温、无霜期和后茬套种玉米子粒灌浆关键生育时期日平均气温≥15℃三个基本条件的要求,我们将北疆麦田套种玉米的生产进行了科学区域划分并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干旱条件下,将水田改为旱地,分别种植大豆、玉米与大豆间套种和玉米,并与种植水稻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效益最好的种植模式是玉米与大豆间套种,亩产值为1152元,其次是净种玉米,其产值为1037元,分别比种植水稻亩产值高351元和236元,净种大豆效益最差,亩产值仅为740元。  相似文献   

16.
新田县玉米、红薯套种的效益与措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林仕发 《作物研究》2001,15(2):31-32
玉米、红薯套种,是新田县旱粮生产的主要模式。利用当地气候资源和土地资源,在单种一季玉米的基础上套种一季红薯,提高复种指数,通过增加投入,采用配套的技术措施,大幅度提高了玉米、红薯单产。同时,种、加、养结合,将原料粮就地加工、转化,饲养性猪和生产食品,有效地解决了粮食的产、销问题。玉米套种红薯的面积稳步发展,显示出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介绍了其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和玉米是汉中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针对单一种植效益差、产量低、土壤肥料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通过近几年试验和大面积示范结果表明:采用增温栽培技术,实行以地膜马铃薯套种玉米的立体种植技术,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并且马铃薯根系分布较浅,与根系较深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总结群众花生玉米套种经验基础上通过试验对比研究。提出花生套种丛播玉米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套种效益,是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9.
棉田套种技术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操作简单、群众乐于接受的实用技术 ,是现阶段提高棉花单位面积效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有途径。一般棉田套种每公顷可增加收入 30 0 0~ 45 0 0元。酒泉市几种棉花套种模式如下 :1棉粮套种栽培技术1 .1棉花套种小麦。 ( 1 )选地。选择肥力中上等 ,灌溉方便的地块 ,前茬以豆类、玉米、瓜菜茬为好 ,前茬收后及时深耕 ,并进行小平整。施足底肥。结合播种前的浅耕或深施 ,每公顷一次性施优质农家肥 75~ 90 m3 、硝铵 30 0 kg、磷酸二铵 30 0 kg或过磷酸钙 1 2 0 0~ 1 5 0 0 kg。 ( 2 )选用良种。棉花选用…  相似文献   

20.
甘蔗间套种玉米等作物得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岑华 《广西蔗糖》1997,(2):18-21
甘蔗每行间套种一行黄豆经济效益好,间套种玉米效益最差,间套种多收的玉米,弥补不了甘蔗减产的损失。甘蔗要合理问套种,才能达到增加单位面积产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