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春季迟栽的平菇遇条件不适和气候反常时,往往出菇不彻底,此时盛夏逼近,是“弃”或“保”?是栽培者伤脑筋的事。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菌筒脱水越夏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将准备越夏的平菇菌筒,置阳光下(阳光不宜过强),一个个摆开晒2~3天,晒至菌筒表面干燥有丝缝为度,要勤翻晒,使其表面一致。然后存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地上撒石灰粉,并喷杀虫剂,单行堆码。越夏期  相似文献   

4.
正春季代料栽培香菇菌袋越夏是一个关键时期,也是菇农们比较担心的一个时期。菌袋越夏期间管理稍有不慎,极易造成烧袋、烂筒、病菌感染、虫害严重,轻则减产、减收,重则菌袋成批报废。特殊高温干旱年份,如果管理失误甚至会造成全军覆没。如何才能保证春栽香菇菌袋安全越夏?因各地气候、环境条件不同,措施上可能有一定差异。具体到鄂西北山区,应重点把好以下"五关"。1场地选择关越夏场地选择得好,后期工作可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5.
王玉华  李妙芳 《食用菌》2007,29(1):46-46
反季节栽培香菇或菌草栽培香菇时,常常产生菇筒未转色先出菇现象。这种现象倘若未依其生物学特性寻找产生原因和采取技术措施加以补救,则会导致菌筒发软或霉菌爆发,对香菇产量和质量带来极其不利影响。为此笔者根据香菇的生物学特性和未转色先出菇现象,结合多年的栽培管理实际,谈谈其产生原因及补救技术措施,以供栽培者商榷。  相似文献   

6.
袋栽香菇接种后,经50~60天的发菌即可转入出菇期的管理。当香菇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在适宜的环境条件(自然或人为)下,培养料表面逐步由白色转变成褐色,并形成褐色菌皮(菌被),这一过程称之为转色。生产实践表明,转色迟早,颜色深浅、菌皮厚薄,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北方香菇采用日光温室秋、冬、春出菇栽培,制棒发菌越夏经过35~40℃高温期,为此笔者从1994年开始摸索越夏发菌管理方法,认为采取以下措施可使香菇棒发菌安全越复.1 科学配料 采用木屑培养基配料,选用优质阔叶树硬杂本木屑,粒粗2~6mm;中大片新鲜麦麸;广西产优质红糖;细粉石膏;添加抑菌剂,磷酸二氯钾.2 降低水分 越夏发菌的菌棒含水量比常规配方降低3%~5%,一般在50%~55%之间,以手握成团不满水为宜.如发现水分偏大出现菌丝外围水印圈的菌棒,要提前脱掉外套或刺孔通氧挥发水分.  相似文献   

8.
孟庆国 《蔬菜》2011,(2):16-18
香菇菌棒发菌结束后,开始进入转色期,即菌丝由白色转变为棕褐色。转色是香菇生产中较为独特的现象,也是香菇菌丝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主要标志。正常转色不仅是高产优质的基础,还有保护菌棒免受病虫侵害和保持水分的作用,直接影响出菇时间的早晚、产量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因此,掌握转色的正确方法,明确转色异常原因,并掌握应对措施,对指导香菇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香菇属变温结实性真菌,温度是影响香菇菌丝生长发育最活跃的因素,菌丝生长温度5~32℃,适宜温度8~28℃,最适温度24~26℃,35℃以上停止生长。生产花香菇的菌筒菌丝需经炎夏,因此菌简能否安全越夏是关系到花菇生产能否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由于夏季气温高、湿度低,对花菇的菌丝生长极为不利。根据笔者近几年来的观察和试验,为确保菌筒的安全越夏,应着重抓好以下七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春栽代料香菇越夏管理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道刚 《食用菌》2005,27(2):44-44
春栽代料香菇越夏期间,正值梅雨季节,温度高,湿度大.降雨集中且持续时间长,菌袋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最易引起烧菌、霉烂及病虫害侵袭蔓延,轻则造成减产,重则绝收。笔者通过广泛的调查,结合自己多年的栽培实践,摸索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桂富  任仁  桂丽 《食用菌》2013,35(1):52
近年来,豫西、豫南的西峡、桐柏等地引进推广春栽香菇的免割袋栽培技术,由于免去了割口放苗的烦琐工艺,香菇栽培才真正实现了规范化和工厂化,年栽培万袋以上的农户数不胜数,年栽培十万袋以上的香菇专业户逐年增多,香菇栽培真正迎来了革命性的高潮.但是由于气温变暖和免割袋香菇使用的双层塑料袋等因素,近两年出现了越夏成品率低,夏季烂棒率高的越夏风险,仅2010年夏季,桐柏县免割袋香菇平均越夏损失30%左右,一些因在山北坡摆放越夏、通风差的农户,甚至全军覆没,给菇农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经济损失惨重.笔者从2010年开始引导部分栽培大户选择在杨树林内越夏,采取喷带雾化水降温,改变菌袋码放方式等综合措施,使越夏成品率达到100%.现将相关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食用菌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郝永趵  陈家水 《蔬菜》2001,(1):15-16
菌丝转色是香菇较为独特的现象,是香菇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标志。菌袋转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今后出菇时间的早晚、产量的高低、质量的优劣。转色的好坏除了与菌种品质有一定关系外,还与生长期管理措施不当有关。下面就几种主要的菌丝转色异常现象做简要分析。 一、转色太残或一直不转色 1.表规及影响菌袋表层为黄褐色或灰白色,加杂白点。此种菌袋多数出菇少,质量差,后期易染杂菌,易散团。 2.原因(1)脱袋过早,菌丝没有达到生理成熟,没有按照脱袋的标准综合掌握。(2)菇棚或专设的转色场所保湿条件差,菌袋偏干,导致…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我国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香菇栽培以秋栽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鲜香菇的消费量逐年增加,秋栽香菇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春栽香菇得到逐渐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大田袋栽香菇已成为发展香菇生产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这种栽培方式的生产工艺,最难掌握的是脱袋转色,可以说是大田袋栽香菇成败的主要关键。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谈点粗浅的体会与看法,供同行参考。一、脱袋转色的作用香菇菌丝达到一定菌龄,在营养与外界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即从营养生长阶段进入生殖生长阶段。此时将菌袋剥离,促使菌柱表面接受空气,温、湿差和光线的刺激,以加速生理成熟的进程。随之,菌柱表面开始出  相似文献   

15.
张子荣 《食用菌》2017,(4):48-49
<正>近年来,241-4香菇已成为福建省浦城县的香菇主栽品种之一。在香菇生产中,菌棒菌丝转色是决定生产效益的关键环节,也是生产实践中经常出现问题的环节。因此,掌握香菇的转色技术,对香菇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将香菇菌棒转色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转色的生理标准为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香菇,脱袋转色菌棒应该达到4个标准:第一,菌龄达到,菌丝达到生理成熟。一般5℃  相似文献   

16.
冬季气温较低,袋栽香菇冬季出菇困难,产量很低。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在原栽培技术基础上,我们推广采用保温催蕾法、双覆膜法两项措施,使冬菇产量提高到30~40%,最高的达43.3%。现简述如下: 1.保温催蕾法:将菌筒堆叠,利用自身代谢产生热量,提高堆温,促进菌筒上菇蕾形成。在室内或菇棚旁空地上都可做堆叠催蕾场所,地上垫一层稻草,其上铺一层塑料薄膜,将浸足水分后的菌筒堆叠,  相似文献   

17.
正香菇菌棒发菌结束后,开始转入转色期,即菌丝由白色转变为棕褐色。转色是香菇生产中较为独特的现象,也是香菇菌丝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主要标志。正常转色不仅是高产优质的基础,还有保护菌棒免受病虫侵害、保持水分的作用,直接影响出菇时间的早晚、产量的高低和质量的优劣。1袋栽香菇转色管理方法为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香菇,香菇转色管理应该在菌袋达到以下4个标准时进行,并严把"四关"。  相似文献   

18.
露地袋栽香菇,在转色出菇期间,经常会碰到因菌筒的腐烂而影响香菇优质高产。现将菌筒腐烂的症状、成因及防治办法简介如下:一、症状及原因(一)菌筒松散解体。菌筒松而无弹性,手触摸即散于畦面,培养料无异味,多发生在菌简开袋转色时或已出了1~2批菇后。主要原因是:在菌简发菌过程中,培养室通气不良严重缺氧;菌丝生长后期产生大量菌温,加上气温高,没有及时进行翻堆散热,由于温度超过33℃以上而使部份菌丝死亡;当气温下降后虽有部分菌丝能恢复生长,但菌筒已变得松软无弹性,重者脱袋即解体,轻者转色后菌皮薄,出了1~2批菇后(?)如通风不良(?)喷水过多也会松散(?)  相似文献   

19.
正香菇栽培者对夏季出菇,开发反季节鲜菇市场,普遍怀有高收益预期。但夏季的长时间高温,已经超越了香菇子实体发生和生长的生物学属性,即使在相对冷凉的北方山区,选用耐高温的品种也是问题重重。主要表现为出菇前期菇蕾丛生集中涌现,朵小肉薄、商品价值低,出菇后期菌棒变干变硬、感染绿霉丧失出菇能力。对此,笔者根据多地生产经验和走访种植能手,提炼成了减轻和克服越夏出菇障碍的技术措施,即进行香菇菌棒的二次转色。该技术经河北阜平鑫  相似文献   

20.
张慧  王振 《食用菌》2010,(4):74-74
春季袋载香菇于6月中旬转色结束后,便进入高温季节。香菇菌丝不耐高温及干旱,当气温超过35℃,并持续4h,菌丝便开始死亡,甚至自溶。下面介绍生产中确保菌袋安全越夏的技术要点,供菇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