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在分析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协作的基础条件及其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探索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协作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武陵山区作为我国内陆跨省交界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同时也是我国连片贫困地区,其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通过对武陵山区的实地调研,分析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武陵山民族地区茶叶地理标志与茶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武陵山民族地区,是历史悠久茶区,具有"湖北第一历史名茶"蒸青绿茶恩施玉露等历史名茶的古老制茶技艺,有丰富的茶叶地理标志与茶文化遗产资源。该民族地区茶叶现有8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7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4种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其中的三种名茶地理标志保护范围,有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该地区茶文化有1项国家级、9项省级(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武陵山民族地区茶叶地理标志与茶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与发展对策,并提出了8点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何悦 《吉林农业科学》2021,46(1):114-119
旅游城镇化是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重庆武陵山区民族地区的实地调研数据,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分析民族地区农户对旅游城镇化发展影响的感知,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探讨不同特征农户对旅游城镇化发展影响感知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民族地区农户认为旅游城镇化带来的积极影响要远远大于消极影响,而且对经济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感知都要大于社会影响和生态影响;不同年龄、收入水平、教育水平和民族差异的农户对旅游城镇化发展影响的感知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基于此,本文从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发展、旅游城镇化和生态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促进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明确"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时,提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聚焦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问题,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2010—2019年全国和2019年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2个系统指标的数据,通过熵值法并构建耦合...  相似文献   

6.
敬梅 《甘肃农业》2014,(17):6-8
文章主要介绍了庆阳市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点论述了推进庆阳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措施及相关配套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170-172
武陵山片区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良的土壤、气候、以及特有的少数民族地区种植养殖技艺,这为武陵山片区发展茶叶、水果、烤烟、家禽、蔬菜、油菜及中草药等特色农业创造了绝佳条件,但是该地区由于是山区,经济社会文化等相对落后,发展交通困难,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全。在国家大力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互联网+"战略背景下,通过对武陵山贵州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调查研究,探讨了武陵山片区贵州地区发展"互联网+"特色农业的必要性,分析发展的战略机遇与挑战,并提出实施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武陵山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武陵山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偏低的主要原因是二元经济结构的多重性所致,而增加其收入的主要途径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设一只高素质的基层管理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9.
青南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0年国家把青南3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列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全面启动“生态移民”和“退耕还林”工程,保护区农牧民走进城镇,开始了全新的生活方式.针对目前农牧民进城和小城镇建设现状,建议采取如下措施:进一步优化城镇发展的空间布局,提高城镇容纳率;依托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城镇建设与农牧民进城实施梯次发展,逐步推进;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238-240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还普遍较低,其城镇化发展步伐缓慢,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即将人口在数量上的优势转变为在质量上的优势,从而为城镇化注入鲜活的血液,增强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民族地区城镇化取得一定进展,但也存在教育事业落后,投资观念淡薄;投资主体单一,人力资源积累不足;城镇体系发育不完善,城市缺乏活力;社保体制不健全,卫生事业发展落后等问题。为此提出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内生动力;投资主体多元化,实现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减少人口流失,引进人才;完善社保体制,加强医疗卫生事业投资等建议,以期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对武陵山片区的农耕文化资源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挖掘和梳理,将该片区的农耕文化资源分为农艺术文化资源、农饮食文化资源、农畜禽文化资源、农器具文化资源、农作物文化资源、农服饰文化资源等类型;分析了片区内各类型农耕文化资源的要素、特点及价值;并从有利于传承当地民俗文化、有利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当地农耕资源、有利于发展当地休闲农业等方面对武陵山片区农耕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武陵山片区是湘、鄂、渝、黔四省市的11个地(市、州)、71个县构成的连片特困地区,这一地区以土家族、苗族为主要世居少数民族,从而形成了特殊的地域文化,研究这种特殊的地域文化环境下形成的地方文献以及它的特征、类型、范围,不仅有利于对武陵山片区的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而且对保存、弘扬、传承武陵山片区的民族文化,发展这一地区的经济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武陵山片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分析了该区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和特色。并从实现武陵山片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文化旅游业开发共赢的角度提出了10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前,武陵山区最大的障碍是不同行政区划之间经济协作不够,难以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因此,区域重组是武陵山区经济发展困境突围的最佳路径选择。阐述了区域重组的现实必然性,分析了区域重组路径选择中的缺失,提出了实现区域重组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北京山区野生花卉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以百花山、雾灵山为代表,采用生态学系统布点的方法,对北京山区的野生花卉资源进行了详细调查,引用数理统计和气候资料统计法,对一些无气象观测数据的样地进行了推算,又用逐步回归筛选出影响各种野生花卉分布的主要因子,最后用模糊相似优先比方法确定了北京山区各种野生花卉引种到城里适应度的优化链,为丰富首都北京的绿化材料提供了可靠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水文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枯枝落叶层是森林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森林水文功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雾灵山主要森林类型的枯落物现存量及其持水性能的调查分析,总结出不同森林类型的枯落物现存量及最大持水量的大小排序。雾灵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现存量排序:油松林、针叶混交林、落叶松林、针阔混交林、桦木林、杂木林、山杨桦林、栎林、山杨林。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排序,因林分类型、枯落物构成及生物量大小不同而变化。保护区内各森林类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排序为:桦木林、针阔混交林、落叶松林、落叶阔叶杂木林、山杨桦木林、山杨林、栎林、针叶混交林、油松林。为研究森林枯落物层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功能以及进一步综合评价该区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雾灵山药用苔藓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河北兴隆雾灵山药用苔藓植物资源种类丰富、蕴藏量大,约占河北省药用苔藓植物总种数的67.9%。但是,目前还没有得到正确的开发利用。记述了该山区的19种药用苔藓植物,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传统苎麻产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产业规模较小,纺织能力下降;麻纱出口数量及金额持续下滑;苎麻种植劳动力缺乏,种植效益低、成本高。武陵山区饲料苎麻产业开发前景广阔,主要是因为该区畜牧业发展饲料需求量大,苎麻饲料开发潜力大,苎麻饲料化可缓解武陵山区饲料短缺问题,开发苎麻饲料可以促使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分析了武陵山区发展饲料苎麻产业的优势条件,如气候条件适宜,饲料苎麻作物生物产量高,饲用品质好,并且已有较好技术支撑。对饲料苎麻产业开发提出了开展饲料苎麻种植技术研究、开展饲料苎麻利用技术研究、开展饲料苎麻收获与加工机械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武陵山片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及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重点探讨了国家自然遗产和自然文化双遗产中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对策,尤其是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的自然文化双遗产和文化景观保护,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曼糯古茶山及代表性古茶树生存状况的实地调查,了解当地古茶园覆盖面积、生境及管理状况,采访当地布朗族茶农,了解濮人栽茶历史,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挖掘当地文化元素,保护与开发当地古茶山,发展农村旅游第3产业工作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