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气象站的工作人员在分析气象信息时,自动气象站观测的气象数据是重要的依据和基础。但在气象观测中,各种各样的原因会对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造成影响,给气象信息分析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导致气象信息的播报工作难以展开,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严重的情况下还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基于此,分析造成新型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不准确的原因,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气象观测技术的迅速发展,气象资料的数量及类型急剧增加。目前基于传统的TCP/IP协议的FTP文件传输方式以及TXT格式的纯文本报文文件,已无法满足大数量、多种类的观测数据高时效传输和存储要求。为满足气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需求,着重研究了Java消息服务传输和新XML数据文件格式技术在AgMODOS中的开发应用,包括RabbitMQ消息队列技术中的消息中间件技术、消息传输架构设计、观测数据消息过滤与封装、数据缓存、数据补传等。业务试运行结果表明:XML格式文件内容正确,消息传输稳定,无丢失,99%的观测数据从台站到国家局在1s以内完成传输,并通过交换控制策略将数据及时转发给业务单位,大幅提升了农业气象观测数据传输的时效性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气象综合观测体系的发展,原有的气象探测保障体系已不能满足气象探测建设的需求,建设稳定可靠的气象探测环境实景监控系统成为气象探测保障工作重点。该系统以网络视频监控平台技术为基础,将气象数据管理与WebGIS技术相结合,形成省、市、县三级统一的气象观测环境实景监控管理平台。系统借助气象内网,采用B/S结构设计,包括台站地理信息中心、基础信息维护、视频监控管理中心、系统管理四个模块,实现了台站信息管理、实时视频采集、存储、视频数据与气象数据叠加显示等功能,现场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操作方便、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4.
综合观测业务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气象行业的发展。科学、有效、合理的发展方式为气象观测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气象观测中的天气预报、气象分析、科研提供了及时、可靠、有效、准确的数据,使气象观测工作顺利进行,以此更好地指导生产生活。基于此,阐述和分析综合观测业务的特点以及现阶段综合观测业务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做好相关工作的思路和策略,稳中求进,提高综合观测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气象观测技术可用于了解气候变化,及时观测异常气象。现代气象中,采用综合气象观测技术,目的是提高气象观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通过路基、空基、天基观测形成综合气象观测网,用于发现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新因子,找到应对之策,降低气象灾害的风险和破坏性,综合气象观测时,要注重有关技术的应用,以此来实现综合气象观测的价值。基于此,浅要分析综合气象观测中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临夏人工与自动气象站空气相对湿度观测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正逐步取代人工气象观测,然而两者对空气相对湿度的观测存在一定差异,直接影响着数据的应用。本文通过对临夏站2003—2004年自动气象站系统与人工观测数值的对比分析,得出:两系统观测空气相对湿度的平均差为-2.87个百分点,时空变差为-2.00 - -4.27个百分点,各月最大偏差范围为-6- -15个百分点;自动站观测资料系统偏低于人工观测值。进一步分析建立了两个观测系统空气相对湿度资料的均一订正方程,经验证,明显减小了两个资料序列的偏差,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宜宾市南溪区气象局一般站自2016年1月1日使用新型自动站(DZZ5)以来,提升了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和现代化水平,增强了观测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由于气象自动站仪器的更新,启动DZZ5型自动气象站将导致新型站和备份站观测数据存在差异。基于此,研究新型自动站(DZZ5)与备份自动站(CAWS600)观测数据差异,得出各气象要素的订正数据,确保南溪区一般站气候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相似文献   

8.
柑橘园土壤墒情远程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传统的土壤墒情监测手段存在的监测范围小、采样率低等不足,设计实现了基于ZigBee无线传感网络和J2EE三层B/S架构技术的柑橘园土壤墒情远程监控系统。系统采用具有ZigBee无线数据传输功能的XBee-PRO模块和ECH2O型土壤水分传感器EC-5为核心组成传感器节点,部署于柑橘园的各个采集点对土壤墒情信息进行采集、预处理和无线发送等工作,通过基于ARM9的嵌入式网关与Internet网络连接,采集数据传输至远程Web主机,通过远程监控中心系统实现对采集数据分析处理和系统运行的远程和实时监控。进行了不同距离的传感器节点发送数据包的耗时和数据包发送成功率试验,在1 km以内耗时低于100 ms,数据包发送成功率高于98%。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实现了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适合柑橘园土壤墒情的远程和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淡水水体中的溶解氧进行监测,设计了实时在线溶解氧监测系统,采用无线传输模块实现了对大面积水域进行多点、实时和在线监测,重点设计了上、下位机通过无线传输模块进行数据传输的通讯协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GSM的数字农业远程监控系统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应用无线网络技术可实现农机作业过程和农田水利设施等的远程监控,为作物生长过程与产量、农业气象等信息的实时采集提供保障。探讨了基于GSM无线技术的数字农业远程测控系统组成结构,阐述了系统监控端软件的实现。在此基础上,采用自行研制的GSM远程通信控制器,开发了智能测产远程数据传输系统,并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组成和相应软件开发。在测产试验中对现场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GSM无线通信技术能满足农业远程监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基于ARM和GPRS的远程土壤墒情监测预报系统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为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实现节水灌溉,设计了基于GPRS的无线土壤墒情监测预报系统。提出了一种土壤墒情监测预报模型,开发了以ARM9系列S3C2410处理器、GPRS模块和CS8900a网卡等组成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了对土壤墒情信息的自动采集、存储和墒情信息的无线网络传输,并可以根据墒情信息实施定时、定量的灌溉控制。该系统已投入国家农业示范基地使用15个月的时间,试验表明,该系统对土壤墒情的预报值与实际测试数据误差为3.39%,实现了对土壤墒情的有效监测和准确预报。  相似文献   

12.
以洪家渡水电站为例介绍了遥感技术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应用的工作流程和关键步骤。结果表明,应用遥感监测洪家渡水电站实施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总体精度达到了94%,能获得项目建设前和竣工验收期水土流失的精确数据、地表扰动面积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13.
无人机技术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进行探索,为该技术应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施工监理和水土保持验收等方面奠定基础。[方法]以浙江省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为例,结合《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试行)》,从背景资料分析、遥感数据获取、监测信息提取及应用3个方面,开展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案例分析。[结果]利用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并结合传统定位观测手段,能够精细化、定量化地完成土地利用类型、扰动范围及流失量、弃渣场挖填方量、水土流失隐患及危害和水土保持措施等监测工作。[结论]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可靠性高,实用性强,计算结果的精度满足《监测规程》要求,有利于提高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技术水平,可为防治水土流失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民勤沙区非称量式蒸渗仪组扩容及其自动化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民勤沙区非称量式蒸渗仪观测系统自动化程度低、尺度扩展性不足及可靠性差等问题,建立民勤沙区非称量蒸渗仪试验场720 m~2,更新改造30个荒漠植物个体蒸渗仪,扩容建造12个荒漠植物小群体蒸渗仪,设计非称量式蒸渗仪自动化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分布式监控方案,以上位工控机为中心,基于智能仪表(RS485总线通讯、ISM无线)、ISM频段无线通信及TCP/IP网络协议,布设了多个下位机监控点,可自动控制蒸渗仪恒定水位,能及时补水、排水并进行水量计算,自动监测蒸渗仪土壤水分含量,同时具备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信息通信、数据库录入、历史数据存储、数据报表打印、故障报警、现场设备运行状况显示等功能,用户可通过因特网对现场设备工作状态进行远程监控、异常情况报警处理。系统测试得到,压力传感器数据回归分析误差±2.2%,点滴计数器为±2.0%,水分传感器±12.5%。该研究扩展了荒漠植物定位观测的尺度范围,实现了荒漠植物蒸渗观测的自动化监控,为荒漠植物蒸渗研究提供可靠的试验平台。  相似文献   

15.
在灌溉远程自动控制系统中,数据通讯部分的工程投入,一般占工程总投入的50%以上。该文根据工程实践,从数据传输部分入手,将经济组网方式、无线半双工窄带高速数据通讯技术、先进的数据库访问连接技术以及错开水泵开关与数据采样、数据传输的时间等抗干扰技术措施,应用于地下水限量开采自动控制系统。有效地降低了工程造价,使灌溉远程自动控制系统的整体技术经济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基于ZigBee技术的温室无线智能控制终端开发   总被引:14,自引:12,他引:14  
针对温室农业控制的需要,开发了温室无线智能控制终端。该系统基于ZigBee无线网络,以Jennic公司生产的ZigBee无线微型控制器JN5139-M01模块为核心,整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由无线生理生态监测节点、ZigBee温室无线智能控制终端和智能语音模块组成。无线传感器节点分布于温室的各个测量点执行各数据的采集、预处理和无线发送等工作,温室无线智能控制终端负责处理所有无线传感器节点采集的数据信息。智能语音模块能够根据采集到的信息及时提供生产指导建议。温室无线智能控制终端实现了对温室环境因子(土壤温度、叶片温度,光照、茎秆生长、土壤水分等)的数据采集和有效控制。通过试验验证,该系统运行稳定,并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经济组网方式的地下水限量开采自动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灌溉远程自动控制系统中,数据通讯部分的工程投入,一般占工程总投入的50%以上.该文根据工程实践,从数据传输部分入手,将经济组网方式、无线半双工窄带高速数据通讯技术、先进的数据库访问连接技术以及错开水泵开关与数据采样、数据传输的时间等抗干扰技术措施,应用于地下水限量开采自动控制系统.有效地降低了工程造价,使灌溉远程自动控制系统的整体技术经济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资料整编是水土保持监测的基础性工作.按资料的来源和属性,可将水土保持监测资料分为基础资料、观测资料、调查资料和衍生资料.水蚀区水土保持地面观测主要涉及径流小区和小流域控制站,按监测内容和对象,一般可分为影响因子、径流和泥沙观测资料整编3大类,不同资料整编内容与方法不尽相同,各有侧重.近期,应抓紧制订监测资料整编的技术标准和整编制度,规范整编行为,同时,还应加强技术培训和档案管理,提高水土保持监测资料整编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基于3S技术联合的农田墒情远程监测系统开发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农田墒情信息是现代农业实施精准施肥、精确灌溉的重要科学依据。为了实现快速准确地采集墒情信息,研究开发了基于3S(GPS/GIS/GPRS)技术联合的农田墒情远程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农田信息监测网络节点和远程服务器组成,在小范围内由传感器节点基于ZigBee通讯协议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大尺度上通过网关节点集成GPS网络,利用GSM/GPRS网络实现与Internet的信息交互,完成了墒情数据的自动采集、无线传输和准确定位。设计了太阳能自供电的长寿命无线传感器节点和网关节点,开发了服务器端农田墒情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实现了Web方式下的参数远程设置和信息实时监测。该系统的设计开发为农田墒情信息监测和分析决策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