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用60Coγ射线10krad处理城特232/秀水37F0代水稻干种子,经稻瘟病病区多代筛选,培育成抗病突变体R917。1991、1992年经全省9个稻疾病病圃联合鉴定,抗性分别为0.89和1.0级。1992年经太湖稻区搜集的7个稻瘟病菌群中138个菌株接种鉴定,R917杭其中136个菌株,抗病频率为98.55%,双亲对其中的19个菌株均为感,而R917为抗。试验表明,R917是一个抗稻瘟病强,抗谱广的水稻突变体,可作为水稻品种改良的新抗源。  相似文献   

2.
构建了两个含西红柿原系统素基因的双元载体pNAR304(UbiI5’+Prosystemin+NOS3’)和pNAR305 (UbiI5’+Prosystemin+NOS3’+ PinⅡ5’+PinⅡ+PinⅡ3’),并用农杆菌介导方法将其转入水稻品种秀水63、合江19和日本晴。经潮霉素抗性、PCR和Southern blot确证,共获得转基因水稻14株。Northern blot检测表明,原系统素基因(Prosystemin)和马铃薯蛋白酶抑制剂基因(PinⅡ)在这些转基因植株中都能转录表达。然而,植株的二化螟和褐飞虱抗虫性鉴定表明:单独转入Prosystemin(pNAR304)不能提高转基因水稻的抗虫能力;Prosystemin和PinⅡ双价(pNAR305)转基因植株能明显提高水稻的抗虫性,但其抗性水平与PinⅡ单个基因的转基因水稻植株间并无显著差异。 这表明,Prosystemin基因转入水稻并不能有效调节转基因水稻PinII基因的表达量。据此试验结果推测,水稻中可能不存在类似于西红柿系统素的信号途径,很可能水稻的伤害信号转导是经由与双子叶植物系统素体系不同的其它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IR_(54)及其早熟突变系5460的抽穗期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IR_(54)及其辐射早熟突变系5460的抽穗期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5460的早熟性是IR_(54)的一对显性基因发生单位点突变的结果,而这一对发生突变的显性基因和IR_(54)的另一对显性基因一起可与V_(20)A的抽穗期基因互作,从而导致植株强感光迟抽穗。  相似文献   

4.
一种快速检测转基因水稻中潮霉素抗性的简易方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潮霉素磷酸转移酶(Hygromycinphosphtolransf-erase,hph)基因被证明是一个十分有效的用于植物,尤其是水稻和玉米等禾谷类作物的选择标记基因.由hph基因编码的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可将磷酸基团共价地加到潮霉素B(HygromycinB)的第4位上,从而使受体细胞产生潮霉素抗性(Grita等1983);经潮霉素抗性筛选后,对转化细胞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毒害作用,再生植株的可育性也较好(Ayres等1994).因此,在大多数有关转基因水稻的研究中,均以该基因作为抗性选择标记.在获得转基因水稻植株后,对其后代植株中潮霉素抗性的检测目前都采用将转化的苗或后代种子接种于含一定潮霉素浓度的选择培养基中,观测小苗生长或种子萌发情况,以判断并筛选抗性植株.  相似文献   

5.
以贵州禾来拢幼胚为转化受体,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几丁质酶和抗除草剂抗性双价基因(CHI-PAT)导入来拢幼胚,筛选出抗性愈伤组织并获得抗性植株.抗性植株经GUS组织化学及PCR检测呈阳性,转基因植株对50 mg/L的Basta溶液有抗性.初步证明CHI和PAT基因已整合进了水稻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抗稻瘟病基因Pi2、Pi5、Pi9、Pi-kh在重庆地区部分水稻亲本材料中的分布情况和筛选有效性,分别用Pi2、Pi5、Pi9、Pi-kh的功能分子标记对46份不同的水稻材料进行了分子标记检测分析。结果显示:Pi2、Pi5、Pi-kh三个抗性基因在所选材料中能扩出抗性基因的特异条带,其中含Pi2抗性材料5份,占比10.87%;含Pi5抗性材料14份,占比30.43%;含Pi-kh抗性材料12份,占比26.09%;无材料含Pi9基因。检测结果证实抗稻瘟病基因Pi2、Pi5、Pi-kh的功能标记对重庆地区水稻亲本材料的筛选是有效的,为利用这些功能标记筛选含抗性基因的材料提供了充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稻品种间吸收和转运硒特性差异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鑫斌  于淑惠  赖凡 《土壤学报》2014,51(3):594-599
采用溶液培养试验比较了富硒水稻与非富硒水稻对硒的吸收和运输特征,期望揭示富硒水稻秀水48和非富硒水稻丙9652籽粒硒累积差异部分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两品种水稻根部对硒吸收的Km值差异不大,但富硒水稻秀水48的Vmax是非富硒水稻的1.57倍,两品种水稻根系对硒的共质体吸收皆受载体调控。硒吸收时间动力学试验证实秀水48茎中硒的浓度和含量在各个处理时间段均要高于丙9652,富硒水稻秀水48的木质部汁液中硒的浓度大约是非富硒水稻丙9652的2倍,在相等蒸腾速率的条件下,秀水48地上部硒含量显著高于丙9652,说明两品种水稻向地上部转运硒的能力差异显著,秀水48更易将根中的硒转运到地上部,高效的转运体系是富硒品种地上部硒含量高的关键所在。富硒水稻具备很强的向地上部转运硒的能力,部分原因在于其根部木质部对硒的装载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8.
以原始亲本"秀水11"为轮回亲本,Fer转基因高代系("Fer34")为非轮回亲本,采用连续回交和自交,结合GUS组织染色检测,获得了性状稳定、且带有外源Fer基因的"Fer34-XS11",它与原"秀水11"组成近等基因系。对该近等基因系的重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抗病性状等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外源Fer基因对水稻导入系无不良影响,转基因系基本保持了原亲本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9.
番茄褐色皱果病毒(ToBRFV)被我国列为检疫性病毒,严重威胁番茄的安全生产。为了明确番茄磷脂酶C(PLC)的种类,探究番茄PCL在植株抗ToBRFV防御反应过程中的潜在作用。本研究首先基于生物信息学鉴定了10个番茄PLC家族成员,其中特异性磷脂酶C(PI-PLC)7个,非特异性磷脂酶C(NPC)3个,7个PI-PLC蛋白均具备3个核心结构域(PLC_X c、PLC_Y c、C2)和1个EF_hand-like结构域,3个NPC蛋白均只具有Phosphoesterase结构域。10个番茄PLC蛋白按照结构相似度可以划分为7个分支,分别为NPC1、NPC2、NPC6、PI-PLC2、PI-PLC3、PI-PLC4、PI-PLC6。另外,10个番茄PLC蛋白的二级结构占比类似,但三级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共线性分析结果显示,番茄PLC基因与水稻、拟南芥、雷蒙德式棉PLC基因间分别存在3、12、16对共线性关系。最后,通过转录组测序方法,检测了PLC基因家族在接种ToBRFV后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显示,SlNPC1、SlNPC6、SlPLC4在ToBRFV接种的样本中表达水平较高,其他PLC基因...  相似文献   

10.
以两个三系杂交水稻组合来测定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与野败型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关系,以一个二系杂交水稻组合来测定水稻抗瘟性与光敏不育性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水稻抗瘟性(对88-9菌株,ZB15小种)与野败不育性是独立遗传的;抗瘟性与光敏不育性是连锁遗传的,交换值接近40.90。  相似文献   

11.
12.
空间诱变泰航68突变体稻瘟病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致病谱较广的稻瘟病代表菌株GD0193于水稻品种泰航68空间诱变当代(SP1代)群体中筛选抗病突变体,并对其作初步的抗性遗传分析、抗病基因定位及苗期抗谱、田间穗颈瘟抗性分析。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可对泰航68的稻瘟病抗性进行有效诱变,研究获得的抗病突变体TH1及TH2于SP2代对菌株GD0193分别表现抗性不分离及抗性分离,且TH2的抗性分离比例符合显性单基因抗性遗传规律,并已将该抗病基因初步定位于第11染色体长臂上;TH1及TH2的抗性可稳定遗传至后代,其苗期抗谱及田间穗颈瘟抗性均较原种对照表现显著提高,且其抗性较华南稻区的部分主栽品种具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航恢七号空间诱变变异株系的稻瘟病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卫星搭载水稻品种航恢七号SP3代株系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研究,并对抗性变异株系作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250个航恢七号SP3代农艺经济性状优良株系经接种后,抗性变异株系H24对菌株GD3286表现抗性分离,分离比例为119∶108,其抗性遗传可能受2对互补抗病基因控制,且在SP4代仍存在抗性分离;H24SP5代株系的抗谱较原种对照显著提高,其抗谱达到84.4%,而原种对照的抗谱仅为40.6%,且H24对部分致病谱较广或专化性致病菌株表现抗病突变。经全基因组内微卫星多态性分析,H24与原种对照间未表现DNA多态性。  相似文献   

14.
已克隆的抗稻瘟病基因Pi9、Pib、Pi5、Pita、Pi2、Pikh、Pikm和Pigm对稻瘟病菌表现广谱抗性,这些基因已广泛应用于水稻抗稻瘟病育种.为了明确长三角地区粳稻的抗稻瘟病基因分布及其抗性表现,利用上述8个抗病基因的功能标记对52份粳稻种质进行抗病基因检测.同时,利用江苏省2019年稻瘟病菌代表菌株2019...  相似文献   

15.
赤霉素对稻秆抗瘟性的影响主要与表皮结构和生理生化有关。稻株喷洒赤霉素后,稻秆节间伸长,表皮硅化细胞数目减少,角质层和表皮层的厚度变薄,利于稻瘟病菌的入侵;同时,稻秆体内的总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还原糖占总糖的百分含量增加,有利于入侵稻秆体内的稻瘟病菌的生长与扩展。  相似文献   

16.
对经抗性初筛的34个中二软占空间诱变4代(SP4)品系进行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及稻瘟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诱变品系在株高、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等性状的变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变幅最大的是千粒重,其次是结实率,有效穗数的变异幅度最小。除Z34外,其余33个诱变品系的抗谱比原种均有明显拓宽,且田间均抗穗瘟,说明低世代进行抗性初筛是有效的。结合主要农艺性状考查和抗瘟性分析,可从这些诱变品系中选择既抗病又具备较好农艺性状的优良材料,实现抗病种质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水稻新嫩组织的硅质化及其与稻瘟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供硅处理与否的溶液培养水稻作供试材料,研究了硅在新嫩组织中的含量、分布、形态分组和动态变化及其与稻瘟病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组织硅质化在展叶( 或出穗) 前即已开始,在稻瘟病菌入侵的关键时期展叶( 或出穗) 后最初几天,供硅与否其组织硅质化状况已存在悬殊差异。前者新嫩叶片SiO2含量达5-45% ,难溶性硅占全硅量94-5% ;后者新嫩叶片SiO2含量仅为1-20 % ,难溶性硅占全硅量只78-33% 。供硅的新嫩叶片表面已有明显亚铃状硅化细胞出现,乳突粗大,X-射线硅的能谱分析线在硅化细胞和乳突处出现较高的峰,表明该处硅的分布密度较高。而未经供硅处理的对照此时新嫩叶片表面未见明显硅化细胞,乳突小,X-射线硅的能谱分析线为无曲折变化的平滑直线。供硅与否水稻新嫩组织间上述差异是导致日后稻瘟病发病率明显不同的基础。试验还表明,无论供硅与否,水稻体内可溶性硅含量始终维持在0-3% 左右,表明这可能是稻体组织内由可溶性硅转化为难溶性硅的一个阈值。  相似文献   

18.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给我国甚至全世界的水稻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隐患.选育优质抗稻瘟病恢复系,进而培育稻瘟病水稻杂交组合,是选育抗稻温病品种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以双抗77009为抗性基因Pigm-1的供体亲本,以感病恢复系R20为受体亲本,通过杂交和连续回交方法,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定向改良优质水稻恢...  相似文献   

19.
水稻类病变突变体lmm1的诱发与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忠华  贾育林 《核农学报》2006,20(4):255-258
用1.0%化学诱变剂EMS处理抗稻瘟病水稻品种Katy,获得一个水稻类病变坏死突变体,命名为lmm1。与对照Katy相比,该突变体的主要农艺性状表型发生了显著变异:植株变矮,分蘖数和千粒重显著减少。遗传学分析研究表明,该突变为单基因细胞核隐性突变。经稻瘟病与纹枯病真菌人工接种实验,结果表明该突变体比对照Katy具有更强的广谱抗性,表明lmm1对于提高水稻广谱抗性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