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市个体养鸭户李某于今年4月从个体孵化站购雏鸭1000只,在饲养到1个月后陆续发现雏鸭死亡,15d内共死亡650只,死亡率达65%,剩余350只雏鸭经治疗恢复了健康。1临床症状病鸭全身衰弱、寒战、怕水、独蹲一处、闭目昏睡、发热、  相似文献   

2.
齐市个体养鸭户张某于2007年4月从个体孵化站购雏鸭500只,在饲养1个月后陆续发生雏鸭死亡,共死亡325只,死亡率达65%,剩余175只雏鸭经药物治疗恢复了健康,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靳兆江  叶丽  李处义 《中国家禽》2003,25(13):14-14
齐市城郊个体养鸭户赵某于2002年6月2日,从个体孵化站购进雏鸭500只,当饲养到6天时发现有214只雏鸭出现下痢症状、当时畜主用痢特灵药治疗,但不见效果,在第10天时,共死亡雏鸭108只,死亡率为50%,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力 《中国家禽》2003,25(16):22-22
1发病情况2002年3月8日一专业户从郊区某三元鸭种苗场购进雏鸭1780只,3月13日清晨发现育雏室有23只雏鸭死亡,该专业户误认为是室温过低造成,未引起重视。至14日晚又有59只雏鸭死亡,15日清晨发现有94只雏鸭死亡,随即到本站求诊。2临诊症状部分雏鸭体质衰弱,精神萎靡,两翅下垂,头  相似文献   

5.
1 发病情况 齐市郊区某个体养鸭户,于1998年4月6日购进雏鸭800只,饲养到8月30日时发现部分鸭表现出呼吸困难、气喘等症状,随后6只鸭死亡,并且病鸭数量逐渐增多.曾用青霉素、土霉素等药物治疗无效.鸭群共发病%只,发病率为12.0%,死亡52只,死亡率为6.5%.  相似文献   

6.
叶土发 《中国家禽》2001,23(13):19-19
1发病情况 2001年1月31日、2月1日和2月3日,某养鸭专业户分别从我市三个孵化厂购进北京鸭雏鸭5000只、3200只、4300只,合计12500只,三批雏鸭未进行鸭病毒性肝炎活疫苗免疫,从2月11~12日起,三批雏鸭陆续发病,突然死亡.曾使用青霉素、庆大霉素注射、恩诺沙星饮水治疗无效.户主于2月19日带病死鸭11只及病重鸭2只来本站求诊,据了解三批雏鸭已死亡3820只,死亡率30.56%.  相似文献   

7.
路光 《中国家禽》1999,21(10):26-26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常发生于25日龄以内的雏鸭,死亡率高,给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鸭病毒性肝炎与其它疾病混合感染,很少见于报道。本文报道一起鸭病毒性肝炎与曲霉菌病混合感染的病例。1发病情况1999年4月13日,我县某农户从浙江省长兴市购进1日龄商品代樱桃谷鸭2000只,利用鱼塘水面饲养。在饲养场地上有一棵已经腐烂的老树桩,雏鸭经常成群的去采食腐烂的树桩木屑。4月18日突然死亡雏鸭4只,叨日夜间死亡28只。于ZIH取病鸭作兽医实验室诊断。ZIM床症状雏鸭突然发病、精神沉郁、呆滞、食欲减退或废绝。行…  相似文献   

8.
鸭病毒性肝炎为雏鸭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的传染病,其特征是肝肿大并有出血斑点。此病传播快,病程短,死亡率高,给养鸭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主要侵害3~20日龄雏鸭,成年鸭及其他家禽不感染。1998-07-10我县胡坊镇某养鸭专业户购进刚出壳雏鸭2 200只,几天后发生雏鸭病毒性肝炎,前后死亡1 109只,现将发病及防治情况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及结果 11日上午雏鸭开食饮水,12~13日一切情况正常,14日下午部分雏鸭不食,晚上即死亡56只,15~16日出现死亡高峰期,15日死亡427只,16日死亡465只。养鸭户即求诊于镇兽医站,遂会同县兽医…  相似文献   

9.
《中国兽医学报》2016,(11):1847-1852
为探究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能否垂直传播,57只38周龄的健康樱桃谷种鸭分为A、B、C 3组,每组15只母鸭、4只公鸭。A组母鸭、B组公鸭静脉接种坦布苏病毒TMUV-SDSG株2.5 mL/只(ELD50=10-2.37/0.2mL);C组接种等量生理盐水。各组隔离饲养,收集种蛋进行孵化。无菌采集孵化不同阶段的死亡鸭胚的胚脑、尿囊液或卵黄膜以及新生雏鸭和死亡弱雏的脑组织,进行病毒分离和半套式RT-PCR检测。结果显示,在种蛋的卵黄膜,死亡鸭胚的尿囊液、卵黄膜和胚脑,新生雏鸭和死亡弱雏的脑组织中均能检测并分离到TMUV。其中,A组种蛋、死亡鸭胚、1日龄雏鸭、15日龄雏鸭和死亡雏鸭中TMUV阳性率分别为60%,67.44%,35.48%,16.67%和100%。B组种蛋、死亡鸭胚、1日龄雏鸭、15日龄雏鸭和死亡雏鸭中TMUV阳性率分别为50%,51.35%,46.88%,10%和71.43%。C组各样品中均未检测到TMUV。结果表明,TMUV可在种鸭中经种蛋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0.
刘婷  李颖 《中国家禽》1997,(8):27-27
1 发病情况 某公司于1995年11月23日购入3050只樱桃谷雏鸭,3日龄开始出现病鸭,并有死亡。怀疑为雏鸭病毒性肝炎,投药病毒灵无效。而后又出现呼吸道症状,又投入强力霉素、新强米先、土霉素等药。此后4天期间,雏鸭精神与食欲有所好转,死亡率下降。但到7日龄,死亡数量突增,平均日死亡300多只,继续给药,均无效,至14日龄共死亡2850只,死亡率93.4%。  相似文献   

11.
鸭病毒性肝炎诊治及病原血清型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就四川省泸县某鸭场一次雏鸭暴发以急性死亡、肝脏出血为特征的传染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雏鸭病毒性肝炎。利用鸭胚分离到的病毒株,经血清学中和试验证明为鸭病毒性肝炎Ⅰ型。 1 流行病学调查及病理剖检 泸县某养鸭场饲养天府肉鸭4500只,雏鸭饲养至6日龄开始出现死亡,一个星期内雏鸭死亡1200余只。发病初期雏鸭为突然死亡,后期病鸭表现精神不振,常  相似文献   

12.
1发病情况2006年7月,饶河镇东区某户饲养的雏鸭2000只,10日龄发病,日间发现20只病鸭,夜间又有30余只发病,当时服用一些抗生素,次日早晨又死亡雏  相似文献   

13.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和致死性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是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2010年3月,本公司研究所购进100只1日龄雏鸭,饲喂条件适宜,雏鸭精神状态良好,饮食粪便均正常,但在17日龄时突然有5只雏鸭相继死亡。  相似文献   

14.
1 发病症状 某个体大型养鸭场,在2000年底鸭群突然大批发病死亡,发病死亡时最小的为8日龄,最大的为45日龄.病鸭主要表现为行动迟缓,食欲下降或废食,共济失调,鼻孔有粘液性分泌物堵塞,呼吸困难,有的咳嗽、打喷嚏,眼四周有分泌物,死亡前常表现为角弓反张,四肢痉挛.该批雏鸭共2500只,死亡1386只,死亡率为55.4%,损失极其惨重.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研究新型鸭肝炎病毒感染雏鸭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试验采用新型鸭肝炎病毒清远1株、高要1株感染雏鸭,观察感染雏鸭不同时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新型鸭肝炎病毒感染雏鸭24小时时开始死亡,死亡高峰期为24~48 h,发病死亡率高达85.8%;发病雏鸭表现为精神萎靡,厌食,嗜睡,对外界刺激不敏感,死前抽搐,双脚做划水样,死亡鸭只呈角弓反张姿势;肝脏、肾脏、脾脏病变明显,出血性坏死严重,胰脏局灶性坏死,肝脏有脂肪蓄积。  相似文献   

16.
<正>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肝脏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雏鸭,是危害雏鸭的主要传染病之一。1 发病情况河北省昌黎县樵夫山村畜主宋某2006年5月1日购进10日龄雏鸭2000只。前2天采食饮水正常,第3天发现少数病鸭打蔫、不食,并死亡20只,第4天死亡180只,离群病鸭增多,精神萎靡、部分病鸭表现剧烈抽搐、转圈、头向后仰,最后呈角弓反张样死亡。畜主来不及投药,前来本站求诊。2 病理变化10只病死鸭全部呈现角弓反张姿势,剖检可见:心肌柔软,肝肿胀、呈金黄色或土黄色,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及出血点,胆囊充盈、胆汁浓稠呈黑褐色,脾肿大呈花斑状,肾微肿、瘀血,少数胰脏轻度充血,其他器官无异常。  相似文献   

17.
北京雏鸭喹乙醇中毒王守诚,郭国庆(江苏省洪泽农场养殖公司,泗洪211932)1987年11月我场育雏单位,一批3日龄雏鸭3596只,由于误用过量喹乙醇,致使整群雏鸭发生中毒,5天内死亡3099只,死亡率达86.18%。一、生病情况我场有年产40万只北...  相似文献   

18.
雏鸭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1年 6月 ,我县托古乡某养鸭场饲养的 1 50 0只 5日龄雏鸭部分发病 ,2d后 ,发病雏鸭逐渐增多 ,发病后 3~ 5d死亡 ,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 ,确诊为雏鸭大肠杆菌病。1 发病情况该养殖户于 6月 5日从外地购进 1日龄雏鸭 1 50 0只 ,放在自家屋子内育雏。于 6月1 0日开始发现有 30多只雏鸭精神不振 ,食欲减退 ,拉稀粪 ,到 6月 1 6日共发病 52 3只 ,发病率 34 2 % ;死亡 30 1只 ,死亡率为 2 0 %。2 临床症状病雏鸭精神沉郁 ,不吃食 ,缩颈离群 ,衰弱无力 ,站立不稳 ,头向下弯曲 ,喙触地 ,流涎 ,流泪 ,喘气 ,喉头发出…  相似文献   

19.
蔡来长 《中国家禽》1999,21(10):24-25
1病例介绍1.1广东省南海市某养鸭专业户,1999年2月14日购入樱桃谷雏鸭3000只,饲养至2月23日,将雏鸭料换为中鸭料,为预防雏鸭转换饲料发生肠胃病,用禽菌灵1000g(内含喹乙醇20g,但包装未标明)拌料80kg(含喹乙醇250mg/kg)。次日早上见雏鸭已死亡205只,但饲养者误认为药量不够,遂用禽菌灵1500g(内含喹乙醇30g)拌料80kg(含喹乙醇375mg/kg)投喂雏鸭,12h内即死亡250多只。经现场临诊怀疑喹乙醇药物中毒,要求其变换饲料及清除已拌药未被吃完的余料后,取葡萄糖水灌服,死亡逐渐减少,但1周内每天仍死亡几十只,10d共死亡965只…  相似文献   

20.
<正> 1989年3月,笔者在门诊中收治一起樱桃谷雏鸭以脚软、瘫痪、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经诊断为雏鸭钙磷代谢失调症,现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盐城市某农场陈某饲养樱桃谷鸭1700只,棚舍内饲养,喂给雏鸭料。14日龄开始发病,平均每天50余只,雏鸭走路不稳,拉稀,在饲料中增加贝壳粉(2%)、多维素及土霉素(0.04%),疗效不显著,到18日龄发病数增加,开始死亡,又在饲料中增加亚硒酸钠维生索E,至23日龄,死亡110只,20%的鸭发病,来我站求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