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是陕西乃至西北最大的茶叶生产区.汉中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在唐代属著名的山南茶区,茶叶品质优异.目前,汉中茶叶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主打产品享誉国内外,茶叶已成为汉中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农业主导产业.然而,汉中茶叶基地规模迅速扩张,也面临着供大于求的潜在风险,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适时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农业创名牌的主要难点 农业名牌是指农、林、牧、渔业中未经过加工或只经过初加工产品的著名品牌或商标。与工业品创名牌相比,农业创名牌存在着以下困难。  相似文献   

3.
徐凯明 《茶业通报》2004,26(2):87-87
汉中茶业,现已成为陕西茶业的半壁江山,因而,汉中茶的无公害状况,对陕西茶叶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根据汉中茶叶的无公害与卫生检测全部合格结果,对汉中无公害茶产生因素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4.
胡春学 《茶业通报》2009,(3):141-141
1汉中茶叶发展现状 汉中茶叶始于商周,兴于秦汉,盛于唐宋,繁荣于明清。解放初期,茶叶生产处于恢复阶段,改革开放后,茶叶发展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目前,全市十县一区,共有6个产茶大县,茶叶加工企业627家,有近20万户茶农,从业人员40多万人。通过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茶认证的企业38个,基地面积6000hm^2,通过“QS”认证的企业46个,产品主要以绿茶为主。茶叶品(名)牌主要有午子仙毫、汉水银梭、定军明眉、宁强雀舌等。目前正全力打造一个品牌,将众多名茶统一为“汉中仙毫”。  相似文献   

5.
蔡如桂 《茶业通报》2010,(3):107-109
<正>茶业,是汉中传统的多种经营项目。汉中的茶叶生产有3300余年的悠久历史;茶区具有纬度高、海拔高、云雾几率高、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锌和硒,远离污染的先天优势;汉中又是西北五省(区)的降水中心,年降水1000mm左  相似文献   

6.
名茶“石台银剑”王果开,方间平,张启利(石台县农牧渔业局245100)(池州行署农业局247100)安徽省石台县为了把茶叶生产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创名牌、争效益”的方面来,于横渡乡建立了石台县茶叶实验场,场内茶园面积200余亩,为了在全县推广名优茶生产...  相似文献   

7.
为发掘利用北方古老茶区地方资源优势,丰富国家资源宝库;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益茶叶生产服务。陕西省茶树种质资源圃,由西乡县茶叶试验站、汉中地区茶叶技术工作站承担,经四年实施,已在西乡县茶叶试验站建成。该资源圃占地8.73亩,已征集保存省内外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8.
程纯 《茶业通报》1995,17(1):29-31
汉中茶叶科技发展回顾与展望程纯(陕西省汉中地区农牧局)一、汉中茶区现状汉中古称梁州,是我国古老茶区之一。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全区茶园面积仅有1900亩,产茶4.96万公斤,已跌到最低谷。建国以后,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扶持发展措施,加之茶叶科...  相似文献   

9.
陕西汉中古称“天汉”,这里出产贡茶已有3000多a历史。汉中茶园生态优越,茶树品种优良,茶叶品质优异,因此汉中被誉为“中国著名茶乡”。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按照“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汉中”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发展茶叶生产,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茶产业发展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1产业现状1.1茶产业基础建设初具规模,经济效益凸现汉中市辖十一个县(区),其中产茶县有西乡、勉县、宁强、南郑、城固、镇巴、略阳、洋县8个县,产茶乡镇113个(占全市乡镇…  相似文献   

10.
王丹红 《茶业通报》2005,27(4):171-172
1 发展品牌生产,必须提高整体素质 发展名牌应是企业的主要任务和主攻方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要素。名牌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从天时来说,随着全球生态环保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茶叶在农产品中的特殊地位越来越显示它的无穷魅力,人们对茶叶的认识和需求在逐年上升;从地利上说,名牌的产生都与当地的自然资源分不开。如“九华佛茶”与九华山的自然生态环境,九华山的佛教文化及其旅游胜地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1.
汉中称大西北的“小江南”,自古产茶,具有发展茶叶生产的优越生态条件。至2001年,全市拥有茶园2.19万hm2,比安康市的1.86万hm2超过3333hm2,成为陕西省第一产茶大市。茶区遍及镇巴、西乡、城固、洋县、南郑、勉县、略阳、宁强8县。茶园多座落在汉江南岸和巴山北坡之间的半山丘陵。现有茶园面积80%是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在“茶叶要有一个大的发展,速度再加快”的号召下,大搞“群众运动”建设起来的,已成为产量的主体。汉中的茶叶市场,已由30a前的计划供应到现在的茶叶市场完全放开,由“供不应求”到茶商茶贩比比皆是的“卖茶难”,从卖方市场到…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竞争集中表现为名牌之争。名牌以其特有的高附加值和强竞争力越来越被企业家们所认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化和集团化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茶业企业必须面向市场,走茶业产业化的道路,创建茶叶名牌产品、名牌企业,进而发展茶叶行业文化。  相似文献   

13.
刘懿 《茶业通报》2015,(2):51-53
茶叶是汉中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大力发展无性系高产密植生态茶园,重点培育茶叶龙头企业,强势推进茶叶品牌整合,加大产业宣传推介,茶产业在规模、品质、效益和影响力上都大幅提升,发展势头强劲。  相似文献   

14.
2016年早春汉中部分县区茶树遭受了近10年罕见的低温冻害,本文通过对全市茶叶主产县茶树受冻情况的调查和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了茶树冻害补救措施,旨在为汉中茶园冻害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安徽在创制名优茶方面优势与不足,并就如何利用茶叶结构二次调整契机,发展安徽茶叶名牌优势,带动整个皖江茶叶市场以利于我省茶叶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与思路。  相似文献   

16.
张星显  刘懿 《茶业通报》2012,(3):104-105
汉中炒青是汉中茶区加工量最大,消费群体最多的大宗绿茶。因“香高、味浓、耐泡、保健”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随着茶叶加工机械化的广泛推广,历史上沿革的“手揉脚蹬太阳晒”的落后制茶工艺已经远远不适应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酿醋行业协会自成立以来,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日前,记者有幸见到了山西省酿醋行业协会会长曹文杰,并就有关山西醋业创名牌、保名牌,以及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相似文献   

18.
应对入世挑战 祁门实施茶叶标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秀平 《茶业通报》2003,25(2):55-55
面对我国加入WTO新形势,我县原有的茶叶生产模式已不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为使茶叶生产与国际接轨,实施茶叶标准化已是势在必行。本文阐述了祁门县实施茶叶标准化的目标、内容及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9.
茶叶市场呼唤名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全卫 《茶业通报》2000,22(2):42-44
现今的商品市场是一个品牌竞争的时代,名牌的魅力已越来越多地被众多企业家们所认可,名牌的强竞争力与高附加值的优势,也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出奇制胜的法宝。茶叶作为一种商品,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都已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必须增强名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才是茶业发展的必由之路。1 实施茶叶名牌战略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名牌,是指在公众中享有一定声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商号,也可以指知名商品本身。实施名牌战略是追求高附加值和高效益的一种营销策略。名牌产品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对于企业是至关重要的,谁有了名牌产品…  相似文献   

20.
张新民  张弩 《茶业通报》2000,22(1):13-15
“春秋楚国西偏境,陆羽茶经第一州。”宜昌三峡茶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突破性发展多种经济的优惠政策,使茶业逐步成为宜昌市农业支柱产业之一。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实施茶叶“562”工程,(即亩产茶50kg,名优茶总量达到6000t,实现税收2000万元),印发“宜昌市茶叶产业化实施意见”,有力地促进了茶叶的大发展、大提高。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又把依靠科技进步,优化产业结构,实施名牌精品战略,全面推进茶叶“七化”建设,加快实现“七增”目标作为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以致推动我市茶叶产业再上新台阶。1 宜昌市茶叶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