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烤烟烘烤过程中淀粉酶及淀粉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和K326的3个施氮量的烟叶烘烤过程中α-淀粉酶、β-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和烟叶淀粉含量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2个品种3个施氮量处理烟叶α-淀粉酶变化曲线都呈现双峰曲线,两个高峰出现在烘烤过程的36 h和60 h. β-淀粉酶变化的曲线也呈现双峰曲线,两个高峰值出现在烘烤后36 h和72 h. 2个品种3种施氮量处理烟叶淀粉含量都是从烘烤开始至48 h均迅速下降,烘烤48 h至烘烤结束烟叶淀粉含量下降趋势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3.
烤烟大田生长期烟叶中淀粉合成的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K326、红花大金元(HD)2个烤烟品种在云南常规施肥情况下烟叶中ADPG焦磷酸化酶、淀粉合成酶、Q酶活性的变化及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326,HD的ADPG焦磷酸化酶、淀粉合成酶活性在移栽后第40d开始升高,都在生理成熟期第90d达到高峰,以后迅速下降。2个品种的Q酶活性高峰在移栽后80d出现,但2个品种的Q酶活性变化规律不一致。K326的Q酶活性移栽后第60d开始先下降,65d以后迅速上升,移栽后80d达到高峰后又下降IHD的Q酶活性移栽后第柏d开始一直上升,移栽后第80d达到高峰后缓慢下降。2个品种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都在移栽后第40d迅速升高,持续稳定20d以后下降,移栽后90d又迅速上升。2个品种淀粉含量都在移栽后60d上升,在生理成熟期达到最高(HD在移栽后90d,K326在移栽后110d)。 相似文献
4.
对K 326、红花大金元(HD)2个烤烟品种在云南常规施肥情况下烟叶中ADPG焦磷酸化酶、淀粉合成酶、Q酶活性的变化及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 326,HD的ADPG焦磷酸化酶、淀粉合成酶活性在移栽后第40d开始升高,都在生理成熟期第90d达到高峰,以后迅速下降.2个品种的Q酶活性高峰在移栽后80 d出现,但2个品种的Q酶活性变化规律不一致.K 326的Q酶活性移栽后第60d开始先下降,65d以后迅速上升,移栽后80 d达到高峰后又下降;HD的Q酶活性移栽后第40d开始一直上升,移栽后第80 d达到高峰后缓慢下降.2个品种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都在移栽后第40 d迅速升高,持续稳定20 d以后下降,移栽后90d又迅速上升.2个品种淀粉含量都在移栽后60 d上升,在生理成熟期达到最高(HD在移栽后90d,K 326在移栽后110 d). 相似文献
5.
不同覆盖措施对大田烤烟叶片淀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6种农艺覆盖措施对云烟85叶片淀粉含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云烟85各部位烟叶淀粉含量的变化曲线总体上符合3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移栽后40 d内,叶片淀粉含量较低;移栽后40~60 d,淀粉迅速积累,之后变化趋于稳定,在生长后期部分处理的淀粉含量又有所下降。(2)下部叶、中部叶和上部叶分别在移栽后的50.60,70 d以内,不同处理间烟叶淀粉含量的差异较大,之后各处理间差异逐渐减小,表明大田前中期处理间烟叶淀粉含量的变异大于中后期。(3)成熟采收期下部烟叶淀粉含量在处理间的变异系数较大(9.5%- 12.6%),上部烟叶淀粉含量的变异系数次之(5.4%-8.3%),中部烟叶的变异系数较小(3.6%-4.0%)。(4)不同覆盖处理间烤后烟叶淀粉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以“旺长期揭膜+中耕培土+垄上覆盖秸秆”处理的烟叶淀粉含量较低,在中、上部叶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烤后烟叶淀粉含量与成熟期鲜烟叶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52。 相似文献
6.
7.
淀粉代谢及影响烤烟淀粉含量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烟叶中淀粉的合成、积累代谢,并从遗传因素、环境因子、农艺措施、调制及陈化发酵几个方面总结了影响烤烟淀粉含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9.
烘烤对烟叶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花大金元和K326烤烟品种中部叶为材料,研究了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变化及不同烘烤环境下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酶活性出现2次高峰,分别在烘烤的36 h和72 h;在鲜烟叶中淀粉磷酸化酶活性较高,随着烘烤过程的推进,至24h达第1次高峰,之后降低,48 h时出现低谷,随后又于72 h达第2次高峰.在整个烘烤过程中,采用低温低湿变黄,慢速升温定色的烘烤环境,烟叶内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较高.有利于烟叶淀粉的降解. 相似文献
10.
烤烟烟叶淀粉含量影响因素及其与烟叶质量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淀粉作为影响烤烟品质的重要因素,一直是烟草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针对当前国内外烤烟淀粉研究的现状以及国内烤烟存在的淀粉含量偏高问题,从生态环境、农艺措施等方面概括了烤烟烟叶淀粉含量的影响因素,综述了烤烟淀粉含量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以及感官质量评价之间的相关性,对当前降低烤烟淀粉含量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对组合相关技术构建降低淀粉含量的体系进行了探讨,对分子育种培育低淀粉含量烤烟品种以及烤烟淀粉生理方向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肥料种类与配比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为了弄清在湘南生态条件下不同肥料种类配比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为烤烟优质适产提供科学施肥的依据,1992年和1993年进行了共7个处理的田间肥料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等量氮,磷,钾含量的肥料,由于肥料种类和配比不同,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2.
稀土对烤烟生长和代谢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烤烟叶面喷施稀土表明,600mg/L处理,移栽45天后。烟株干物重、光合强度、三磷酸腺苷、硝酸还原酶、过氧化氢酶分别比对照提高17.08%,34.46%,34.41%,24.51%和34.11%;移栽85天后,烟叶的干物重、K2O,总糖、总氮和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9.62%,28.96%,12.00%,14.13%和25.84%。 相似文献
13.
14.
氯在烤烟中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36Cl研究氯在烤烟器官中的分布,结果表明,各器官含氯量是:叶〉茎〉根,叶含氯量分别比根,茎高 32.00%和28.00%,根、茎、叶吸收总氯量分别占全株总氯量的9.02%,19.12%和71.80%,随着施氯量的增加,烤烟叶含氯量增加,施5.0g/株氯,叶含氯量分别比对照(未施氯)和施1.0g/株,3.0g/株氯高24.30%,12.20%和8.54%,烤烟氯利用率随施氯量的增加而下降,施 相似文献
15.
试验采用温湿度2因素回归最优设计,研究贵烟4号变黄阶段烘烤环境与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多项指标综合评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温度32~42℃、相对湿度75%~95%范围内,随着变黄温湿度的逐渐升高,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多项指标综合得分表现出先逐渐增加而后又下降的趋势;在控制变黄温度约37~38%,相对湿度84%~90%即干湿差约1.5~2℃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多项指标综合得分较高。 相似文献
16.
试验采用温湿度2因素回归最优设计,研究贵烟4号变黄阶段烘烤环境与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多项指标综合评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温度32~42℃、相对湿度75%~95%范围内,随着变黄温湿度的逐渐升高,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多项指标综合得分表现出先逐渐增加而后又下降的趋势;在控制变黄温度约37~38℃,相对湿度84%~90%即干湿差约1.5~2℃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多项指标综合得分较高. 相似文献
17.
白肋烟晾制中亚硝胺及前体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白肋烟KY907在22℃和70%相对湿度下晾制表明,晾制后2-6周的叶肉和4-6周的主脉水分均迅速下降,晾制后1-4周电导率迅速提高,晾制后5天硝酸还原酶活性下降至0,体外硝酸还原酶活性很低,晾制3周后增加,这可能与微生物的作用有关,亚硝酸盐的变化与体外硝酸还原酶活性相似,硝酸盐在晾制中没有变化。成熟和晾制初期,烟草生物碱呈增加趋势,晾制后3周,主脉和叶肉中的4-(N-甲基-亚硝氨)-1-(3-吡啶)-1-丁酮(NNK)、N-亚硝基去甲基烟碱(NNN)都为0,晾制后1周,主脉和叶肉亚硝胺和N-亚硝基新烟草碱(NAT)均为0,其后逐渐增加。在全晾制过程中,主脉亚硝胺增高于叶肉。 相似文献
18.
春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和蛋白质积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蛋白质含量和产量各异的3个春小麦品种研究灌浆过程中淀粉和蛋白质积累规律,结果表明:籽粒灌浆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由开花14d开始逐渐减少,成熟期达最低值,品种间的差异仅表现在14d和20d两个时期;淀粉积累动态与可溶性糖变化规律相反,随灌浆成熟而逐渐增加,品种间差异显著;蛋白质积累动态年际间略有差异,总的趋势是随灌浆成熟而逐渐增加.开花后14d可溶性糖含量与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有关,蛋白质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关系更为密切.成熟期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高蛋白品种在灌浆初期就表现出较高的积累合成蛋白质的能力,而高淀粉含量品种同样在灌浆初期就表现出较高的淀粉含量,高产高蛋白品种介于两者之间.从生理角度分析,培育或通过田间管理达到高产优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泰和鸡30,60,90和120日龄时血浆中T4,T3和TSH的含量变化,并结合从出壳至120龄的体重变化,研究泰和鸡生长发育中的甲状腺活动规律。虽然甲状腺激素和体重之间没有统计学的相关,却出现了激素(尤以T3)含量最高时生长最慢,而含量最低时生长最快的现象。另外,血浆中的T4与T3比值较低,而且生长过程中波动幅度较小,既有符合其它鸡甲状腺活动的一面,又有其独特的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