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使用农林废弃物是一种用之不竭的再生资源,拥有着无限的应用远景。针对目前农业废弃物的特点,阐述了我国开发使用这一资源的现状以及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北京阳光沐禾养生蔬菜基地隶属于北京阳光沐禾科技有限公司。自2005年创办以来,始终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高新农业科技为依托,以"发展效益农业、造福一方百姓"为己任,是一家以有机养生蔬菜品种选育、种苗培育、产品研发和推  相似文献   

3.
疏菜品种资源是农作物品种资源的一部份,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蔬菜品种资源包括地方蔬菜品种、引入蔬菜品种、人工创造的新品种以及近缘野生植物这四个方面,从广义来说,还包括能作蔬菜食用的野生植物。这些资源是我们发展蔬菜生产,提高蔬菜产量,改善蔬菜品质,使蔬菜品种多样化,供应经常化的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无种壳西葫芦巨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种壳西葫芦在自然界是一种罕见的变异类型,甘肃省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世纪60年代初采用美洲无种壳南瓜和本地西葫芦杂交,培育出了菜、籽兼用的品种无种壳西葫芦4号和161号。由于种子无木质化外种皮性状受隐性基因控制,原有种质资源相当贫乏,上述两个品种与西葫芦(美洲南瓜)品种资源的杂交后代不能直接利用。因此,如何拓宽、丰富无种壳西葫芦基因库,是培育新品种(杂交种)的关键所在。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笔者用无种壳西葫芦与国内各种类型的西葫芦进行杂交,获得了不同类型的自交系800余份,为该稀有资源的充分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产品——废物——再资源"的封闭循环式农业系统的经济模式,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本文力求在对农业循环经济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为促进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简燕 《广西园艺》2008,19(1):43-44
农业生态旅游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旅游在我国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和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蓬勃兴起。2004年7月,首批全国203个农业旅游示范点的产生,使全国各地兴起了发展农业旅游的热潮。1广西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广西发展农业生态游有着先天的优势:广西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名特优农产品众多,素有“水果之乡”、“生态南疆”、“土特产仓库”的美誉。而广西也已经尝到了发展农业生态游的甜头:仅有390人的恭城红岩屯2003年办起了“月柿节,”3年来接待了游客36…  相似文献   

7.
为了突破农业生产模式单一的制约,克服重茬连作给土壤、生态及作物产量造成的影响,在研究分析了传统的蔬菜—水产共生系统的利弊之后,总结出了生态番茄—鱼绿色高效种养模式。通过以高畦为圃、以沟渠为塘构建出番茄—鱼互补共生的生态系统,使蔬菜—养鱼、水生—旱作实现了有机结合及高效生产;经过品种选择、渠畦整理、滴灌补水、搭架遮阴、适时采收及鱼种混养、排灌晒田、精确投饵、捕大放小等技术的应用,使每个生长季667 m2番茄—禾花鱼种养综合效益在9 500~10 500元,且番茄、禾花鱼品质皆得到改善。对比常规番茄种植田,虽然种植面积减少了10%~15%,但总收入却增加了10%~15%,综合生产效益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长江蔬菜》2003,(3):59-59
我国是世界上野生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有的野生植物约270类1.7万个品种。长期以来,一些地方进行掠夺式开发经营,致使野生植物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一些珍稀植物濒临灭绝,许多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植物数量急剧减少。据有关部门人士介绍,我国农业野生植物有4~5类191种处于濒危状态,这些不可再生物种一旦灭绝,将对人类及其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农业野生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不仅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提供食物原料、营养物质和药物,而且能够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区域…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园林花卉发展方面还很落后。尤其是在野生花卉资源普查、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上还有相当差距。随着林业资源的日趋缺乏,合理地驯化、引进,开发和利用野生花卉资源,对于丰富园林品种,改善资源利用结构和提高资源利用率,意义深远。保护生态环境,绿化美化生存环境,有益于人民群众生活和身  相似文献   

10.
曹旻 《广西园艺》2002,(5):13-15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 ,信息化向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渗透 ,农业和农业经济也不例外。随着VCD及电脑在农村的逐步普及 ,如何合理利用信息资源 ,使之能从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创造出相应的财富与价值 ,已成为众多依靠科技致富的种养户的必修课程。现介绍桂林图书馆农业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及在农业信息服务的做法 ,以探索出一条更好的为农民服务之路。1 桂林图书馆的农业网络信息资源1 .1 光盘数据库 目前桂林图书馆收入的光盘有题录型、事实型、全文型。1题录型是在 CD- ROM上制作出文献的篇名、作者、出处、文摘…  相似文献   

11.
侧耳属3种食用菌解剖学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PDA培养基和棉籽壳为培养料,培养了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并对其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均具有锁状联合,子实体菌柄都侧生,每个担子顶部产生4个担孢子,孢子内含油滴,孢子印皆为白色。姬菇和鲍鱼菇菌盖颜色为灰黑色,榆黄蘑为黄色,姬菇和榆黄蘑菌丝生长快,姬菇菌丝浓密,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稀疏,鲍鱼菇菌丝能产生黑色分生孢子。姬菇和榆黄蘑子实体小而多,出菇早、产量高,鲍鱼菇子实体较大内部组织紧密,担子、担孢子梗粗壮,孢子饱满油滴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 ,来研究白蚁蚁巢的热水浸提物对鸡菌丝生长的影响 ,探索鸡菌丝的营养特征。研究发现蚁巢热水浸提物对黄褐纹鸡菌丝的生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作用 ,而蚁巢热水浸提物的量的多少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直立迷迭香不同木质化程度插条扦插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林  朱莉  孙奂明  赵菲 《北方园艺》2010,(5):114-115
以直立迷迭香不同木质化程度插条为试材,进行扦插对比试验,旨在筛选出最适合北京地区直立迷迭香生产的插条类型。结果表明:在嫩梢、半木质化和完全木质化3种插条类型中,完全木质化插条生根早、根量大、分枝多,扦插效果最好,适合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鸡腿蘑菌丝体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8种不同培养基配方,培养鸡腿蘑菌丝体,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谱差异明显,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5.
采用火焰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保定市市售的3种类型共16种蔬菜中的Ca、Cu、Zn、Fe、Mn 5种矿质元素,为指导人们日常饮食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蔬菜中矿质元素含量不同,叶菜类蔬菜中的(Ca、Cu、Zn、Fe、Mn含量高于果菜类蔬菜、根茎类蔬菜;而不同品种的蔬菜其矿质元素的含量也存在很大差异,油菜中的Ca和Mn含量最高,分别为7.6 g/100g和8.98 mg/100g;Zn含量最高的为香麦16.72 mg/100g,其次为菠菜12.63 mg/100g,洋白菜的Zn含量最低仅为0.73 mg/100g;菠菜中Fe含量最高138.43 mg/100g,其次为香麦111.11 mg/100g.综合分析结果,香麦、菠菜、油菜的Ca、Cu、Zn、Fe、Mn含量要高于其它种类的蔬菜.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种子层积处理前进行的不同预处理方法和层积天数的试验,对影响美国东部黑核桃种子层积催芽因素进行了探讨。催芽前进行冷水浸种5d(天),沙藏层积催芽150d(天),发芽率最高,发芽最快,播种后60d(天)调查,出苗率达75%。  相似文献   

17.
采用香菇菌株Cr-02为实验材料。简易开放式生料栽培为栽培方法,观察到了香菇子实体形态发育的全过程。初步将之分为纽结期、褐变期、成型期和成熟期四个时期,确定了子实体形态分化的关键时期是褐变期。  相似文献   

18.
香菇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方法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试验通过三种方法收集菌丝体 ,经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后得到其单核体 ,将不同菌株的单核体杂交配对后得到了不同于亲本的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19.
以美国大速生菜为试材,以腐熟与未腐熟玉米秸秆替代草炭作为莴苣无土栽培基质中的主要材料,研究其对莴苣产量、叶面积、干物质量、光合速率、根系活力、维生素C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腐熟玉米秸秆∶蛭石=3∶1)基质配方最有利莴苣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检测了真姬菇菌丝对卡那霉素、头胞霉素、氨卞霉素、潮霉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卡那霉素、头孢霉素、氨苄青霉素对真姬菇菌丝生长基本没有影响,与对照比较3种抗生素不同浓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效应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真姬菇菌丝对潮霉素非常敏感,10mg/L的潮霉素能够完全抑制真姬菇的菌丝生长,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建立真姬菇的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