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红壤对汞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20℃下土壤对汞的吸附等温线,证实Langmuir方程可用于土壤对汞的吸附研究,并且不同温度、酸度对土壤吸附汞均有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低于25℃时,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少,但25℃以上,吸附量不再减少;酸度降低,吸附量增加,但接近中性时(pH=5-7),吸附量增加缓慢。  相似文献   

2.
厦门市红壤对氨氮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研究土壤对氨氮的吸附特性对含氨氮废水的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在其他条件固定的情况下,研究pH、粒径、盐度的变化对土壤吸附的影响。[结果]红壤对氨态氮具有显著的吸附作用,并且吸附速度很快,一般在30 min就可以基本达到平衡。粒度越小,pH越大,土壤对氨氮的吸附能力也越强。[结论]该研究对氨氮污水灌溉、氨氮在土壤和地下水中迁移转化的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研究用荔枝壳粉末吸附剂去除水溶液中六价铬Cr(Ⅵ)的效果,考察溶液初始pH值、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的影响,并讨论吸附过程的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在50 m L 50.0 mg/L Cr(Ⅵ)溶液中加入0.70 g荔枝壳粉末,于50℃、pH值1.0条件下振荡吸附150 min,Cr(Ⅵ)的去除率达到98.14%。用Langmuir、Freundlich模型对等温吸附过程进行拟合,发现Langmuir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吸附过程特征。对吸附热力学参数ΔG、ΔH、ΔS的计算表明,吸附过程是吸热的自发过程。综合试验结果可知,荔枝壳粉末对Cr(Ⅵ)同时存在吸附、还原能力,是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生物质吸附剂。  相似文献   

4.
河流底泥中六价铬释放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河流底泥中Cr^6+的释放规律。[方法]以北江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环境备件的改变,研究了水体中各因素的改变对河流底泥样品中Cr^6+释放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温度的提高,底泥样品中Cr^6+的析出量逐渐增加。随着pH值的增大,Cr^6+的析出量逐渐减少,当pH值大于8时,Cr^6+的析出量有较小幅度的增加。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Cr^6+的析出量有较大幅度增加,当NaCl的浓度大于2g/L时。Cr^6+的析出量出现下滑现象。Cr^6+的释放量随着酸雨成分中阳离子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随着阴离子浓度的升高,Cr^6+的释放量达到一个峰值后逐渐减少。[结论]该研究为探讨河流底泥中Cr^6+的二次污染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红壤磷吸附解吸特性及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两种不同耕作年限红壤的磷吸附解吸特性及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不同耕作年限的红壤对磷的吸附量均随磷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新开垦地土壤对磷的吸附速度高于多年耕作地土壤;土壤磷的解吸受土壤吸附磷量的制约,在土壤磷液浓度相等的条件下,土壤磷的吸附量越大则磷解吸量相应增加,而土壤磷最大吸附量越高,则磷的解吸量反而越少.Langmuir方程可以很好地拟合磷吸附过程.多年耕作地土壤磷吸附饱和度比环境敏感临界指标(25%)小1.5个百分点,表明经长期耕作的农田土壤磷已经接近流失的临界值,施磷肥要量出而入;而新开垦的耕地磷吸附饱和度仅为9.6%,为了达到高产目的仍需要多施磷肥.  相似文献   

6.
张飞  李祥平  齐剑英  陈永亨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747-12749,12852
利用一次平衡法,研究红壤和黄土对Tl+吸附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在试验所采用的Tl+浓度范围内,红壤和黄土对Tl+的吸附量均随着加入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黄土对Tl+的吸附能力明显高于红壤。2种土壤对Tl+的吸附等温线用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最好。红壤吸附Tl+很快,20min左右基本达到平衡。而随着初始浓度的提高,黄土对Tl+的吸附达到吸附平衡所需的时间增长,在最大浓度(15mg/L)时约120min达到吸附平衡。2种土壤对Tl+吸附动力学过程用双常数方程拟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作者研究了4种红壤中镉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镉离子(Cd2+)扩散系数Di在5.6×10-8~9.3×10-7cm2/s;比较单、双表面Langmuir方程的参数,发现4种土壤的高能位的吸附常数远远大于低能位的吸附常数,高能位的最大吸附量b1明显小于低能位的最大吸附量b2,即Cd2+被土壤吸附是以低能位为主,这导致在土水体系中的高度迁移性.  相似文献   

8.
镉在红壤中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研究了4种红壤中镉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镉离子(Cd^2+)扩散系数Di在5.6×10^-8~9.3×10^-7cm^2/s比较单,双表面Langmuir方程的参数,发现4种土壤的高能位的吸附常数远远大于低能位的吸附常数,高能位的最大吸附量b1明显小于低能位的最大吸附量,b2,即Cd^2+被土壤吸附是以低能位为主,这导致在土水体系中的高度迁移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50%氯化锌活化松果粉制备活性炭,并用0.01mol/L的KMnO4加以改性,通过比表面分析改性活性炭的孔结构以及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其吸附水体六价铬Cr (VI)的最佳条件。比表面积分析表征结果如下:未改性活性炭比表面积为194.7900m2/g ;改性后的活性炭比表面积为1361.9433m2/g。整体而言,松果活性炭的活化制备与改性使其比表面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此外,当改性活性炭用量为5g /L、pH为5、吸附接触时间为2h、温度为25℃、含铬废水的含量为25mg/L时, Cr (VI)吸附效果能达到了99.29%。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红壤性水稻土及其用石灰和有机物处理样本对镉的吸附。结果表明:样本对镉吸附在25±1℃恒温下搅拌2小时吸附基本平衡。吸附等温式可用Langmuir和 Freundlich方程式来描述。施用石灰和有机物处理,均可增加镉的吸附量和固定量。土壤pH增加,镉的吸附量亦随之增加。各处理量与土壤镉吸附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高吸水树脂提高红壤保水能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吸水树脂作为土壤保水剂,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逐步应用于农、林、园艺生产。我们以江西化工研究所研制的高吸水树脂为试材,在低丘红壤上进行了保水效应研究。试验分室内模拟、盆栽和田间三方面开展,结果证明:高吸水树脂在蒸馏水中的吸水倍数为其自身重量的416倍,与红壤混合后的首次吸水为111.4倍,重复吸水降至35.5倍。树脂所吸持的水分绝大部分为作物可利用的有效水。红壤中掺入0.3%树脂,土壤有效水保存时间约可延长4~6天。在田间施用中,由于树脂颗粒的吸水澎胀,对毛管水上升补给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早期上层土壤偏干,下层却能保蓄较丰富的水分。故采取地表浅施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2.
福建红壤的磷素吸附及磷肥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施用稻草后,土壤最大吸磷量(M)增加18.4%-30.7%,吸附能常数(K)下降56.1%-63.6%。加入酒石酸,草酸,柠檬酸对土壤M的影响不明显,K值则下降55.6%-64.6%。影响土壤M的主要因子是活性铁,晶质铁,腐殖质粘率(<0.001mm);影响K的主要因子是土壤全磷,晶质铁,腐殖质,连续种植3季作物后,土壤M变化不大,土壤K值则显著增加。土壤K和M与第1季小麦及第2季油菜磷肥回收  相似文献   

13.
有机酸对红壤等温吸附镉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有机酸对红壤等温吸附镉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有机酸的存在下,土壤对镉离子的吸附都满足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镉离子吸附常数k的大小顺序,在黄筋泥田中为:胡敏酸>无有机酸>柠檬酸>草酸>乙酸>酒石酸;在黄筋泥中为:胡敏酸>酒石酸>乙酸>柠檬酸>无有机酸>草酸; 最大吸附量b在两种土壤上均是胡敏酸最大,柠檬酸最小.对等温吸附的影响是:加入低分子量有机酸后,吸附量降低,而随着胡敏酸的加入,吸附量却升高.未加有机酸的土壤对镉的吸附大部分是通过静电作用完成的,并保留在低能位上.加入胡敏酸的土壤,低能位和高能位对镉的吸附几乎相等,不是以低能位为主.  相似文献   

14.
土壤施用稻草后,土壤最大吸磷量(M)增加18.4%-30.7%,吸附能常数(K)下降56.1%-63.6%.加入酒石酸、草酸、柠檬酸对土壤M的影响不明显,K值则下降55.6%-64.6%.影响土壤M的主要因子是活性铁、晶质铁、腐殖质、粘粒(<0.001mm);影响K的主要因子是土壤全磷。晶质铁、腐殖质.连续种植3季作物后,土壤M变化不大,土壤K值则显著增加.土壤K和M与第1季小麦及第2季油菜磷肥回收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第3季水稻磷肥回收率则无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复配修饰后,可变电荷类型的红壤与恒电荷土壤对苯酚的吸附差异,以红壤作为供试土样,在两性表面活性剂BS-12(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修饰的基础上,以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DTAB(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复配修饰制备两性-阳离子复配修饰红壤,采用批处理法研究在单一苯酚及Cd2+复合条件下供试土样对苯酚的吸附效果,并分析不同修饰比例、温度、离子强度和pH的影响。结果表明,DTAB复配修饰增强了BS-12两性修饰红壤对苯酚的吸附能力,单一苯酚表现出在总修饰比例小于150%CEC时吸附量随着修饰比例的增加而递增;各修饰土对苯酚的吸附具有增温负效应;苯酚吸附量随着pH的升高而降低;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苯酚单一处理时供试土样对苯酚吸附量减少,但苯酚和Cd2+复合处理时,则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Henry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各修饰红壤对苯酚吸附的等温吸附数据,吸附以分配机制为主;供试土样对苯酚的吸附属于自发的物理吸附过程。复配修饰红壤的苯酚吸附量低于恒电荷土壤,其黏土矿物成分决定的低CEC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红壤团聚体力学和酸碱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结果表明,红才聚体的力学稳定性与其粒径和化学组成有关,粒径越小,土壤中粘粒和游离氧化铁越高,其力学稳定性越大;在PH3.0~6.0范围内,PH的变化对团聚体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因此因农业鬼话引起的PH较小的变化不会对土壤团聚体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红壤及红壤性水稻土对磷的吸附—解吸特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一组发育于第四纪红色粘土母质上的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对磷的吸附和解吸特征。同其前身红壤相比,水稻土对磷的吸持能力较低,而吸持的磷解吸较易。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土壤中磷酸盐与Cr(Ⅵ)的竞争吸附作用,查明0.1mol/LKH2PO4-K2HPO4溶液是提取被土壤吸附的Cr(Ⅵ)的最佳提取剂。  相似文献   

19.
采用振荡平衡法对三唑酮在湖南第四纪红壤中的吸附行为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吸附时间、浓度、温度、pH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唑酮在红壤上的吸附分为快速吸附和慢速吸附2个过程。快速吸附基本在8h内完成,当吸附时间延长至24h时,吸附量提高了20%。三唑酮初始浓度越大、吸附时间越长,在红壤上的最大吸附容量也越大;随着温度升高或pH值增大,三唑酮的吸附量降低。  相似文献   

20.
采用振荡平衡法对三唑酮在湖南第四纪红壤中的吸附行为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吸附时间、浓度、温度、pH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唑酮在红壤上的吸附分为快速吸附和慢速吸附2个过程。快速吸附基本在8h内完成,当吸附时间延长至24h时,吸附量提高了20%。三唑酮初始浓度越大、吸附时间越长,在红壤上的最大吸附容量也越大;随着温度升高或pH值增大,三唑酮的吸附量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