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刚 《新疆林业》2007,(5):27-28
近年来,南疆大力发展核桃,尤其是温185、新新2、新早丰、扎343、新丰、温179、新萃丰等品种,表现了很好的优质丰产特性,产品更是供不应求,在南疆大面积推广,也深受广大农民的喜爱。但在核桃修剪方面,存在一些分歧,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现就本人在生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秋季,十堰市早实核桃出现了秋季二次萌发晚秋梢、二次开花现象,十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十堰市林业局先后于2014年9月26日、10月上旬、10月下旬分别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调查,管理水平较高的核桃园、树叶正常,管理水平较差的零星核桃树已提前落叶;早实核桃一般比中晚实品种落叶早;不同早实品种核桃落叶早晚不同,如在同一核桃园‘香玲’‘温185’‘西林3号’‘西林2号’‘辽核1号’‘奇凯’依次较轻。萌发晚秋梢平地  相似文献   

3.
为制定合理的核桃园管理制度,以新疆林业科学院佳木试验站6个核桃园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树龄及管理措施对核桃园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以树龄最高且不施肥的1号核桃园最高,其值分别为23.97和86.67 mg/kg;土壤全氮和全磷含量以施肥量最高且采用免耕法的5号核桃园最高,其值分别为1.13和0.82 g/kg;土壤速效磷及全钾含量以树龄及施肥量较高且采用落叶覆盖的3号核桃园最高,其值分别为61.5和62.59 g/kg;土壤速效钾含量以施肥量最高且采用少耕法的4号核桃园最高,其值为158.93 mg/kg。基于隶属函数法的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评价结果显示,6个核桃园土壤质量综合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5号(0.81)、1号(0.71)、4号(0.56)、3号(0.37)、6号(0.20)、2号(0.02);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土壤质量评价结果显示,6个核桃园综合排名为:5号(1.97)、1号(1.02)、4号(0.31)、3号(0.10)、6号(-1.44)、2号(-2.10)。2种评价方法结果一致,且土壤质量与有机质含量基本呈正相关。从土壤质量来看,高施肥量及免耕法的管理措施较利于土壤持续利用,其次落叶覆盖的无人为干扰的树龄最高的核桃园土壤质量也较好。  相似文献   

4.
核桃室内嫁接主要采用舌接法。此法对于技术不熟练者操作难度较大 ,即接穗和砧木的削面长度及斜度常难达到一致 ,所以操作速度慢 ,成活率低。为此 ,笔者通过多次试验 ,设计制作了砧木接穗切削板 ,运用于核桃室内舌接 ,不但操作简便 ,容易掌握 ,而且较大地提高了嫁接速度和成活率。三人流水线嫁接 ,每天可接160 0余株 ,成活率达 86%。现将该项技术作一介绍。1 接穗和砧木的准备1.1 接穗品种选用中林 5号、辽核 1号、西林 2号、西扶 1号、鲁光、香玲、扎34 3、温 185和新早丰等优良早实品种。从采穗圃或优树上采集穗条。要选择树冠外围生长…  相似文献   

5.
以昆明市低产云新系列早实核桃园(种植8年和4年)和低产漾濞核桃园(种植12年)为研究对象,以未采取综合改造措施园区为参照,对比研究综合改造措施对核桃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昆明市低产核桃园的经营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1)综合改造对低产云新系列早实核桃园(种植8年和4年)和低产漾濞核桃园(种植12年)的核桃生长、产量均有显著的提升效果;(2)综合改造技术对低产漾濞核桃园(种植12年)的效果最为显著,实施后亩产提高了70. 6%。在低产云新系列早实核桃园和低产漾濞核桃园的改造后,应配合持续的经营管理措施,以维持改造成效。扩大试验范围,形成技术标准并推广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湖北林业科技》2017,(6):28-30
通过对"旺丰"、"清香"等6个品种进行物候期、抗病性、营养生长、丰产性、以及果实特性连续3年的对比试验,初步确定"温185"、"新新2号"不适宜巫溪地区,原因是引种后抗病性弱,果实特性具有露仁的性状,"旺丰"、"清香"、"胡云川"还需进一步对丰产性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7.
以温宿县春季萌发受抑早实核桃园作为研究区,通过采集不同土层土壤进行粒度和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温宿县春季萌发受抑早实核桃园与对照土壤均主要由细沙和粉粒组成,总体属于壤土或沙土质地;土壤以粗组分为主,分选性很差;萌发受抑核桃园土壤总盐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1),不同土层之间含盐量存在较大差异,土壤盐分含量与机械组成有很强的相关性,与沙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粉粒和黏粒含量呈正相关,与粉粒含量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制和试验、示范推广施用核桃专用生物有机肥,结果表明,核桃专用升温有机肥的施用能显著提高临沧市核桃产量(较对照提高21.9%),投产比(1∶4)也高于其他施肥处理(小于1∶3.1)。长期施用可部分解决核桃园由于土壤板结及肥力不足等因素导致的"核桃只生不长"、"盆景核桃"及产量低、核桃品质较差等问题,可不断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促进核桃幼树速生、早实、高产、稳产,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阐明不同核桃品种的养分利用及其限制机制,给核桃树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广西桂西北喀斯特地区7~8年生的漾濞大泡(Juglans sigillata cv.’Yangbi dapao’)、云新14号(J. sigillata×J. regia cv.’Yun-xin No.14’)和绍兴1号(Carya illinoensis cv.’Shao-xing No.1’)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核桃品种叶及土壤C、N和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3个核桃品种林地土壤C含量表现为绍兴1号>漾濞大泡>云新14号,N和P含量呈相反规律。土壤的C∶N和C∶P均表现为绍兴1号>漾濞大泡>云新14号,N∶P表现为漾濞大泡>云新14号>绍兴1号。叶片C含量表现为云新14号>绍兴1号>漾濞大泡,N、P含量均表现为云新14号>漾濞大泡>绍兴1号。土壤P含量与叶片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C∶P和N∶P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C∶N与叶片C∶N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N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叶片C∶P呈显著正相关;土壤C∶P与叶片C∶P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祝新明 《中国林业》2009,(21):46-46
一、核桃园地的选择 核桃是一种寿命长、根系发达的树种,性喜温,以年平均气温10℃-16℃为宜。根据云南省的垂直海拔分布,在海拔1200-2500米内均有分布,但以海拔1500~2200米内分布最多,长势最好。从多年的生产经验总结,核桃种植地块宜选择在海拔1500-2200米之间的阳坡或半阳坡、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不同油茶品系的养分利用及土壤养分限制情况,以岑软2号(Camellia oleifera Cenruan 2)、岑软3号(Camellia oleifera Cenruan 3)和香花油茶1号(Camellia osmantha 1)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油茶品系叶片与土壤碳(C)、氮(N)和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叶片C和P含量均表现为香花油茶1号>岑软2号>岑软3号,叶片N含量表现为香花油茶1号>岑软3号>岑软2号。不同油茶品系叶片N∶P均为14~16,均受N和P的双重限制。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C、N和P含量降低,土壤C∶P、N∶P增加。岑软2号、岑软3号叶片C、N和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与土壤相关指标多呈显著负相关,香花油茶1号叶片N、P含量与土壤N∶P均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油茶品系的生长均受N、P限制;随土层深度增加,植物生长可能受P限制。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森林草原交错区不同坡向沟塘草甸土壤化学计量特征,以内蒙古阿尔山市的沟塘草甸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阴坡阳坡不同深度土层有效微量元素(Fe,Mn,Cu,Zn)含量及有机C,全N,全P含量进行比较分析,探究沟塘草甸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阴坡阳坡土壤有效Fe和有效Mn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呈现先增后减趋势,而有效Cu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变化差异不显著;2)阴坡阳坡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均呈现Fe>Mn>Zn>Cu趋势;3)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与pH值无相关性,有效Fe含量与有效Mn、有效Cu、有效Zn含量相关性(P<0.01)极为显著;4)同一坡向不同深度土层C∶N,N∶P差异均不显著,而C∶P差异显著;5)土壤pH在不同坡向不同深度土层均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沟塘草甸土壤微量元素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1 材料 本次观察从 3月 2 4日起至 6月 2 1日 (注 :1997年 )在新农大林学院玻璃温室中委托工作人员用花盆对 14个树种进行繁殖实验观察 ,14个树种分别是 :刺槐、红果小檗、山桃、小檗、卫茅、沙棘、榆叶梅、野苹果、忍冬、李子、紫穗槐、大山楂、白榆、欧洲大叶榆。2 实验方法2 .1 种子处理 此工作在 2月份就已做好。做法是 :把各树种种子用经 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过的锯末进行湿藏 ,放置于阴湿无光的屋内 ,进行催芽 (注 :白榆和大叶榆除外 )。2 .2 土壤基质及其消毒处理 土壤基质是用森林土、炉渣、黄土、羊粪末 ,以 3∶ 4∶ 2∶ 1…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核桃油贮藏和货架期制订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国核桃产区‘新新2号’‘温185’‘清香’品种为研究对象,经液压冷榨获得核桃油,分别在室温、0~-5℃、-15~-25℃条件下贮藏120 d,每15 d检测1次核桃油功能性成分亚油酸、亚麻酸、油酸、黄酮、总酚、角鲨烯、总甾醇的含量,并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进行曲线拟合、回归分析,确定核桃油功能性成分损失少的贮藏条件及贮藏时长。【结果】在贮藏期间,‘新新2号’‘温185’‘清香’核桃油功能性成分含量的变化趋势略有不同。‘新新2号’核桃油的亚油酸、油酸、总甾醇含量从贮藏90 d左右开始快速下降,亚麻酸、总黄酮、总酚、角鲨烯含量从贮藏75 d左右开始快速下降;‘温185’核桃油的亚油酸、油酸、亚麻酸、总酚含量从贮藏75 d左右开始快速下降,总黄酮、角鲨烯、总甾醇含量从贮藏90 d左右开始快速下降;‘清香’核桃油的亚油酸、油酸含量从贮藏75 d左右开始快速下降,亚麻酸、总黄酮、总酚、角鲨烯、总甾醇含量在贮藏90 d左右开始快速下降。在室温贮藏条件下,3个品种核桃油功能性成分损失最多,0~-5℃、-15~-25℃贮藏条件下,3个品种核桃油功能性...  相似文献   

15.
<正>核桃是一个相对较抗旱的树种,在山区经济发展中也是一个朝阳产业。但要做到早实、高产、高效,就必须做好节水、保水措施,有效解决山区干旱缺水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各种节水保水措施,各地可因地制宜予以选择。1合理间作1.1果粮间作对于土质较好的新建核桃园和覆盖率低的核桃园,在行间空地上种植一些薯类、豆类等绿色植物,对土壤既可起到覆盖保墒的作用,又能增加经济收入。1.2绿肥间作对于土质较差的核桃园可选择种植苜蓿草、三  相似文献   

16.
核桃嫁接繁殖及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核桃(Jualans regia)属胡桃科油料干果乔木树种,分布较广。核桃的繁殖分种子繁殖和嫁接繁殖两种。根据结实早晚分为早实核桃和晚实核桃,依照果壳的薄厚分为纸皮、薄壳、中壳和厚壳。核桃以果壳薄而美观、核大、易取仁、种仁含油率高(在60%以上)、抗逆性强、早结实、早熟丰产为佳品,如辽核1号、辽核2号、中林5号、元丰、鲁光、温185,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是核桃产业开发的优良品种。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便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1.园地选择。核桃园地应选择丘陵、山地中土层较厚、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地方,以腐殖质多、pH值在6.2~8.2、地下水位较低、含钙的微碱性土为佳。生态环境需符合GB/T18407.2-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2.品种与砧木选择。品种选择:选择产量高、抗逆性好、早实丰产的优质品种。早实品种有:中林一号、辽宁一号、香玲、西林三号等;晚实品种有:清香,礼品1、2号,晋龙1、2号等。砧木选择:选择抗旱、抗寒、生长旺、适应性强的种类作砧木。如:共砧(一般用夹核桃)、野核桃。3.苗木培育。种子繁殖法:选用优良品种充分成熟的种子,经层积处理2~3个月后春播(在3月底至4月初播种)。穴播每穴放2~3粒(每粒间隔至少10厘米),条播行距50~60厘米,株距12~15厘米。播种深度以覆土6~8厘米为宜。直播建园时干旱地区采取深坑浅埋法,即挖坑深24~30厘米,下面挖松并施有机肥,踏实后播种,种子上面覆土9~12厘米,上面留14~16厘米深的小坑,以便积水保墒。  相似文献   

18.
核桃又名胡桃、羌桃、合桃,属胡桃科油料干果乔木树种,分布较于核桃的繁殖分种子繁殖和嫁接繁殖两种,根据结实早晚分为早实核桃和晚实核桃,依照果壳的薄厚分为纸皮、薄壳、中壳和厚壳。核桃以果壳薄、核大、易取仁、种仁含油率高、抗逆性强、早结实、早熟丰产的佳品,如辽核1号、辽核2号、中林5号、元丰、鲁光、温185等,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是核桃产业开发的优良品种。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便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土壤营养对核桃品质的影响,为核桃园施肥及园地选择提供依据,对河北省主要核桃产区10个县的不同立地环境,不同土质和不同成土母岩,38个5~8年生辽宁1号品种核桃园的土壤和坚果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K和Ca与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并分别与种壳厚度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Ca离子含量与出仁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石灰岩质土壤核桃在单果质量、种仁饱满度方面显著好于片麻岩土壤,极显著好于杂岩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中N、K、Mn、Z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Ca、Fe、Cu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正>1.细长纺锤型的树体结构只有一个中心干,无主侧枝,中心干上直接着生25-35个结果枝组,中心干上的结果枝开张角度为90-110度。下部支节长度1米左右,向上依次减小。平原地区适宜栽植的密度为株距2米,行距4米。2.建园基本要求建园以沙壤土质地最好,建园前先将种植行开深宽各1米的沟,向沟内填0.5米深的秸杆及有机腐熟的圈肥,回填土并浇水夯实,等待种植。一般以春季种植最好,秋季种植有抽条现象的发生,需采取措施。种植完成后要安装滴流管,水肥一体化,树下铺防草布,行间生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