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镉对两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生菌根真菌是土壤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真菌,能与多种造林树种形成外生菌根,提高宿主植物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采用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镉的试验方法,研究了镉对两种外生菌根真菌Pisolithus tinctorius715和Cenocuccum geophinumSIV生长的毒性和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考查了二者对镉的抗耐能力,为进一步应用外生菌根真菌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镉对两种外生菌根真菌Pt 715和Cg SIV的生长具抑制作用,二者的生物量随培养液镉浓度增加而降低,呈指数相关关系。其中,Cg SIV的生长对镉十分敏感,而Pt 715对镉具极高抗性,镉对两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毒性指数分别为0.005 5(Pt 715)和0.033 3(Cg SIV)。在培养液中加入镉之后,Cg SIV菌丝的磷、钾含量无显著变化,而氮含量随培养液中Cd浓度上升而增加,同时吸氮量无显著变化,吸磷量和吸钾量在高浓度时显著降低。Pt 715菌丝体内的氮、磷含量出现显著升高(氮)或降低(磷),钾含量仅在低浓度处理时显著降低,其中磷含量随培养液中镉浓度上升而显著降呈线性负相关;此外,其吸氮量仅在高浓度时显著降低,吸磷量显著降低且其与培养液中镉浓度的呈线性负相关,吸钾量也显著降低但与培养液中镉浓度为指数相关关系。总体来看,在现实条件下,镉不会显著降低外生菌根真菌菌丝体氮、磷、钾含量和吸收量。  相似文献   

2.
外生菌根真菌是土壤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真菌,能与多种造林树种形成外生菌根,提高宿主植物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采用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镉的试验方法,研究了镉对两种外生菌根真菌Pisolithus tinctorius 715和Cenocuccum geophinum SIV生长的毒性和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考查了二者对镉的抗耐能力,为进一步应用外生菌根真菌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镉对两种外生菌根真菌Pt 715和Cg SIV的生长具抑制作用,二者的生物量随培养液镉浓度增加而降低,呈指数相关关系.其中,Cg SIV的生长对镉十分敏感,而Pt 715对镉具极高抗性,镉对两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毒性指数分别为0.005 5(Pt 715)和0.033 3(Cg SIV).在培养液中加入镉之后,Cg SIV菌丝的磷、钾含量无显著变化,而氮含量随培养液中Cd浓度上升而增加,同时吸氮量无显著变化,吸磷量和吸钾量在高浓度时显著降低.Pt 715菌丝体内的氮、磷含量出现显著升高(氮)或降低(磷),钾含量仅在低浓度处理时显著降低,其中磷含量随培养液中镉浓度上升而显著降呈线性负相关;此外,其吸氮量仅在高浓度时显著降低,吸磷量显著降低且其与培养液中镉浓度的呈线性负相关,吸钾量也显著降低但与培养液中镉浓度为指数相关关系.总体来看,在现实条件下,镉不会显著降低外生菌根真菌菌丝体氮、磷、钾含量和吸收量.  相似文献   

3.
外生菌根真菌是土壤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真菌,能与多种造林树种形成外生菌根,提高宿主植物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采用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镉的试验方法,研究了镉对两种外生菌根真菌Pisolithus tinctorius715和Cenocuccum geophinumSIV生长的毒性和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考查了二者对镉的抗耐能力,为进一步应用外生菌根真菌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镉对两种外生菌根真菌Pt 715和Cg SIV的生长具抑制作用,二者的生物量随培养液镉浓度增加而降低,呈指数相关关系。其中,Cg SIV的生长对镉十分敏感,而Pt 715对镉具极高抗性,镉对两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毒性指数分别为0.005 5(Pt 715)和0.033 3(Cg SIV)。在培养液中加入镉之后,Cg SIV菌丝的磷、钾含量无显著变化,而氮含量随培养液中Cd浓度上升而增加,同时吸氮量无显著变化,吸磷量和吸钾量在高浓度时显著降低。Pt 715菌丝体内的氮、磷含量出现显著升高(氮)或降低(磷),钾含量仅在低浓度处理时显著降低,其中磷含量随培养液中镉浓度上升而显著降呈线性负相关;此外,其吸氮量仅在高浓度时显著降低,吸磷量显著降低且其与培养液中镉浓度的呈线性负相关,吸钾量也显著降低但与培养液中镉浓度为指数相关关系。总体来看,在现实条件下,镉不会显著  相似文献   

4.
外生菌根真菌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参与植物的养分吸收和利用。试验以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Pt)和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Ld)作为供试菌株,以土壤作为培养基唯一钾源,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锰离子质量浓度下2株供试菌株活化土壤难溶性钾的能力与机理。结果显示,2株外生菌根真菌的生物量随锰离子质量浓度升高而减低,生长受到显著(P<0.05)抑制。在相同锰离子质量浓度下,菌株Pt的菌丝生物量均大于Ld,说明Pt的抗锰能力强于Ld。2株外生菌根真菌均分泌草酸和乙酸,培养基中的pH下降。同时,2株外生菌根真菌均能降低土壤中矿物结构钾的含量,并增加土壤中交换性钾含量,说明在锰离子胁迫下,外生菌根真菌能活化土壤中的难溶性钾。相关分析表明,培养液中草酸分泌量与土壤交换性钾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土壤矿物结构钾含量呈显著(P<0.05)负相关,培养基中的pH与土壤中交换性钾含量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推测外生菌根真菌分泌的有机酸和氢离子有利于土壤难溶性钾的活化,其中草酸可能起到关键作用。由于有机酸和氢离子的分泌量不同,2株外生菌根真菌对土壤难溶性钾的活化能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铝胁迫下钙信号抑制剂对外生菌根真菌分泌草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铝胁迫条件下,外生菌根真菌分泌草酸的调控机理,为减轻树木铝害、指导抗(耐)铝菌株的筛选和保持森林健康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从强酸性森林土壤中分离获得的菌株Suillus luteus(Sl 08和Sl 14)、Boletus sp.(Bo 15)为材料,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研究铝胁迫下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与草酸分泌的关系,以及钙信号抑制剂对抗铝菌株草酸分泌的影响。【结果】在培养液铝浓度为0.4 mmol•L-1时,Sl 14的生物量显著降低,Sl 08 和Bo 15在铝浓度达到1.2 mmol•L-1时,生物量才受到显著抑制。说明Sl 14对铝敏感,Sl 08 和Bo 15的抗铝性较强。同时,Sl 14的草酸分泌量很低,不随铝浓度的增加而变化;Sl 08 和Bo 15在铝浓度为0.2—0.8 mmol•L-1范围内,随铝浓度提高草酸分泌量显著增加,说明草酸分泌是外生菌根真菌拮抗铝胁迫的重要因子。无铝培养时,钙离子通道抑制剂异搏定(VP)、内膜钙通道抑制剂钌红(RR)、钙离子螯合剂乙二醇双(2-氨基乙基)四乙酸(EGTA)、钙调蛋白抑制剂三氟拉嗪(TFP)对Bo 15分泌草酸无显著影响,但VP、TFP和EGTA均不同程度地显著抑制Sl 08分泌草酸。说明在无铝时,Bo 15未启动钙参与诱导草酸分泌的信号转导,而Sl 08则启动了钙参与的信号转导。在铝胁迫条件下,钙信号抑制剂都不同程度地显著降低Sl 08和Bo 15分泌草酸。说明铝诱导下,Bo 15和 Sl 08的草酸分泌均受到钙信号转导的调控。其中,Bo 15分泌草酸对TFP敏感;而Sl 08分泌草酸对RR和TFP敏感,草酸分泌量减少最多。【结论】在铝胁迫条件下,钙信号是介导外生菌根真菌分泌草酸的信号因子。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外生菌根真菌对氮素的需求特性,采用含不同氮源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外生菌根真菌,研究氮源对其生长和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菌种(株)对氮源的需求有所差异,Pt715较喜好NO-3-N,CgSIV和Bo014则适合生长在NH4+-N环境中;外生菌根真菌的氮磷钾含量因氮源不同而差异显著,供试菌株菌丝氮、磷含量在Org-N中较高(CgSIV的磷含量在NH4+-N中最大);除Bo014外,Pt715和CgSIV的钾含量均在NO-3-N中较高。  相似文献   

7.
外生菌根真菌是森林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类群,它可以和植物根系形成菌根,在建立健康的森林生态系 统以及促进林木生长发育、荒山绿化和土壤的生物修复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本文以四株外生菌根真菌为 研究材料,用子实体及菌丝形态学鉴定方法与rDNAITS区段序列分析相结合,对菌根真菌进行菌种鉴定.研究结 果表明:Bo15,Ld2,Cg04和Pt715分别为Suillusbovinus,Lactariusdeliciosus,Cenococcumgeophilum 和Pisolithustinctorius.  相似文献   

8.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主要从黄花蒿(Artemisia annuaL.)中提取,然而黄花蒿在生长过程中会向周围环境分泌青蒿素.为正确评估青蒿素对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外生菌根真菌的影响,试验以重庆地区有代表性的两株外生菌根真菌——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Sl 8和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us)Ld3为材料,研究了青蒿素对菌丝生长,H+和有机酸分泌,以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青蒿素,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菌丝生物量降幅高达26.89%(Ld3)和89.13% (Sl 8);Ld3分泌H+和草酸的能力增强,而Sl8分泌量下降.随着青蒿素浓度的增加,菌丝的N、P、K含量及吸收量显著减少.当培养基中青蒿素达到80 mg/L时,Ld3的N、P、K吸收量比不加青蒿素的处理分别降低了50.55%、46.30%和42.28%;Sl8几乎丧失对N、P、K的吸收能力.说明青蒿素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和养分吸收,但对H+和草酸的分泌作用因菌株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9.
利用无钾、低钾、中钾和高钾的液体培养基培养3种外生菌根真菌28d,研究了外生菌根真菌的生物量、氢离子的分泌状况以及真菌菌丝体内氮、磷、钾含量。结果表明,外生菌根真菌在中钾的条件下生长最好,无钾、低钾或高钾时生长受到抑制;在无钾和低钾时分泌氢离子的速率最高,有利于土壤中无效钾的活化;钾的供应水平对真菌体内氮、磷、钾的含量有不同程度地影响。  相似文献   

10.
汞对外生菌根真菌生长及其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抗汞污染能力强、养分利用效率高的优良菌株,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汞处理对4个外生菌根真菌菌株生长速率和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汞的抑制,其中,土生空团菌菌株CgSIV生长速率下降最少,在高汞处理时仍达对照的90.3%;松乳菇菌株Ld-1在Hg浓度为0~50μmol/L时,其生长速率差异不显著;彩色豆马勃菌株Pt715生长速率降幅最大。除CgSIV外,其余3个菌株含氮量均随汞浓度上升而增大,表现出良好的氮营养状况。各菌株磷的吸收受汞浓度影响较小。4个菌株含钾量均随汞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推测与重金属胁迫促进菌丝体分泌氢离子,进而同钾离子进行交换有关。Ld-1和CgSIV表现出较强的耐汞性,且氮、磷、钾吸收受汞胁迫影响较小。若用于接种汞污染土壤种植的树木,有利于提高植物对汞的抗性,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11.
钾、锰配施对旱地冬小麦养分吸收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豫西褐土区研究了钾、锰肥配合施用对旱地冬小麦的养分吸收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钾、锰肥配施影响小麦体内氮、磷、钾的含量及吸收量。施用钾、锰肥小麦体内氮、磷含量均低于相应的对照(CK),其中氮较为明显;钾含量则高于相应的对照。灌浆期氮、钾吸收量与产量有显著的相关性,在一定范围内,养分吸收量和产量均随钾、锰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三因素四水平完全实施方案,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孜然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10(N2P2K3)处理在生育初期和中期均能明显提高孜然对养分的吸收量,吸氮量和吸钾量均达到最大值,虽然后期对养分的吸收量很小,而T10处理籽粒产量为1 523.55 kg/hm2,籽粒产量最高处理T7(N...  相似文献   

13.
大豆根形态和根分泌物特性与磷效率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通过土培和水培试验 ,对不同大豆品种进行了根系形态及根分泌物的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大豆在耐低磷特性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品种差异 ,其中大豆品种南雄 36号有较高的耐低磷能力 ,在低磷 (P0 )胁迫条件下其苗期整株生物量为 1 5 0g/株 ,显著高于博罗 5 8号 (0 92g/株 )和博罗 61号 (1 0 3g/株 ) 在不同磷处理下 ,大豆的根冠比、主根长、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有变化 ,但品种间缺乏明显一致的规律性 ,表明这些性状不一定适合作为大豆磷效率比较的特异性指标 磷胁迫时大豆总酸和H+的分泌量较正常供磷条件下高 ,其中南雄 36号在磷胁迫时总酸分泌量为 0 93μmol·g-1·h-1,显著高于博罗 5 8号 (0 60 μmol·g-1·h-1)和博罗 61号 (0 63μmol·g-1·h-1) 此外 ,南雄 36号在低磷胁迫下草酸和乳酸分泌量均显著高于另外 2个品种 ,表明该品种对活化土壤中难溶性磷有一定的遗传潜力 ,具有较高的磷效率  相似文献   

14.
钾锰配施对旱地冬小麦植株养分含量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钾锰配施对旱地冬小麦植株养分含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锰肥处理与不施钾锰肥处理相比,小麦各生育期植株氮、磷含量均降低,钾含量升高;钾锰配施有极显著的增产效应,增产幅度为12.0%~25.5%;钾锰配施处理的小麦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稳定时间及蛋白质含量均比对照有所增加,钾和锰相比,对小麦上述品质指标的影响更为显著,锰仅对湿面筋和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珍珠岩基质袋培条件下,研究不同生长时期内,网纹甜瓜对钾、钙、镁、磷及对营养液的吸收变化规律。试验表明:网纹甜瓜定植到收获单株日均吸收营养液约0.41L。根据对主要大量元素的实际吸收情况,推算网纹甜瓜合适的营养液配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施磷对杂交棉氮磷钾养分积累的影响.[方法]研究施磷量0、75、150和225 kg/hm2对膜下滴灌杂交棉植株氮磷钾养分积累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施磷可促进杂交棉植株对氮磷钾素的积累,同一生育时期,氮磷钾累积量均随施磷量增加而提高,氮磷钾素累积总体呈P2>P3>P1>P0趋势,杂交棉植株磷素累积随生育期延长而降低,磷素累积总体呈增长趋势,施磷对杂交棉磷素累积差异显著.[结论]在试验条件下,杂交棉的施磷量在150 kg/hm2时最有利于氮、磷、钾素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连续3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磷钾肥配合施用对油菜、玉米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用氮肥的基础上合理配施磷钾肥有利于养分的协调供应,增加了油菜、玉米植株的养分含量和吸收量,从而显著提高了油菜、玉米的产量。三季油菜、玉米平均产量均以处理P90K120最高,分别达到了1968.7kg/hm~2和4912.7kg/hm~2。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功能性复合肥对盐碱地冬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将腐植酸钾、氰氨化钙及锌与氮、磷、钾原料一同制备的功能性复合肥施用于小麦,统计冬小麦产量并计算养分利用率。结果表明:功能性复合肥能够增加盐碱地小麦产量,提高其籽粒氮、磷、钾的养分累积量。通过计算籽粒养分利用率(籽粒氮、磷、钾养分累积量/施入氮、磷、钾量),腐植酸钾、氰氨化钙及锌三种物质能够促进氮、磷、钾从肥料向籽粒中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