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氮素用量及IFC对玉米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生物性状等的效应,明晰了淮北生态区条件下高产玉米需肥特性以及IFC的增效节氮增产的作用,认为施用纯氮294千克/公顷,并配合底施IFC15千克/公顷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的最佳氮肥施用模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玉米在双垄全膜、平覆全膜、小垄沟半膜、露地起垄种植几个处理下其集雨节水与保墒增产效果。结果表明,玉米双垄全膜覆盖侧播栽培模式产量最高,平均产量达11705.55千克/公顷,比小垄沟半膜种植增产2912.55千克/公顷,增幅33.12%;比露地起垄种植增产4956千克/公顷,增幅68.46%。生育期比不覆膜起垄种植提早5天~9天,是适合秦州区玉米种植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3.
氮素水平与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金坛市有代表性土壤上不同氮素水平条件下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差异得到:当施氮量为15千克/亩时产量趋于最高,平均达347千克/亩;产量与有效穗呈现强正相关(r=0.9276^**),与千粒重呈负相关(r=-0.5572^*),与实粒数相关性不显著,小麦产量随氮素水平提高呈报酬递减规律增长。氮素增加会降低小麦氮肥利用率,施氮量为10.5千克/亩,12.8千克/亩,15千克/亩,17.3千克/亩,19.5千克/亩时,氮肥利用率平均为41.4%,37.6%,35.0%,32.6%,28.0%。因而,小麦施氮量为15千克/亩时,不仅能获得高产,而且氮肥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李素芹 《现代农业》2013,(11):59-61
昌图县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之一。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适合大面积发展玉米生产。但玉米单产常年在10.500千克/公顷左右徘徊,与玉米高产区相比产量还有3000千克/公顷左右的差距。本文分析了制约昌图县玉米产量提高的原因及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措施,为全面提高昌图县玉米总产量,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做贡献。  相似文献   

5.
玉米生长发育个阶段对氮、磷、钾肥料的吸收数量是不同的,根据玉米的需肥规律,合理及时地施肥时玉米高产的关键,合理及时地施肥是玉米高产的关键。一般来说每生产100千克玉米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2.8~3千克、磷素2.1~2.5千克、钾素2.5千克。其中春玉米吸收氮素3.74千克、磷素1.14千克、钾素3千克;套种玉米吸收氮素2.59千克、磷素1.1千克、钾素2.6千克。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氮素用量及IFC对玉米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生物性状等的效应,明晰了淮北生态区条件下高产玉米需肥特性以及IFC的增效节氮增产的作用,认为施用纯氮294千克/公顷,并配合底施IFC15千克/公顷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的最佳氮肥施用模式.  相似文献   

7.
2008年莎车县玉米播种面积3万公顷,玉米单产526.6千克,667米,其中复播地膜玉米2.3万公顷,种植面积占玉米播种面积的77.8%,复播地膜玉米平均单产533.6千克/667米^2,常规玉米平均单产520千克/667米^2,地膜玉米比常规玉米667米增产13.6千克。  相似文献   

8.
<正>以西农979为供试材料,在秸秆还田条件下设置5个不同的冬小麦施氮水平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不同处理下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收获后土壤硝态氮以及冬小麦子粒蛋白质含量。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随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子粒产量、生物学产量、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均呈先增后降趋势,子粒产量、生物产量和公顷穗数在施氮262.5千克/公顷达到最大,千粒质量在施氮175千克/公顷达到最大。氮素回收效率、氮肥利用效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氮素收获指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降,在施氮175千克/公顷时达  相似文献   

9.
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吸肥力强,需要养分多。每生产100千克玉米子粒,需要吸收氮(N)2.5-4.0千克、磷(P205)1.1-1.4千克、钾(K20)3.2-5.5千克。玉米吸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因品种特性、土壤条件、产量水平以及栽培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在确定具体施肥量时,要进行综合分析考虑。玉米是需肥较多的作物,根据有关研究,玉米产量有70~80%来自于作物施肥。玉米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多达20多种,主要是氮、磷、钾、硫、钙、镁等6种,其中氮素是玉米最主要的营养元素。研究表明,平均每千克氮素可增产玉米子粒20千克左右。氮素营养好,玉米根旺苗壮,叶色深,茎粗叶茂,穗大粒多产量高。氮素营养不足,则玉米植株生长缓慢,叶片狭长,茎秆细弱,叶色黄绿,穗小粒少空秆多,  相似文献   

10.
玉米的需肥特点及肥料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玉米的需肥量与产量构成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要想获得较高的产量,必须有充足的肥料保证。据实验分析表明,玉米每生产100千克的籽实,需要吸收氮素2.10~2.80千克,五氧化二磷0.70~1.70千克,氧化钾1.50~3千克。  相似文献   

11.
以超级杂交早稻淦鑫203和超级杂交晚稻淦鑫688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双季超级稻产量、干物质生产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淦鑫203在施氮量为207千克/公顷时产量最高,淦鑫688在施氮量为232.5千克/公顷时产量最高;淦鑫203和淦鑫688分别在施氮量为234千克/公顷和232.5千克/公顷时的干物质生产量最大;  相似文献   

12.
供氮水平对玉米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内单314为试验材料,在氮素水平0(CK)、180kg/hm2、270kg/hm2和360kg/hm2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对玉米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用氮肥,可以改善玉米植株的营养生长,时生育前期玉米茎粗的影响明显大于生育后期;供氮水平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对百粒重影响不大。提出了氮肥最佳施用量为180.33kg/hm2,此时玉米产量为12240.07kg/hm2。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土壤硝态氮测试的夏玉米氮肥施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夏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建立了基于土壤硝态氮测试和氮素平衡的氮素实时监控技术,以促进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协同提高。研究表明:优化施氮量为183~280kg/hm^2,平均为220kg/hm^2,比习惯施氮节约氮45.3%,产量提高4.1%。校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氮肥处理在各个处理中产量最高。本研究确定的优化施氮量是合理的,且降低氮肥用量,减少氮素损失,提高了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一、夏玉米营养特性 研究表明,夏玉米在生长过程巾每生产100千克子粒需吸收氮2.5~2.7千克、磷1.1-1.4千克、钾3.7~4.2千克,氮、磷、钾吸收比例为1:0.5:1.5。玉米不同生育期对养分吸收不同,夏玉米与春玉米相比对氮、磷、钾的吸收更集中,吸收峰值也早,一般夏玉米苗期吸收氦占9.7%、中期占78.4%、后期占11.9%;磷的吸收苗期占10.5%、中期占80.5%、后期占9.0%;钾的吸收在拔节后迅速增加,到开花期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5.
2008年选择秦州区代表性土种进行了春玉米氮磷钾3因素、4水平、14个处理田间试验(即3414)。结果表明,在春玉米品种奥玉3118上氮肥的增产效果居首位,平均增产31.0%,磷肥的增产幅度次之,平均增产13.6%。钾肥的增产效果较明显,平均增产8.9%。磷肥的增产效果与土壤有效磷含量有关,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的方法,对试验产量结果进行肥料效应回归模型模拟,得到浅山干旱区3个试验点的肥料效应回归模型全部为三元二次回归模型,据此提出了春玉米的最佳施肥量为最佳施氮(N)量为144.75千克/公顷~256.65千克/公顷,最佳施磷(P2O5)量48.9千克/公顷~91.65千克/公顷,最佳施钾(K2O)量11.7千克/公顷~80.1千克/公顷。  相似文献   

16.
浅谈制约昌图县玉米产量提高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万久 《现代农业》2008,(11):21-22
昌图县位于辽宁省的最北部,气候条件良好,水分光照充足.雨热同季,且又与玉米生长同步。土壤条件多属棕壤,土质比较肥沃,适宜大面积发展玉米生产,玉米年播种面积15万公顷.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之一。玉米生产是昌图县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目前玉米单产常年在9750千克/公顷左右,与玉米高产区相比,产量还有2250千克左右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玉米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玉米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和推广,提高了玉米单产,测产结果:玉米膜下滴灌平均每公顷产量13156.5千克,比大垄栽培未膜下滴灌每公顷11542.5千克增产1614千克,增产率14.0%。  相似文献   

18.
在北京市郊区设施菜地对夏季敞棚休闲期甜玉米不同株距和不同播期进行试验。结果显示,以83厘米大行距、50厘米小行距、26厘米株距为最佳行株距,吸氮量达289千克/公顷,收获后0~200厘米土层硝态氮含量减少649千克,公顷,鲜穗产量达到19573千克,公顷,均显著优于其他行株距处理。甜玉米提前10天播种(比休闲开始当日提前10天)为最佳播期,吸氮量达到328千克,公顷,收获后0~200厘米土层硝态氮含量减少357.7千克,公顷,鲜穗产量达19853千克/公顷,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氮磷施肥量对甘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谷县谢家湾乡李家沟村山旱地进行甘草的不同施肥量试验,结果表明,在甘谷山区甘草的干产量以施用氮肥150千克/公顷,磷肥80千克/公顷时产量最高,为6750千克/公顷,较对照增产45.2%,在生产中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配方施肥技术是解决玉米高产施肥和经济用肥、进一步提高玉米单产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豫南夏玉米生产区的土壤特点,生产水平,施肥习惯,我们于2002年在驻马店市郊选择了13.3公顷(200亩)土壤质地为粘壤土,前茬小麦350千克/亩左右,上年玉米产量在400千克/亩上下的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开展了配方施肥技术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