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杂交中稻丰两优香1号进行不同播期、密度、施氮量和水分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筛选其最佳栽培因子组合。结果表明,播期和施氮量是影响中稻生育进程和产量的主要因素;播期对中稻生育期影响显著,对产量影响极显著,施氮量对中稻产量影响极显著;中稻高产栽培的最佳组合的播期为5月1日、大田栽插秧苗密度为60万苗/hm2、施氮量为121.6kg/hm2、水分为10cm水层。  相似文献   

2.
不同播期、密度、施氮量和水分对晚稻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杂交晚稻金优928进行不同播期、密度、施肥量和水分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筛选其最佳栽培因子组合.结果表明,播期和施氮量是影响晚稻生育期和产量的主要因素;播期对晚稻生育期影响显著,对产量影响极显著,施肥量对中稻产量影响极显著;晚稻高产栽培的最佳组合为:播期6月22日、密度90万·hm-2、施氮量262.5 kg·hm-2、水分为水层10cm.  相似文献   

3.
强筋小麦扬麦29产量和籽粒品质对栽培措施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强筋小麦扬麦29为研究对象,采取田间裂区试验,研究播期、播种密度和施氮量等栽培措施对其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和品质的影响,探究扬麦29的最优高产优质栽培措施.结果表明,播期、播种密度和施氮量均对扬麦29的产量具有显著影响;其产量构成要素对播期均有显著响应,对播种密度和施氮量均无显著响应;千粒质量是其产量形成的关键因子;扬...  相似文献   

4.
不同栽培因素对油菜群体干物重等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运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栽培因素对甘蓝型杂交油菜群体干物重、经济系数、收获指数的影响,其为密度〉播期〉施钾量〉施磷量〉施氮量,其中播期笔密度对群体干物重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播期与施氮量、施磷量与施钾量的交互作用对群体干物竽的影响达显著水平。五因素对经济系数、收获指数不产生显著影响,不同产量水平下,群体干物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而经济系数间收获指数间无显著差异性。群体产量与群体干物重间呈极显著  相似文献   

5.
不同栽培措施对长农粳1号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常规晚稻长农粳1号的播期、基本苗、施氮量和水分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探讨不同栽培因素组合对常规晚稻生育期、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水稻全生育期影响显著,而基本苗、施氮量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在试验水平范围内,随着播期的推迟,其生育期逐渐缩短,施氮量、水分和基本苗对生育期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播期和施氮量对参试水稻的产量影响显著,基本苗和水分的影响则较小。长农粳1号在A_2(播期5月16日)B_2(每公顷基本苗60.0万株)C_3[施氮量360 kg/hm~2]D_1(水层0 cm)最佳组合下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播期、密度和施氮量等主要栽培措施对玉米笋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经计算机分析模拟,获得了研究因子与产量、质量指标的数学模型,筛选了高产优化方案,解析了各因子对产量和质量诸指标作用的强度和规律,讨论了产量与单笋重,产量与蛋白质、脂肪及磷质含量的相互关系。试验证明:播期是影响玉米笋产量和质量的最关键因子;密度对产量、单笋重和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施氮量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不明显,主要是通过播期和密度产生间接影响,施氮量对玉米笋的质量没有显著影响。氮效应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试验地肥力较高。  相似文献   

7.
对杂交油菜陕油10号的播期、施氮量、密度进行栽培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播期、施氮量、密度及施氮量与密度的互作效应,均对其产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在我地陕油10号高产栽培适宜播期为9月10—17日,施氮量为300千克/公顷,密度为12—15万株/公顷,最高组合产量为3244.95千克/公顷。  相似文献   

8.
对杂交油菜陕油10号的播期、施氮量、密度进行栽培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播期、施氮量、密度及施氮量与密度的互作效应,均对其产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在我地陕油10号高产栽培适宜播期为9月10~17日,施氮量为300千克/公顷,密度为12~15万株/公顷,最高组合产量为3244.95千克/公顷.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直播油菜大地95的适宜播期、播种量和施氮量,为其栽培及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指导。【方法】采用裂区设计,调查不同播期、播种量及施氮量下大地95生育进程及农艺性状表现。【结果】油菜生育进程主要受播期影响,同播期不同播种量、施氮量对油菜生育进程无明显影响。株高、分枝部位、分枝数目、主序长度、主序角果数、角果间距、单株角果数、角果长度、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在不同播期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株高、分枝部位和分枝数目在不同播种量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播期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早播可以提高油菜产量。小区产量和主序长度、单株角果数、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角果间距呈显著负相关。【结论】4月12日播种,每667 m~2播种量0.75 kg、尿素用量15 kg处理的油菜产量最高,较平均值高38.64%。油菜早播,适当提高播种量和施氮量,可以有效增加油菜产量;油菜晚播,低密度高施氮水平虽然可使植株生长旺盛,但不利于群体产量发挥,适当增加密度可以保证总体产量。  相似文献   

10.
对杂交油菜华杂 4号播期、密度、施氮量和施硼量等进行了 4因子 3水平正交处理试验L9(3 4) ,并经F测验 ,结果显示 :除大田施硼量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外 ,其他因素均对产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 ,作用效应依次是 :播期 >施氮量 >密度。华杂 4号高产栽培 (单产≥ 2 62 5kg/hm2 )适宜播期 9月 1~ 15日 ,最迟不超过 9月 2 0日 ;大田适宜栽植密度 9万株 /hm2 左右 ;中等肥力田块 ,大田适宜施氮量 187.5~ 2 2 5kg/hm2 ,同时注重硼肥投入 ,抓好菌核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马威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9):99-103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试验研究了播期、密度和施氮量3个主要栽培因子对煤生0308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生0308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播期、密度和施氮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3个栽培因子对产量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10月16日前播种、密度247.3—285.8万/hm^2、施氮量212.1—222.2kg/hm^2可以取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对优质油菜品种"A35"进行不同播期、播种密度和施氮量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第1因素是播期,第2因素是播种密度,第3因素是施氮量,播期间、播种密度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施氮量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以9月30日播种、24万株/hm2、施纯氮310.5 kg/hm2的处理组合最佳。  相似文献   

13.
通过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施氮量、播期和密度对扬麦16产量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施氮量、播期、密度、施氮量与播期互作、密度与播期互作均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11月3日播种、150万/hm2密度、240 kg/hm2施氮量,最有利于实现扬麦16高产.  相似文献   

14.
采用3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期、密度、施氮量对玉米品种新科19产量形成的作用效应,建立回归模型并分析各因子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施氮量对新科19产量影响最大;当密度60 000株/hm2、播期6月5日、施氮量450 kg/hm2时,达到最高产量13 283.53 kg/hm2,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5.
对优质水稻品种胜泰一号的播期、密度、施肥量三因素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播期和施肥量对产量和整精米率有显著影响,以4月3日段育秧,施氮量210kg/hm^2时的产量和整米率为最高;垩白米率仅为播期因素有显著关系,以4月30日露地育秧方式垩白米率表现最低。  相似文献   

16.
陈光蓉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105-106
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建立了油菜新品种万油25产量(Y)与播期(X1)、施氮量(X2)和密度(X3)间的数学模型。在本试验条件下,三因素对油菜产量影响的顺序是:施氮量〉密度〉播期;经因子水平选优,得出产量在180.00kg/667m^2以上的优化栽培措施为:播期:9月8-14日;施纯氮量:17.179-20.632kg/667m^2;密度:7632-8800株/667m^2。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确保小麦产量提高,通过播期的调整实现氮肥的低投入,并揭示播期与施氮量互作对小麦产量的作用规律和机理,制定适宜该区域小麦高产与低氮肥投入的适宜播期。[方法]2014-2015年,在德州市农科院试验田,以济麦19为供试材料,开展了播期与施氮量互作对小麦产量影响的研究工作。[结果]小麦的产量及其农艺性状因播期和施氮量互作组合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供氮水平相同条件下,产量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在播期相同条件下,小麦产量随施氮量的不同差别较大,表现为早播低氮处理显著高于高氮处理,而晚播时显著低于高氮处理,中播不同氮处理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通径及相关分析表明,播期与施氮量互作条件下公顷穗数的增加是减少氮肥投入实现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对于穂长、小穗数和不孕小穗数是伴随公顷穗数的增加而表现出的相应变化,在小麦产量提高中也起到重要作用。[结论]播期和施氮量互作通过改善公顷穗数而实现小麦高产,以N_1_1处理的效果最佳(即:播期10月5日+施氮量103.5kg·hm~(-2)组合),既实现了氮肥的低投入,又提高了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播期、密度、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5个主要栽培因素对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品质性状的影响。[方法]以‘油研599’和‘三北98’为材料,运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芥酸含量与播期、施氮量间均呈负相关,与密度呈正相关;硫苷含量与播期呈负相关、与施钾量呈正相关;含油率与播期、施氮量间均呈负相关,与密度、施钾量呈正相关;种子蛋白质含量与播期、施氮量间均呈正相关,与密度、施钾量呈负相关;油酸含量与施磷量呈负相关,与施氮量呈正相关;棕榈酸含量与施钾量呈负相关,与’油研599’的播期、密度、施氮量、施磷量均呈正相关,与’三北98’的播期、密度、施氮量、施磷量均呈负相关;硬脂酸含量与播期、密度、施磷量、施钾量间均呈正相关;亚油酸含量与密度、施氮量呈正相关,与施钾量呈负相关;亚麻酸含量与施氮量、施钾量呈正相关;廿碳烯酸含量与播期呈负相关。栽培因素对品质性状的影响有的呈相关,有的呈负相关,正负相关会发生部份相互抵消,每一个处理品质性状的表现都是5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5个因素与10个品质性状的50对简单相关中,有26对在2个品种中表现一致,有24对在2个品种中表现不一致。播期、密度、施氮量、施磷量4因素对2个品种芥酸含量的影响较大、播期、密度、施氮量、施钾量4个因素对2个品种棕榈酸含量的影响较小。[结论]多个栽培因素的综合作用不能根本性的改善杂交油菜的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19.
运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期、密度,施氮、磷、钾量对油研7号高产高效栽培中纯利润和产投比的影响。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五因素的一次效应对纯利润和产投比的影响顺序是不同的。播期和密度的一次效应对纯利润和产投比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播期和施氮量,施磷量与施钾量的交互作用对纯利润和产投比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产量水平下,纯利润间,产投比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纯利润与产量,产投比与产量,纯利润与产投比间均呈极显著正相产,但获得最高纯利润和产权比的栽培措施是不同的。实践证明,尽可能提高产量,减少投入,才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和产投比。  相似文献   

20.
以弱筋小麦扬麦20为研究对象,采取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播期、播种密度和施氮量对其产量、品质和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施氮量和密度都对产量具有显著影响,穗数和千粒质量是扬麦20产量形成的关键因子,品质性状和氮肥农学利用率主要受播期和施氮量影响,随着施氮量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氮肥农学利用率显著降低。本试验中扬麦20在播期11月4日,密度每1 hm~22.25×10~6,施氮量180 kg/hm~2处理下,产量和弱筋品质最为协调,氮肥农学利用率可达12.92 k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