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对磺胺二甲嘧啶钠注射液和磺胺间甲氧嘧啶呐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拟定标准进行了改进,通过固定浓度的盐酸溶液溶解供试品,再使用无热原滤膜过滤的方法排除了干扰。通过上述供试品前处理方法的改进,检验人员无需采用特殊灵敏度的鲎试剂,亦可完全消除干扰作用,增强了标准的可执行性。  相似文献   

2.
参照<中国兽药典>二○○○年版一部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了注射用盐酸土霉素对细菌内毒素检测的干扰情况,确定0.312 5 mg/mL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对检测无干扰作用,建立了注射用盐酸土霉素的细菌内毒素限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三黄翁口服液中黄芩鉴别项薄层色谱方法进行改进。方法:改进了原标准中的展开系统和供试品的处理方法。通过将供试品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蒸干并用甲醇溶解,过滤,作为供试品溶液。以醋酸作为展开剂,预饱和30 min,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 mm)下检视。结果:供试品色谱中黄芩苷斑点清晰,重复性好。结论:该方法简单,通过优化,减少了展开剂中甲苯等毒性试剂的使用,配制过程更加便捷。鉴别结果重复性好,无阴性干扰,可以用作三黄翁口服液黄芩的薄层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4.
应用鲎试剂动态浊度法,将硫酸链霉素制备成4、2、1、0.5mg/mL溶液,定量添加标准内毒素进行干扰预试验,计算回收率,确定不干扰浓度为0.5—2mg/mL。从中选出1mg/mL为最佳浓度,然后进行3个批次硫酸链霉素正式干扰试验。在供试品中定量添加标准内毒素,其回收率分别为125.8%、126.1%、127.3%,均在50%-200%之间,说明此浓度的供试品对鲎试剂反应无干扰作用。因此,内毒素含量在0.015—1EU/mL范围内,将硫酸链霉素制备成浓度为1.0mg/mL的溶液,可用于细菌内毒素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5.
参照《中国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试验,研究了头孢喹肟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干扰情况。结果表明,供试品在0.78125 mg/mL稀释液的浓度下对细菌内毒素无干扰作用。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该品种的细菌内毒素限量检查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宫康中水苏碱含量测定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建立宫康中水苏碱HPLC-ELSD含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五氯酚、硫氰酸铬铵3种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采用HPLC-ELSD测定水苏碱含量。结果:采用硫氰酸铬铵制备的供试品溶液较好,水苏碱含量在2.20-11.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平均回收率为95.96%。结论:该法简便、样品纯净,灵敏,阴性无干扰,可以有效控制该制剂质量。  相似文献   

7.
浅谈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中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鉴于我国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应用情况和兽药药品检测的实际情况,结合工作实践,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中的细菌内毒素限值(L)、最大有效稀释倍数(MVD)、最小有效浓度(MVC)、鲎试剂灵敏度复核(λc)及供试品干扰试验的判断(Es、Et)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多次试验,Et在0.5Es~2.0Es(包括0.5Es和2.0Es)时,供试品在该浓度下不干扰试验。相反存在增强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饲用复合酶对鸡消化道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选用40日龄、体重2.0~2.2kg的肉鸡作供试鸡。供试鸡与饲料由沈阳市辉山鸡场提供,饲用复合酶由辽宁星河公司提供。1.2方法1.2.1实验设计取供试鸡12只。其中对照4只,不喂饲用复合酶;试验8只,分成2组,喂饲用复合酶,喂量分别为0.2%与5%。因胃肠内容物中还原糖与氨基酸浓度很高,对各种酶活力测定干扰很大,在0.1%用量条件下难以测出,为此在试验中设了一个酶用量5%的处理。1.2.2试验步骤供试鸡分组后,对照组喂普通饲料(不加酶),试验组喂加酶饲料,连喂3d,到第4d上午8时试验组继续喂试验饲料,对照组喂普通饲料。到12时30分屠宰,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英黄散中咖啡酸HPLC含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甲酸甲醇溶液经超声制备供试品溶液,采用HPLC测定咖啡酸含量。结果:采用甲酸甲醇制备的供试品溶液较好,咖啡酸在0.057 2~0.343 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平均回收率为99.6%。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制备的样品纯净,灵敏度高,阴性无干扰,可有效控制英黄散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对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进行检查的可行性。方法:用细菌内毒素检测法对家兔热原试验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进行比较试验。结果:供试品对鲎试剂与内毒素的反应无干扰作用。家兔热原检查法结果与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结果相吻合。结论: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测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热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以3种野生樱桃资源为供试材料,比较了花粉烘制方式和贮藏温度对供试材料花粉萌芽率的影响,评价了供试材料花粉对甜樱桃品种座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干燥皿烘制花粉萌发率显著高于培养箱烘制;水+10mg/L硼酸+20%蔗糖为测定供试材料花粉活力的适宜培养基;毛樱桃、中国樱桃、‘黄蜜’花粉在4℃冷藏30天的萌发率均高于40%;毛樱桃、中国樱桃和山樱桃花粉与3个甜樱桃品种的异花授粉平均坐果率可达到40%。作者认为,供试野生樱桃资源的花粉萌发和贮藏特性,以及与甜樱桃品种的异花授粉亲和性与供试甜樱桃品种花粉类似,在甜樱桃人工授粉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10个青贮玉米品种自然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并采用病级分类方法对抗病性分类。结果表明:对锈病表现抗性和中抗的品种有3个和5个,分别占供试品种的30%和50%;对大斑病表现抗性和中抗的品种有4个和5个,分别占供试品种的40%和50%;对褐斑病表现抗性和中抗的品种有6个和3个,分别占供试品种的60%和30%;对小斑病表现抗性和中抗的品种有6个和3个,分别占供试品种的60%和30%。多数品种对青贮玉米4种病害抗性表现较好,可从青贮玉米供试材料中选用优良抗病材料用于四川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0个黑麦草品种自然发病调查,采用病级分类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对锈病表现抗性和中抗的品种有10个和5个,分别占供试品种的50%和25%;对镰孢枯萎病表现抗性和中抗的品种有14个和4个,分别占供试品种的70%和20%;对灰梨孢灰斑病表现抗性和中抗的品种有14个和5个,分别占供试品种的70%和25%;对离孺孢叶斑病表现抗性和中抗的品种有14个和6个,分别占供试品种的70%和30%。多数品种对黑麦草4种病害抗性表现较好,可从黑麦草供试材料中选用优良抗病材料用于四川地区种植;也可从黑麦草供试材料中选择感病或高抗型品种进一步研究黑麦草抗病性机理。  相似文献   

14.
对来自青藏高原(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及新疆)的54份垂穗披碱草种质资源进行了形态多样性研究。选取了30个形态学性状对供试材料进行了连续3年的观察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7.25%~33.89%,平均变异系数为16.05%,Shannon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6996~2.5487,平均值为2.2118,揭示了供试的垂穗披碱草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学变异水平。基于欧式距离对供试材料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将供试材料划分为高大、中等、低矮等类型。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8个主成分的特征值较高,能够解释总体变异的76.67%,其中株高、小穗长、颖片长、外稃长、茎长等形态性状具有较高的特征向量值,这些性状指标基本上可以揭示供试垂穗披碱草种质资源的形态总体表现。  相似文献   

15.
产复康中5种中药的薄层色谱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产复康进行质量控制,试验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产复康中丹参、当归、川芎、枳壳和大血藤等主要中药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表明:在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或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示出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说明该鉴别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产复康的定性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对伊维菌素微乳制剂进行无菌检查方法学验证和无菌检查试验,确认本试验所用的方法适用于该制剂的无菌检查。按《中国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118)所载"无菌检查法"项下进行试验,通过对阳性对照菌、不同量冲洗液等条件的选择,采用薄膜过滤法对10瓶供试品(每种试验菌的样品量)进行检测,建立了无菌检查方法。经方法验证,用400mL 0.1%蛋白胨水溶液冲洗后,含供试品容器中的7个阳性菌试验组与阳性菌对照组相比均生长良好,说明供试品的该检验量在该检验条件下无抑菌作用或其抑菌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可以用该方法进行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对3批供试品进行无菌检查,阳性对照菌均在24h内生长良好,阴性对照均澄清,无菌生长,3批供试品均澄清,无菌生长,无菌检查试验结果符合规定。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查明板青颗粒薄层色谱鉴别时出现供试品的精氨酸斑点相对于对照品精氨酸斑点滞后现象的原因,并探讨该鉴别方法的改进措施。用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5年版二部规定的方法进行板青颗粒薄层色谱鉴别实验,用斐林试剂检测供试品溶液制备过程中蔗糖水解生成的还原糖,对供试品溶解和蒸干等样品处理方法进行改进。结果发现,板青颗粒供试品溶液制备过程中,蔗糖水解生成的还原糖可以与精氨酸发生美拉德反应,导致薄层色谱斑点滞后;用95%乙醇替代稀乙醇、用自然挥发干燥代替加热蒸干进行供试品溶液的制备,以减少其中蔗糖的含量和还原糖的产生,可以有效解决斑点滞后问题。板青颗粒中的蔗糖在供试品溶液制备过程中水解生成的还原糖与精氨酸发生美拉德反应,是导致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滞后的原因,改变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可以有效消除蔗糖对板青颗粒薄层色谱鉴别的影响,解决了斑点滞后问题,对板青颗粒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氯前列烯醇诱导奶牛同期发情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应用氯前列烯醇对300头荷斯坦奶牛进行诱导同期发情的试验。结果表明,肌注1次氯旬烯醇0.4mg或肌注1次氯前裂烯醇0.4mg,隔11d再肌注0.4mg,其供试牛的同期发情率均以空怀牛效果最佳,育成牛次之,带犊牛最差。且处理2次的供试牛,其同期发情率均高于处理1次的供试牛,用氯前列烯醇处理2次或1次的供试牛,其受胎率均以育成牛效果最佳,空怀牛次之带和犊牛最差,且处理2次的供试牛,其受胎率均高于处理1  相似文献   

19.
陇东野生紫花苜蓿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技术对陇东野生紫花苜蓿及其他37个紫花苜蓿品种的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酯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供试材料间相似系数的计算、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初步探讨了38个紫花苜蓿材料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共表现出了24条酶带,其中有5条是陇东野生紫花苜蓿的特征酶带。38个紫花苜蓿材料的相似系数介于0.583~1.000,陇东野生紫花苜蓿与其他37个供试材料间的相似系数介于0.583~0.833,远远低于其他供试品种间的相似系数(0.625~1.000),聚类分析表明,供试材料在相似系数为0.702处可聚为2类,其中陇东野生紫花苜蓿单独聚为一类,其结果与主成分分析一致,由此可确定陇东野生紫花苜蓿与其他供试材料间的亲缘关系较远,为一相对独立的紫花苜蓿种质资源,以期通过育种途径扩大品种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20.
系统测试了7种禾本科饲料作物结果表明:全株叶片干重、株高、全株干重基本上随着株龄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有两种供试牧草峰值出现在第8半月龄,有1种供试牧草在试验期内出现两个峰值,两种供试牧草3个试验项目的积累进度和增长率的概率单位与株龄变量间呈显著(P<0.01)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初水分含量则随着株龄的增加而减少;有两种供试牧草初水分含量的概率单位与株龄变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并对供试牧草试验项目的牧草间均值和牧草内株龄间均值差异显著性作了SSR法多重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