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个枣品种的引种试验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通过引进优良枣品种沾化冬枣、梨枣、骏枣,并以湖南省良种鸡蛋枣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方面,3个枣品种均弱于鸡蛋枣;在结果方面,3个品种早果性和早期丰产性均优于鸡蛋枣,其中冬枣表现早果性好,梨枣、骏枣早期产量较高,沾化冬枣早期产量较低,但果实品质最优,果实病害最轻;梨枣在各个性能上均优于鸡蛋枣;骏枣单果是3个引进品种中最大的,果实品质尚可.  相似文献   

2.
枣果实多酚氧化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冬枣和梨枣果实的多酚氧化酶(PPO)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分别就酚类物质、PPO的底物专一性、pH值与底物浓度对PPO活性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2个枣品种的多酚氧化酶均有一个最适pH值,为7.0;冬枣PPO的最适天然底物是没食子酸,梨枣则是阿魏酸。  相似文献   

3.
冬枣作为第2代鲜食枣品种,以汁多、味甜、质脆、无渣等特点深受消费者欢迎,是我国目前综合性状最好的鲜食品种,在我国北方枣区面积迅速扩大,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许多枣农还沿用传统的梨枣管理模式,对冬枣进行管理,这就推迟了冬枣的丰产期,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为了使冬枣得到科学栽培,发挥其最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该品种的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 冬枣的生物学特性冬枣属晚熟鲜食品种,与其他品种相比,树势中庸偏弱,树枝开张,发枝力中等,枝叶较密,易造成树冠内堂郁闭,通风透光不良。以3~8年枣股结果最好,每个枣股上抽生3~10个枣吊,枣…  相似文献   

4.
2003年引进了10个鲜食或鲜干兼用枣品种,在府谷县进行栽植,通过对其物候期调查,丰产性及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牛奶脆枣、襄汾圆枣和梨枣的综合性状表现好,适宜在陕北地区栽培;冬枣、晋枣和芒果枣生育期太长,在陕北地区不能成熟。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甘肃河西地区枣树优质产区适宜的良种,以5年生枣树为材料,测定外在品质指标及含糖量、含酸量等内在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从外在品质的综合指标分析,"马牙白""蜂蜜罐枣""七月鲜"的表现最好,"小梨枣"的总糖含量最高,"六月鲜""马铃脆枣"的脆度最好,"蜂蜜罐枣""小梨枣"的水分最多。综合分析得出:适宜于甘肃河西地区栽培的鲜食枣树品种有"蜂蜜罐枣""马牙白""小梨枣""黄骅冬枣"。  相似文献   

6.
王善华 《安徽林业》2010,(4):124-125,126
灵璧县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以来,引进大量的枣树,在渔沟等乡镇的山脚坡地营造了近1万亩的枣树生态林,栽植了梨枣、瓜枣、冬枣等品种,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7.
以冬枣、雪枣、鸡蛋枣、灰枣、梨枣等5个枣树品种的花粉为试材,采用纤维素酶法和离体培养法,测定花粉量和花粉萌芽率。结果表明:枣树不同品种间花粉量和萌芽率存在差异,冬枣、雪枣、鸡蛋枣、灰枣、梨枣等5个品种的单花药花粉量分别为1 775、789、1 072、953、864粒。花粉量多的枣树品种,其萌芽率不一定最高;在最佳培养基中,雪枣的花粉萌芽率高达33.6%,冬枣的为27.2%,而鸡蛋枣的仅为20.4%。蔗糖及硼酸浓度对花粉萌芽率影响显著。适宜花粉萌芽的最佳蔗糖浓度为15%;硼酸能够促进花粉萌芽,但是浓度过高时会抑制花粉萌芽,硼酸浓度为0.05 g/L时花粉萌芽率最高。枣树花粉萌芽的最佳培养基是0.05g/L硼酸+10%蔗糖+1%琼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鲜枣消费逐渐成为时尚,消费价格也居高不下.但就目前鲜枣市场来看,叫响的只有临猗梨枣、鲁北冬枣两个品种,表现品种单一,成熟期集中,满足不了市场多元化的需求,严重制约着鲜食枣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冬枣是我国的名优品种之一,皮薄酥脆,含糖量高,风味独特,市场前景看好,不少老枣园想改接冬枣,以提高经济效益.2001年兴安镇贾村50亩15年-20年生的婆枣和铃枣进行多头高接冬枣,嫁接成活率为96%,当年新枣头的生长量为100-130厘米,取得了一年嫁接,二年结果,三年亩产35公斤的好收成。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0.
西安是鲜食枣主产区,以梨枣、秦宝冬枣和阎良脆枣等良种为主的鲜食枣种植面积已达1200hm2。2004年始在高陵、阎良开展了鲜食枣节约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了明显效果。整形修剪技术:栽植密度为株行距2×3米,树形主要采用自然开心形。栽植当年从嫁接口上10  相似文献   

11.
西安市是陕西省鲜食枣主产区,以梨枣、秦宝冬枣和阎良脆枣等良种为主的鲜食枣面积已达1200hm2。但由于在栽培管理技术上存在诸多问题,造成管理成本加大,果实品质和产量下降,市场销售不畅,严重影响了群众发展鲜食枣的积极性,甚至出现了砍树毁园现  相似文献   

12.
《技术与市场》2006,(2):31-32
据四川广汉市枣农反映红枣不挂果,眉山市一农户的沾化冬枣2年也不挂果,“冬枣坐果难”这一问题困扰着广大枣农。笔者通过多年的试验、观察,现将一些心得体会介绍出来。一、坐果难的原因 1.冬枣幼树发育迅速,树体生长量大,发枝力也特别强,尤其是新生枣头生长发育旺盛,甚至二次枝上的枣股在自然状态下也极易抽生枣头,使得树体紊乱,枝条过密,光照恶化,而开花坐果所需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无用新梢所消耗,造成营养极度缺乏,导致落花落果严重。同样北方冬枣、梨枣也会挂不出果来。  相似文献   

13.
野生酸枣嫁接大枣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阳市西部山区、丘陵地带野生酸枣资源丰富。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并加快绿化荒山步伐,增加经济收入,龙安区龙泉乡、安阳县安丰、龙掌等乡1998年开始,引进赞皇大枣、骏枣、灰枣、梨枣、雪枣、冬枣等优良接穗,采用蜡封接穗技术,酸枣嫁接大枣800余万株,目前长势良好,已全部挂果。据2002年调  相似文献   

14.
枣树盆景将枣树矮化栽培与盆景造型技术结合起来,塑造成叶绿果红、可观可食的艺术品。1品种选择盆景枣树应具备果实大而奇特、枝形美、树形紧凑等特点。龙须枣:枝弯曲扭转生长,枝形如龙爪。茶壶枣:果形似茶壶。葫芦枣:果实呈葫芦形或磨盘形。梨枣:果淡红色,肉质酥松清脆。柿蒂枣:果实暗红色,形同柿蒂。胎里红:果实锥形,成熟后呈红紫色。冬枣:果实成熟时有红晕,果实品质佳。羊奶枣:果肉绿白,松脆多汁。辣椒枣:果形似辣  相似文献   

15.
苹果冬枣、新冬枣、梨枣、相枣是北方枣产区名优品种,适应性强,产量稳定,经济价值高。特别是苹果冬枣、新冬枣11月份成熟,品质极佳,目前市场价20~60元/kg。怀化有枣树栽培传统,现有枣树面积0.38万hm2,总产量481.4万kg,都集中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成熟,市场价1~4元/kg。普遍存在品质差,难储藏,经济效益低等一些问题。因此,引种北方名优枣品种进行高接换种,改造南方低产低质枣园,达到提高品质,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鲜食枣北枣南移试验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37个优质鲜食枣树品种的引种试验,筛选出六月鲜、山东梨枣、鲁北冬枣、金丝新4号4个早中晚熟配套的适生、优质鲜食枣品种,供环境条件与试验地相似地区推广生产。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大荔县冬枣产业发展经过水枣自然栽培、梨枣矮化密植栽培、冬枣设施栽培等三个阶段的主要模式,提出了"扩大基地、强壮龙头、延伸产业、创建品牌"大荔县冬枣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做大做强大荔设施冬枣基地、加快鲜枣采后处理加工产业园区建设等产业发展方向,以及利用当地优势气候与土壤资源,顺应市场发展与需求,高标准园区建设,科学化、标准化管理与栽培,规模化生产,政府扶持引导,利用现代物流等大荔县冬枣产业发展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灵璧县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以来,引进大量的枣树,在渔沟等乡镇的山脚坡地营造了近1万亩的枣树生态林,栽植了梨枣、瓜枣、冬枣等品种,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枣树是我国特有的果树树种之一,其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均很高,且对气候、土壤的适应能力强,栽培管理容易、结果早、收益快,成为我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首选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新郑市枣树研究所从事枣树科研生产 25年,长年为您提供良种枣苗,主要品种有:灰枣、八月鲜、九月红、鸡心枣、大枣王、冬枣、雪枣、苹果枣、梨枣、鸡蛋枣、芒果枣、赞皇枣、义乌枣、相枣、骏枣、无核枣、大瓜枣、晋枣、台湾大青枣。观赏品种有:龙枣、胎里红、葫芦枣、辣椒枣、茶壶枣、磨盘枣、羊奶枣、婆婆枣等 75个全国名特优枣品种,可供 125个枣品种接穗,价格优惠,欢迎前来联系订购洽谈合作。 联系电话: 0371— 2692584 2695118 2695657(宅 )寻 呼: 1270350861 1271023046 手 机: 013903856461  地址:河南新郑市城南…  相似文献   

20.
江涛  李茜 《江苏绿化》2000,(2):30-30
栽植优质枣树,具有省工、适应性强、结果早、收益快等优点,管理得法,栽后3年挂果,4年投产,5年亩产枣500公斤,10年可达1000公斤。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一、选用良种适合江苏及周边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主要有泗洪大枣、赞皇大枣、梨枣、冬枣等。二、培育壮苗推广当年播种、当年嫁接、当年出圃的“三当”快速育苗技术。采用酸枣种子育苗,于3月份播种,为提高发芽率和提早出苗,播前将枣核敲破取出枣仁,用30~35℃温水浸泡催芽。育苗地选用肥沃的沙质壤土,施足有机肥后,耕翻细耙做育苗床,苗床宽120厘米、高20厘米,东西向排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