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9 毫秒
1.
玉米灰斑病菌生理分化的寄主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桂清  陈捷 《玉米科学》2006,14(5):138-142
研究了玉米灰斑病菌致病性分化的鉴定方法、接种方法和环境条件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用于玉米灰斑病菌的抗性鉴定,利用成株期进行鉴定较好;利用自交系或品种均可以对玉米灰斑病菌的不同菌株进行抗性鉴定,从效果上看,利用自交系较好。对于玉米灰斑病菌来说,高粱粒灌心方法是抗性鉴定的首选方法。玉米灰斑病是属偏高温高湿类型的病害,在温湿度条件不能得到满足时,病害就难以完成侵染发病。土壤条件特别是N、P肥施用不均匀、不足或过多,均可对鉴定结果产生影响,在通常情况下,增施N、P肥能提高玉米对灰斑病的抗性。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对鉴定结果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双抗大豆灰斑病、疫霉病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大豆灰斑病采用田间人工喷雾接种方法、大豆疫霉根腐病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方法,对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进行大豆灰斑病、疫霉根腐病抗性鉴定筛选研究,从中鉴定出5份抗大豆灰斑病、疫霉病的双抗资源,它们是:合00-23,建99-130,哈交98-5129,哈交20-5489,东农276,及一大批单抗灰斑病、疫霉根腐病的种质.并建立了比较全面的抗性调查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玉米灰斑病对玉米产量及产量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海禾、铁单、屯玉系列一些品种进行研究,界定玉米灰斑病对沈阳地区主栽玉米品种的产量损失。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灰斑病害级别为1级、3级和5级;导致玉米减产10%~50%,屯玉13和屯玉38损失达40%~50%;玉米灰斑病对玉米百粒重、穗长和行粒数等产量特征有明显影响,对玉米穗行数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灰斑病是一种玉米病害,近来日趋严重,分布遍及美国中西部,中太平洋及东南部。灰斑病最初报道是1970年以前,在美国肯塔基、田纳西和弗吉尼亚山区。灰斑病日益严重和流行与玉米连作生产及有利于病菌越冬的免耕技术有关(Roane 等,1974;Hilty 等,1979;Payne 等,1983)。免耕可导致早期接种体增多,从而导致早期侵染、茎腐,茎倒伏及显著的  相似文献   

5.
玉米灰斑病及抗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曹国辉 《玉米科学》2009,17(5):152-155
玉米灰斑病由尾孢菌引起。尾孢菌在玉米叶粉碳酸钙琼脂培养基上能够产生分生孢子。采用注射法可以进行人工接种,空气湿度大、温度适宜条件下利于病害发生。参考玉米大、小斑病国家调查标准,提出9级标准记载植株灰斑病发病级别。研究表明,以推广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辅助以栽培管理的综合防治措施是防治玉米灰斑病的有效途径。目前,在我国主要玉米种质中,仅有PB类群种质表现为抗灰斑病,四平头、旅大红骨、PA等类群种质多表现为感病。随着玉米灰斑病危害加重,应加强玉米灰斑病抗性基因发掘、种质改良和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抗灰斑病鉴定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采用人工喷雾接种鉴定方法,对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进行抗大豆灰斑病鉴定筛研究,鉴定出2份高抗大豆灰斑病的新品种,它们是:东农03-8784、绥00-1053,占供试材料的2.78%.;鉴定出8份抗病大豆新品系,它们是:哈交20-5489、黑河00-1368、垦01-3273、农大05089、农大25146、农大25299、农大25710、绥99-3213,占供试材料的11.11%;45份中抗灰斑病的大豆新品系,占供试材料的62.50%;其它是感病或高感材料.  相似文献   

7.
对目前国内各玉米产区应用的191份玉米杂交种,应用人工注射接种的方法进行抗灰斑病(Cercospora zeae-maydis Tehon & Daiels)鉴定与评价,筛选出对灰斑病表现1级高抗(HR)的杂交种3份、3级抗病(R)的杂交种43份和5级中抗(MR)的杂交种68份。在玉米产区多数杂交种表现为中等抗病或感病,表现高抗的玉米杂交种较少。  相似文献   

8.
2001~2003年,在田间采用人工接菌法进行高粱抗病性鉴定和利用田间自然发生的害虫种群与人工辅助接虫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高粱抗虫性鉴定,对328份高粱种质资源进行了高粱丝黑穗病、高粱靶斑病、高粱蚜虫和玉米螟等4种病虫害的抗性同步鉴定.划清了供鉴定资源对不同病虫害的抗性等级,并筛选出单抗一种病虫资源22份,其中兼抗2种病害的双抗性资源5份, 而抗虫性资源较少.加强高粱抗病虫种质资源的收集和评价对于高粱育种和病虫害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穗腐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由木霉Trichoderma spp.引起的穗腐病逐年加重。抗病玉米品种的选育和利用是控制穗腐病的经济、安全和有效措施。连续3年(2020-2022年)比较分析花丝喷雾法、花丝通道注射法、子粒注射法、牙签法等接种方法对玉米木霉穗腐病抗性鉴定效果。结果表明,花丝通道注射法发病强度适中,能使不同品种在人工接种后表现出不同水平的抗性反应,较适用于玉米抗木霉穗腐病鉴定接种,是一种比较理想、容易操作的接种方法。2021-2022年鉴定的玉米新品种中,对木霉穗腐病表现高抗、抗性、中抗、感病和高感的品种分别占2.6%、13.6%、26.0%、44.4%和13.4%。  相似文献   

10.
Shar.  RC 梁根庆 《杂粮作物》1991,(5):30-31,35
60年代初,印度就开始对玉米病害进行系统研究,其目的之一是鉴定寄主对主要流行病害的抗性,使由这些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降至最低。在田间人工接种和易发病区自然发病两种条件下,对大量的国内和引种的玉米材料进行主要病害抗性鉴定。在被鉴定的61种病害中,有16种是主要流行病害,其中4种叶部病害——玉米小斑病(Drechslera maydis Nishikado)、玉米大斑病[Ex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和Suggs]、玉米锈病(Puccini  相似文献   

11.
利用齐319与10个不同抗病水平的玉米自交系组配的F_1及其与感病自交系丹340、龙抗11构建的F_2群体为试材,通过人工接种鉴定,研究自交系齐319对灰斑病的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选用齐319作抗性亲本,由其组配杂交组合可明显降低灰斑病发病程度,除与高感材料组配外,均能使杂交组合抗病性达到中抗以上水平。利用单个分离世代分析,齐319与龙抗11组配的后代群体符合B-2模型,即两对加性-显性主基因遗传模型;与丹340组配后代群体符合B-1模型,即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遗传模型。利用齐319组配群体,在不同遗传背景下,齐319均表现出2对主效抗性基因,在龙抗11背景下表现出的主基因遗传率更高,基因作用方式更简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子粒注射法和花丝通道法,在玉米吐丝初期至乳熟后期间隔 5~127 d接种 3个不同玉米品种,明确东北地区玉米禾谷镰孢穗腐病抗性鉴定的最佳接种方法。结果发现,禾谷镰孢在玉米吐丝期至乳熟期均能侵染玉米子粒和花丝。子粒注射法在玉米吐丝 1~12 d内接种的病情指数显著高于 16 d以后接种的处理;花丝通道法在玉米吐丝 1~5 d内的病情指数显著高于 12 d以后接种的处理。子粒注射法的抗性鉴定结果为吐丝 1 d接种的果穗表现为感病,吐丝 5~12 d为中抗或抗病,吐丝 16 d之后为抗病或高抗;花丝通道法接种的结果为吐丝 1 d为中抗或抗,吐丝 5 d及以后为抗或高抗。结果表明,子粒注射法在玉米吐丝 10~15 d左右接种发病稳定、抗感差异明显、鉴定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3.
玉米Reid群自交系PH6WC具有配合力高、自身产量高、商品品质优、种子早发性好、适宜精量播种的优点,不抗玉米大斑病。选用同为Reid群种质且高抗玉米大斑病的自交系33D22与其杂交作为选系基础材料,通过大群体、高密度、人工接种的方法育成抗大斑病、高产、优质、高配合力的自交系吉D284、吉D2417,以其作为亲本分别育成玉米新品种吉单616和吉单626,2021年通过吉林省审定。  相似文献   

14.
玉米苗枯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玉米苗枯病是我国玉米上的一种新病害,1990年浙江20%春玉米播种面积发生了该病。经初步鉴定,串珠镰刀菌是该病的主要病原菌,明确了品种抗性差、春季低温高湿气候条件以及玉米苗期缺磷等因子有利于该病的发生,提出了以推广抗病品种为主,做好种子处理;加强肥水管理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Gray leaf spot(GLS)caused by Cercospora zeae-maydis and C.zeina is an extremely devastating leaf disease that limits maize production annually.The use of GLS-resistant maize hybrids is the most cost-effective approach for reducing losses.Resistance to GLS is quantitatively inherited in maize(Zea mays L.)and further sources of resistance remain to be analyzed.Here,we detected qRgls1.06,a major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for GLS resistance in bin 1.06 that explained approximately 55%of the phenotype variance.Fine mapping over 2 consecutive years localized qRgls1.06 to a 2.38-Mb region.Homozygous qRgls1.06WGR/WGR plants in DZ01 background displayed higher GLS resistance and 100-grain weight than DZ01 plants.The GLS responses of several susceptible elite inbred lines were improv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qRgls1.06 by marker-assisted backcrossing.Our findings exte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tic basis of resistance to GLS and provide a set of resistant germplasm for genetic improvement of resistance to GLS in maize.  相似文献   

16.
以69份玉米自交系为试材,利用70对SSR引物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从42对已定位与大斑病、丝黑穗病和茎腐病3大病害抗性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中筛选适于病害鉴定的有效SSR标记。结果表明,69份自交系划分为PA、PB、Lancaster、塘四平头和旅大红骨5个类群,采用UPGMA聚类方法和群体结构聚类划分结果基本一致;从42对相关标记中筛选出大斑病鉴定有效标记3个(umc1316、umc2212、umc1327)、丝黑穗病鉴定有效标记1个(SSR148152)和茎腐病鉴定有效标记1个(SSR58),基于上述5个有效标记能够明显地区分三大病害综合表现抗和感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利用基因组核苷酸全序列测定、电镜观察、血清学测定、传播介体传毒试验等方法对山东省田间发生的玉米病毒病进行了病原鉴定。结果表明,山东省玉米病毒病病原主要是甘蔗花叶病毒山东株系(SCMV-SD)和玉米粗缩病毒(MDMV)。田间试验5种防治植物病毒病专用药剂对玉米病毒病均有一定的防病效果,最高防效在60%左右。采用种植抗病品种、苗期拔除病苗、药剂拌种防虫和适期施用农药等综合防治措施,防病效果达61.35%~85.75%,增产率6.25%~13.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