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汪海霞  王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683-5684
利用基尼系数法,对收入差距与新疆兵团团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随着基尼系数的增大,基尼系数对农业增加值的影响程度也在增大,而且是以固定比例增大。这说明现阶段兵团团场,随着收入分配不均等的加剧,农业增加值的收入分配弹性在增大,收入分配越不均等,对农业增加值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对江南大学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测评,主要研究人口统计学因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级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明显差异,专业、生源地、是否是独生子女、父母平均受教育程度和每月零用钱数额这些因素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基于我国家庭养老保障的现状,根据CHARLS数据库2015年的数据,从子女代提供代际支持的角度,运用OLS模型和有序logit模型,从经济支持、情感交流和生活照料三个方面,研究子女代际支持对于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析认为,子女代际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影响,其中,经济支持的影响大于情感交流和生活照料,且收入、年龄、健康、教育程度是比较显著的控制变量。  相似文献   

4.
不同模式农地整治的收入分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湖北省江汉平原天门市和潜江市、武陵山区宣恩县和咸丰市483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分位数倍差法评价不同模式农地整治的收入分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主导模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主要通过增加农户非农收入,进而恶化收入分配状况,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收入分配恶化效应大于地方政府主导模式;2)地方政府主导模式对农业收入分配的影响不受地貌类型的制约,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对农业收入分配的影响受地貌类型的制约。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会显著增加平原中高和最高收入组农户农业收入,而对山区不同收入组别农户农业收入均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建议继续大力实施地方政府主导模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重视非农就业对缩小农户收入差距的作用,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增加农户收入和缩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经营的基本格局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近年来在地域生产集中度高的地区,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基于专业化分工理论,利用环渤海设施蔬菜主产区的调研数据,运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对设施蔬菜种植户收入的影响,探讨其增收效应。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总体使用比例不高,其中农户使用劳务服务、农机服务和技术服务分别仅有53.79%、39.90%和37.12%。受教育程度越高、种植规模越大、服务信息渠道数量越多将会提升农户使用生产性服务的概率,年龄越大、风险厌恶、家庭劳动力数量越多则有抑制作用;种植规模越大、有本地蔬菜品牌的农户,使用劳务、农机或技术服务的增收效果越好,受教育程度越高对使用技术服务农户增收效应越明显,年龄越大不利于劳务服务使用农户的收入提高。研究表明,农户使用农机服务带来的收入提升效果最好,其次是技术服务和劳务服务。因此,提出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体系、拓展农户生产性服务信息获取渠道和做大做强本地农产品品牌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降低家庭层面农业旱灾脆弱性并为制定防旱减灾措施提供依据,采用实地走访和发放问卷调查,以人口流动为分析视角,对陕西凤翔地区农户家庭农业旱灾认知与响应能力以及不同群体认知与响应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人口流动使农户家庭成员结构发生变化,留守老人、儿童现象严重,农业劳动力减少,劳动力呈现低文化水平和老龄化趋势,对农户家庭农业旱灾认知与响应综合能力和水平产生较大影响;2)农户家庭农业旱灾认知与响应综合能力尚不理想;3)男性对农业旱灾的认知与响应能力明显高于女性,随着年龄逐渐增大,不同年龄人群对应农业旱灾的认知与响应能力波动下降,其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农业旱灾的认知与响应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7.
《清嘉庆朝刑科题本社会史料辑刊》所辑录的陕西刑科档案,记载有双方当事人所供述的家庭人口、亲属关系等基本信息,通过对这些陕西题本材料的深入解读,本文发现,清代中叶陕西乡村家庭基本维持着五口之家的家庭结构,家族亲属间分居情况普遍,通常一个普通家庭的人口保持在5~7人,即由父母、夫妻以及1~2个孩子组成,家庭人口结构趋于核心家庭模式;男性大龄未婚、女性改嫁现象时有发生;夫妻婚后存在晚育甚至无子情况,导致过继及抱养子现象突出;女性高寿情况多于男性;父母的赡养在诸子间轮流进行或以寄银养母。清代中叶陕西乡村已经形成小家庭模式,民众生计以务农为主、佣工为辅,这种复合型生计方式更加有利于维持农业家庭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基于泰尔指数测度方法以人口比重加权对贵阳市2007年至2016年的城乡收入差距进行分析,运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生产总值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相关性,探究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并对贵阳市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提出合理建议。结果表明:(1)贵阳市近10年城乡收入差距先减小再扩大后保持稳定;(2)贵阳市城乡收入差距变化变现为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居民(城镇和农村)收入增长率之间的差值越大则城乡收入差距则越大;(3)从政府宏观调控的角度和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提高农户收入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及城市化对城乡间不平衡收入的影响是近年来经济学研究的焦点问题,基于我国东部地区统计数据,建立计量模型,考察产业结构调整及城市化对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占GDP的比重增大,会相应地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目前我国现有的土地及户籍政策等因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因城市化影响而缩小。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不平等及其内在原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总体而言,我国收入不平等问题较为严重,且城市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明显高于农村,但农村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却更加明显;从地区层面看,东部和西部地区不平等程度较高,中部和东北地区收入差距较小;对基尼系数贡献率的分解结果显示,城市内部、城乡间及地区间不平等对总体收入不平等起着主导作用,户籍差异、受教育程度均是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解释因素。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不同收入水平农户收入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介绍河北省农民收入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从农户家庭纯收入构成、农户平均受教育年限、农户资源占有状况和农户农业生产技术应用情况4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农户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提出应鼓励中低收入户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采取多方面的政策扶持中低收入户,提高中低收入户农民素质和完善农村的收入再分配政策,以缩小农户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2.
To achieve complete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improvement of infrastructure and living conditions is fundamental. Promoting the flow of factors through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thereby reducing the income gap among residen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cu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Because of the high amount of investment in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greater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effect it brings, but few studies have analysed the effect of rural highways on the income gap of farmers.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pertaining to 30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1993 to 2013, this paper uses a fixed-effect model to test the impact of rural highways supply on the income gap of farmer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1) The effect of Chinese rural highways on the farmers' income gap among provinces is "U-shaped".(2) Chinese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trunk highways are helpful in narrowing the farmers' income gap among provinces.(3) The level of education, household productive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level of urbanization, and level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ave multiple effects on the farmers' income gap among provinces. Then, 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rural highways affecting the income gap of farmers from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and focuses on the causes of the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highways supply and farmers' income gap.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竹产业作为中国重要的林业资源,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中具备特有的优势。分析农户是否参与竹产业融合,农户人力资本水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以及之间的机制关系,可为产竹区和山区的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和杭州市临安区,利用260个农户调查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参与竹产业融合对农户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以及人力资本在其中发挥的直接作用和调节作用。  结果  参与竹产业融合和加强人力资本积累能够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缩小农户间的收入差距;在人力资本各衡量指标中,户主的正规教育年限和除户主外其他家庭成员的最高教育年限2个指标,在参与竹产业融合影响农户收入过程中存在调节效应;但是户主和家庭成员接受农业技能培训情况的指标没有发挥预期的调节作用。  结论  要鼓励农户参与竹产业融合,提高户主和家庭成员的正规教育年限,促进横向产业融合即竹资源的横向功能拓展等。表3参23  相似文献   

14.
王业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959-7961
基于1980~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现有城市化率数据进行了修正,研究了城市化对广西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显著扩大了广西的城乡收入差距,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城市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0.511 041个百分点。因此,地方政府应放松城乡分割的户籍政策和管理政策,在发挥城市化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同时,让更多的农村居民享受到城市化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巢湖市两个农业大县农民的调查,建立二元回归模型,针对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度、培训与需求的一致性等因素分析影响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意愿程度。实证结果证实,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度是影响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意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婚内强奸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丈夫违背妻子意志,强行与妻子发生性关系的行为。婚内强奸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其是否构成强奸罪需要慎重思考。主张婚内强奸构成强奸罪的观点存在一系列问题。从结果无价值立场出发,可以得出婚内强奸不具备强奸罪的违法性,不构成强奸罪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2010~2013年地方财政支出调节城乡收入差距的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地方财政支出调节城乡收入差距的效率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城镇化率、对外贸易依赖程度是调节效率提高的有利因素,人均GDP、人口密度是调节效率提高的不利因素;总体地方财政支出调节城乡收入差距的综合效率较低;东、西部地区的平均综合效率始终高于中部地区,效率分布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  相似文献   

18.
通过4县(旗、区)的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提出以农户为建设单元、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建设在达到一定的数量规模时,在县域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宏观效益。促进养殖业发展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有利于节约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普及和推广农业技术,体现了高新技术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小康建设。县级地方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探索实践大大丰富了生态家园建设的内容,也影响了县级领导抓农业农村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战略伴随着城乡收入差距扩大问题,目前城乡收入差距已经超过了临界点,到了不可不治的地步。城镇化一词来源于国外,因此,对国外城镇化发展的模式和经验进行研究分析,对新型城镇化更好地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从这一观点出发,对日本、英国两国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总结,最后提出在新型城镇化时期,通过户籍创新来达到缩小城乡城乡之间差距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户用分布式光伏对农户收入影响具有长期性,如何发挥分布式光伏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需进一步探索。本文以户用分布式光伏为例,利用中部地区Y县2014—2019年农户追踪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户用分布式光伏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探讨户用分布式光伏对农户收入影响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14—2019年农户收入大幅度提升,其中建光伏农户的人均收入增长幅度大于未建光伏农户,户用分布式光伏使农户人均收入提高25.4%,其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分别提高74.4%和444.5%,而工资性收入降低45.3%。户用分布式光伏是通过减少非农劳动时间和缩短非农就业空间距离降低农户工资性收入,增加经营性收入,从而影响人均收入。进一步分析发现,户用分布式光伏对非中心村农户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影响大于中心村农户,劳动力能力越强的农户经营性收入上升幅度越大,工资性收入下降幅度越小。因此,建议统一维护光伏设施,促进劳动力要素有效配置;并依据劳动能力差异分层分配股份,降低劳动能力强的农户对政府补贴的依赖;另外,创新光伏产业发展模式,拓宽光伏产业增收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