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河南省旱农区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调控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旱农区水资源严重匮乏,年降水量偏少,季节分布不均,年际变率大,干旱灾害频繁,且持续时间长,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河南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要改善河南旱农区水资源亏缺状况,就必须在探明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其调控途径:选用耐旱作物和抗旱品种;广泛采用各种抗旱节水农艺措施;大力推广降水集存在技术、节水灌溉及化学抑蒸技术,才能有效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保证河南旱农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作渊 《南方农机》2024,(3):177-179+183
配套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可以改善区域的基础灌溉条件、提高灌溉保证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作物增产、农民增收,有效促进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型跨越升级,实现节水与增收的共赢。水资源作为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不利于农业生产,采取高效节约的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可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基于此,笔者以武威市凉州区金羊灌区为例,提出了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推广和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率的措施,如持续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使用高效灌溉技术、改善输水方法、选择合适的节水灌溉技术等,推进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的发展应用,进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实现灌区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技术简介   我国农业耕地面积中,干旱面积约有 7000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 51.9%,其中北方旱地面积 5300万公顷,南方 1700万公顷,分布于 20余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并且水资源在地理和时空方面分布不均,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一般旱地作物比有灌溉条件作物每公顷产量低 1200~ 3000kg。所以,加速推广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是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主要包括保护性耕作技术、深耕、深松以及行走式节水灌溉技术等。   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是指以保护农田表面土壤为目…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干旱胁迫对茶叶生产的制约作用日益凸显。从干旱胁迫对茶园影响的内在机理和外在表现着手,结合我国茶区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现状,从工程措施、农艺措施、抑蒸集水措施和管理节水等方面总结茶区节水灌溉技术,探讨茶园节水抗旱发展趋势,为茶区规划和茶业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型灌区农业高效用水的对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为探讨在水资源短缺和干旱条件下,大型灌区如何实现农业高效用水,提出了优化配置和联合运用灌区内的各种水资源,调整灌区的作物种植结构,采用节水灌溉制度,因地制宜选用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与农业综合技术相结合,改革灌区的用水管理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和控制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是节约水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甘肃省属于小麦主产省份,但该地区自然降雨分布不均,而小麦属于高耗水作物,水资源缺乏成为甘肃引黄灌区小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基于此,课题组围绕甘肃引黄灌区小麦灌溉制度研究现状,分析了小麦需水规律及高效节水灌溉制度,并从小麦生长发育需水量及需水时间控制机制研究、小麦干旱发生发展情况与致灾临界气象条件研究、极端干旱情况下小麦脆弱性诊断及适应性管理三个方面阐述了小麦灌溉制度研究发展趋势,以期为农业水管理精准化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为实现小麦高产及节约用水,应科学制定小麦的灌溉制度,进行适时、适量灌溉,为小麦生产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从而达到节水、高产、高效、稳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帮助农民有效管理水资源,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利用效率。以玉米为研究作物,基于玉米种植中灌溉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玉米节水灌溉技术的必要性,系统论述了玉米节水灌溉技术研究现状,总结目前玉米节水灌溉新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旨在为提高玉米产量和水资源利用率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也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排在世界第109位,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同时我国又是用水大户,其中农业用水量约占国民经济总用水量的80%以上,但有效利用率却只有30%~40%。如何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解决农业用水短缺一直是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节水灌溉,国内外先进的农田节水灌溉新技术为实现这一宏伟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撑,对研究农业节水工作有所启迪。1.精确灌溉农业精确灌溉技术是以大田耕作为基础,按照作物生长过程的需水要求,使用现代化的监测手段,对作物的每个生育阶段以…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宁夏南部山区雨水蓄积利用的必要性和利用水窖发展集雨的历程,利用窖水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方法。在宁夏南部缺水地区,必须要对降水分配实行人工调节,将有限的水资源蓄积起来,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期采取非充分灌溉、滴灌与微喷灌、地面覆膜下补充灌等形式进行补充灌溉,更大限度地挖掘降水资源的生产潜力,实现干旱地区的增产增收。探索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利用雨水蓄积降水资源补充农业灌溉的新模式,变被动防旱为主动抗旱,增强干旱地区抗御干旱的能力。分析了水窖集水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利用水窖水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和加工业,广辟财源,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效率,促进了农业增产。  相似文献   

10.
黄珍 《南方农机》2023,(9):196-198
为了发挥水资源在农作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提高节水灌溉技术创新应用效率,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发展。笔者概述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灌溉中的应用意义,分析了滴灌技术、微灌技术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特点,提出了加大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力度、科学分配灌溉资源等应用策略。研究结果表明,现代农业生产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由于我国水资源分配不均,亟需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农田水灌溉,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日光温室油桃节水灌溉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夏州降水量稀少,水资源匮乏,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行节水灌溉,在该地区进行了日光温室油桃节水灌溉试验研究,研究了滴灌与沟灌技术在生育期内对土壤含水率、作物的生育动态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比沟灌平均节水1251 m3/hm2,"92-1"品种在滴灌条件下比沟灌每株增产5.9 kg,每公顷增产29475 kg,日光温室反季节油桃栽培应选择滴灌节水技术。为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应采用滴灌最优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2.
注水补灌,也称注射灌溉,是指采用特制的注水补灌设备直接向农作物和树木根部土壤注灌水(或水、肥、药液)的一种抗旱节水方法,用很少量的水保障农作物和造林的成活率,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解决了干旱缺水季节农作物补水保丰产的难题。该技术与设备同集雨窖储水利用和地膜覆盖相组合,抗旱节水效果更为显著,具有投资少、易操作、成本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鲁西南地区冬小麦非充分灌溉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1995~1998年的田间试验,在摸清了鲁西南地区冬小麦需水特性的基础上,结合当地降水及其分布特点,提出了冬小麦非充分灌溉的灌水指标及优化运行模式,该灌溉模式与充分灌溉相比,在单产接近的条件下,减少了灌水次数,节省了灌溉水量,提高了灌溉水的生产效率,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4.
为缓解河西绿洲菘蓝种植水资源供需矛盾,解决灌溉过程中存在的灌溉决策粗放问题,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本文通过参照Jensen模型、水量平衡方程等,根据河西绿洲干旱少雨的环境特征及菘蓝种植过程中各生育期耗水强度不同的生长规律,构建菘蓝灌溉决策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对有限水资源在菘蓝灌溉中的合理分配进行求解。同时综合考虑各生育期灌溉水量约束条件、有效降水量、灌溉成本、产量等因素,在非充分灌溉理论指导下利用遗传算法结合现有菘蓝种植数据对灌溉决策进行优化,以达到节水、高效高产的目的,优化结果显示肉质根轻度水分亏缺可以显著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同实际种植灌溉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5.
刘小杰 《农机化研究》2022,44(4):235-238,243
随着全球水资源的不断匮乏,节水形势越来越严峻。传统的灌溉技术缺乏对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导致水资源利用率十分低下,浪费现象较为严重,且不合理的灌溉模式对农作物生长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证农作物时刻具有所需的水分,基于SQL数据库技术,完成了智能灌溉专家系统的优化设计。通过分析专家系统的基本结构,建立了SQL数据库的E-R模型,并对智能灌溉专家系统的典型数据表(用户信息表、机具信息表、灌溉标准信息表和水泵信息表)进行优化设计。最后,对灌溉系统的实际灌溉情况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SQL的智能灌溉专家系统可以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所需合理分配水资源,使农作物具有适宜的水分环境,对大幅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应用麦田水分动态平衡模型和干旱预报模型计算小麦的适宜灌溉期和灌溉水量。依据实测资料,对小麦的节水灌溉与增产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这种节水灌溉技术,可充分利用土壤储水和自然降水,减少灌水次数,降低麦田水分的无效消耗,提高土壤水利用率,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同其它方法相比,此方法的优点除投资省外,主要是能对旱情进行早期预报,从而能在大面积的农田上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水,这对促进农业节水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中低产田地区水资源生产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河南省中低产田地区水资源生产潜力的开发途径。主要包括:实行节水灌溉及节水技术;建立合理的灌溉制度,以便改善农田水分状况,按农作物的需水规律进行灌溉;合理规划作物种植,提高农田整体水分利用效率;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以降低作物对水分的无效吸收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玉米生长期干旱与灌溉投入问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比较分析东北、西北春播玉米区、华北、黄淮夏播玉米区不同频率年玉米全生长期降水量(有效)、逐月降水量与相应时段需水量的关系,引入缺水率,评价各区域玉米生长期的干旱缺水状况;在此基础上,对玉米生长期干旱与灌溉投入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为国家现代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玉米增产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华北平原纯井灌区水资源严重不足。限水灌溉是保持地下水平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对作物耗水规律及地下水动态规律的分析,在保持地下水多年平衡的前提下,不追求个别年份高产,以多年粮食总产量最高为目标,提出了地下水均衡开采的调节配水模型,并采用非线性规划理论对该模型进行了论证。应用该模型可计算出不同水文年地下水开采量及各作物灌溉定额,进而计算灌溉制度,可广泛应用于纯井灌区的井灌工程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紧缺是我国北方缺水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该区域农业灌溉多采用人工控制灌水量与灌溉时间,这种灌溉方式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大力推行智慧灌溉,是实现农业灌溉智能化和科学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对北方缺水地区智慧灌溉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概述,其次列举了当前多种农田智慧灌溉技术及其在不同种类农田中的应用状况,最后提出了发展智慧灌溉的建议与展望,以期对我国北方缺水地区农业智慧灌溉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