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构建黄河流域水资源横向生态补偿标准模型,为黄河流域水资源横向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成本法度量黄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的下限,基于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法度量黄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的上限。【结果】2018—2021年,黄河流域上游受补偿区的总成本区间为2561.49亿~3121.52亿元,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区间为54857.95亿~58895.77亿元。补偿区所承担的总生态补偿金额下限为121.84亿~148.48亿元,上限为2609.38亿~2801.44亿元。补偿区内各省的分摊比例为山西5.90%,山东50.26%,河南34.39%,陕西9.49%。【结论】本研究的核算结果可反映黄河流域上游所付出的生态保护成本和提供的生态产品价值,可准确反映各省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堵河生态环境状态逐渐恶化,亟需研究确定生态需水并采取合理措施予以保障.本文在对照分析4种生态需水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考虑实际条件后,选择应用广泛的蒙大拿方法计算堵河的生态需水.计算结果表明,堵河干流的生态流量应为16.4m3/s,霍河水库需要向下游河道保证的生态流量为0.75m3/s.此外,研究确定了堵河上水利工程的调控规则,用以保障堵河生态需水流量的实现.本研究对于堵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以及竹山县积极构建生态园林城市,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保护右江流域生态环境,协调郁江乃至珠江上下游各方经济利益,更好的激励上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行为,通过分析右江流域水生态现状、存在问题、现有生态补偿政策环境及其在郁江流域、珠江流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用外部性理论,分析提出了右江流域水生态补偿模式。通过对标对表有关生态保护规划和区划成果,立足百色市实际,提出了右江流域水生态补偿内容、补偿主客体、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初步构建右江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框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补偿政策建议,为水生态补偿实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威海市在水资源配置时需要考虑的生态需水进行了界定,然后建立了考虑生态需水的威海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生成不同的合理配置方案。并建立了基于模糊优选理论的威海市水资源配置评价模型对威海市多种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了优选,推荐提出了基于生态需水的威海市水资源配置结果。  相似文献   

5.
锡林郭勒草原生态需水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锡林郭勒草原位于我国正北方。生态地位十分重要。目前,草原沙化一退化严重,治理任务艰巨。干旱半干旱草原,土壤水分状况是制约天然草地牧草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主要生态因子。草原生态耗水即草原为维持植物群落已经形成的景观功能和生产力不发生退化的最低水分消耗阈值。锡林郭勒草原因超载过牧严重,生态耗水包括天然牧草群落的水分消耗量和饲草料地灌溉用水量已严重不足。因此,采取必要技术措施维护草原生态的稳定,已成为锡林郭勒草原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保护目标的黄河河口湿地生态需水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生态需水的主要研究目的在于把握生态系统健康所匹配的最佳需水特征。从维持栖息地生态功能和维持生态水文结构合理规模两方面的生态保护管理目标出发,研究湿地生态需水计算的方法,计算黄河河口湿地的生态需水量,并反推年内不同时段黄河利津站需要下泄的生态流量。  相似文献   

7.
受人类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湖北省部分河流出现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生态退化趋势,以上问题已严重威胁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湖北省典型河流为研究对象,在流速法的基础上考虑环境流量指数因素,计算河流生态需水,并联合Tennant法生态需水计算结果,对二者结果进行综合考虑,确定综合条件下的生态需水量,为...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我国干旱牧区草地植被分类及分布情况,采用退化程度、植被盖度、产草量3个指标综合评价干旱牧区草原植被生态现状.以鄂尔多斯高原的毛乌素沙地荒漠化草原区进行的试验为例,研究了干旱牧区地下水埋深与天然草地植被生长状态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位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表层土壤含水率的大小;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加,天然植被的盖度、密度、种群丰富度等出现递减的趋势;在植被适宜地下水埋深附近,植被生长发育相对良好,出现频率和盖度高;天然植被的最适宜地下水埋深是2.0~4.0m.  相似文献   

9.
滇池外海环湖湿地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滇池外海环湖湿地是滇池水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区域经济生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滇池水污染防治措施的实施,滇池供水功能发生转变,湖滨湿地生态补水量逐渐增加。采用FAO-56单作物系数法模拟了湿地典型植物实际蒸散量,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确定湿地典型植物用水定额,研究了滇池外海环湖湿地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滇池外海环湖湿地典型湿生植物实际蒸散发量为838~1 471mm/a,生态景观树木实际蒸散发量为561~774mm/a;湿地典型植物用水定额年际间变化率为-40%~40%,年内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枯期11月—次年5月;滇池外海环湖湿地生态需水量为1 381~2 791万m3/a,其中枯期生态需水量占全年需水量的68.6%~79.4%。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大凌河为研究区域,利用土壤侵蚀方程模型,得出从实施大凌河整治工程和景观绿化建设工程后土壤侵蚀的变化值,并以此为依据分别计算了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主体方和客体方的消耗成本和获得收益,进行生态补偿定量的计算,得到结论:整个大凌河流域的土壤保持总量是7.21×104t/a,土壤侵蚀模数是1473.3t/(km2·a),客体方治理水土流失消耗的成本是20.12万元,因土壤侵蚀现象减弱而减少的遣弃荒废土地和营养元素所带来的收益为38.46万元,主体方因减少淤泥和水体富营养化所获收益为76.22万元,大凌河流域人均所得补偿大约是211.02—386.56元/a.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赤水河流域2000、2010、2015年的气象数据、遥感数据、土壤类型、地质背景以及社会经济等数据为基础,采用固碳释氧模型、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以及InVEST水源涵养模型定量评估了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同时采用生态补偿计量模型计算了流域不同区域的生态补偿额度,确定了流域的补偿标准和生态补偿优先级别。结果表明:2000—2015年赤水河流域单位面积固碳释氧价值量、土壤保持价值量以及水源涵养价值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倒“V”形结构。固碳释氧价值由2000年的4279.33元/(hm2·a)上升到2010年的4520.16元/(hm2·a),随后下降到2015年的4409.69元/(hm2·a);土壤保持价值量由2000年的95.11元/(hm2·a)上升到2010年的144.45元/(hm2·a),之后下降到2015年的89.03元/(hm2·a);水源涵养价值量由2000年的23938.13元/(hm2·a)上升到2010年的35232.99元/(hm2·a),之后下降到2015年的20167.41元/(hm2·a)。喀斯特地区固碳释氧价值总量增加的速度是非喀斯特地区的4.35倍,喀斯特地区土壤保持价值量和水源涵养价值量的下降速度分别是非喀斯特地区的1.28倍和1.59倍。流域多年平均生态补偿价值为4626.29元/(hm2·a),生态补偿价值总量为76.23亿元,流域下游补偿价值量最大,而上游地区补偿价值量较小。流域上游地区的喀斯特地区以及下游的原始森林地区属于典型的生态输出地区,应优先得到补偿,而经济发达的中游地区经济发展活跃,应率先进行生态支付,属于典型的生态消费区。本研究结果与以往的基于价值当量的生态补偿模型相比,在栅格像元尺度上量化了流域不同地区的生态补偿标准,可为长江上游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补偿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缺少绿洲生态水权流域分配及其研究制约了塔里木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分配纳入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影响了绿洲生态环境的维护与恢复重建;为此,首先明确界定了塔里木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的流域分配内涵,然后确定了绿洲生态水权的流域分配方法和模型,计算了塔里木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流域分配,主要结果表明:绿洲生态水权纳入流域水权初始分配是落实三源流和干流上中下游生态水权主体权责与客体分配的重要制度保障。塔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流域分配主要在叶尔羌河流域与干流中下游;年内分配主要在3-5月和6-9月。而且,适宜绿洲生态水权流域分配与绿洲维持恢复生态水权流域分配较高。这不仅是塔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流域分配方案确定的参考依据,也成为绿洲生态水权行政区域分配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湖泊生态水权缺失导致了流域湖泊生态环境问题;为此,首先从理论上,对流域湖泊生态水权进行内涵界定,并确定了计量依据、计量内容和计量方法,并构建了流域湖泊生态水权计量模型;塔河流域湖泊生态水权需求为7.642 9亿m3,其中叶尔羌河流域3.327 1亿m3,和田河流域1.442 7亿m3,阿克苏河流0.867 4亿m3,干流上游0.263 2亿m3,干流中游0.272 1亿m3,干流下游1.470 4亿m3;湖泊生态水权需求主要在源流,年内分配主要在6-9月和3-5月;而且,在湖泊生态水权需求中,湖泊蒸发生态水权需求占92.93%;这成为流域绿洲生态水权分配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基于塔河流域农业水价承受力分析的基本指标,及适宜流域的水价补偿标准,分析了塔河流域不同水价补偿方案对不同农业节水水价的补偿效应。结果表明,未来应当根据农户的水价承受力,不同的流域实行不同的水价补偿;为保证流域的粮食生产安全,对粮食作物应当采用更高的水价补偿水平;未来流域农业水价调整既需要更高的水价补偿,又需要高的其他种植补贴,才能更好的保证未来农业水价调整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在塔里木河流域农业供水成本水价基础上,基于已有研究的流域水资源费和环境水价模型与相关资料,首先构建了流域基于资源环境水价的未来农业水价;然后,利用流域农业水价和灌水量资料构建了流域农业水价的需求效应模型,分析了未来塔河流域基于资源环境水价的未来农业水价的节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资源环境水价的未来农业水价调整大幅提高了农业水价的节水效应,但环境水价更侧重于实现流域生态用水保障的经济补偿;而且,未来农业水价调整与高效节水技术的结合是促进塔河流域未来农业水价节水效应的关键;尤其是,未来农业水价的需求效应分析事关流域用水户的水价承受力和粮食安全问题,是未来塔河流域农业水价调整需要重点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河流域干旱区绿洲河道生境生态水权及其计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界定了流域干旱区河道生境生态水权的内涵,并确定了其计量依据、计量内容和计量方法;基于主要源流出山口径流量以及干流阿拉尔站20世纪80年代以前径流量资料,利用Tennant法确定了塔河流域的河道生境生态水权的划分标准和计量模型,并计算塔河流域河道生境生态水权。结果表明,塔河流域最低河道生境生态水权为53.14亿m3/a,其中叶尔羌河流域13.31亿m3/a,和田河流域8.03亿m3/a,阿克苏河流域源流区13.04亿m3/a,阿克苏河10.98亿m3/a,干流7.78亿m3/a;塔河流域适宜河道生境生态水权为69.87亿m3/a,其中叶尔羌河流域20.06亿m3/a,和田河流域12.05亿m3/a,阿克苏河流域19.53亿m3/a,阿克苏河16.14亿m3/a,干流11.37亿m3/a。河道生境生态水权的年内分配主要集中在6—9月。  相似文献   

17.
孙建光  韩桂兰 《节水灌溉》2012,(8):57-59,62
立足当前塔河流域的成本水价,基于已有研究的流域水资源费和环境水价模型与相关资料,首先构建了流域基于资源环境水价的未来农业水价;然后,利用已有研究资料和流域不同作物的水分生产函数,进一步构建了流域未来作物农业水价的需求效应模型;分析了未来塔河流域基于资源环境水价的未来作物农业水价的节水效应。结果表明:基于资源环境水价的未来农业水价调整可大幅提高节水效应,只是环境水价更侧重于实现流域生态用水保障的经济补偿。再者,不同流域和作物水价需求弹性效应差别很大,可以实行有差别的农业水价调整政策。还有,流域水价弹性系数会由缺乏弹性变为富有弹性,受作物基本灌溉定额限制,就是采用高效节水技术也难以保证水价节水效应的实现,这成为流域农业水价调整可行性的一个标志。但是,这也使未来流域农业水价的需求效应分析事关流域粮食安全和用水户的水价承受力问题,成为未来塔河流域农业水价调整研究的重要相关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8.
流域上下游间水生态保护补偿是实现流域上下游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谐发展的有力保障。本文从投入和效益两个角度出发,建立了按利用江西鄱阳湖流域自产水产生的效益大小来分摊水生态保护投入的补偿标准计算方法,效益按不同的行业来计算,效益大小与利用总水量、不同行业用水比重、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补偿标准计算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强、针对性强、体现公平性与合理性等特点,为长江下游对鄱阳湖流域或别的流域上下游间开展水生态保护补偿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陈磊  梁新平 《节水灌溉》2019,(1):72-75,83
科学客观的评价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对于合理、高效利用水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干旱区水资源特点,并结合塔里木河流域实际情况,建立了涵盖4个方面、12项指标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利用可变模糊集理论与综合赋权法对研究区不同水平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5年,阿克苏河流域与塔里木河干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等级为2级,和田河流域与叶尔羌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已达到2~3级,若继续恶化必将阻碍流域可持续发展;至2035年,叶尔羌河流域与和田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等级均为2级,表明研究区水资源复合系统有好转趋势,承载力有所增强;阿克苏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等级为2级,水资源复合系统相对稳定;塔里木河干流水资源承载力等级稳定在2级,说明该流域水资源系统可支撑当地生产生活与生态用水。所建模型评价结果稳定、精准程度高,研究结果为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