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3.9亿~4.2亿亩,总产9 500万t左右.我国小麦总量基本能够满足国内消费需求,但品质结构不合理,中间类型偏多,而适宜加工面包用的强筋小麦和加工饼干、糕点用的弱筋小麦品种较少,不能满足国内食品加工业的需求.为此,农业部规划,到2007年,我国弱筋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要扩大到2 000万亩,其中江苏沿海沿江等地区发展900万亩. 相似文献
2.
江苏优质弱筋专用小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江苏省优质专用小麦的品质区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弱筋小麦专用品种的选育,弱筋小麦子粒品质形成特性,土壤、气候、生态区域、栽培措施对品质的影响与调节效应以及产业化开发的模式,并就今后须要加强的几个方面工作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3.
4.
5.
6.
7.
根据裕安区弱筋小麦生产实际情况,笔者开展了弱筋小麦氮肥肥效比较试验,为大面积弱筋小麦生产提供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8.
优质弱筋小麦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弱筋小麦的品质指标,并从品种选择、种子包衣、晒种、深耕细耙、播量选择、合理施肥、播种、水分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10.
氮肥施用时期对弱筋小麦宁麦9号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以优质弱筋小麦宁麦9号为材料,研究江苏淮南麦区高产栽培条件下氮肥施用时期对小麦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施氮(纯氮)量为225 kg·hm-2、基肥与追肥比为5:5的条件下,氮肥施用时期对籽粒营养品质、磨粉品质、面粉品质、面团品质及淀粉糊化特性均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越冬期及越冬期前施氮,宁麦9号可达到弱筋小麦品质标准,以全基施处理品质最优,4叶期追施处理的产量和优质较协调。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对氮肥不同施用方式下玉米产量和氮肥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氮肥基施和追施中,各施氮处理均较对照增产,但以施用尿素150kg/hm2产量最佳,且两施氮时期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氮肥基施和追施中,玉米籽粒产量氮反应指数、生物产量氮反应指数和氮肥农业效率均随施氮量增加呈下降趋势,但与前两者不同的是氮肥农业效率在各施氮量间的差异显著。因此,为达到较好增产效果应控制氮肥施用量,同时可以将氮肥以基施形式施入,从而减小玉米生产中工作量。 相似文献
16.
黄淮麦区不同类型品种冬小麦超高产氮肥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温麦 6号 (多穗型 )、徐州 2 5 (中穗型 )及 93中 6(大穗型 ) 3种类型品种小麦为材料 ,在高产、超高产水平下进行了 3种氮肥运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 :在施用 3 0 0kg/hm2 纯氮下 ,前中各半法与前重法、前重中轻法相比 ,在小麦产量形成上具有明显优势与特点 ,表现出前期干物质积累、高峰苗较低 ;中后期干物质积累、LAI、吸氮量、最终茎蘖成穗率、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较高 ;同时 ,抽穗前积累在营养器官中的氮素转移率高 ,单位施氮量生产力高。综合表明 ,前中各半法施肥是较适合超高产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17.
氮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肥效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 ,研究了 5个氮肥用量水平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并相应分析了它们的肥效。结果表明 ,适宜的氮肥用量可促进小麦穗部发育 ,提高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 ,最终表现为增加产量。养分分析结果表明 ,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逐步提高。对 5个氮肥用量水平的籽粒产量进行数学模拟 ,得到氮肥效应方程 ,进而得出淮北地区小麦适宜的氮肥用量为 195~ 2 2 5kg/hm2 。氮肥的农业效率、回收率和生理效率均随用量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
氮肥对强筋小麦郑麦9023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优质强筋小麦不同施肥次数和施肥时期的试验表明:2次追肥的产量和品质优于1次追肥的,更优于不追肥的对照.春季1次追肥的处理,返青期追肥与拔节期追肥产量没有明显差异,但黑胚率和客重分别比拔节期追肥增1.0%,减2.3 g,灌浆期喷施尿素肥料增产幅度为1.8%~3.1%.主要表现为千粒重增1~2 g,容重增1~3 g,黑胚率增减1%左右.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以越冬期追尿素1125kg/hm2+药隔期追112.5 kg/hm2+灌浆期叶面喷肥,可获得最佳品质与产量.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天然营养资源开发的食品需求大幅度增加。经研究证明特色小麦营养高于普通小麦,能改善人们的营养结构,提高膳食质量。但是目前国内外关于特色小麦的研究特别少。与普通小麦相比,特色小麦在食用口感,储藏稳定性及其主食品加工适宜性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挑战。该文通过对特色小麦的营养组分分析和应用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检索与汇总,综合评价特色小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