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郏县红牛是由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经过长期不断选育而形成的地方优良品种.近几年,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郏县红牛产业新的问题凸显.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郏县红牛产业面临的问题,同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从而使郏县红牛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进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
郏县红牛是产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的全国八大良种黄牛之一,因其毛色多呈红色,故称郏县红牛。郏县红牛具有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牛肉品质好等诸多特性,是不可多得的肉牛资源,在上世纪80年代曾达到养殖高峰。随着后来的诸多原因,整个产业不断萎缩,面临着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种质资源开发不足、种群数量逐年减少、产品开发落后等诸多问题。现今为了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郏县政府大力推动郏县红牛产业的发展,为了郏县红牛的进一步开发和产业化发展,本文基于生产要素从几个方面提出思路,为郏县红牛产业的发展提供思路基础。  相似文献   

3.
郏县红牛导入外血试验研究(三报)—“丹郏F1”牛冻精的研制应用张建中刘庆明(河南省宝丰县农牧局467400)1989年我县承担了河南省畜牧局下达的“大面积导血改良郏县红牛的研究”课题。5年多来,在中国良种黄牛育种委员会及省、市业务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宝丰县是郏县红牛的主产区.长期以来,在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经过广大农户的精心饲养培育,郏县红牛逐渐形成了一个役用兼用型地方良种黄牛.郏县红牛在1980以后发展迅速.但在1990年以后,由于农业机械化和过量超前的宰杀,郏县红牛的数量和品质受到一定冲击.面对严峻的形势,宝丰县在省、市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采取有力措施,结合秸杆养牛示范县项目建设,制定了郏县红牛育种方案和发展规划,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选育工作,使郏县红牛的选育走上了规范化道路.郏县红牛数量大幅度增加,质量明显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5.
郏县红牛是河南省郏县的固有品种。主要产于郏县、宝丰、鲁山及洛阳,郑州部分县区亦有分布,约计八万余头。郏县红牛体格大小中等,结构匀称,体质强健,骨骼坚实,体躯深广,肌肉丰肉,尤其后躯发育良好,耐粗饲,适应性强,遗传性稳定。解放后党和政府对郏县红牛的发展十分重视,曾多次拨款支持红牛的保种和选育工作。但有计划的选育工作起步较晚,六十年  相似文献   

6.
为了郏县红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介绍郏县红牛产业发展现状,确立了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分析了郏县红牛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便为郏县红牛产业的发展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郏县茨芭乡竹园沟村,重视发展郏县红牛,村成立畜牧业领导小组,把发展以郏县红牛为主的畜牧业列入党支部议事日程,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自1986年以来,共解决场地4.3亩,饲料地21亩,贷款5万元,每年召开一次赛牛会,对养优等牛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郏县红牛与不同品种肉牛杂交后代的肉用性能和肉品质情况,试验选取红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与郏县红牛的杂交1代公牛各5头,纯种郏县红牛5头,分为试验A组(郏县红牛公牛)、B组(红郏F1代公牛(红安格斯牛×郏县红牛))、C组(西郏F1代公牛(西门塔尔牛×郏县红牛))和D组(夏郏F1代公牛(夏洛莱牛×郏县红牛))4个试验组,在同样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持续育肥3个月后屠宰,利用屠宰测定和检验分析的方法对郏县红牛及其不同杂交品种的体尺发育、肉用性能和肉品质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采用红安格斯牛、夏洛莱牛改良郏县红牛,在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方面与郏县红牛纯种牛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屠宰测定方面,杂交后代组的头重、皮厚、皮重、前二蹄重和尾重,屠体器官食道、气管、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的重量,以及胴体产肉率、眼肌面积、肉骨比与郏县红牛纯种牛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胴体后腿宽显著高于郏县红牛纯种牛(P<0.05);红郏F1代公牛高档肉块重和优质肉块重最高,分别为70.22和105.22 kg,但高档牛肉率4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红郏F1代公牛优质牛肉率达到34.43%,显著高于郏县红牛和西郏F1代公牛(P<0.05),高于夏郏F1代公牛(P>0.05)。在肉品质方面,红郏F1代公牛与肉品风味有关的肌苷酸含量最高,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与鲜味有关的氨基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含量均为夏郏F1代公牛含量最高,分别为53.85%和8.04%。结果提示,采用红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和夏洛莱牛改良郏县红牛,没有在体尺发育和肉用性能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但采用红安格斯牛改良郏县红牛可提高郏县红牛肉用性能的潜力,可适度提高高档牛肉和优质牛肉肉块重量,而夏洛莱牛改良郏县红牛可适度提高牛肉品质。  相似文献   

9.
郏县红牛是河南省地方良种黄牛品种之一。为了保持郏县红牛优良特性,切实搞好选育工作,郏县红牛选育研究小组于1984年8月26日对全县种公牛进行了外貌、体尺、体重等方面的普查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在52头种公牛的各性状等级中,体重等级较好,一级以上者40  相似文献   

10.
丹麦红牛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高及产肉性能好而闻名于世。该牛毛色紫红或红色,胸部宽深,背腰平直,后躯宽广,乳房发育良好,耐粗饲,适应性强,是著名的改良牛品种。 郏县红牛是我国八大良种黄牛品种之一,主产于河南省平顶山市的郏县、宝丰和鲁山3县,分布于毗邻的10余个县(市)、区,现存栏约28万余头,占全市牛存栏量的38%。具有被毛紫红,体质结实,结构匀称,抗病力强,繁殖率、挽力大,耐粗饲等特点,但肉用性能欠佳。在保持郏县红牛优良特性的前提下,为了增大郏县红牛体格,提高载肉量和商品率,遵照以本品种选育为主,适当导入外血(1/2~1/4)杂交改良的选育方向,制定了导入丹麦红牛冻精颗粒改良郏县红牛的实施方案,使郏县红牛由役肉兼用型向肉役兼用型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检测郏县红牛成纤维生长因子1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3, FGF13)基因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 CNV)及其与生长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本研究利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qPCR)技术,以57头郏县红牛为研究对象,检测FGF13基因CNV,并利用皮尔逊相关分析进行FGF13基因拷贝数与郏县红牛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郏县红牛FGF13基因的相对拷贝数高于对照组秦川牛(P<0.05),在郏县红牛群体中,FGF13基因CNV位点存在拷贝数增加Gain,拷贝数正常Normal和拷贝数减少Loss三种类型;关联分析结果显示,FGF13基因的相对拷贝数与郏县红牛的体斜长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FGF13基因的CNV位点与郏县红牛的生长性状显著相关,可作为分子标记应用于郏县红牛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工作中。  相似文献   

12.
郏县红牛是我国八大肉牛良种之一,具有良好的特征特性和稳定的遗传性能,搞好郏县红牛的保种选育与开发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郏县红牛的发展及现状为基础,提出了郏县红牛新品系培育的技术路线、方向和方法.并就郏县红牛高档牛肉的开发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正>郏县红牛是我国著名的役肉兼用型地方优良黄牛品种,毛较短,其毛色多呈红色,主产于河南省郏县、宝丰、鲁山三县[1]。郏县红牛具有体型硕壮、结构匀称、肌肉丰满、适应性强等特点,其肉质鲜嫩、色泽鲜红、营养丰富,特别是大理石纹明显,深受消费者青睐[2]。与国外优秀肉牛品种比较,其生长速度稍慢,饲料报酬低。因此,引进国外肉牛品种开展杂交改良及其配套技术研究,提高郏县红牛的生长速度、出栏率等具有实际意义。本试验以夏洛莱牛、红安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摸清纯种郏县红牛的现状。[方法]本研究在郏县红牛主产区对92头良种繁育场的纯种郏县红牛和197头农户散养的纯种郏县红牛进行了体尺测定。[结果]表明,纯种郏县红牛的体尺与历史记录差异不大,说明郏县红牛在核心主产区仍保持着较为纯正的血统。但是繁育场中的郏县红牛的体尺要大于农户散养的郏县红牛,说明在郏县红牛的选育中要进一步加强饲养管理。[结论]我们建议要控制合适的外血比例以保持郏县红牛自身的特色,同时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建议在今后的育种实践中应该将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相结合,以提高郏县红牛向肉用方向选育的进度。  相似文献   

15.
在郏县红牛养殖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秋冬季节的昼夜温差比较大,经常会导致郏县红牛患病。秋冬季节郏县红牛的肠道功能比较差,易出现营养吸收不良和抗病力下降的问题,导致母红牛的生产性能降低,其犊牛的成活率下降,而郏县红牛群也会出现各种传染性疾病。因此在气温下降的背景下,秋冬季节的饲养管理对促进郏县红牛场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郏县红牛作为我国优良的地方黄牛品种之一,其肉质细嫩,风味独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繁殖技术在郏县红牛上的成功运用,有效且快速的建立起扩繁体系,使郏县红牛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护。本文对已经成功应用于郏县红牛的同期发情、超数排卵、体外受精、胚胎冷冻和体细胞克隆技术五个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对未来郏县红牛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扩展对郏县红牛基因组变异的研究,开发更多有效的分子标记,达到促进郏县红牛的进一步选育改良的目标。本研究对30头郏县红牛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了郏县红牛的基因组变异情况,并结合查阅文献筛选影响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检测这些变异在郏县红牛群体中的分布情况。并同时通过实验在3头郏县红牛中加以验证,为郏县红牛的保种与淘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科技创新在郏县红牛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对科技创新在郏县红牛产业发展方面运用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力度,促进郏县红牛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用PCR—RFLPs方法对南阳牛、秦川牛、郏县红牛3个品种共411个个体的myostatin 5′调控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myostatin 5′调控区T→A突变以等位基因T为主,仅在郏县红牛中发现1个AA型纯合体,郏县红牛品种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其它品种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对黄牛myostatin 5′调控区T→A突变与南阳牛、秦川牛和郏县红牛生长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T型南阳牛6月龄的胸围和胸围指数显著低于TA型个体,TT型南阳牛18月龄的体高显著高于TA型个体(P〈0.05),但基因型对秦川牛和郏县红牛生长性状的效应不显著(P〉0.05)。提示在南阳牛的育种实践中应该综合考虑南阳牛生长阶段和所要选择的性状。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促进郏县红牛的保种安全性.通过对郏县红牛主产区牛群的调查,认识到在现代肉牛生产体系中,郏县红牛属于一个良好的母本品种,具有很多优良特性.提出要依据保种理论建立保种群体,尽量提高保种群体的安全性;以发展促进保种,不断选育提高,合理利用导入杂交.作者认为,主动保种是郏县红牛长期保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