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民  钱贤明 《江苏蚕业》1998,20(3):57-59
<正>随着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使直接从事蚕桑生产的蚕农逐渐老龄化,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培桑方法,不但十分费力,而且工本也高直接影响蚕农培桑的积极性,制约蚕桑生产的发展.为了能使蚕农从传统的培桑技术中解脱出来,实现省力省工省本,提高蚕桑生产的竞争力,以巩固蚕桑老区的蚕桑生产.为此,我们于1996年开始开展对桑园覆盖免耕省力化培桑的研究,并采取边研究边应用推广的技术路线,取得较好的成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湖州市蚕桑学会组织栽桑、养蚕会员20人于3月1日至15日到四川省考察蚕桑生产.考察人员通过对四川省的乐山、绵阳地区和重庆市的重点蚕桑单位和"二户"的实地考察学习,一致认为该省数年来在蚕茧产量上一直居全国首位的最宝贵的经验是:根据四川省当地的特定条件,走自己的路.如自力更生育桑苗、从来不向兄弟省进桑苗;种桑上的先种草桑后行冬季芽接法;培桑上  相似文献   

3.
<正> 目前的蚕茧价格是1979年制定的。但六年来,培桑与养蚕成本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而蚕茧价格一直未动。因此,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就比1979年有所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培桑养蚕的积极性,蚕桑生产的发展也因此有可能受到抑制。为此,我们于7月底到8月初对丹阳、丹徒、句容3县的8个养蚕村就蚕桑生产的成本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表明,桑田  相似文献   

4.
<正> 插桑是武胜县王吉如同志1920年从南充职业高中(今四川省蚕丝学校)引回的一种桑树。其形态特征与鸡桑相似,因扦插易生根成活,故被群众称为“插桑”。1982年南充地区蚕桑局组织专人对其生根特性和培苗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后在武胜县开始推广插桑扦插育苗。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江浙地区的蚕桑生产一直以湖桑作为主栽品系。它一般要经过播种、嫁接培苗,定植后三年才可成林。此法一次性投资(苗木)大,到达投产(丰产)期时间较长。自去年以来,由于蚕茧行情不景气,导致大面积毁桑。蚕农的经济损失惨重。今后如何恢复蚕桑生产,若再要农户拓植湖桑难度很大。在这方面怎样走出一条低成本、快速度、省工省力、风险小、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推广应用蚕桑科学技术,提高生产水平,省蚕桑研究所举办了冬季蚕桑技术训练班。从1985年12月中旬开始,到1986年元月上旬结束。主要讲授了蚕病防治技术、培桑养蚕高产技术、蚕茧收烘及综合利用等知识。本省及山西省共23名学  相似文献   

7.
<正> 在桑园管理上,传统的施肥方法比较繁琐、费力,已不能适应目前培桑养蚕省力化的要求,随着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使直接从事蚕桑生产的蚕农趋向老龄化,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桑园施肥方法,不但费工,而且将影响蚕农种桑培桑的积极性。为了能使广大蚕农在传统的培桑工作中解脱出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蚕桑生产的竞争力。我局从1996年开始,对桑园简化施肥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与应用推广,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试验方法 1.1 试验设区:试验设简化施肥区和常  相似文献   

8.
新区的蚕桑生产怎样才能使其较健康地发展呢?根据在清远县多年的经验教训,提出如下一些体会和见解: 一、建立速成高产桑园,使桑蚕生产一开始就建立在牢固的物质基础上。过去,发展蚕桑生产,往往是规划面积干劲有余,落实种植措施劲头不足,种桑存在几个不重视:一不重视自行培苗。苗木靠远途购买;多是弱细苗;二不重视及时种植,苗木买回  相似文献   

9.
一种大有可为的桑树栽培新模式──广东杂交桑无干密植条桑收获江苏兴化市多管局曹庆林多年来,江浙地区的蚕桑生产一直以湖桑为主栽品系。一般要经过播种、嫁接培苗,定植后三年才可成林。此法一次性投资(苗木)大,到达投产(丰产)期时间长。自去年以来,由于蚕茧行情...  相似文献   

10.
<正> 一、1982年蚕桑生产形势、体会和存在问题1982年我区的蚕桑生产息的形势是好的,是大发展的的一年,前进的一年。据统计,全区育桑苗1145亩,比81年增长2.8倍,是我区历史上栽桑最多的一年;老桑改造1000  相似文献   

11.
我县是蚕桑新区,十多年来,桑青枯病的为害,严重影响了我县蚕桑生产发展的速度。一、化州县桑青枯病的为害情况桑青枯病在我县的为害,最早于一九七四年在合江区木襁塘村发生。近年来,桑青枯病在我县不断蔓延和扩展。一九一七八年,我县仅有7个区(公社),16个乡(大队)发生桑青枯病,现在已扩大到8个区,65个乡  相似文献   

12.
我县圩城公社红旗大队第三生产队自力更生、积极培育桑苗、发展蚕桑生产。他们在培苗方法上不仅采取了播种桑籽进行广接、火焙接,而且千方百计挖掘苗木原料实行快速育苗,多快好省地繁育桑苗。他们有以下三种快速育苗法:  相似文献   

13.
杭州市西部山区淳安等五个县,经多年开拓和建设,初步形成了新的蚕桑基地,“六·五”期间种桑近二亿株。由于新桑园面积扩大,夏秋茧的比例相应加大。为了提高蚕桑经济效益,促使新区蚕农进一步提高培桑养蚕的积极性。经过多年的试点实践,从夏、晚秋两季开始饲养多丝量品种,逐步扩大到中秋、早秋期饲养。饲养春用品种,  相似文献   

14.
以往我区每亩只产实生桑苗2万株左右,不仅收入低,而且也影响蚕桑生产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我区向肖山、桐乡、建德等地买进大量砧木和嫁接苗,成活率低、成本高,同时桑树病虫害如桑紫纹羽病和根瘤线虫等也随之传播蔓延,对新区不利。为此,于1980年春通过试验,在杨岑公社溪里大队用0.8亩试验地进行桑子等行距线播法培苗,平均亩产可供嫁接的砧木5万株,玲珑山公社玲珑大队1亩试验地亩产可供嫁接的砧木  相似文献   

15.
桑苗是大力发展蚕桑生产面向山区开闢新桑园和缺株補植巩固现有桑园的唯一物质基础。浙江是全国桑苗主要产区,原有苗区海宁、崇德、桐乡、杭县等县播种桑苗一般采用撒播法,每亩产苗数量至少四、五万株甚至十多万株,苗小质弱,不能直接供作草桑(野桑、毛桑、实生桑)推广定植。需经过移植一年,才能培成草桑。其中虽有少数勉强作为火焙接或  相似文献   

16.
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发展;1984年我县实现了“万担茧县”。但是,由于生产关系的变革,由蚕桑专业队集体经营变为千家万户培桑养蚕,有些户由于不懂养蚕技术,单产低,经济效益低,无心经营蚕桑,以至出现毁桑改种。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技术推广工作,为蚕农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笔者于  相似文献   

17.
柯红成 《江苏蚕业》2007,29(2):31-32
<正>蚕作安全是蚕桑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在一些蚕区经常发生一些比较严重的区域性农药中毒事件,严重挫伤了蚕农的培桑养蚕积极性,影响蚕桑产业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 万县地区为了把1885年蚕桑生产各项措施落实到处,最近,组织了各县(市)公司(局)主管蚕桑生产负责同志和蚕桑科技人员,分片巡迥检查各地去冬今春桑树肥培管理,良桑嫁接,新桑栽植与技术培训,以及今年春蚕生产准备等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好的进行了表扬,差的补了课。同时,在三月下旬召开了全区春蚕生产会议,总结1984年蚕茧增产,新  相似文献   

19.
吕美坤  宋薇 《蚕桑通报》2010,41(1):66-67
<正>缙云县是浙西南规模最大的蚕桑生产县,为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开展蚕桑副产品桑枝条综合利用,增加蚕桑生产的综合效益,提高蚕农经济收入,我们于2008~2009年进行了桑枝条培养生产桑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多种经营发展很快,各业竞争剧烈。目前蚕桑生产效益较高,在效益竞争中有其优势,但农民养蚕是分散经营,培桑养蚕技术要求高,季节性强,对进一步进行深度开发与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带来一定难度。因此,在当前探索建立技术上水平、生产上档次、经营上规模的科技示范村,是进一步发展蚕桑生产不可忽视的问题。 1990年我们选定上会乡陶巷村为培桑养蚕科技示范村的试点,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已初步取得成效。陶巷村有桑田414.3亩(其中新桑37.8亩),1990年养蚕1254.9张,产茧45980公斤,亩产茧135.75公斤,亩产值1408.95元,总产茧与亩产茧均比1989年增3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