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举国上下隆重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恰逢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建区三十周年华诞。2008年12月16日,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召开了纪念林业改革开放暨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成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  相似文献   

2.
大岭梁,矗立在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部的一座大山,宏厚而雄伟,象一座钢铁脊梁撑起了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的广袤苍穹,不论春夏秋冬、风风雨雨都守卫着国宝大熊猫。在大岭梁山脚下有一位中年汉子,他就是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刘家坪保护站站长——胡清亮。胡清亮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力的测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生态可持续发展(ESD)、管理可持续发展(MSD)和社区可持续发展(SSD)3个方面对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测度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构建了不同的指标体系。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的综合可持续发展力(FSD)值为0.84,低于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值0.90,判定为非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保护区。其中ESD值为0.78,判定为生态中可持续发展;MSD值为0.79,判定为管理中可持续发展;SSD值为0.89,判定为社区非可持续发展,是影响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长防林体系建设应走全面治理、综合发展的道路,以生态经济型防扩林体系建设为中心,与天保工程相结合,逐步形成农、林、牧协调发展。在营造技术上,注意立地条件类型及适生树种的配置,注意林种、树种的优化组合,尤其要掌握在贫瘠荒坡和侵蚀沟上的造林技术,提出了营建长防林体系工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我省东南部的岷山东端北麓,有一个被人们称为"绿色宝库"的地方,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白水江自然保护区。近年来,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以大熊猫的稳步  相似文献   

6.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竹类害虫名录初报(一)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997-2001年调查了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竹类害虫,共采集标本约1000余个,经鉴定计有204种,隶属于6目44科,其中69种竹类害虫属甘肃省新纪录。  相似文献   

7.
石成忠 《甘肃林业科技》1989,(2):38-39,41,42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文县、武都两县境内,是我省大熊猫的故乡。开展对保护区内竹类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始终是保护“国宝”这一濒灭物种的根本任务之一。本刊1985年四期邵际兴、黄华梨二同志发表的《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的竹子》在种类上还有遗漏,在分布上亦有不符之处,特别是大熊猫的主食竹种。现整理报导于后,供保护区和科研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8.
回眸保护路     
今年是白水江自然保护区迈过而立之年的第一春,作为独具人类生存远景意义的自然保护区,她和着共和国的发展征程逐步走向成熟,呈现出“夏木阳阴正可人”的景象。  相似文献   

9.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主食竹类资源及其研究方向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对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的主食竹类资源及其特点,立地条件对竹林生长发育的的影响等做了分析;并就当前和今后对大熊猫主食竹类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白水江保护区)近6年的野外监测信息整理,总结出该工作在资源有效管理与保护、野外信息资料收集与积累、人员能力提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竹类害虫名录初报(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1997-2001年调查了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竹类的害虫,共采集标本约1000个,经鉴定计有20种,隶属于6目44科,其中69种竹类害虫属甘肃省新纪录。记录了半翅目、鞘 翅目、鳞翅目害虫27科114种。  相似文献   

12.
走进白水江动植物博物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7月21日,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植物博物馆正式建成开馆。消息不胫而走,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有职工、学生、居民,有四村八乡的农民,更有一些出差过往的旅客也慕名前来一睹为快。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投资100多万元历时半年多建成的动植物博物馆,坐落在文县县城白水江南岸保护局机关大院一幢三层的楼房中,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宽敞明亮的展厅,丰富多彩的内容,高科技的表现手段,使这里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听保护局局长张可荣介绍,举世闻名的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是岷山东端北麓的绿色宝库,西北的西双版纳。她不仅是地球上…  相似文献   

13.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概况及保护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6个生态系统,认为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占甘肃省物种多样性的61.89%,占中国物种多样性10.39%左右,物种多样性表明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论述了该区生物多样性具有的重要意义及面临的形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甘肃林业》2006,(2):F0003-F0003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78年,是国家林业局三个大熊猫保护区之一。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保护区的投资力度,使白水江保护区从管理局机关到基层保护站(中心)的办公、生活条件等得到很大的改善。从2000年到2005年,国家林业局投资1000万元,新建和维修了碧口、红土河、让  相似文献   

15.
方健惠  田椰  孙天鑫 《甘肃林业科技》2005,30(1):13-15,53,F003
巴黎翠凤蝶在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1年2代,以蛹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蛹开始羽化,4月下旬至5月初为第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第2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在6月底7月初;寄主为芸香科的飞龙掌血、柑橘类等植物;成虫喜访白色系的花,也好在臭水沟处群聚嬉戏,一般在常绿林带的高处活动,飞行迅速,警觉性高而且很少停息,难以捕捉。红基美凤蝶在白水江自然保护区1年2代,以蛹越冬,翌年4月初越冬蛹开始羽化,4月下旬为第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6月底7月上旬为第2代成虫羽化高峰期;7月下旬成虫数量减少,但直至9月仍可见到成虫;7月上旬产卵高峰期,9月初为化蛹高峰期;直到10月上中旬还可见幼虫;幼虫5龄,历期25~35d;寄主为柑桔等芸香科植物。  相似文献   

16.
<正>甘肃省白水江保护区始建于1978年,被国家林业局定为首批全国示范保护区。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重要的全球保护意义。保护区以自然保护区学和保护生物学原理、生态经济学原理、社会林业理论、区域经济学理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人力资源管理学、管理学等七个重要学科理论为指导制定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尾两栖动物食物中鞘翅目、膜翅目昆虫和节肢动物中的潮虫所占比例较大,泽蛙、中国林蛙和四川湍蛙的食物多样性较高、食谱较宽,华西蟾蜍则对鞘翅目偏好明显。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22日,冒着余震和山坡上随时都有滚落石头的危险。甘肃省文县境内的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安局、白龙江林区森林公安局白水江分局、文县森林公安局的森林公安民警全力抢修疏通了位于甘肃地震重灾区的陇南市文县城关镇鹄衣坝村的“英雄渠”。  相似文献   

19.
黄华梨 《中国林业》2008,(22):22-25
震前大熊猫基本情况一、保护区基本概况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最南端,横跨甘肃省文县和武都区。保护区位于岷山山系的摩天岭北坡和西秦岭的红铜河流域,与四川的九寨沟县、平武县、青川县相邻,与九寨沟、王朗、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在同一区  相似文献   

20.
甘肃大熊猫     
大熊猫在甘肃的分布,最早记载见于1935年李概士《中国西部动物志》中提到“1892~1894年在甘川交界的地方见到这种野兽”。详细系统的调查研究,解放前从未有人做过。直到20世纪50~70年代初,才有资料表明:甘肃文县白水江以南(现为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3个乡镇范围内有大熊猫分布;白龙江上游的舟曲、迭部两县南部阿夏、多儿、花园、扶柿、茶岗、武坪等乡右大熊猫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