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东营市河口区地处黄河三角洲,海岸线长254.37km.滩涂面积6.5万hm^2(公顷),-10m等深线浅海面积约234万hm^2,文蛤等贝类自然资源丰富,可供开发文蛤增养殖的浅海达6.7万hm^2。海域富营养,无污染,初级生产力高.滩涂贝类生长繁殖密度大,是全国著名的自然文蛤苗种及成品蛤生产基地,为我区进行浅海贝类增养殖,建立文蛤育苗、生产基地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文蛤浅海增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地处黄河三角洲,海岸线长254.37km,滩涂面积97万亩,-10m等深线浅海面积约350万亩,文蛤等贝类自然资源丰富,可供开发文蛤增养殖的浅海达100多万亩。该海域富营养,无污染,初级生产力高,滩涂贝类生长繁殖密度大,也是全国著名的自然文蛤苗种及成品蛤生产基地,为该地区进行浅海贝类增养殖,建立文蛤育苗、生产基地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一、养殖场地的选择选择风浪较小、底质稳定、潮流畅通;滩涂平坦,底质松软,细砂含量为65%~80%;无工业污染,海水相对密度为1.015~1.024的海区。二、围建防逃设施严密围建养殖场是保证养殖过…  相似文献   

3.
青蛤引种增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蛤为帘蛤科贝类。生活在近海泥沙或沙泥质潮间带,营埋栖生活,俗称黑蛤、铁蛤。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目前市场需求量与日俱增的海产品,因此具有广阔的增养殖前景。由于大的生态环境恶化导致贝类资源锐减,锦州湾海域的青蛤资源量几乎绝产,为保护和净化海洋环境,发展生态养殖,恢复青蛤自然资源。锦州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站与凌海市海洋与渔业局分别对凌海市境内大有增养殖区邻近海域做了底泥采样收集和海水测试分析;对青蛤的分布、生态习性、生长繁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调查与研究。2004年将锦州鑫源海珍品有限公司确权海域使用范围作为青蛤增养殖试验场地,从山东省引进青蛤苗种,经过16个月的底播  相似文献   

4.
我国浅海滩涂总面积约为9.3万km2,生活着700余种海洋贝类,贝类产量名列世界第一.目前已开展人工养殖滩涂埋栖贝类有泥蚶、缢蛏、泥螺、文蛤、青蛤、西施舌、菲律宾蛤仔、彩虹明樱蛤等[1].由于滩涂养殖贝类具有开发成本低、效益好、生态型等优点,近年来人工养殖规模发展很快,对海水养殖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愈加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5.
罗杰 《海洋渔业》2014,36(3):282
名贵贝类的开发研究及增养殖,在提高海水养殖业的规模效益和产业化水平、促进海洋资源持续高效利用中具有重要作用。管角螺(Hemifusus tuba)为浅海大型腹足类动物,具有个体大、经济价值高、人工育苗技术相对简单等优点,是一种很有人工养殖前景的潮间带经济贝类。本文根据管角螺在我国的研究现状,对其生物学、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遗传多样性、分子生物学及能量代谢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管角螺资源保护、规模化增养殖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又称小圆蛤、北方帘蛤或美洲帘蛤,是分布于美国大西洋沿岸浅海和滩涂主要的经济双壳贝类之一。其营养和经济价值较高,贝壳又可作为高级工艺品、装饰品的原料。硬壳蛤对低盐和高温的耐受力较强,适宜生活地质广泛,适合在我国开展增养殖,以有效利用我国的滩涂和池塘资源,改善池塘虾、贝混养生态条件,提高池塘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黑石礁海区潮间带底质的粒径组成对菲律宾蛤仔分布的影响,找到最适合苗种底播增养殖的底质,于2005年3月24日对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黑石礁海区潮间带进行了底质和菲律宾蛤仔资源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潮间带,越靠近岸边,底质粒径越大。将底质分为Ⅰ、Ⅱ、Ⅲ 3个类型,菲律宾蛤仔分为4个类型,Ⅱ型底质适宜菲律宾蛤仔生活,蛤仔分布最广;壳长2~3 cm的蛤仔对底质要求较低,对底质粒度的适应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8.
宁波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中段 ,海岸线长达840公里 ,现有潮间带滩涂 1 44万亩 ,0至 - 1 0米的浅海 340万亩 ,具有发展浅海滩涂养殖的良好自然条件。其中滩涂贝类养殖实行生态养殖 ,具有本小利厚、生产稳定、管理方便等优点 ,深受广大农民喜爱 ,已成为宁波市海水养殖的一大热点。1滩涂贝类养殖现状宁波市滩涂面积广阔 ,底质类型复杂 ,包括粉砂质泥、泥质粉砂、淤泥、砂质、岩礁等多种类型 ,可适合多种滩涂贝类的养殖 ,主要的养殖种类有缢蛏、泥蚶、泥螺、文蛤、彩虹明樱蛤、菲律宾蛤仔等。目前主要以管养为主 ,即对养殖涂面进行改良、翻整和播…  相似文献   

9.
<正>青蛤隶属帘蛤科,俗称黑蛤、牛眼蛤等,营埋栖生活,生活在近海泥沙或沙质潮间带,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滩涂养殖贝类。青蛤属于辽宁沿海的土著贝类,分布地域广,适应能力强,在辽东湾可供增养殖面积大。近年来,由于海区污染、采捕过度等原因,辽宁地区青蛤苗种的自然资源急剧下降,许多地方近乎绝产。  相似文献   

10.
福建诏安湾贝类养殖容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现场对诏安湾叶绿素a含量、初级生产力、生态效率、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养殖贝类有机碳含量及其含壳重与鲜组织重比值、养殖贝类和野生滤食性动物滤水率、潮间带和潮下带及吊养区附着滤食性动物现存量等的调查获得模型参数,应用营养动态模型、沿岸能流模型估算贝类生态容量,进而扣除野生滤食性动物现存量形成贝类的养殖容量,同时采用贝类能量收支模型估算贝类养殖容量。3种模式估算的贝类养殖容量分别为58469t,288260×104ind;60275t,297167×104ind;61532t,30336×104ind;平均60092t,296263×104ind。并且采用统计分析法估算贝类及其各品种的适养面积。贝类适养总面积为2755hm2,其中缢蛏25hm2,牡蛎1560hm2,翡翠贻贝215hm2,菲律宾蛤仔120hm2,泥蚶30hm2,凸壳肌蛤95hm2,波纹巴非蛤710hm2。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合浦县沿海蛤资源与增养殖现状,为保护蛤资源和制定开发养殖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作予1991年9月5日至10日对蛤资源与增养殖现状进行了调查,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四角蛤蜊(Mactra venerformis Reeve),隶属于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蛤蜊科贝类。营埋栖性生活,其资源丰富,主要分布潮间带中下区及浅海的泥沙滩中。四角蛤蜊皮薄肉厚,味道鲜美,  相似文献   

13.
四角蛤测是渤海南部潮间带的主要经济贝类之一,资源量在六万吨左右。该贝营养丰富,食用价值较高,但困肠胃中含沙泥较多,影响口感,得不到充分利用而大量自然死亡,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为改变这一状况,1995——1998年我们承担了“四角蛤糊综合利用加工技术的研究”项目,对影响加工产品质量的有关因素作了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一、四角蛤润蛋白质、脂肪的季节变化1995——1998年3月中旬至10月中旬我们对该区四角蛤例的蛋白质、脂肪含量进行了测定,数据如下(表一):11月至经年3月贝类生长处于停滞状态,生理活动微弱,蛋白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青蛤(Cyclina sinensis)俗称哈蜊、牛眼蛤、黑蛤,隶属于双壳纲,帘蛤目,帘蛤科,青蛤属,是栖息于潮间带泥沙底质或沙泥底质的埋栖型双壳贝类,分布区域广泛,为广温广盐性品种,是我国沿海重要的经济养殖贝类之一,市场需求量大,并可出口创汇。浙江省现有青蛤养殖面积3.3万hm^2,年产量约4.5万t。乐清市青蛤养殖历史悠久,但苗种来源基本依赖于江苏等外省的自然苗。  相似文献   

15.
杨国华 《海洋渔业》2002,24(3):137-138,133
泥螺(Bullacta exarata)隶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后鳃亚纲、头楯目、阿地螺科,是滩涂常见小型经济贝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潮间带滩涂。近年来,泥螺养殖在启东市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已逐渐形成泥螺育苗、养殖、加工一条龙的生产格局,成为启东市海水养殖的主要养殖品种之一。随着泥螺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泥螺苗种的需求量也随之加大。为了有效解决目前启东市泥螺苗种的短缺问题,启东市黄海滩涂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率先对泥螺土池育苗技  相似文献   

16.
南通市大型海洋排污海区潮间带底栖生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6月在即将建设的南通市大型海洋排污海区附近区域,设置3个断面进行潮间带底栖生物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区共调查发现潮间带生物24种,种类组成以软体动物最高(占37.5%),环节动物次之(占33.3%).优势种为:托氏虫昌螺、文蛤、四角蛤蜊、彩虹明樱蛤和泥螺,这5个优势种均为软体动物.该区域潮间带生物的平均生物密度为203.73 个/m2,平均生物量为72.42 g/m2,其中以软体动物的平均生物量和生物密度为最高(分别占89.22%和82.20%).  相似文献   

17.
美国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又称小圆蛤、北方帘蛤或美洲帘蛤。该贝属广温、广盐性种类,对环境耐性强,适应于不同底质养殖,生长速度较我国产的文蛤快,2周年即可达到壳长50mm以上的商品规格。为增加南通市海洋贝类养殖品种,挖掘广阔的浅海与滩涂潜力,同时也为发展规模化硬壳蛤增养殖提供种苗资源,笔者与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合作,引进美国硬壳蛤亲贝,在江苏省如东县大豫镇某育苗基地,进行人工育苗试验。现将有关具体技术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青蛤生活在近海泥沙或沙泥质潮间带,营埋栖生活,俗称黑蛤、铁蛤,是目前市场上需求量与日俱增的海产品,因此具有广阔的增养殖前景。为保护和净化海洋环境,发展生态养殖,恢复青蛤自然资源,锦州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站与凌海市海洋与渔业局分别对凌海市境内增养殖区邻近海域做了  相似文献   

19.
大嶝岛海域面积91.1 km2,系厦门市贝类主要养殖基地.为了合理和充分开发该海域生物资源,使贝类养殖业持续、高效、健康发展,课题组对该海域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潮下带、潮间带和吊养区非养殖滤食性动物生产量、养殖贝类的滤水率、有机碳含量和贝类含壳重与鲜组织重的比值等模型参数等进行调查、测定和检测分析,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沿岸海域能流分析模型估算该海域贝类生态容量,进而扣除野生滤食性动物生产量,估算贝类养殖容量;同时应用方建光模型估算贝类的养殖容量;还采用统计分析法估算贝类及其各养殖品种的适养殖面积,目的在于控制该海域贝类的养殖量和对各种贝类养殖量进行优化配置.三种模型估算的贝类养殖容量为35248~39990 t,平均37488 t,140008~158850万个,平均148903万个;适养面积为2145 hm2,其中牡蛎(Ostreidae)1900 hm2,缢蛏(Sinoncvacula constricta)81 hm2,泥蚶(Tegillarca granosa)20 hm2,凸壳肌蛤(Musculista senhousei)144 hm2.2000年贝类及其各养殖品种的养殖面积已超过了估算的适宜养殖面积,应予以削减.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12月6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蛤仔分会(以下简称"分会")在广东珠海成立。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国范研究员担任首届会长。蛤仔,我国主要的海产经济贝类之一,它与缢蛏、牡蛎和泥蚶被称为我国传统的"四大养殖贝类"。辽宁、山东俗称为蚬子、砂蚬子、砂蛤,福建则称为花蛤。蛤仔营养丰富,味美价廉,是广为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