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介绍一种比目前较普遍使用的CTAB法能更好地分离植物基因组DNA的方法。通过芸薹属不同种植物和不同重量实验材料(0.1—1.2克)的多次试验,证明用该方法分离的基因组DNA产率、纯度和分子量都较高,分离的DNA可用于限制性酶切.这种方法也完全适用于其它植物基因组DNA的分离。 相似文献
6.
广西甘蔗研究所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项目“甘蔗属及其野生近缘植物的杂交研究”(编号39070109),经1991~1993年三年的实施,全面地较好完成了既定计划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和效果。于1997年4月10日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的专家鉴定。参加鉴定的专家们认为:该项目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对我国今后甘蔗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亲本创新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该项目利用光周期人工诱导甘蔗亲本抽穗开花,花粉低温冷藏等技术,开展了甘蔗种间、属间的杂交研究,成功地提高了甘蔗抽穗开花诱… 相似文献
7.
8.
不同方法从大豆不同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大豆组织中获得高质量和足够产量的基因组DNA,是进行大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为进行大豆基因组的PCR,RAPD,SSR等分子生物学研究,分别以大豆种子和其叶片为实验材料,采用改良的SDS法和CTAB法对大豆基因组DNA进行了提取.对DNA的提取效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检测、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及DNA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在以叶片为材料时,SDS法和CTAB法的大豆基因组DNA的提取效果差别不大,SDS法稍好于CTAB法.在以大豆种子为材料时,SDS法的提取效果明显优于CTAB法,SDS法可从大豆种子中提取到能够充分满足各种分子操作的高质量和数量的大豆基因组DNA.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木薯野生近缘种与栽培种间光合特性的差异,选用野生近缘种W14与栽培种华南8号(SC8)为材料,测定其叶绿素含量,同时采用便携式LI- 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2种木薯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等光合参数,采用Western Blot对光合作用相关蛋白质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放氧复合体(OEC)及D1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叶片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显示:SC8叶片中叶绿素a及总叶绿素含量、Pn、Gs均显著高于W14,而叶绿素b含量、Ci及Tr在两者间并无显著差异,Rubisco、OEC及D1在SC8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W14。叶绿素含量、Pn及参与光合作用相关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分析结果表明,栽培种SC8具有较好的光合特性。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青麻成熟组织中酚类、黃酮类等次生代谢物较多,要从中提取出高纯度的DNA比较困难。本研究利用黄酮等次生代谢物未大量合成的青麻幼芽为材料,采用简化CTAB法提取青麻总DNA,可以获得高纯度、高产量的DNA。经实验鉴定,DNA纯度符合分子遗传实验要求。该方法快速、简便,也适于其它麻类作物总DNA提取。 相似文献
14.
15.
一种改良的大豆DNA提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组织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糖类、酚类和脂类物质,要从中提取高质量的DNA比较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一种改良UREA大豆DNA提取方法(m UREA),该方法用异丙醇沉淀DNA,并配制washing buffer洗涤DNA沉淀。并以大豆叶片和种子为材料,将m UREA法与CTAB法和SDS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以大豆叶片为材料时,m UREA法提取的DNA产率最高,质量最好;以大豆种子为材料时,m UREA法提取的DNA产率略低于SDS法,但纯度最高。综合来看,m UREA法是一种高效的大豆基因组DNA提取法,从大豆种子和叶片中提取的DNA浓度和纯度都较高,能满足后续各种分子生物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几种麻类作物及其近缘种植物总DNA的提取与鉴定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采用Pich和Schubert1993年发展的SDS方法,经适当改进后,成功地从苎麻,红麻,黄麻,青麻四种麻类作物及其近缘种植物中提取了细胞总DNA,并对其得率,质量和纯度进行了鉴定。所得的DNA可进行限制性内切酶消化,PCR扩增和RAPD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7.
18.
19.
基于苎麻属野生近缘种形态变异类型的系统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变异性分析、相关分析和构建系统聚类树方面系统地研究了苎麻属野生近缘种5组26种(变种)的基本形态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1)苎麻、大叶苎麻、序叶苎麻、细野麻这4个野生种形态的丰富变化主要集中在叶色、叶脉色、托叶色、叶缘锯齿这几种表型。2)苎麻属各野生种表型之间叶形与叶基特性的关系非常紧密,其余的形态表型之间没有发现显著的相关。3)苎麻组组内演化关系为微绿苎麻→青叶苎麻→苎麻、贴毛苎麻。苎麻和贴毛苎麻都起源于青叶苎麻。4)苎麻属野生种种间的系统聚类树显示,处在最低位置的苎麻属组群是帚序苎麻组和腋球苎麻组,序叶苎麻组位于中间位置,苎麻组和大叶苎麻组则是位于最高位置的苎麻属组群,苎麻组和大叶苎麻组的亲缘关系更加紧密。该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苎麻属野生近缘种分类及系统演化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