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资源植物玉叶金花叶中挥发油的有效成分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玉叶金花叶中的挥发油,采用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其化学组成。以VC作为对照,以总还原力和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评价指标,研究玉叶金花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玉叶金花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9个有效成分,占其总量的68.19%,其中包括极具研究和应用价值的N-甲基吡咯(37.37%)和叶绿醇(7.34%)。且在试验浓度范围内,玉叶金花挥发油的总还原力以及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结论]玉叶金花挥发油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新疆和田罗勒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挥发油提取器对罗勒子挥发油进行提取,用GC-MS联用仪进行测定,并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并通过研究罗勒子提取物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来探索其抗氧化活性。[结果]共分离出65种成分,确认了其中的60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2.59%。其中主要成分为亚麻油酸(13.83%)、正棕榈酸(13.80%)、长叶薄荷酮(8.31%)和反式斯巴醇(6.72%)等;利用水蒸气蒸馏所提取的新疆和田产罗勒子中的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作用。[结论]新疆和田产罗勒子挥发油中醇、酮类化合物含量较多,酸、烯类化合物次之,且其挥发油具有一定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薄荷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薄荷叶挥发油,以总还原力、亚硝酸钠和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为指标,评价薄荷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总还原力的吸光度为0.5时,挥发油体积为332.08μl;对亚硝酸钠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50%时,挥发油的体积分别为85.85和99.33μ1;样品量均与各项抗氧化活性指标呈量效关系。[结论]薄荷叶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佛手和甜橙的果汁及挥发油对兔耳痤疮的预防作用,采用兔耳内侧涂抹油酸形成痤疮模型,将新西兰兔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灌胃复方珍珠暗疮胶囊)、佛手汁和挥发油高低剂量组、甜橙汁和挥发油高低剂量组,分别灌胃对应成分,观察兔耳组织病理学及检测兔耳组织皮脂分泌量、氧化应激指标和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1)经过油酸诱导的新西兰兔耳,皮肤粗糙增厚且毛囊口扩张并隆起,并出现一定量的红色丘疹和脓包,兔耳组织中甘油三酯、丙二醛含量增加、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增加、抗氧化能力显著下降(P<0.05);2)与模型组相比,各干预组均可降低兔耳组织甘油三酯、丙二醛、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提高抗氧化物含量,改善兔耳的痤疮程度;3)在成分干预组中,甜橙挥发油对痤疮的抑制效果最佳,其次是佛手挥发油,果汁效果较差。因此,佛手和甜橙挥发油都具有良好的改善油酸致兔耳痤疮的效果,并且甜橙挥发油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荔枝果肉不同酚类成分群的分离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荔枝果肉不同酚类成分群的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单体酚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差异,明确荔枝果肉中发挥抗氧化作用的有效酚类成分,为揭示荔枝果肉发挥健康效应的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利用C18硅胶层析柱将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分离成F1、F2、F3和F4共4个不同的酚类成分群,分析各成分群的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及单体酚组成,采用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bility of plasma,FRAP)、1,1-二苯基-2-苦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DPPH)自由基消除能力、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及细胞抗氧化能力(cellular antioxidant ability,CAA)4种抗氧化活性评价体系比较这4个成分群的抗氧化活性大小。【结果】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可以分为F1、F2、F3和F4共4个酚类成分群,其中F2的得率高达36%,其他成分群得率分别为18.71%、16.79%、21.12%;各酚类成分群的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分别介于218.86—499.78 mg GAE·g~(-1) DW、414.94—1 285.45 mg RE·g~(-1) DW、83.35—483.43 mg CE·g~(-1) DW。4个成分群中F2的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最高,对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相应的贡献率最大,分别为50.31%、54.24%、72.06%,均高于其余3个成分群的贡献率;其次是F3和F4;F1的最低。经HPLC分析和鉴定发现F2成分群主要为原花青素B2、表儿茶素等单体酚,F3仅含槲皮素-3-O-芸香糖-7-O-α-L-鼠李糖苷一种单体酚,F4中含有芦丁等。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显示,4个成分群的FRAP抗氧化能力大小顺序为F2F3F4F1;DPPH消除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27.00、9.76、19.41和16.25μg·m L~(-1),其中F2的IC50值最小,即DPPH消除能力最强,其次是F4、F3,F1最弱;ORAC抗氧化能力顺序为F2F3F4F1,CAA抗氧化能力顺序为F2F3F4、F1,其中F2的ORAC和CAA抗氧化能力分别为8.36 mmol TE·g~(-1)DW和190.71μmol QE·g~(-1) DW,对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ORAC和CAA值的贡献率分别高达50.42%和84.91%。【结论】荔枝果肉4个酚类成分群间的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各成分群的单体酚组成亦各有特点,其中F2成分群的得率及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最好,是荔枝果肉抗氧化作用的最主要酚类物质。  相似文献   

6.
提取方法对葡萄柚精油性质与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柚精油是柑橘精油的重要类别,具有清新、浓郁的特征果香,是一种广受欢迎的天然香精。为了研究提取方法对葡萄柚精油表观特征、物理性质及化学组成的影响,文章分别以蒸馏法和冷榨法制备葡萄柚精油,采用气质联用(GC-MS)分析其化学组成。结果表明蒸馏法的精油得率远高于冷榨法,但冷榨法所得精油的色泽和气味更接近天然葡萄柚,折光率和相对密度也更高;蒸馏法所得精油含有39种可检测化合物,其中含氧化合物18种,相对含量为14.11%,而冷榨法所得精油含37种可检测化合物,16种为氧化物,相对含量达17.18%,尤其是芳樟醇、葵醛、柠檬醛等特征香气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前者,表明冷榨法比蒸馏法更适宜制备高品质葡萄柚精油。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桃果肉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桃果肉中酚类物质组成、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为桃的品质育种和科学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水蜜桃、蟠桃和油桃3种类型共15个品种的桃果肉为试验材料,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HPLC)检测各品种中的酚类物质,采用1,1-二苯基-2-苦基苯肼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phonic acid diammonium salt,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FRAP)3种方法测定抗氧化能力,并利用相关性分析酚类物质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供试品种总酚与总黄酮含量的变异范围分别为0.35—2.54 mg CHA·g-1 FW和0.08—3.32 mg RE·g-1 FW。整体上蟠桃总酚及总黄酮含量高于水蜜桃和油桃,‘早露蟠桃’的含量最高。3种类型桃果实中共检测到酚酸6种(没食子酸、香草酸、原儿茶酸、阿魏酸、新绿原酸、绿原酸)和类黄酮4种(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槲皮素)。表儿茶素、儿茶素、绿原酸和新绿原酸在桃果实中的含量最为丰富,不同类型桃果实的酚类物质组成与含量明显不同。其中,水蜜桃以表儿茶素和绿原酸为主,变异范围为37.57—105.49μg·g-1和40.19—49.8μg·g-1;蟠桃以表儿茶素、绿原酸、新绿原酸和儿茶素为主,变异范围分别为35.94—297.32μg·g-1、36.14—80.57μg·g-1、1.45—29.26μg·g-1和0—44.64μg·g-1;油桃以绿原酸和儿茶素为主,变异范围为30.97—48.05μg·g-1和9.22—53.73μg·g-1。DPPH清除速率、ABTS和FRAP值分别为0.21—7.01μmol TE·g-1 FW、0.66—8.57μmol TE·g-1 FW和0.59—5.60μmol TE·g-1 FW,综合抗氧化指数依次为:蟠桃水蜜桃油桃。供试品种中,‘早露蟠桃’多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最高。总酚、总黄酮、新绿原酸、表儿茶素与DPPH清除速率、FRAP及ABTS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不同类型桃果实中酚类物质及抗氧化能力差异较大,表儿茶素和绿原酸是水蜜桃的主要酚类物质,表儿茶素、儿茶素、绿原酸和新绿原酸是蟠桃的主要酚类物质,绿原酸、儿茶素是油桃的主要酚类物质。蟠桃的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均高于水蜜桃和油桃,表儿茶素和绿原酸在桃果实抗氧化能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苦瓜品种果肉中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差异。【方法】选用14个代表性的苦瓜品种,分析其果肉中的游离态和结合态总酚含量及其单体酚类的组成,采用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Fer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DPPH (1,1-二苯基-2-苦基苯肼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和ABTS+• (2, 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 2, 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phonic acid diammonium salt)自由基法测定其抗氧化能力差异,同时分析其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14个不同苦瓜品种的游离态酚、结合态酚和总酚含量分别介于157.58—382.92、6.46—54和175.27—413.79 mg GAE/100 g DW,变异系数分别为23.50%、61.04%和21.58%,游离态酚含量占总酚含量的91.34%,结合态酚含量仅占总含量的8.66%;14个品种的总黄酮含量介于8.97—18.22 mg CE/100 g DW,变异系数为22.80%;苦瓜中主要单体酚类物质香草醛酸、表儿茶素和芦丁含量亦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品种间的变幅分别为1.83—9.29、35.17—114.52和0.91—4.53 mg/100 g DW,变异系数分别为43.85%、26.97%、33.09%。FRAP抗氧化能力为272.16—713.32 mg TE/100 g DW,变异系数为27.67%;DPPH清除能力的IC50值为11.43—34.14 mg GAE/100 g DW,变异系数为35.10%;ABTS+•清除能力的IC50值为21.57—119.71 mg GAE/100 g DW,变异系数为63.75%。总酚含量与FRAP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DPPH和ABTS+•清除能力的IC50值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不同苦瓜品种间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存在显著基因型差异,其酚类物质和抗氧化能力主要以游离态形式存在,且酚类物质是苦瓜发挥抗氧化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提取方法对大黄蒽醌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提取方法对大黄蒽醌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及回流、索氏、微波4种提取方法,测定游离蒽醌和总蒽醌的量,并采用DPPHF、RAP 2种方法测定抗氧化活性,分析蒽醌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游离蒽醌的测定中,超声为最高(0.949%),与其他方法相比差异显著(P<0.05);总蒽醌的测定中,亦以超声为最高(1.017%),与微波、回流相比差异显著(P<0.05);抗氧化活性测定发现,以回流抗氧化能力和清除自由基能力最强,FRAP值为199,DPPH值达51%,与超声和索氏的相比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总蒽醌含量与FRAP值和DPPH值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63和-0.9523。[结论]显示不同提取方法影响大黄蒽醌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总蒽醌含量和抗氧化活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The total phenolic and flavonoid contents in the fruit tissues(peels,pulp residues,seeds,and juices)of 19 citrus genotypes belonged to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were evaluated and their antioxidant capacity was tested by 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 radicals(DPPH)method and 2,2′-azino-bis(3-ethylbenzthiozoline-6)-sulphonic acid(ABTS)method.The total phenolic and flavonoid contents,and their antioxidant capacity varied in different citrus fruit tissues.Generally,the peel had both the highest average of total phenolics(27.18 mg gallic acid equivalent(GAE)g~(–1 )DW)and total flavonoids(38.97 mg rutin equivalent(RE)g~(–1) DW).The highest antioxidant capacity was also the average of DPPH value(21.92 mg vitamin C equivalent antioxidant capacity(VCEAC)g~(–1 )DW)and average of ABTS value(78.70 mg VCEAC g~(–1) DW)in peel.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total phenolics and their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different citrus fruits tissues ranged from 0.079 to0.792,and from–0.150 to 0.664 for the total flavonoids.The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fruit tissues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total phenoilc content and flavonoid content except in case of the peel.In addition,the total phenolic content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varied in different citrus genotypes.Manju and Karamandarin were better genotypes with higher antioxidation and the phenolic content,however Shagan was the poorest genotype with lower antioxidation and the phenolic content.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脱皮大环柄菇化学成分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为脱皮大环柄菇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联合运用丙酮提取和真空旋转水蒸气蒸馏法从脱皮大环柄菇新鲜子实体中获得脱皮大环柄菇挥发油和丙酮粗提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脱皮大环柄菇挥发油化学成分,运用试管预试法检测丙酮粗提物的化学成分,通过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GC-MS分析结果表明,脱皮大环柄菇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酮类化合物,其中4-甲基-4-羟基戊酮相对含量高达86.32%.试管预试法检测结果显示,脱皮大环柄菇丙酮粗提物含有生物碱、甾醇和萜类成分.自由基清除试验结果表明,脱皮大环柄菇丙酮粗提物具有有效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羟自由基(·OH)和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EC50)分别为260.45和552.87μg/mL.[结论]脱皮大环柄菇挥发油化学成分独特,含7种酮类化合物、1种醇类化合物和1种酯类化合物,丙酮粗提物因含有生物碱、甾醇和萜类等活性成分且具有有效的抗氧化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10大名柚果实酚类物质质量分数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测定了重庆市10大名柚成熟果实囊衣、汁胞、种子3个部位的总酚、总黄酮质量分数,同时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铁离子还原能力测定(FRAP)、2,2-朕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硫酸)二铵盐(ABTS)共3种方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部位的酚类物质质量分数与其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总酚、总黄酮质量分数最高的部位分别是汁胞和种子.囊衣、汁胞、种子三3个部位总酚质量分数最高的分别是琯溪蜜柚、真龙柚3号和真龙柚3号;总黄酮质量分数最高的分别是琯溪蜜柚、梁平柚78-8和渝北沙田柚.其次,该研究还发现,抗氧化活性与检测方法有关,用DPPH,FRAP,ABTS共3种方法测得的抗氧化活性最强的部位分别是汁胞、汁胞和囊衣.综合抗氧化能力指数表明,琯溪蜜柚囊衣、梁平柚78-8汁胞、渝北沙田柚种子的抗氧化活性最强.抗氧化活性与总酚、总黄酮质量分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囊衣总酚、总黄酮质量分数与ABTS的相关性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汁胞总酚、总黄酮质量分数与DPPH,FRAP,ABTS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子总酚质量分数与DPPH,FRAP,ABTS,总黄酮质量分数与FRAP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广西容县乌榄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为乌榄叶的药用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西容县乌榄叶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通过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并用DPPH·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容县乌榄叶挥发油共分离出55种成分,鉴定了53种,占挥发油总量的98.130%,其中单萜类化合物和倍半萜类化合物比例高,分别为20和18种;挥发油主要成分有雅槛兰-1(10),11-二烯(11.652%)、α-芹子烯(10.291%)、γ-依兰油烯(9.719%)、α-蒎烯(9.208%)和1,6-二甲基-4-异丙基-1,2,3,4,4a,7-六氢化萘(7.523%);乌榄叶挥发油质量浓度为1.2 g/L时,其对DPPH·的清除率为63%。【结论】容县乌榄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种类较多,以单萜类化合物为主,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天然香料、抗氧化剂资源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紫花苜蓿叶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金属离子螯合作用、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为指标评价紫花苜蓿叶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紫花苜蓿叶挥发油对金属离子螯合作用和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的IC50分别为73.97、47.60μl。[结论]紫花苜蓿叶挥发油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具有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野火球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研究野火球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方法]比较分析热回流提取法、索氏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对野火球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设计试验,优化超声提取野火球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DPPH和FRAP法对野火球总黄酮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超声提取法为提取野火球总黄酮的最合适的提取方法,其最优工艺参数是:乙醇浓度50%,超声时间75 min,料液比1∶20,超声功率350 W。在上述条件下,野火球总黄酮提取率为1.686%。野火球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效果,IC_(50)为(0.207 7±0.010 3)mg/m L,并且具有较好的总抗氧化能力,FRAP值为(4.561 0±0.228 0)mmol/g。[结论]优化的野火球总黄酮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野火球总黄酮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覆瓦蓟Cirsium leducei(Franch.)Levl.根部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覆瓦蓟根部提取挥发油,结合GC-MS联用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利用铁氰化钾还原法和水杨酸法初步探讨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从覆瓦蓟根部挥发油中共分离出13个化合物,鉴定出其中11个成分,随着浓度增加,覆瓦蓟根部挥发油的还原能力和对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逐渐增强。结果揭示,覆瓦蓟根部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脂肪烃类和萜类及其衍生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酰基化对花色苷呈色及抗氧化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紫甘蓝、茄皮为原料,分别提取矢车菊素及飞燕草素衍生物,进行脱酰基反应。对脱酰基前后花色苷的结构、颜色、紫外-可见光谱及抗氧化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矢车菊素衍生物以cyanidin-3-diglucoside-5-glucoside为母核,带有1个或2个酰基化的基团,形成酰基化的酸有咖啡酸、香豆酸、阿魏酸和芥子酸;飞燕草素衍生物以delphinidin-3-rutinose-5-glucoside为母核,带有1个香豆酰基。酰基的存在会降低花色苷的明暗度。酰基化飞燕草素衍生物色度角为(15.99±0.24)°,脱酰基后色度角为(42.43±0.49)°,酰基化矢车菊素衍生物色度角为(334.32±0.04)°,脱酰基后色度角为(13.94±0.13)°。带酰基的花色苷在330nm左右有吸收峰,为B环上酰基基团引发。飞燕草素衍生物比矢车菊素衍生物的氧自由基清除能力、Fe~(3+)还原能力以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强。酰基的存在提高了飞燕草素衍生物的氧自由基清除能力、Fe~(3+)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矢车菊素衍生物的Fe~(3+)还原能力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但是降低了矢车菊素衍生物的氧自由基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提取的香茅草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CDE)及水蒸气蒸馏法(SD)从香茅草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了31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1%以上;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了17种成分,占挥发油的94%以上。2种提取方法得到的挥发油组分及其含量差异较大,含量最高的都是香叶醛和橙花醛。[结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比水蒸气蒸馏法能更真实、全面的反映药材中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新型驱蚊产品的开发、生产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试验数据。[方法]对夜来香挥发油提取物中驱蚊成分进行分离与提纯,并对其产品开发进行研究。[结果]从夜来香提取到15.92 g挥发油,提取率为3.16%。夜来香挥发油对蚊虫有较好的杀伤效果。复方精油具有高效的驱蚊性,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价值。复方精油可以直接涂于皮肤上,对皮肤无刺激作用。[结论]新型复方精油可制成固体空气清新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姜精油的香气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试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姜精油香气成分,同时对姜精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包括总抗氧化活性、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的能力等。[结果]香气成分方面,姜精油共鉴定出52个化合物,包括烯类24种,醇类16种,酸类5种,酮类3种,醛类2种,酯类1种,芳香类化合物1种;抗氧化性方面,姜精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较高的DPPH自由基及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结论]研究可为姜精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