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减源缩库与玉米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利用源库差别大的两个玉米品种,研究了“源”和“库”与玉米产量之间关系,剪叶(减源)和剪穗(缩库)处理的两年资料表明,减源缩库对玉米产量产生显著影响。由此认为要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应增源扩库。  相似文献   

2.
当代阿根廷玉米杂交种的丰产性与籽粒产量构成M.E.Otegui每株穗数多于1常被玉米育种工作者作为一个较理想的性状指标(Mol,Kamprath,1977;Mock,Pearce,1975;Prior,Rusel,1975)。近来研究(Tolenaa...  相似文献   

3.
不同粒重类型玉米品种耐密性的群体库源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作物生长分析法,研究了不同粒型玉米品种产量、产量构成和群体库源特征等指标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30000~60000株/hm2,鲁单981(LD981)的单位面积实收穗数是决定群体子粒产量的限制因素;高于60000株/hm2,穗粒数与千粒重则是决定群体子粒产量的限制因素。泉兴2101(QX2101)群体子粒产量的限制因素是单位面积实收穗数。LD981的单株产量、群体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对种植密度的敏感度要高于QX2101,前者在较低密度时,易获得较高的群体库源比值与群体叶面积指数,产量潜力较高;后者则在较高密度时,易获得较高的群体库源比值与群体叶面积指数,产量潜力较高。群体库容量与源供应能力均是两种粒重类型玉米品种产量的限制因素,但群体库容量始终占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玉米—马铃薯间套作不同分带平衡丰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对玉米—马铃薯分带及密度在中低产旱地上的平衡丰产技术措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马铃薯和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是种植密度,其次是带距。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得出马铃薯最大产量的带距平均为1.79m,平均密度是57465穴·hm-2,最大平均产量可达18930.2kg·hm-2;玉米最大产量的带距平均为1.69m,平均密度是52815株·hm-2,最大平均产量可达6007.2kg·hm-2;马铃薯—玉米间套作模式的最佳栽培农艺措施为:带距1.72m,马铃薯49065穴·hm-2,玉米52200株·hm-2,利润可达10488.15元·hm-2。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密度对耐密性不同的3个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认为株高、穗位高和穗行数的差异主要来自于品种,密度对其影响较小,在研究密度效应时此3个性状可以不做重点考查;穗长、穗粗、行粒数的差异虽然来自于品种要多一些,但密度的效应加大,在研究密度效应时该3个性状应适当加以考查;倒伏率、空秆率、ASI、秃尖长受密度影响最大,在研究密度效应时应重点加以考查,并且可以做为品种耐密与否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供了玉米群体库源潜力及产量潜力的计算方法,并计算了7个杂交种的群体库源潜力,讨论了今后玉米高产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7.
1989~1990年,在不同密度下对不同类型11个玉米杂交种的成粒率、籽粒库充实度进行研究表明:虽然不同类型玉米杂交种的最适密度差异很大(变异系数为24.49%),但达到最高产量时的成粒率(%)、籽粒库充实度(%)都趋于一定的值,分别为61.64±3.62(%)、57.60±2.55(%),且变异系数很小,为8.74%和6.60%。根据成粒率、籽粒库充实度,可以确定某品种在某目标产量条件下的最适密度,评判玉米群体的合理与否。  相似文献   

8.
玉米不同抗旱杂交组合的抗旱性和丰产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田间干旱直接鉴定,采用模糊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选出2个强抗、6个抗、3个中抗的玉米抗旱高产杂交组合,进一步通过品比试验研究各杂交组合的丰产性。结果表明,这11个组合均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达到10500kg/hm2以上,平均11142.90kg/hm2。经方差分析显示各组合与我省区试对照种兴黄单89-2产量水平相当或增产,是可以在生产上应用的抗旱高产杂交组合。不同玉米抗旱高产杂交组合表现高产的原因在于光合面积大、叶绿素含量高和光合生产性能好。  相似文献   

9.
李明  王刚  蒋慧亮  王成伟  刘钢 《玉米科学》2006,14(6):017-022
本试验采用4个品种(四单19、本玉9号、DH808、DH3149),2种密度(52500株/hm2、75000株/hm2),并在吐丝期分别进行减源限库处理,研究源库限制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源处理降低了单株叶面积,也降低了单株干物重。限库处理因库容减少,使得干物质略有增加,但不同品种对源库处理反应不一致。限库处理导致玉米子粒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减源处理基本不变或略有增加;减源限库处理导致平展型玉米子粒的脂肪含量增加,而紧凑型品种保持不变或略有降低;减源处理导致淀粉含量的增加,而限库处理的影响相反,导致淀粉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0.
玉米库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1993~1994年在新疆石河子、北京大兴、山东济南和江苏扬州4种截然不同的生态条件下进行春播试验。采用多花型的掖单13和中花型的鲁玉10两个品种,于开花期间分别剪去1/2叶片和1/2果穗。试验结果表明,减源(剪叶)和减库(剪穗)都对产量造成巨大损失,但相比之下,减库对产量影响比减源更大。减源对产量影响呈多花品种>中花品种,减库对产量的影响则反之。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具有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等多种用途.发展玉米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合理密植是玉米增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大量的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都证明:因地制宜地进行合理密植,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2.
耐旱丰产玉米育种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本文依据自己的育种实践,对耐旱丰产玉米育种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玉米的耐旱性和丰产性在适当的选择环境下,运用相应的选择方法是可以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在育种实践中,田间相对萎蔫度、ASI、RI(修)是评价材料耐旱性的有效方法。发现目前广泛应用的骨干系中不乏玉米耐旱基因。认为水旱平行交替环境是选育耐旱、高配自交系的必要条件。并对耐旱丰产玉米杂交种的性状特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保天祥  宋刚 《杂粮作物》2000,20(6):21-24
以成单19、SAU971和SC664为参试品种,在四川省喜德县海拔1700m的孙水河谷冲积土壤上进行试验,采用营养土软盘育苗,定向移栽,施足底肥,配方施肥,化肥深施,防治病虫鼠害,人工去雄和辅助授粉等配套技术措施。产量达15000kg/hm^2以上的有成单19和SAU971两个品种,其中成单19经有关专家验收达15235.5kg/hm^2,突破了原四川省高产记录(15157.5kg/hm^2,成单14)。  相似文献   

14.
寒地高产玉米源库性状及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采用4因素最优试验设计,探讨寒地高产玉米的源库特点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显示,群体条件下高产处理的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均高于低产处理。高产玉米的光合势始终高于低产处理,而且花后光合势与产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r=0.891)。花后光合势和净同化率对经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910和0.028。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对经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438和0.374。高产处理玉米截获更多的光能,子粒光能利用率比低产处理平均提高37.6%。建立花后平均LAI和单位粒数与产量的回归模型(复相关系数R=0.9701),分析表明,在库或源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增源或增库均明显提高产量,随着库或源水平的逐渐提高,增源或增库的增产效果逐渐降低,当库或源水平较高时,提高源或库水平均导致产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15.
玉米产量形成与源库关系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明  李文雄 《玉米科学》2006,14(2):067-070
研究表明,源库均影响玉米的产量。在不同基因型间源库特性存在差异,而基因型的源库性状表达又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和栽培措施的调控。基因型与环境条件之间原有的平衡关系,因新品种应用而打破,需要通过栽培措施调节环境条件,以满足品种遗传潜力发挥的要求,即通过栽培措施调节源库关系来协调个体与群体矛盾,从而在基因型与环境条件间建立新的平衡关系。产量形成过程中,产量的提高和潜力的发挥是作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调节过程,表现在源库平衡关系中,源是主导因素,库随源的变化进行调整,达到源库新的平衡。因此,源库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陕单8806玉米品种9个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陕单8806夏播高产适宜密度为67 500~75 000株/hm2。群体库源比值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库源比值大于1.5时(75 000株/hm2),源供应能力开始下降,产量显著减少。吐丝期叶面积系数保持在5.1左右时,群体内各层透光率适宜,受光态势良好,产量最高。随着密度的增加,前期的群体光合势增加,当密度过大时,吐丝25 d后的群体光合势下降。因此,合理密植、保证适宜的群体叶面积系数和良好的受光态势、维持库源性状在更高水平上的平衡是获得高产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对旱地玉米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16种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对旱地玉米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秋深耕 秋施肥 春免耕(A1)和秋浅耕 秋施肥 春免耕(A2)两种耕作方法,明显优于其他耕作方法,每公顷玉米增产为1009.5~1182kg;玉米整秆覆盖(B2)、玉米碎秆覆盖(B3)和地膜覆盖(B1)3种覆盖之间无显著差异,但都比不覆盖(B4)增产显著,每公顷玉米增产为1031.7~1281.7kg。16个处理中,A1B3(秋深耕 秋施肥 春免耕) 玉米碎秆覆盖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达6508.5kg/hm2,是干旱地区可选择的保墒蓄水增产耕作栽培形式。  相似文献   

18.
19.
段鹏飞  赵地 《玉米科学》2017,25(6):107-112
试验以河南主推的玉米为材料,分别在豫东、豫中、豫中南、豫南、豫北各生态区选用大田进行试验,研究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对玉米多种抗病性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态区玉米间作较单作在南方锈病、褐斑病、弯孢叶斑病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抗病性。豫东:蠡玉16||浚单22,群体平均抗病率26.02%;豫中南:蠡玉16||浚单22,群体平均抗病率10.29%;豫中:登海602||郑单958,群体平均抗病率28.11%;豫北:登海602||郑单958,群体平均抗病率45.44%;豫南:登海602||郑单958,群体平均抗病率33.29%。两种基因型玉米间作后增产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关于玉米籽粒灌浆期源库限制的问题已做过一些研究。在源受限制的条件下,对籽粒灌浆有用的同化物不足以达到籽粒潜在重量。当库受限制时。表现为籽粒产量受到单位面积籽粒数目的限制,因此籽粒数目越多籽粒产量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