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蕉藕(Canna edulis)淀粉的理化性质研究表明,蕉藕淀粉呈椭圆形或长蚌壳形,直径15~75μm,表面具轮纹,顶端有明显的偏光十字,糊化温度为60~85℃,粘度较高,直链淀粉含量39.46%。  相似文献   

2.
蕉藕经济价值较高,三峡库区蕉藕加工的淀粉和粉条质量优、市场前景好;围绕三峡库区蕉藕多产淀粉介绍了蕉藕高产淀粉栽培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恩乐镇的自然与人文特征,介绍了藕种植产业在当地的发展现状,并从藕种植本身的技术特征入手,分析了恩乐镇藕种植的发展潜力,从多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希望能对当地的藕种植推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蕉藕,又名藕芋,形似芭蕉,属于单子叶植物芭蕉科。主要食用部分是地下茎的根茎部,每亩可产5,000—7,000斤,丰产田产量达到10,000斤以上。蕉藕原产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1951年才引进浙江平阳县,当时只有三块种,不到一斤。经试种后,附近农民看到产量高,用处大,栽种容易,纷纷都种一些。到了去年,仅平阳一县,就种了3,000多亩,附近瑞安、文成等县,也种了不少。今年广东、四川、福建、湖南等省及宁波、金华专区,已从平阳县采购去40万斤藕种,推广试种。  相似文献   

5.
从植株长势、叶片光合特性和养分状况、果实品质、产量及种植效益等方面探讨了珠江三角洲主栽品种巴西蕉的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存种植密度1 680~2 160株/hm2范围内,提高第一造蕉种植密度可明显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提高种植利润,但植株生长延迟,叶片(尤其是下位叶)光合作用下降,叶片N、K、Mg养分含量受到影响,单株产量下降,收获推迟;第二造蕉调整至相同密度时,第一造蕉密度较大的处理使其第二造蕉植株长势受到较大影响,但叶片N、K养分含量却显著提高,最终使第二造蕉产量接近、收获时间也基本一致.结合香蕉收获时间及种植效益,提出在不降低株产及果实品质的前提下,春种第一造蕉的适宜种植密度约为1 920株/hm2.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植条件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三种种植条件下不同剖面层次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探讨了相同种植条件下不同土壤剖面层次和不同种植条件下相同土壤剖面层次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诸暨市早藕种植模式中土地、温光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从2008年起进行了"早藕-晚稻"种植模式的试验探索,结果表明,该种植模式可行且高效,不仅不影响早藕的生产效益,还能多种植一季晚稻,增收粮食。该模式适宜于土地资源紧张、温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8.
9.
<正>越南同奈省边和市新林林业和畜牧业有限公司刚刚获得种植南美蕉并对日本和中国市场出口项目的投资许可证。同奈省永久县政府主席阮友理表示,同奈省政府刚刚批准了越南同奈省边和市新林林业和畜牧业有限公司在永久县投资展开南美蕉种植出口项目。他表示,该项目旨在建设出口日本和中国、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气候条件对葡萄种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条件对于葡萄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如何利用气候条件来提高葡萄的产量与品质,是种植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本文从光照、温度、水分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它们对于葡萄种植的影响,从而让种植者合理利用气候条件,提高葡萄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芭蕉芋硬实种子种皮透性差,种子具有休眠特性,常规播种难以萌发,为了提高芭蕉芋种子发芽率,为芭蕉芋杂交育种奠定理论依据。以贵州采集的芭蕉芋种子为材料,采用酸蚀、碱蚀及GA3活化胚的方法对芭蕉芋硬实种子进行处理,达到软化及腐蚀种壳、解除芭蕉芋硬实种子的休眠,提高种子萌发率的目的。结果表明:NaOH和GA3处理效果不佳,因为,NaOH不能破坏种皮中栅状细胞或石细胞而透性差,激素物质不能透过种皮进入种子内部,不能催化胚细胞的生化反应;以浓硫酸处理80~120 min效果较好,其发芽率、发芽势均达到90%以上,发芽指数达到11以上,浓硫酸处理120 min有畸形苗,以保险角度和降低处理时间来看,浓硫酸处理80 min就能够达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栽培废料养分含量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 4种食用菌栽培废料的分析结果表明 :食用菌栽培废料自然风干后的吸湿水含量在1 1 .1 1 %~ 1 6.62 % ;pH值为 5 .2 9~ 6.60 ;全氮为 4.9~ 1 1 .0 g/kg ,全磷为 0 .0 4 6~ 0 .0 68g/kg ;全钾为 0 .0 38~ 0 .1 62 g/kg ;有机质含量为 2 36.1~ 762 .4g/kg ;有效氮含量为 32 0~ 5 2 0mg/kg。可作为有机肥料来培肥和改良土壤  相似文献   

13.
采取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A因素为种植模式,内设玉米清种和玉米与苜蓿间种,B因素为混群杂草密度.根据上一年的玉米田杂草群落组成,按杂草混合种群比例,内设6个不同杂草密度处理,即每平方米有杂草0、25、50、100、200、400株.结果表明:玉米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含量在杂草密度为25株/m~2时两种种植方式间有显著性差异,叶绿素b含量在杂草密度为100株/m~2时两种种植方式间差异性显著,并且均是清种玉米处理比间种苜蓿处理要高;清种玉米处理的MDA含量要高于间种苜蓿的MDA含量;在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的灌浆期,当杂草密度为100和200株/m~2时,两种种植方式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间种苜蓿比清种玉米含量高;玉米可溶性糖含量在间种苜蓿田中,前期高密度杂草的较大,而在生育后期则为低密度杂草的较大,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变化与之相反;植物全氮含量的在清种玉米田的生育前期杂草密度为25和100株/m~2时值较高,间种苜蓿处理下杂草密度为50株/m~2的含量在玉米生育前期一直居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栽植方式和营养液对铁皮石斛试管苗移栽成活和生长的影响。[方法]对铁皮石斛移栽的成活率及生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栽植方式和施浇营养液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铁皮石斛穴植时,其移栽成活率和生长量均与散植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而有无椰丝缠绕则对其生长没有明显差异;EC在0.6左右时,兰花专用肥及MS营养液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铁皮石斛移栽成活率和生长量,以京绿怡园的效果最佳。[结论]该方法考察了栽植方式和营养液对铁皮石斛试管苗移栽成活和生长的影响,为石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关经验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分析月季花花瓣和花蕊中常规营养成分,为月季的可食用性研究提供基础。结果表明:每100 g月季花瓣中营养成分含量为:水分85.36 g,灰分0.53 g,蛋白质0.92 g,脂肪0.87 g,总糖5.50 g;硫胺素0.35mg,核黄素0.70 mg;钙26.37 mg,铁0.0063 mg。月季花瓣中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营养价值较高,作为食用花卉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栽杉代数林下植被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南平溪后29年生杉木林不同连栽代数林林下植被生物量、营养元素及养分循环的研究。结果表明:3代杉木林林下植被总生物量、草本生物量、灌木层生物量均高于2代的和1代的。林下植被层的N、P2O5、K2O、Fe、Mn、Cu、Zn营养元素含量均随连栽代数增加而下降;同一林分林下植被层中,草本层上述各营养元素含量高于灌木层的。不同栽杉代数林下植被营养元素积累量大小顺序均为N〉K2O〉CaO,MgO〉P2O  相似文献   

17.
离石区不同种植年限大棚土壤养分累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贺小琴 《农学学报》2014,4(8):43-47
摘要:以离石区不同种植年限的蔬菜大棚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土壤(0~20cm),并以相邻露天农田为对照,分析了土壤主要理化性质指标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土壤pH值随大棚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其变化范围为7.51~8.07;电导率(EC)与pH值呈相反趋势, 5年大棚土壤的电导率(0.53 mS/cm)已超过作物生育障碍临界点(EC>0.50 mS/cm),20年大棚土壤的电导率(1.03mS/cm),接近黄瓜的生育障碍临界点(1.2 mS/cm);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含量均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且氮磷钾富集现象较为明显;当大棚使用到一定年限(5年)时,土壤有机质、全氮及碱解氮含量趋于稳定状态,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其变化的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的营养成分·药理作用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食用菌含有氨基酸、蛋白质、糖类、脂类、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 ,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免疫调节、降血脂及保肝等多种药理作用 ,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综述了食用菌的营养成分、药理作用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不同藜麦苗菜的适宜采收期,采用三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大棚种植、大田种植两种模式,副区为忻藜1号、忻藜6号,JLSP三个品系,裂区为22 d、30 d、38 d、46 d四个采收期,比较两种种植模式下不同采收期藜麦苗菜生物量及营养品质,结果显示,随着采收期延迟,藜麦苗菜株高、鲜质量、纤维束含量呈上升趋势,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维生素C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先降低升高;大棚藜麦苗菜株高、鲜质量、维生素C含量高于大田种植,蛋白质、纤维素、脂肪、可溶性糖含量低于大田种植,忻藜1号营养品质优,忻藜6号鲜质量高,因此,本地区大棚藜麦苗菜采收期为30~38 d,大田藜麦苗菜采收期为30 d。  相似文献   

20.
不同地区牦牛乳营养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地区牦牛乳营养成分,为牦牛乳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采自甘肃天祝、甘南玛曲和青海天峻3个地区,以及甘肃天祝3个牧区共150头份牦牛乳进行常规营养成分分析,包括检测乳蛋白,乳脂肪,全脂固体,非乳脂固体和乳糖含量,以及乳密度,冰点和酸度的测定。[结果]3个地区的牦牛乳脂肪含量和乳蛋白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牦牛所处地区海拔的升高,其乳蛋白和乳脂肪含量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而全脂固体、非乳脂固体、乳糖、冰点、密度和酸度的变化无明显规律。3个牧区的牦牛乳蛋白,乳脂肪以及全脂固体含量差异不显著,其非乳脂固体、乳糖、冰点和密度呈现不规律变化。[结论]海拔高度对牦牛乳的乳蛋白含量以及乳脂肪含量有一定的影响,海拔越高,其乳蛋白和乳脂肪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