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红菇纯培养的营养生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正红菇纯培养RL1菌株做了多种营养生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碳源为蔗糖、甘露糖、葡萄糖,不能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适宜的氮源为酵母膏、牛肉膏和蛋白陈,硫酸铵也能被较好地利用;适宜的C/N为20/1;矿质元素P,K,Mg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很大,其中P的影响最显著,Ca和Na的影响很小;维生素肌醇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鳞盖红菇(RussulalepidaFr)与正红菇(RussulavinosaLindbl)子实体的粗蛋白、水溶性粗多糖、微量元素、氨基酸等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并以正红苗为对照,对鳞盖红菇进行了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菇所测成分相近,且均属于安全食用菌。 相似文献
3.
正红菇菌丝液体培养及其与子实体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红菇(RussulavinosaLindbl)液体培养条件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选用1%葡萄糖、0.5%黄豆粉、0.1%KH2PO4,0.05%MgSO4.7H2O配制培养基,在pH6.2的条件下发酵6d,可达到最高菌丝产量2.989g/L。对正红茹子实体、液体培养所得菌丝体化学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菌丝体的粗蛋白、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子实体接近,但水溶性粗多糖的量只有子实体的1/10. 相似文献
4.
菌根多样性对红楮林细根生物量及红菇采收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菌根多样性对红楮林细根生物量及红菇采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区菌根菌种类增加11个,红菇产量增加11.25kg/hm2,增幅68.18%,差异显著;0~100cm土层细根生物量增加3.35t/hm2,差异显著;0~10cm土层细根生物量增加3.26t/hm2,增幅190%,差异极显著。表明人工促进菌根多样性不仅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乔木细根量,还提高了菌根菌的丰度和频度。 相似文献
5.
6.
资源环境因素对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在客观上要求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三者的关系,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认真研究国内外城市化过程中建设用地扩张与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对于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生态承载力、资源环境胁迫作用,以及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资源整合等方面提出理性思考。同时从资源环境的视角对城市快速扩展过程中城市规划的调控、引导和管制作用加强,严格对土地利用进行约束的土地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制定提供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B04固体菌剂对草莓生长及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B04是一株生防菌,本文采用De Wit模型研究了B04固体发酵的最佳基质配比,利用盆栽试验及田间实验研究B04固体发酵菌剂对草莓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B04固体发酵基质的最佳配比是蚯蚓粪与麦麸质量比1∶1,在料水比1∶0.8、pH 7.2~7.5、28℃条件下,发酵周期7 d,菌体数量能达到5.3×10~(10)CFU·g~(-1)。盆栽试验证实,B04固体发酵菌剂能显著促进草莓生长,增加草莓植株生物量,并降低草莓发病率,生防效果达到64.35%。田间实验表明,B04固体发酵菌剂能明显改善草莓品质,提高草莓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增加糖酸比。 相似文献
8.
将菌株D1、D2分别与小克银汉按一定比例富集培养制成两种复合微生物菌剂(Ⅰ、Ⅱ),在充分供氧的条件下,通过气相色谱法研究两种复合菌剂的生长条件并筛选一种对毒死蜱有较好降解效果的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结果表明,当接种量菌浓度为OD560=0.906时,两种菌剂生长的最适温度均为30 ℃,最适pH均为7.0;当毒死蜱浓度为100 mg·L^-1时,培养5 d后两种复合菌剂的降解效率分别为81.21%和86.57%,当温度为30 ℃、pH为6.0-8.0、毒死蜱浓度为20 mg·L^-1时,对毒死蜱的降解效率最高。本研究工作为复合菌剂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理论参数,为利用微生物进行有机磷农药土壤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选择性Zarrouk无机培养基从北海螺旋藻养殖场水样中富集和稀释平板分离出9株螺旋藻,经对其生长测定,从中筛选出一株生长较快、藻体粗壮的螺旋藻藻种(暂定名SP06),通过对其形态学观察、培养基优化和最佳生长条件的选择试验,结果表明:该藻螺旋状,细胞为短圆柱形,藻体长50-600μm,径宽30-70μm,螺旋数3-10,在配方为NaHCO3 16.8g/L、KH2PO4 0.4g/L、NaNO3 2.7g/L、NaCl 1.0g/L、FeSO4 0.005g/L、MgSO4 0.1g/L、K2SO4 1.0g/L、CaCl2 0.04g/L液体培养基中,在起始pH8-10,光照强度4000Lx,30℃/25℃光/暗变温条件下生长良好,培养8d每升养殖水可收获湿藻46-48g。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单因素试验 ,研究了不同环境因素 (温度、CO2 、水分、施肥等 )对籽粒苋生长发育及其富钾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1)籽粒苋在籽粒苋生长期内 ,以 7月 12日和 2 2日播种的籽粒苋 (日均温为 2 6.9~ 2 6.2℃ )生长最好 ,相应的植株含钾量也最高。 (2 )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 10 0 0 μl/L时 ,籽粒苋的平均株高、单株平均鲜重和植株平均含钾量 (K2 O)较对照均有显著增加。 (3 )土壤水分条件以田间持水量对籽粒苋生长最为合适 ,低于田间持水量则影响植株对钾的吸收。 (4 )籽粒苋属于在多钾、缺钾土壤上 ,吸钾能力强的植物类型 ,施用钾肥有利于提高籽粒苋植株的含钾量 相似文献
11.
广西浦北六万山椎林的红菇及其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浦北六万山椎林出产的主要商品红菇(Russulasp)进行了调查,描述了其形态特征,考察了其生态环境。经鉴定,被当地群众称为“红椎菌”的应为葡酒红菇(Russula,vinosaLindbl),属于菌根性食用菌(EdibleMycorrhizalFungi)。 相似文献
12.
贵阳市水文地质条件及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查明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产生的各种环境效应,通过野外调查贵阳市环境地质背景,分析了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各含水岩组的富水性进行评价,同时根据研究区地层植被发育情况、地下水环境监测数据、具体工程实例和近3 a的地下水水质检测等资料,运用空间信息统计方法,探讨了水文地质条件下产生的城市生态环境效应、环境水文地质效应、环境工程地质效应、地下水环境污染效应。取得的主要结果有:①贵阳市地表水、地下水丰富,地下水以岩溶水为主,其次为基岩裂隙水;②贵阳市形成宽1~7 km,长逾70 km的环城林带,为贵阳市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③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资源,在和尚坡、三桥地段形成降落漏斗群,破坏水文地质结构,产生环境水文地质效应;④在工程建设中抽排地下水产生地面开裂、地表塌陷等环境工程地质效应;⑤由于工业废水和人类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地下水环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污染,产生水环境污染效应。该研究结论可为贵阳市城市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冻融侵蚀发生的气候环境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辽宁省1961-2006年的气温、降水等资料,分析了近46a来辽宁地区气温和降水变化对冻融作用与冻融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辽宁地区气候变化主要表现在年平均气温的波动上升且十分显著,而降水呈波动下降趋势;年内冬、春季节平均气温增加率较高,以2-4月比较强烈;冬季降水基本不变,其它季节降水均减少.在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情况下,辽宁地区土壤冻结期有推后的趋势,解冻期有提前的趋势,所以冻融期有所缩短,土壤化通期有所提前.此外,土壤冻结深度有减小的趋势;随着初春(3月)温度的显著上升,冻融侵蚀有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南部土层深厚疏松,质地中壤,土壤水分性质优良,作物具有良好的水分生态环境。对农田水分条件及其产量效应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东部是进塬农田水分亏缺率和减产率为30%左右,西部旱塬为10%在右。同时还对旱作水分产量潜势进行了估算,表明:在目前生产力条件下冬小麦旱作水分产量潜势为5330-6300kg/hm^2,春玉米为7700-90000kg/hm^2。此外,水肥产量铲庆的研究指出,目前水 相似文献
15.
阳澄湖东湖蓝藻密度与前期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阳澄湖2010-2011年水环境和气象观测数据,应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阳澄湖东湖前期环境因子与蓝藻密度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阳澄湖蓝藻密度的重要环境因子有水温、溶解氧、营养盐和气温、降水、风向、风速等.(2)气温是制约阳澄湖蓝藻暴发的主要因子,日照条件不是导致蓝藻暴发的关键因子,微风、少降水的气象条件有利于蓝藻上浮、聚集并形成水华,湖面蓝藻的南北飘移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在水体满足富营养化的条件下,当某日前5d平均气温<30℃、日平均日照时数为4~10h、日平均降水量<3.0mm、平均风速为1~2.5m/s、盛行风向持续2d以上,则易暴发蓝藻水华.(4)利用前期对蓝藻密度变化有影响的重要环境因子建立了蓝藻密度预报方程,并对阳澄湖蓝藻水华发生状况进行拟合和试报,结果表明所建预报方程拟合率较高,但峰值误差较大.研究结果可为阳澄湖蓝藻监测预警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