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解安徽省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HP-PRRS)免疫状况及流行趋势,2016—2020年采用间接ELISA和荧光RT-PCR方法,在代表安徽省不同区域的3个定点监测县,随机采集21个规模化猪场的1 190份猪血清和1 189份猪扁桃体样品,分别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并统计分析时间、区间、群间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安徽省3个定点监测县的HP-PRRS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为81.26%,连续5年每年均有病原检出,平均病原样品阳性率为16.82%;5年内,免疫抗体合格率和病原阳性率呈波浪状变化,2019年抗体合格率最高(92.78%),而2020年又降至70%以下;中小型场抗体合格率偏低,而病原阳性率偏高;皖中地区定点监测县的抗体合格率最低(不足70%),而病原样品阳性率最高(接近30%);保育猪、育肥猪抗体合格率偏低(不足80%),而保育猪、哺乳仔猪病原样品阳性率偏高(超过28%);灭活苗免疫猪群的抗体合格率最高(90.56%)。结果表明:安徽省3个定点监测县的HP-PRRS免疫效果较好,但抗体保护水平不稳定,病原污染面广、流行时间长。建议各地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和流行特点,采取各有侧重的防控策略,将中小规模养殖场尤其是保育猪、哺乳仔猪和育肥猪群作为防控重点。本研究为HP-PRRS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福建省龙岩市猪乙型脑炎病毒(JEV)的隐性感染情况和使用疫苗后的血清抗体水平,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龙岩市2011—2014年规模化猪场和农村散养户共858份猪血清样本进行了JEV的抗体水平检测,并对临床疑似猪乙型脑炎的41个病例进行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结果表明:已免疫规模猪场和农村散养户JEV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2.17%和57.72%,规模场JEV的免疫合格率要好于散养户(P0.01);免疫猪群JEV的血清抗体阳性率(69.71%)与未免疫猪群JEV的血清抗体阳性率(68.89%)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2011—2014年检测规模猪场和农村散养户JEV血清抗体水平总体上差异不显著(P0.05);PCR检测41个疑似猪乙型脑炎病例,确诊阳性21份,阳性率为51.22%,其中农村散养户猪只的JEV核酸阳性率显著高于规模场(P0.01)。说明龙岩市JEV的免疫效果不理想,JEV感染仍较严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百色市猪群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HP-PRRS)免疫效果,2012年—2013年在66个规模养猪场和249个农村散养户分别采集猪血清样品465份和644份,使用间接 ELISA 检测 HP-PRRSV 抗体,结果显示,现2012年 HP-PRRSV 抗体平均阳性率为68.02%,2013年 HP-PRRSV 抗体平均阳性率为75.32%;HP-PRRSV 一免抗体平均阳性率为63.91%,二免抗体平均阳性率为83.60%;HP-PRRS 灭活苗免疫抗体平均阳性率为75.42%,HP-PRRS 弱毒苗免疫抗体平均阳性率为70.86%。说明2013年 HP-PRRSV 抗体平均阳性率高于2012年,二免的抗体平均阳性率高于一免;HP-PRRS 灭活疫苗的初步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猪口蹄疫O型液相阻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烟台市莱山区4个规模猪场和5个生猪散养户的105份免疫猪份血清样品进行ELISA抗体检验,其中规模场平均抗体阳性率为92.5%,散养户平均抗体阳性率为44.0%。针对本次获得的口蹄疫血清学监测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补救措施和科学防控意见,强化了猪的免疫、跟踪监测和生物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农村散养猪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highly pathogen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HP-PRRS))疫苗的最佳免疫程序,在2个镇开展田间免疫试验,A镇采用"332法"免疫程序,即先用FMD和CSF疫苗同时在颈部分两侧注射,间隔14 d后再用HP-PRRS疫苗注射;B镇采用"321法"免疫程序,即将CSF和HP-PRRS疫苗混合后作一针在颈部一侧注射,FMD疫苗作一针在颈部另一侧注射。应用ELISA方法检测FMDV、CSFV和HP-PRRSV抗体,应用RT-PCR方法检测FMDV、CSFV和HP-PRRSV病原;统计、分析生猪免疫密度、免疫副反应率、生猪死淘率、散养猪抗体阳性率、屠宰猪抗体阳性率、死淘猪病原阳性率、屠宰猪病原阳性率等指标。结果显示,应用"321法"的B镇与应用"332法"的A镇相比,其HP-PRRS免疫密度、散养猪CSFV和HP-PRRSV抗体阳性率、屠宰猪HP-PRRSV抗体阳性率均显著增加(P<0.05),散养猪死淘率、HP-PRRSV阳性率均显著下降(P<0.05),而其他主要考核指标则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应用"321法"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优于"332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猪口蹄疫(FMD)、猪瘟(CSF)、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P-PRRS)三种重大疫病在百色市最佳的免疫程序,选择两个乡镇,一个乡镇(A)将CSF疫苗和HP-PRRS疫苗释稀后混合在一起作一针注射,FMD疫苗作一针另边注射,简称“321”免疫程序,另一个乡镇(B)先用FMD疫苗和CSF疫苗同时分边免疫注射,间隔15天后再用HP-PRRS疫苗免疫注射一次,简称“332组”免疫程序,分别统计对比两个乡镇的规模场和散养户使用不同免疫程序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抗体产生效果。结果应用“321”免疫程序乡镇(A)同比应用“332组”免疫程序乡镇(B)散养猪及规模养殖猪FMD免疫抗体阳性率及CSF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HP-PRRS抗体阳性率差异显著。“321”免疫程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广西某地区猪伪狂犬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乳胶凝集试验对广西某地区的68个养猪场和10个自然村40个散养的1 307头免疫和非免疫猪的血清进行伪狂犬病(PR)抗体检测,结果共有739头份血清抗体阳性,阳性率为56.54%,其中伪狂犬病疫苗免疫猪和非免疫猪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6.73%和18.47%.未免疫的规模猪场和散养户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43%和16%.结果表明,部分免疫猪的PRV抗体水平较低,应及时进行强化免疫;部分未免疫猪的血清抗体呈阳性,存在PRV感染现象,而且规模猪场感染程度比散养户严重,应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评估百色市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HP-PRRS)防控效果,通过对2016~2018年生猪HP-PRRS疫苗免疫率、抗体阳性率、病原检测结果等数据进行系统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百色市2016~2018年生猪HP-PRRS疫苗免疫率分别为95.5%、94.1%、93.8%,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4.4%、86.3%、85.2%,对采自本市规模猪场、农村散养户、屠宰场和生猪交易市场的组织样品及鼻棉拭子HP-PRRSV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率分别为4.9%、2.5%、2.2%。结论:保持高免疫密度和好的免疫质量的条件下,可以降低HP-PRRSV感染率,从而减少生猪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采用间接ELISA方法,对采自21家规模场户的420份血清,进行PRRS抗体检测。PRRS免疫抗体阳性率种猪为82.89%、保育猪为82.49%,育肥猪为85.33%;8家灭活疫苗免疫场户抗体阳性率为85%,7家弱毒疫苗免疫场户抗体阳性率为96.27%,3家未免疫场户抗体阳性率为79.59%。种猪、保育猪和育肥猪免疫抗体阳性率之间没有差异,弱毒苗免疫场户抗体阳性率高于灭活苗免疫场户抗体阳性率11.27%。3家PRRS未免疫场户肥育猪群体存在较为普遍的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普洱市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感染情况,采用乳胶凝集方法(LAT),对2011~2015年5年间采自10县(区)103个乡(镇)819个行政村、47个规模养猪场(户)次、2 924户散养户的9 454头份未免疫过猪伪狂犬病病毒疫苗的猪血清样品进行了猪伪狂犬病的抗体检测。结果显示,5年间普洱市10县(区)猪伪狂犬病抗体阳性率在10.2%~39.3%之间,平均抗体阳性率为27.8%,其中规模养猪场平均为30.6%,散养户平均为27.7%,规模养猪场抗体阳性率高于农村散养户,种猪抗体阳性率高于育成猪。从检测结果来看,普洱市存在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应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探究高致病性蓝耳病(HP-PRRS)自然病例中致炎因子IL-1、IL-6和TNF-α含量,进而阐述HP-PRRS的致病机理,为养殖生产中的HP-PRRS防控提供理论基础。在成都地区4个发病猪场采集具有临床症状的猪血清(含5头濒死猪)35份与无临床症状猪血清23份,利用RT-PCR分别检测出HP-PRRSV阳性血清25份和11份。将检测出阳性表现症状的25份血清、检测阳性无临床症状的11份血清及检测阴性的12份血清分成3组,分别标注为病猪组、隐性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运用ELISA方法进行IL-1、IL-6和TNF-α含量测定。结果显示,IL-1含量在三组中差异极显著(P0.01),病猪组极显著高于隐性感染组与健康组(P0.01),隐性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IL-6含量在三组中差异显著(P0.05),病猪组显著高于隐性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P0.05),隐性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TNF-α含量在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该结果表明IL-1与IL-6在HP-PRRS感染致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新平县小反刍兽疫(PPR)的免疫效果,科学防控小反刍兽疫。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2018—2022年,共采集免疫山羊血清样品2 046份,利用抗体阻断ELISA检测方法,进行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小反刍兽疫平均抗体阳性率80.89%(1 655/2 046);其中:规模场个体免疫阳性率84.72%(981/1 158),散养户个体免疫阳性率75.90%(674/888);公羊免疫抗体阳性率84.39%(1 043/1 236),母羊免疫抗体阳性率75.56%(612/810);“小反刍兽疫弱毒活疫苗(Clone9株)”免疫抗体阳性率80.95%(799/987);“小反刍兽疫—山羊痘二联活疫苗”免疫抗体阳性率80.83%(856/1 059)。结果表明:规模场个体免疫阳性率高于散养户,差异显著(P<0.05);公羊抗体阳性率高于母羊,差异显著(P<0.05);小反刍兽疫弱毒(Clone9株)单苗和二联活苗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青海省海南地区猪弓形虫病的感染情况,采用间接血凝试验对2015年采集的15个规模化猪场及散养的460份猪血清进行了弓形虫病血清学抗体的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待检的460份血清样品,弓形虫抗体阳性52份,阳性率为11.30%。结果表明:规模化养殖和散养两种不同的养殖方式之间感染差异显著(P0.05)。最高的猪场弓形虫阳性率可达28.89%。其中成年猪的感染率为18.6%,高于仔猪和保育猪的4.6%(P0.05)。哺乳母猪感染率最高,可能与成年猪的饮食习惯及接触环境中卵囊机会有关。  相似文献   

14.
《养猪》2021,(5)
为分析影响贵阳市猪O型FMD(口蹄疫)免疫抗体阳性率的关键因素,文章从地区、时间、养殖场类型和疫苗种类4个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贵阳市近年猪O型FMD免疫抗体阳性率为91.55%,其中各区阳性率在87.30%~94.09%之间,部分地区之间差异显著(P0.05);时间因素、养殖场类型和疫苗种类对贵阳市总体猪O型FMD免疫抗体阳性率影响不显著(P0.05),而观山湖区、白云区、开阳县、修文县各自在2016—2020年之间免疫抗体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从养殖场类型分析显示,开阳县商品场免疫抗体阳性率高于散养户(P0.01),而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息烽县散养户高于商品场(P0.05)。这些结果表明,地区是影响贵阳市近年猪O型FMD免疫抗体阳性率的主要因素,而时间、养殖场类型是造成各地区内部差异的原因。该结果以期为贵阳市免疫程序设计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安徽省规模化猪场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P-PRRS)免疫抗体水平及感染状况,选取安徽省定点监测的12个规模化猪场及2个生猪屠宰场,采用间接ELISA和荧光RT-PCR方法,对319份猪血清样本和319份猪扁桃体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HP-PRRS平均免疫抗体阳性率为72.7%,病毒核酸阳性率为17.6%。检测结果表明,安徽省定点监测猪群的HP-PRRS免疫水平较高,但在养殖及屠宰环节仍存在带毒现象。显著性检验表明:免疫猪群的HP-PRRS抗体阳性率明显偏高,且病毒核酸阳性率低于未免疫猪群,说明疫苗免疫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保育猪群及育肥猪群感染率相对较高,是该病防控的短板;中型猪场感染程度明显高于小型规模场以及屠宰场,提示中型规模猪场应做好严格的引种控制,以及人员和运输工具的出入控制;皖西南和西北地区感染情况较为严重,应加强这些地区生猪养殖及运输环节的卫生防疫。  相似文献   

16.
对湖南省566个发病猪场和养殖专业户开展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P-PRRS)的流行病学调查。经RT-PCR检测,612个病猪样品HP-PRRSV阳性率为82%,20个健康猪场的1007份血清样品阳性率为3.1%,3个定点屠宰场的50个健康猪肺门淋巴结样品阳性率为16%。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该病毒广泛存在于湖南省各地,以断奶仔猪最敏感且死亡率高,高温季节是发病的高峰期。长期带毒、持续感染、隐性感染、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和免疫应答反应延迟是本病的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17.
对湖北省部分规模化猪场的936份猪血清样品进行猪乙型脑炎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数532份,阳性率达56.84%.不同猪群的抗体检测结果发现公猪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4.23%,母猪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2.70%,肥育猪、保育猪及哺乳仔猪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0.83%、47.22%和32.61%;不同季节的抗体检测结果表明,3~5月份猪乙型脑炎血清抗体阳性率最低,为43.42%;6~8月份阳性率最高,达77.01%;公、母猪阳性率高主要是由于多次免疫的结果,而哺乳、保育、肥育仔猪的阳性率,可能是部分猪感染了乙型脑炎病毒而产生的.可见,湖北省已有猪乙型脑炎病毒流行.为保证人类的安全及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需加强猪乙型脑炎的免疫工作,防止猪乙型脑炎病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分析北京密云地区某规模化猪场猪口蹄疫-O型病毒(FMDV-O)、蓝耳病毒(PRRSV)及猪瘟病毒(CSFV)感染及抗体水平情况,研究采用ELISA的方法对采集的310份血清样品进行FMDV-O、PRRSV、CSFV的抗体水平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经产母猪的FMDV-O抗体的S/P值最大,为2.63,显著高于其他猪群的FMDV-O抗体的S/P值(P0.05)。不同猪群的PRRSV抗体的S/P值未产生显著性差异(P0.05),经种公猪的PRRSV抗体的S/P值最大,为1.83,阳性率为100%;保育猪的PRRSV抗体的S/P值最小,为1.63,阳性率为84%,均高于国家标准(70%)。育肥猪和种公猪的CFSV抗体的阳性率为100%,平均阻断率较高,显著高于其他猪群(P0.05);所有猪群的CFSV抗体的阳性率均高于国家的标准(70%)。研究表明,该猪场除了保育猪FMDV-O抗体水平未达到国家要求,其余猪群的3种病毒抗体阳性率均符合国家要求,应对保育猪FMDV-O进行二次免疫。  相似文献   

19.
为评估猪口蹄疫(FMD)、猪瘟(CSF)、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HP-PRRS)疫苗不同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2014—2016年广西省百色市在原有"333法"免疫程序(即FMD、CSF、HP-PRRS疫苗先后间隔14 d免疫)的基础上,采用"332法"(即先用FMD和CSF疫苗同时在颈部两侧注射,间隔14 d后再用HP-PRRS疫苗注射)和"321法"(即将CSF和HP-PRRS疫苗混合为1针在颈部一侧注射,FMD疫苗单独在颈部另一侧注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应用ELISA方法检测FMD、CSF和HP-PRRS抗体,应用RT-PCR方法检测FMD、CSF和HP-PRRS病原,并统计分析生猪免疫密度、发病率、死亡率、抗体阳性率、病原阳性率、免疫副反应率等指标。结果显示:与"333法"免疫程序相比,"332法"和"321法"的HP-PRRS免疫密度和抗体阳性率显著提高(P0.05),HP-PRRS病原阳性率、生猪发病率、死亡率显著下降(P0.05);与"332法"免疫程序相比,"321法"的HP-PRRS免疫密度显著提高,病原阳性率以及生猪发病率、死亡率显著下降(P0.05)。结果表明:3种免疫程序的FMD、CSF免疫效果无显著差异,但HP-PRRS免疫效果差异显著;HP-PRRS免疫效果中,"332法"和"321法"均优于"333法",而"321法"又优于"332法"。因此,"321法"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当前云南省普洱市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2017—2018年在普洱市10个县(区)的490户散养户和71个规模场,采集2 035份猪血清样品,采用gE-ELISA方法进行猪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普洱市猪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平均阳性率为1.92%,其中规模场为2.26%,散养户为1.77%,种猪群为3.41%。数据统计分析发现:规模场和散养户的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冬春季节与其他季节、10月龄以上与以下的感染率差异均显著(P<0.05)。综上,目前普洱市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程度较轻,感染范围较小,但仍需加强防控,尤其是冬春季节和种猪群。本研究基本摸清了普洱市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状况、流行范围以及高发季节和高风险猪群,从而为当地猪伪狂犬病净化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