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吡喹酮片剂、阿苯达唑干混悬剂对高原型牦牛多头蚴病的治疗效果,确定最佳剂量和用药次数。[方法]应用吡喹酮片剂按35、70 mg/kg剂量口服、阿苯达唑干混悬剂按25、50 mg/kg剂量口服治疗牦牛多头蚴病。[结果]吡喹酮片剂两个剂量的治愈率分别为72.73%和91.67%;阿苯达唑干混悬剂两个剂量的治愈率分别为81.82%和83.33%。从吡喹酮片剂35 mg/kg的剂量组死亡的2头牛检出多头蚴8个,平均感染强度2.67个;从阿苯达唑干混悬剂25 mg/kg的剂量组死亡的1头牛检出脑多头蚴2.0个,平均感染强度2个。从阳性对照组死亡的10头牛检出脑多头蚴37个,平均感染强度3.7个。[结论]吡喹酮片剂70mg/kg剂量间隔5 d三次给药达高效,适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药物对高原型牦牛多头蚴病的治疗作用。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5~2016年同一牧场感染多头蚴病的高原型牦牛,共有48头,将其随机分为3组,I组、II组和阳性对照组,其中I组牦牛采用阿苯达唑干混悬剂治疗,II组牦牛采用吡喹酮片剂治疗,比较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I组的治愈率为81.3%,死亡率为6.3%,II组的治愈率为93.8%,死亡率为0,阳性对照组的治愈率为0,死亡率为100%,I组和II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阳性对照组的更优,II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I组的更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高原型牦牛多头蚴病具有良好的作用,能够提高治愈率,减少牦牛死亡,其中吡喹酮片剂的治疗效果比阿苯达唑干混悬剂的更好,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3.
牦牛脑多头蚴病药物治疗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丙硫咪唑和吡喹酮两种驱虫药物,采用"药物增量法"和"药物联合法"对24头具有明显临床症状的脑多头蚴病例牦牛进行不同剂量治疗试验.结果表明,吡喹酮增量法治疗后症状消失时间最短,为8.5 d;丙硫咪唑增量法有效率和治愈率均为100%,吡喹酮增量法的有效率80%,治愈率70%;丙硫咪唑和吡喹酮联合法的有效率67%,治愈率50%.对照组10头脑多头蚴病牦牛均在不同时间内死亡.  相似文献   

4.
脑多头蚴俗称"脑包虫",是多头带绦虫,又称多头多头绦虫的中绦期幼虫引起以神经症状为主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5.
牦牛多头蚴病是高寒牧区颇为常见的一种牦牛寄生虫病,其致死率高,又因本病为人畜共患病,不仅给畜牧业带来严重的损失,还危及人类健康,所以对本病必须予以重视.长期以来对本病的治疗仅限于手术摘除包囊,而手术治疗在生产中受到一定限制,很难在基层单位普及和推广.目前应用吡喹酮治疗本病的试验报道较多,但剂量效果各异,特别对牦牛多头蚴病的治疗报道甚少,为探讨对牦牛多头蚴病治疗的最佳剂量和用药次数,我们于2007年8月至10月在刚察县泉吉乡对30头感染多头蚴病案的牦牛做治疗试验.  相似文献   

6.
山羊脑多头蚴病(俗称脑包虫病)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寄生在山羊的脑内引起脑炎,脑膜炎及一系列神经症状,甚至死亡的严重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7.
多头蚴病俗称“脑包虫病”。是由多头带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所致的一种脑脊髓病。患畜主要是牛和羊,人也有被感染报道。久治地区牛多头蚴感染情况未见报道。为了掌握牛多头蚴病的感染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笔者在2001年3~5月对本县的400头幼年牛用随机抽样法进行调查。结果检出阳性牛13头,感染率3.25%,为本地区今后对牛多头蚴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本文所调查的牛均为久治县6个乡的400头2岁以内幼年牛。1.2 方法:从本县6个乡中随机抽样法抽10户,每户抽样2岁以内幼年牛40头,向畜主询问有无病史,用肉眼观察并用手触摸寄生部位,检出多头蚴病患畜。1.3 选4头症状典型的牛,按常规寄生虫学检查方法进行剖检。在患畜颅骨软化处,用外科解剖刀打开,仔细查找包囊,并计数登记,必要时注射器抽出囊内容物  相似文献   

8.
经调查从青海省班玛县1~2岁牦牛中发现有67头牦牛出现多头蚴的症状,经实验室检查、发病机理并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确诊为牛多头蚴病。应用磺胺嘧啶钠、复方吡喹酮注射液等药物治疗,除发病已久的13头牦牛死亡外,其余的牦牛痊愈。  相似文献   

9.
多头蚴病俗称脑包虫病,藏语叫"杂洛",民间称"转脑风",是由带科多头蚴属的脑多头蚴引起牛、羊的一种寄生虫病.发病畜主要是1周岁羊,1~3岁牛,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春季为高发季节.其特征是患畜体温升高,脉搏呼吸加快,甚至引起兴奋;患畜作转圈、前冲或后退运动;有时精神沉郁,长期躺卧,脱离畜群,本病死亡率很高.  相似文献   

10.
牛多头蚴病是青海省放牧地区十分常见的1类寄生虫疾病,该种疾病致死率极高,同时也是1种人畜共患病,不仅会给养殖产业造成严重危害,还会影响到农牧民的身体健康。长期以来,牦牛多头蚴病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摘除包囊,而由于手术治疗属于创伤性方法,主要用于中后期患病治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限制,很难普及推广。牦牛多头蚴病治疗过程中,科学选择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对治疗牦牛多头蚴病也具有很好的效果。本次主要就吡喹酮治疗牦牛多头蚴病的效果开展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1.
脑多头蚴病是由寄生于狗、狼等肉食动物小肠内的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牛、羊的脑部所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俗称"脑包虫病"。2012年10月中旬,一头留作种用的犊牦牛出现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至41℃、脉搏和呼吸加快等症状,并出现流涎、磨牙、斜视、头颈弯向一侧等神经症状,综合诊断为脑多头蚴病,对其进行了手术治疗,7d后患犊康复。  相似文献   

12.
史立军 《兽医导刊》2020,(8):204-204
脑多头蚴病为牛羊养殖期间多见易发的寄生虫疾病,具有发病高、治愈难、人畜共患等特点,此病危害大严重威胁养羊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着健康养殖、科学控病的要求,文章介绍脑多头蚴病,概述山羊脑多头蚴病的诊断要点,就临床用药建议作总结性论述,要点性知识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用药方法对高原型牦牛多头蚴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吡喹酮增量法、阿苯达唑增量法、吡喹酮和阿苯达唑联合法治疗牦牛多头蚴病。[结果]吡喹酮增量法试验组,症状消失的平均时间为8.25 d;有效率为80.9%,治愈率为72.7%;阿苯达唑增量法试验组,症状消失的平均时间为10.6 d,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90.9%;吡喹酮与阿苯达唑联合法组,症状消失的平均时间为12.43 d,有效率为80%,治愈率为60%。[结论]吡喹酮增量法疗效较其它组快;阿苯达唑增量法效果缓慢,但疗效较高;联合用药法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4.
侧脑室注射药物APL治疗羊多头蚴病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侧脑室注射药物APL治疗羊多头蚴病临床效果观察李吉明,张枋,马乐天,李存杰,程全福(宁夏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宁夏海原县畜牧兽医站)据近年调查资料反映,羊多头蚴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很多养羊地区有上升趋势,全国每年约有三百多万只羊患该病死亡,造成的经...  相似文献   

15.
<正>绵羊多头蚴病一般常见于羊脑补,也叫脑包虫病、属于常见的寄生虫病,多由带状绦虫的幼虫寄生所导致。笔者经过大量的实践调研和临床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对诊断和治疗绵羊蚴病提出了较为可行的一种方法,并从中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案用来根治绵羊多头蚴病。1病因分析羊脑包虫病发生的背景与现在的养殖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今的羊养殖大多是放牧散养,而且畜主都有养狗的习惯,因此导致了羊脑包虫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有关资料统  相似文献   

16.
牛多头蚴是我国牦牛饲养地区常见体内寄生虫疾病,发病率和致死率都比较高,同时还会严重威胁到牛群健康,给畜牧业发展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长期以来牦牛多头蚴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摘除包囊的方法治疗,但是手术治疗方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会受到一定限制,很难推广和应用。而吡喹酮作为一种驱虫药物在治疗牦牛多头蚴方面有着不错的治疗效果。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吡喹酮治疗牦牛多头蚴的疗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羊多头蚴病是由多头绦虫的中绦期幼虫寄生于羊的脑部和脊髓所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俗称羊脑包虫病.它严重危害绵山羊,特别是2岁以下的绵羊. 近年来,四川省美姑县羊脑包虫病发病率较高,影响了养羊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羊的多头蚴病又叫脑包虫病,俗称"转窝风"我国牧区广泛存在。近些年来,由于犬养殖数量的增加,特别是在农村,犬大部分都是散养,而人们对犬的驱虫意识又不强,致使犬的绦虫感染率很高同时也造成羊多头蚴的感染率大大升高,对农村的养羊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本人在多年的临床治疗中,诊治了数百例羊脑包虫病,现把自己的体会总结出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多头蚴病俗称脑包虫病,是由多头绦虫的蚴虫寄生于牛、羊脑(偶尔也寄生于延脑和脊髓)中所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主要侵害2岁龄以内的绵羊和犊牛。多头蚴外观为豌豆大到鸡蛋大小不等的囊包,囊膜半透明,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内膜上长出如同菜花状的很多白色头节。1症状在慢性病例中,可观察到病畜运动失调及特殊的转圈运动。寄生在大脑半球时,病畜精神萎靡、喜卧地,有的意识消失,向病侧作周圈运动;寄生在大脑额叶、颞叶时,病羊低头前奔,顶住其他物体不动,侧视发生障碍,瞳孔反射消失,向患侧作强迫运动,多头蚴越大转圈越小;寄生在大脑枕叶时,表现为运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