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麦克马斯特计数法调查福州动物园17种62头(只)草食动物消化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调查内容包括寄生虫的种类、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利用驱虫前后感染强度对比观察驱虫效果。结果:草食动物以土源性寄生虫感染为主;17种草食动物中,11种动物感染14种寄生虫,总感染率64.7%;感染强度最高为长颈鹿圆线虫,感染强度为4 050个/g,其次是骆驼鞭虫,感染强度为1650个/g,第三是角马肝片吸虫,感染强度为1 296个/g;驱虫试验表明,丙硫苯咪唑8~10 mg/kg,甲苯咪唑5~10 mg/kg对草食动物线虫虫卵转阴率达100%,三氯苯达唑5~10 mg/kg对角马肝片吸虫的驱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通过饱和盐水漂浮法和斯陶尔氏法对来自成都的A、B和C三个马术运动俱乐部的101份马匹粪样进行寄生虫检测,为赛马饲养管理者制定驱虫方案和检验驱虫效果提供重要参考。结果显示,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82.18%(83/101),3家俱乐部均检出圆线虫、马副蛔虫2种虫卵,混合感染率为14.85%(15/101)。圆线虫感染率为81.19%(82/101),每克虫卵数(EPG)为300个;马副蛔虫感染率为15.84%(16/101),EPG为555个。圆线虫在各年龄段的赛马均有分布,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检出马副蛔虫的马匹多为幼龄马且多处于圆线虫和马副蛔虫混合感染的状态。结果表明,3家马术俱乐部马匹的寄生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表现出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
为调查福州动物园圈养鸟类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集16种禽类31份粪便样品,应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自然水洗沉淀法收集虫卵,麦克斯特计数法对采集的粪便样本进行虫卵测定。检查结果显示,寄生虫感染阳性样品数有23份,占样品总数的74%。总共检出6种寄生虫感染,按感染例数从大到小排序为:球虫(9例)、吸虫(7例)、绦虫(6例)、线虫(5例)、鞭虫(4例)、纤毛虫(3例)。感染寄生虫的禽类中,孔雀的感染强度最高,EPG为9 150个/g;其次是巨嘴鸟,EPG为4 500个/g;第三是东方白鹳,EPG为3 300个/g。其他鸟类的EPG分布在0~2 100个/g。该调查结果为福州动物园圈养鸟类寄生虫病的防治以及制定科学的驱虫程序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动物园圈养蛇类寄生虫病感染情况备受关注。本试验旨在了解福州动物园圈养蛇类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寄生虫感染的种类和程度,为建立科学的防治方法和驱虫程序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和自然水洗沉淀法收集虫卵,运用麦克马斯特计数方法对9种蛇类14条蛇共计20份粪便样本进行调查。寄生虫总感染率为100%(9/9),寄生虫种类为蛔虫、鞭虫、球虫、类圆线虫,其中以蛔虫的感染最为严重,此外,还从红尾蟒粪便中检查到螨虫幼虫。感染寄生虫的蛇类中,花岗岩蟒感染强度最高,蛔虫卵EPG为7650个/g;其次是黄金蟒蛔虫卵EPG为7500个/g;第三王锦蛇蛔虫卵EPG为3000个/g,鞭虫卵EPG为600个/g;其它虫卵EPG大多分布在25-1500个/g。  相似文献   

5.
应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麦克马斯特法对郑州动物园猞猁等11种48头(只)肉、杂食动物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随后对寄生虫阳性动物进行治疗。结果表明:48头(只)肉、杂食动物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率高达52%,但除1只雄性猞猁感染强度较大外,绝大多数阳性动物感染强度较小。用甲苯咪唑按5mg/kg体重的剂量随食物经口一次投服,用药5 d后检查粪样,虫卵完全转阴。试验结果证明该药对猞猁消化道线虫具有良好的驱除效果。  相似文献   

6.
福州动物园圈养野生动物人兽共患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州动物园中57种哺乳动物人兽共患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通过麦氏计数法、麦氏改良计数法和改良凝集试验(MAT)检查野生动物消化道寄生虫和弓形虫的感染情况。结果:24种动物感染人兽共患寄生虫,涵盖了线虫、绦虫、吸虫和原虫4大类。其中感染强度最高为猞猁曼氏迭宫绦虫,每克粪便虫卵数(EPG)为45 710;其次为猞猁犬弓蛔虫,EPG为26 740。12种(21只)哺乳动物感染弓形虫,运用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可溶性粉对感染较为严重的9只动物进行治疗,有效率为55.56%,抗体转阴率为11.11%。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新疆普氏野马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及内外通灭(伊维菌素预混剂)对普氏野马消化道寄生虫的驱虫情况,试验于2018年1月份对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的65匹野马进行了冬季驱虫试验;试验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65匹普氏野马进行了驱虫前后检查,分析其感染率以及跟踪检查给药后的驱虫率,并通过虫卵计数法(麦克马斯特氏法)分析其感染强度。结果表明:在采集的65份新鲜粪样中,含有消化道线虫虫卵的样品共54份,感染率为83%(54/65);初步检查出的虫卵包括马圆线虫、马副蛔虫、细颈三齿线虫和毛细线虫4种。其中马副蛔虫的感染率最高,为71%(46/65),两种虫种(马副蛔虫、毛细线虫)混合感染率达到43%,每克粪便虫卵数(EPG)为800~2 300个,三种虫种(毛细线虫、马副蛔虫、马圆线虫)混合感染率为17%,EPG为400~1 200个。驱虫后的65份样品,虫卵转阴率达到77%(50/65);虫卵减少率达到95%。说明内外通灭对普氏野马消化道寄生虫具有较好的驱虫作用。  相似文献   

8.
伊犁河谷马匹感染消化道寄生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放牧式饲养条件下的马匹感染消化道寄生虫种类、感染率、感染强度及其流行病学因素,通过病原学常规检查方法对2012年11月—2013年11月伊犁河谷区域放牧马匹进行1年的定点观察、调查试验。结果显示:在采集的534份样品中476份为阳性,消化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89.1%,其主要病原种类为马圆线虫,毛线虫,马副蛔虫,球虫,细颈三齿线虫等。阳性病例的感染强度(EPG)为400~1 700个/g不等,尤其是马圆线虫和毛线虫感染率较高;以上消化道寄生虫在春、夏、秋、冬四季均能感染马匹,其四季平均感染率分别为84.8%、96.6%、95.0%和74.7%,其中马副蛔虫在5月份感染率最高为74.0%(37/50),而在10月份其感染率略低0.61%(4/66);毛线虫在10月份感染达高峰为98.48%(65/66),而在4月份其感染率略低46%(23/50)。该地区各虫体感染率与季节有显著关系,细颈线虫在夏季感染率有显著差异(P0.05);马圆线虫和毛线虫在夏秋与春冬两季感染率有显著差异(P0.05);马副蛔虫春季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三季(P0.05);球虫在各季节感染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0.05)。建议:每年2次对马匹进行驱虫并在6—7月进行针对性驱虫。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福州动物园杂食动物寄生虫感染情况,采集8种杂食动物粪样20份,经麦克马斯特漂浮法检验发现3种杂食动物感染寄生虫种类8种,分别是棕熊感染线虫、蛔虫2种寄生虫;小熊猫感染贝蛔虫、类圆线虫和短膜壳绦虫3种寄生虫;豪猪感染蛲虫、鞭虫和球虫3种寄生虫。杂食动物寄生虫总感染率为37.5%(3/8),感染强度最高者为小熊猫贝蛔虫卵,高达12 210个/g。福州动物园杂食动物大多成群饲养,感染寄生虫的动物多属于寄生虫混合感染,驱虫工作难度大。  相似文献   

10.
对呼和浩特地区舍饲肉羊体内消化道线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EPG)进行了调查,2006年3、4月测定了在舍饲肉羊体内消化道线虫虫卵数量,找出了其变化规律。结果显示:①捻转血矛线虫的平均感染率为93.85%,平均感染强度为277个/g。与其它消化道线虫比较,捻转血矛线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EPG)占有绝对优势;②消化道线虫卵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EPG)随温度、湿度的升高而显著升高。影响消化道线虫虫卵发育的两个关键因素是温度和湿度。  相似文献   

11.
为调查福建地区圈养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本研究采集福州动物园和龙岩梅花山华南虎繁育研究所动物粪便样品共70份(包含28种动物种类),采用Mini-Flotac检测方法对粪便样品进行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测,同时采用基于SSU rRNA序列的PCR扩增方法对粪便样品进行芽囊原虫检测,并对获得的阳性分离株进行基因亚型分析。Mini-Flotac检测结果显示,70份样品中寄生虫阳性粪便为42份,总感染率为60.00%,感染强度(EPG或OPG值)范围为100~34 800。PCR扩增结果显示,70份样品中共检测到芽囊原虫阳性分离株10个,感染率为14.3%(10/70),阳性样品分别为猕猴、赤猴、孔雀粪便样品各1份以及梅花鹿源样品7份;进一步的基因亚型分析结果显示,扩增的10份芽囊原虫阳性样品来源于5个基因亚型,分别为ST1(1)、ST3(1)、ST6(1)、ST10(6)及ST14(1),其中ST1、ST3和ST6为人兽共患亚型,ST10和ST14为动物特异性亚型,且ST10在梅花鹿中感染普遍。研究结果提示福建圈养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较严重,且存在人兽共患基因亚型芽囊原虫风险。研究结果为福建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粪便直接涂片、浮聚和麦克马斯特法,对采自广州市番禺区欢乐鸟场的17种共183个鹦鹉粪便样品进行了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反感染强度调查。先后进行了两次采样,检查结果显示:该鸟场养殖的鹦鹉总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38.3%。其中吸虫感染比较普遍,感染率达19.1%,其次是绦虫,感染率为10.4%o,线虫和原生动物的感染率分别为9.3%和5.5%。感染强度EPG值随寄生虫和鹦鹉种的不同,在300到2400之间不等。调查中没有发现球虫感染,鉴于调查结果建议对鸟场阳性感染鹦鹉进行针对性驱虫。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陕南白山羊寄生虫感染率、感染强度,以及不同剂量氯氰碘柳胺钠驱除陕南白山羊体内寄生虫效果,笔者选择不同地域陕南白山羊进行了驱虫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0.005 g/kg·bw用量即能达到驱虫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用饱和盐水浮聚法对60只云岭峻王黑山羊筛选肠道线虫感染者,共发现8种消化道线虫,分别是捻转血矛线虫、奥斯特线虫、古柏线虫、马歇尔线虫、仰口线虫、毛圆线虫、食道口线虫、夏伯特线虫,它们的感染率分别为100%、100%、100%、71.67%、86.67%、22.33%、100%、90%;体外寄生虫有软蜱和疥螨,感染率为100%和85%.从中选30只感染寄生虫的阳性山羊,分别用左旋咪唑片剂和伊维菌素注射液进行驱虫试验,间隔7 d重复用药一次.结果表明:左旋咪唑组消化道线虫的虫卵减少率平均为84.63%,对体外寄生虫无效;伊维菌素组消化道线虫的虫卵减少率平均为99%,体外寄生虫软蜱的感染率下降为13.33%,疥螨的感染率下降为3.33%;在增重上,左旋咪唑组平均日增重为48.89 g,伊维菌素组平均日增重为72.22 g,比左旋咪唑组提高47.72%;即伊维菌素注射液驱虫效果明显优于左旋咪唑片剂驱虫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昭苏马夏秋季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研究采用寄生虫病原学常规检查方法对昭苏县军马场、马繁育中心及部分牧户的70匹马进行了消化道寄生虫感染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昭苏马夏秋季感染消化道寄生虫有7种,包括马圆形线虫、马副蛔虫、毛线虫、三齿线虫、马尖尾线虫、韦氏类圆线虫、球虫等,感染率分别为83.17%、74.87%、25.63%、7.48%、5.78%、5.12%、4.02%,且多为混合感染;虫卵感染强度(EPG)在8月份达到最高,每克粪便含虫卵数高达394个,说明8月份为驱虫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伊犁周边地区羊球虫感染动态,笔者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和新麦克马斯特氏法(EPG),对伊犁周边地区部分羊场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感染动态调查。结果显示,羊球虫3月平均感染率为75%,4月平均感染率为55%,5月平均感染率为37%。羊感染的球虫种类主要有小型艾美耳球虫(E.parva)、苍白艾美耳球虫(E.pallida)、雅氏艾美耳球虫(E.ninaekohlyakimovae)、错乱艾美耳球虫(E.intricata)4种。调查表明,伊犁周边地区羊的球虫平均感染率为55.66%,最高感染强度为9500个/g粪(EPG)。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野生动物园动物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自然沉淀法对安徽某野生动物园19种野生动物71份新鲜粪样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寄生虫总感染率为22.5%;共检获7种寄生虫,其中狮弓蛔虫、毛圆线虫、古柏线虫、毛首线虫、莫尼茨绦虫、结肠小袋虫和球虫的感染率分别为4.2%、8.5%、11.3%、4.2%、4.2%、5.6%和5.6%;梅花鹿等草食动物、小熊猫等杂食动物和非洲狮等肉食动物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36.7%、13.3%和11.5%,其中草食动物寄生虫感染较为普遍,应加强草食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实验小鼠和实验兔是各高校和科研单位常见且常使用的实验教学动物,为了解实验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自郑州某高校实验中心实验小鼠和实验兔粪便样本122份(实验小鼠112份,实验兔10份),采用卢戈氏碘液法和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并镜检观察。结果显示: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41.80%(51/122),检出3种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阿米巴原虫23.77%(29/122)、球虫15.57%(19/122)和蠕形住肠线虫9.02%(11/122)。实验兔肠道寄生虫感染率70.00%(7/10),高于实验小鼠的肠道寄生虫感染率38.39%(43/112),实验小鼠感染的优势虫种为阿米巴原虫,实验兔感染的优势虫种为球虫。调查结果表明:实验小鼠、实验兔都有携带寄生虫的风险,实验动物的原饲养单位要加强饲养管理和提高质量,为保障实验的有效性,科研人员要了解和掌握所采购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贵阳市猪场的寄生虫感染情况,采集7个规模化养猪场临床健康猪的新鲜血液、粪便和皮屑各350份,分别应用血推片法、饱和盐水漂浮法及沉淀法,检测附红细胞体、消化道和体表寄生虫。检测结果显示:附红细胞体病的感染率达59.14%(207/350);消化道寄生虫主要为蛔虫,感染率为27.71%(97/350);体表寄生虫主要为猪疥螨,感染率为23.71%(83/350)。感染猪经贝尼尔、驱虫净和伊维菌素治疗后,复查显示消化道和体表寄生虫治愈率均分别达100%(97/97)和100%(83/83),效果良好;而附红细胞体治愈率也可达73.42%(152/207),效果较好,表明上述药物可以用于临床健康规模化养猪场猪群的寄生虫病防治。  相似文献   

20.
张莹 《中国动物检疫》2022,39(11):12-16
为了解福建省宁化县山羊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自然沉淀法和麦克马斯特氏法,对采自宁化县8个乡镇16个羊场户的260份山羊粪便样品进行肠道寄生虫检查。结果显示:在8个场户的78份粪便样品中检出寄生虫虫卵或卵囊,平均场户寄生虫感染率为50.0%(8/16),个体寄生虫感染率为30.0%(78/260);检出线虫、球虫、吸虫3类寄生虫虫卵或卵囊,其中线虫个体感染率最高,为16.5%(43/260),虫卵数(EPG)为400~4 000,吸虫次之,为14.2%(37/260),EPG为500~1 000,球虫最低,为11.9%(31/260),卵囊数(OPG)为400~1 400,不同种类寄生虫个体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单一寄生虫感染占比为55.1%(43/78),混合感染占比为44.9%(35/78);水茜镇、曹坊镇、泉上镇个体感染率较高,均在80%以上,与其他乡镇差异显著(P≤0.05);放牧饲养场户的场群感染率为61.5%,个体感染率为60.9%,而舍饲场户均为0,不同饲养方式场户间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1岁以下山羊个体感染率为45.6%,1~2岁为28.6%,2岁以上为15.1%,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显著(P≤0.05);山羊未驱虫场户个体感染率为92.2%,已驱虫场户为14.8%,差异显著(P≤0.05),其中使用多种驱虫药的山羊群个体感染率为2.5%,而使用1~2种驱虫药的为27.9%~42.3%,差异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宁化县山羊群中存在线虫、吸虫、球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感染,且以线虫感染为主;部分乡镇感染率高;放牧山羊及幼龄山羊感染较为严重;多种驱虫药联合使用的山羊群驱虫效果更佳。本调查结果为宁化县山羊肠道寄生虫病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提示养殖场户和主管部门通过改进饲养模式,制定科学驱虫方案,加强饲养管理和清洁消毒及联合用药等综合措施,可有效防控山羊肠道寄生虫病,提高山羊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