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危害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3~12周龄雏鸡的免疫器官一法氏囊,在孵化后3~6周,当法氏囊生长成熟时,此时鸡群极易感染病毒.该病不但会使感染鸡致病死亡,生产性能下降,而且还会引起免疫抑制和免疫缺陷,导致其他疫苗免疫失败,因而常继发和混合感染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2.
曹永长  毕英佐 《动物保健》2009,(7):14-16,3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3~12周龄雏鸡的免疫器官-法氏囊,在孵化后3~6周,当法氏囊生长成熟时,此时鸡群极易感染病毒。该病不但会使感染鸡致病死亡,生产性能下降,而且还会引起免疫抑制和免疫缺陷,导致其他疫苗免疫失败,因而常继发和混合感染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3.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高度接触性雏鸡免疫抑制疾病,主要引起3~12周龄的雏鸡和青年鸡发病。该病的危害性主要在于造成鸡只直接损伤或感染,雏鸡严重免疫抑制,对其它病的疫病易感性增强,疫苗免疫失败。目前商  相似文献   

4.
<正>传染性法氏囊病也称传染性囊病或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幼鸡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由呼肠弧病毒引起发病,只感染鸡,多侵害3-6周龄的雏鸡,小鸡在0-6周龄时,主要靠法氏囊对疫苗病毒产生免疫抗体,如果鸡感染了法氏囊病毒,那么就使鸡失去了免疫的一道屏障,从而会引起一系列疾病的感染。1病史某肉鸡养殖户,饲养肉鸡7000只,38日龄就诊时值7月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突然发病、排白色稀便、肌肉出血、法氏囊肿胀、坏死或萎缩为特征的雏鸡的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本病主要感染雏鸡,在感染后对法氏囊造成的损伤严重,法氏囊作为中枢免疫器官,会影响到B细胞的产生,从而使得抗体产生受到影响,使得病鸡出现免疫抑制的情况.这样就会造成鸡群对其他疾病的易...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法氏囊是禽类动物特有的免疫器官,该种病毒主要侵害法氏囊,鸡群受到危害后,机体免疫力受到影响,会对其它疾病产生免疫抑制,降低其它疫苗免疫应答水平,严重的还会导致多种疾病同时发生,给鸡养殖产业造成严重危害。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一起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和防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3-12周龄鸡的免疫器官,当法氏囊生长成熟,这时鸡最容易感染该病毒。这种疾病不仅会导致感染鸡的死亡,生产性能下降,而且还导致免疫抑制和免疫缺陷,致使其它疫苗免疫失效。近年来,相关部门已经加强了对该病的预防和控制,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仍然是严重威胁家禽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兽医学报》2017,(4):762-767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该病多见于雏鸡,感染雏鸡常见免疫器官萎缩,法氏囊损伤并诱导机体严重的免疫抑制,致使被感染鸡易受2次感染或免疫失败,给禽业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现首先简要分析了传染性法氏囊病不同毒株基因组序列间的同源性与进化性关系,并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编码序列的microRNA靶位点进行了预测,其次探讨了microRNA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之间的调控关系,最后对microRNA在传染性法氏囊病防制中的可能应用进行展望,以期为深入研究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子调控机制和防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最早在美国特拉华州的甘保罗镇发现,又称甘保罗病。我国于1979年发现该病。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侵害雏鸡和成年鸡的法氏囊等免疫器官,破坏法氏囊产生B淋巴细胞,导致鸡体液免疫能力下降,使鸡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对ND、IB等疫苗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容易感染其他疾病,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中药和卵黄抗体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脾脏及法氏囊相对重量的影响祝建新朱印生(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南昌330006)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主要侵害法氏囊这一免疫器官的疾病。有报道表明,雏鸡感染该病病毒(IBDV)后,法氏囊初期重量增加(肿胀)、...  相似文献   

11.
孙军 《吉林畜牧兽医》2010,31(12):28-29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雏鸡。本病特征:发病率高,病程短,鸡感染后导致免疫抑制,可以继发多种疾病或疫苗免疫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病毒引起15日龄以内雏鸡和育成鸡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该病主要是破坏鸡法氏囊淋巴细胞,使鸡的免疫机能发生障碍,体液免疫受剑抑制,本病除造成死亡外,主要增加了其它传染瘸易感性,易造成合并感染。该病发病率较高,特别是肉仔鸡,发病率最高,死亡率可高达30%。  相似文献   

13.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病程短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因其是一种免疫抑制病,雏鸡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后往往易激发或混合感染其它一种或多种疫病,从而进一步加大治疗难度和危害程度。1临床症状1.1鸡传染性法氏囊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临床症状病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饮欲增加,缩颈呆立,畏寒怕冷,羽毛脏乱蓬松,鸡冠苍白,冠后羽毛逆立,鼻液增多,呼吸困难;肛门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最后极度衰竭,脱水而死。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危害雏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以突然发病、病程短、发病率高为特点,雏鸡早期感染本病会引起严重的长期免疫抑制。免疫抑制可使鸡体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容易引起并发大肠杆菌感染等疾病,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一种重要疾病。现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雏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疫病。该病主要侵害雏鸡的免疫器官法氏囊,当法氏囊发育成熟时极易感染病毒,在感染法氏囊病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青年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腔上囊炎、甘保罗病等,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疾病.然而,又因为多数雏鸡是在母源抗体水平甚高的日龄被感染的,所以病毒感染使机体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引起免疫抑制,造成机体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降低,引起多种疾病继发感染.本文就一起罗曼商品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治过程及防制方法进行阐述,并对发病原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鸡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的病毒病。主要侵害雏鸡及幼龄鸡,引起法氏囊先水肿黄色化,然后迅速萎缩的特征性变化,使法氏囊内未成熟的B淋巴细胞不能产生免疫球蛋白,导致体液免疫不全或被抑制。致使以后的免疫失败或更容易感染其它传染疾病。新疆某鸡场,1985年12月下旬以后,孵出的雏鸡突然出现呼吸道症状,传播很快,拉白色粪便,少数病雏自啄肛门,每批均有高峰式的死亡曲线。8批雏鸡平均死亡率为  相似文献   

18.
《广东饲料》2021,30(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雏鸡发生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雏鸡感染该病后,出现腹泻,排出白色黏稠样稀便或水样稀便,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机体出现免疫机能障碍,干扰鸡群疫苗的免疫效果,严重威胁养鸡业健康发展,养鸡场务必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控。  相似文献   

19.
一、法氏囊病的特性及症状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经常传染给50日龄以内雏鸡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世界上大多数主要的养鸡地区已发现此病。因为法氏囊病病毒对某些消毒剂和卫生措施有抵抗力,所以鸡场一旦发生此病,就会继续存在相当长的时期。鸡只感染法氏囊病病毒,就会出现两种类型的症状:第一种是典型的法氏囊病,常发生在3—6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家禽养殖数量的不断增加,疾病也越来越多。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法氏囊病毒主要感染雏鸡,在自然情况下2~15周发病,以3~6周龄多发,其中4周龄最易感染。肉鸡的育雏期为4周,蛋鸡的育雏期为6周,都在法氏囊病易感周龄内,所以育雏期要重点做好法氏囊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