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牛的寒泻证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一般在冬季、早春、晚秋较多见。其病因:空腹误饮冷水太多,或过食冰冻草料,损伤脾阳,脾胃运化失职,清浊不分,水液下注大肠成泻;夜露风霜、久卧湿地、阴雨苦淋,寒湿之邪内传脾胃;过服凉药损伤胃肠。临床上常见的小肠寒泻、寒湿困脾泻、大肠寒泻等症,其病位虽不相同,但病机都是寒湿内伤脾胃致泻,故统称寒泻证。治宜祛寒逐湿,健脾止泻。笔者用自拟的“阳蔼根散”治疗猪牛寒泻98例,疗效显著,现作报道,敬请验证指教。  相似文献   

2.
<正>家畜腹泻统称拉稀,是因肠道功能失调引起的一种常见症候,特点为排粪次数增多,粪便稀软如水。此病病因比较复杂,临床症候也不一致。一般分为寒泻,热泻,脾虚泻,肾虚泻,积滞泻,肺热下移大肠泻。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严重影响家畜的生产性能,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寒泻:如因外感寒邪,内伤阴冷以致寒湿之邪由表入里传之于脾,脾传于胃而入肠,停而不散,滞而不行,水谷不化,水液不能渗入膀胱,而随大便排出。或久渴失饮,空肠误饮冷水  相似文献   

3.
胃寒腹痛是阴冷刺激胃肠、消化机能受阻、食积气滞的一种疾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发作无明显季节性,发病急若治疗不及时致使寒凝气滞,最后导致死亡.慢性发作多因久食霜冻草料或过饮寒冷凉水,若遇风冷袭,内外合邪则可发病,多在深秋或初春之机,特别是平时体质衰弱之马属动物发病较多,临床上以慢性病多见.笔者共治疗该病13例,治愈率达100%.  相似文献   

4.
拉稀是一种症状,系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水样大便的一类病症。本病病原比较复杂,涉及肠道中许多细菌、病毒等。根据发病原因,受病脏腑和症候表现的不同,临床上常分为寒泻、热泻、暑泻、虚泻及伤食泻。 1 病因病理 引起拉稀的原因很多,但拉稀的形成,是以湿盛与脾胃功能障碍为主要病机,其病变常在脾胃和大小肠。 2 辩证施治 2.1 寒泻 多由胃和肠的消化功能素虚,过食冰冻饲料,空肠过饮冷水,以及饮水不均匀或过服寒凉药物,损伤脾胃,致使脏冷气虚,清浊不分,下注大肠或风寒外袭,夜露风霜,久卧湿地,阴雨苦淋,以到寒湿之邪,由表入里,传于脾胃或寒邪直冲脾胃,损伤中阳,以致运化失常,水草不化,清浊不分,随大便排出而拉稀从而发生疾患。症状为发病较急,大便泻下稀薄或泻粪如水,气味异臭,肠呜如雷或有腹痛,小便清短,  相似文献   

5.
牛的气滞臌胀在兽医临床上比较常见,尤其是农忙季节和饲料更换期更为多见。为正确诊断和治疗本病,笔者1992年以来,在兽医临床上对收治26例患有气滞臌胀的耕牛,经临床症状观察及治疗方法的探讨,有24例痊愈,治愈率达92.3%,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病因分析饮食伤胃,如采食易发酵的饲料以及采食不易消化、有毒、变质饲料和采食过多。劳役过度使脾胃损伤,形成本虚标实之证。感受外邪,外感六淫之邪,传入脏腑,影响脾胃之机,造成气滞臌胀。2临床症状患牛肚腹臌胀,左肷部最明显,按压有弹性,叩诊如鼓,反刍停止,食欲废绝,回头顾腹,骚动不安,气促…  相似文献   

6.
马属动物胃肠炎,中兽医学称“肠癀症”,是一种常见多发性疾病,临床上分为急肠癌和慢肠癀,属于热性病。其病因,一是由外感暑湿之气,二是料伤结热所引起。1外感暑温型肠癀1.1病因家畜劳作于炎热的气候环境下,加以劳役过急,且时间过长,劳役过程中家畜气促喘粗,气出不及,热邪壅于肺经,下注于大肠;外热侵入体内,致使口渴难当,过饮冷水或田间、路边、沟塘不洁之水,以致冷热相激,或两邪相侵,阴阳不和,湿热聚于大肠,发生泄泻。1.2症状突然发病,高热,汗出,神昏如醉,口干舌红,苔黄腻;鼻孔开张如喇叭状,呼吸迫促;口渴贪…  相似文献   

7.
正马骡驴大肠湿热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肠炎,急慢性细菌性痢疾、细菌性食物中毒等症。1病因湿热侵袭大肠,壅阻气机,气血受阻,致使传导失职,清浊不分,热炽气滞,出现腹痛、起卧,里急后重,湿型之邪伤害气血出现,浓血下痢疾,肛门灼热,尿液短赤,苔黄腻。热感伤津出现口干舌燥等现象。2治疗原则中医认为应清热燥湿,凉血解毒调气、行血。现代医学采  相似文献   

8.
血粪,又称便血,是指粪便带血.临床上常有近血和远血之分.若先血后便,血色鲜红者称为近血,而先便后血,血色暗红者称为远血.近血者表示病变多在直肠成肛门部位;远血者表示病多在小肠或胃. 1病因病理 外感风热,肺受邪灼,下移大肠,热伤肠络,血溢脉外,瘀阻肠中;或因饮秽浊不洁之水,误食腐败霉烂草料,致使热毒积于胃肠,热盛则迫血妄行,使血离经络,随粪而下. 劳役过度,饲养不调,致使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血不归经,下注大肠,而成其患.  相似文献   

9.
几年来,我们在治疗猪病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猪的多种热性病,在病程经过的后期多出现里热燥实、粪干燥结、排粪困难等症。继而出现口干舌燥,口渴欲饮,精神不振,低头弓腰,食欲锐减或废绝,以及尾下垂等一系列神经性胃肠机能减退,津液亏损症状。随着病势继续发展,乃至排粪停止,肠内容物蓄积,阻塞不通,由于肠道微生物的作用,使之发酵产气,腹内压升高,压迫膈肌及影响心肺机能活动,导致呼吸困难,血液循环障碍等出现。在  相似文献   

10.
<正>胃寒胀是阴冷刺激胃肠,消化机能受阻,食积气滞的一种疾患。临床上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发作无明显的季节性,只要寒邪侵袭胃肠,就可发病,来势凶猛,若治疗不及时,致使寒凝气滞而引起死亡。慢性发作多因久食霜冻草料或过饮寒凉冷水,若遇风冷外袭,内外合邪,则可发病。一般发病季节,多在深秋和初春之季。特别是平素体质衰弱之牛发病者较多,临床上以慢性病例较多见。笔者就多年基层兽医工作经验,以及结合一些中医老方,就对该病的中医治疗与大家做一探讨,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牛的气滞臌胀在兽医临床上比较多见 ,尤其是农忙季节和饲料更换期更为多见。为正确诊断和治疗本病 ,笔者 1992年以来 ,在兽医临床上收治 2 6例患有气滞臌胀的耕牛 ,对其临床症状的观察及治疗方法的探讨 ,有 2 4例痊愈 ,治愈率达 92 .3%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病因分析1.1 饮食伤胃 ,如采食易发酵的饲料以及采食不易消化、有毒、变质饲料和采食过多。1.2 劳役过度使脾胃损伤 ,形成本虚标实之证。1.3 感受外邪 ,外感六淫之邪 ,传入脏腑 ,影响脾胃之气机 ,造成气滞臌胀。2 临床症状 患牛肚腹臌胀 ,左肷部最明显 ,按压有弹性 …  相似文献   

12.
<正>1方证方解葛根芩连汤出自《伤寒论》,用于治疗邪迫津液下泄而形成的协热下利证。本地历年春夏之季,小尾寒羊温热病(养殖户俗称"哼哼病")逢时必发,该病气分阶段,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热邪下移大肠可形成两种趋势,一种是肠腑热结,即热邪逼迫津液外渗汗从体表而出,导致大肠津亏而形成燥屎;另一种则是本文所谓肠热下利,即热邪逼迫津液下渗汗从肠道而出,导致水液与粪便相混而形成下利。临床表现为患羊身热,微喘,  相似文献   

13.
传统兽医治牛病,辨证用药首为先. 阳病须用阴药治,阴病依方阳药痊. 虚则补之实则泻,寒者热之热者寒, 正则扶之邪则祛,外感发热宜发汗. 牛羊同为反刍兽,胃肠积滞易发胀. 气胀常用破气药,枳实厚朴木丁香, 慢性气胀健脾胃,内服加味四君汤, 宿草不转宜通下,木香槟榔加硝黄①, 百叶干燥猪膏散,水胀宜用大戟方, 前胃弛缓油当归,六腑通畅畜健康.  相似文献   

14.
<正>动物胃肠卡他属于中兽医学"慢草"、"泄泻"的范围,以频繁泄泻、粪便稀薄,甚至泻出水样大便或带黏液的一种疾病。严重者可因失水而产生脱水症状。本病临床可分为寒湿型、湿热型、脾胃虚弱型、伤食型4种。本文重点介绍了牛胃肠卡他的中药疗法。1病因1.1过食冰冻饲料空肠过饮冷水,或风寒外袭,夜露风霜,久卧湿地,阴雨苦淋,寒湿之邪侵入脾胃而成本病。1.2暑月炎天,使役大过急行乘饥喂料,而又过  相似文献   

15.
牛球虫病是几种艾美尔球虫寄生在牛大肠的肠道上皮细胞内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原虫病。本文通过对牛球虫病的病原学、流行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疾病诊断进行阐述,并提出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泄泻也称溏泻或水泻,其特点是排粪次数增多,粪便稀薄带水.无脓血,无臭味。临床常见的家禽脾虚泄泻,是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清浊不分,胃肠阳气下陷,而呈泄泻之症。主要因外感六淫之邪,内伤脾胃,致使升降失调,腐熟水谷的功能发生障碍,水粪共走大肠而成该病,在临床上,笔者采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家禽脾虚泄泻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苍南县灵溪镇李某饲养白番鸭 1 0 0 0羽 ,平均体重 30 0~ 40 0 g。2 0 0 2年春末 ,突然发生程度不一的腹泻 ,采用 0 .2 %呋喃唑酮饮水治疗 ,用药后第 3d夜间病鸭死亡 85羽。第4d上午 ,又死亡 2 0羽。另在治疗期间又先后死亡 1 95羽 ,死亡率达 30 %左右。1 临床症状 病鸭精神萎顿、废食、饮欲增加、不断鸣叫 ,站立行走不稳、扭颈、头歪向一侧且左右不时旋转 ,倒地痉挛、震颤而死是该批病鸭最典型的症状。2 病理变化 对 8羽病死鸭剖检后发现口腔、嗉囊、腺胃及肌胃的内容物和粘膜染成黄色 ,小肠及大肠部分肠段出现充血、出血 ;肠道粘膜呈…  相似文献   

18.
"下法"是一种驱除病邪的重要治疗方法,凡病邪积聚于里而形成的里实症,原则上都可用下法,所以说下法专为里实症而设,主要用于胃肠积滞,火热内盛,水饮寒积等.前人有"表症为重者禁用,正气虚弱者慎用".笔者认为不然,在临床实践中得以广泛的应用,现就体会略谈如下,以便商榷.  相似文献   

19.
先师张友林曾从事兽医临床六十余年,医术精深,在痹证与闪伤方面,尤有心得。蠲痹行滞须活血化瘀张师本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医理,对筋骨脉络之病,在用搜风、逐寒、活络之品的同时,必用活血化瘀法,导邪外出。他治疗风、寒、湿三邪所引起的痹证,基本方剂是:当归尾30克、川芎20克、赤芍30克、桃仁15克、红花20克、牛膝20  相似文献   

20.
<正>痢疾是中医病症名,为急性肠道传染病之一。痢疾的临床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粪便多呈胶胨样,甚者大便脓血状为特点。主要致病原因是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不洁。病位在肠,与脾胃有密切关。病机为湿热、疫毒、寒湿结于肠腑,气血壅滞,脂膜血络受损,化为脓血,大肠传导失司,发为痢疾。在龙井市太阳村出现区域性、季节性、出血性为临床症状的黄牛痢疾发病。牛季节性出血性痢疾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急、传播较快、及时防治能够控制病情发展、不易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