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胎衣不下是母牛产后的一种常见病,一般母牛在分娩后,胎衣在12h内不能自然完全排出即可定为胎衣不下,据2015年调查,泾源县进口5500头黑安格斯母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平均达9%,给安格斯母牛繁育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了使母牛胎衣不下症得到有效治疗,开展了一系列防治措施,从营养、本土适应、饲养管理、饲草料调制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预防与治疗,使胎衣不下发病率降至1%,对于母牛产后的胎衣不下症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正>胎衣不下是母牛常见的产后疾病。母牛产后12小时至24小时仍未见胎衣完全排出,即为胎衣不下。据笔者所在乡镇统计,2014年以来,凉州区河东乡以河东村、五桥村等重点养牛村农户饲养的4500多头母牛产犊后,有945头发生了胎衣不下,发病率达21%,治愈率达92%,给农户养牛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经兽医从业人员的  相似文献   

3.
胎衣不下是母牛常见的产后疾病。母牛产后12~24h仍未见胎衣完全排出,即为胎衣不下。2010年8月以来,据笔者在乡镇畜牧兽医站统计,凉州区永昌镇以羊桐村、下源村、和寨村等重点养牛村农户饲养的9 300多头母牛产犊后,有1 674头发生了胎衣不下,发病率达18%,治愈率达92%,给农户养牛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牛胎衣不下是指犊牛产出一定时间内胎衣不能完全排出的一种产科疾病,发病率高达20%~30%,对母牛危害极严重。本文基于笔者在基层多年的实践经验,从牛胎衣不下的病因、临床症状、预防、治疗方法等4方面进行概述,提出了中西医药物治疗结合手术剥离的全套治疗方案,对基层畜牧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牛胎衣不下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衣不下是母牛的常发病和多发病之一,滞留在子宫内的胎衣发生腐败分解,可引起子宫炎,影响母牛的发情及再次受孕,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探讨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目前养牛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奶牛胎衣不下的方案,成功治愈了多例胎衣不下的病例,为母牛胎衣不下的治  相似文献   

6.
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牡丹江市三道畜牧场1994-1997年1021头次分娩母牛的配种、产房及兽医记录的统计、分析,调查结果表明该场四年来,年平均胎衣不下发病率为20.86%;夏秋(5-10月)产犊的胎衣不下发病率略高于冬春季(11-4月)。经产母牛的胎衣不下发病率极显著高于初产母牛。从第六胎起胎衣不下发病率明显增高,产双胎时胎衣不下发病率极显著高于产单胎的母牛,单产的胎衣不下发病率显著高于足月分娩母牛,单产死胎的胎衣不下发病率最高。产死胎时胎衣不下发病率显著高于产活犊的母牛。上胎胎衣不下的母牛再次分娩时的胎衣不下发病率,显著高于上胎胎衣自落的母牛。在原床位或运动场上分娩时胎衣不下发病率亦显著高于产房分娩的母牛。  相似文献   

7.
对148头次奶牛分娩四年(2000~2003年)来的配种、产后及兽医记录胎衣不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年平均胎衣不下发病率达22.97%;夏秋(5~10月)产犊的胎衣不下发病率略高于冬春季(11~来年4月)。经产母牛的胎衣不下发病率极显著高于初产母牛。从母牛产犊的季节、胎次、胎数、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8.
一般母牛分娩后,胎衣在8~12小时内不能自然完全排出即可定为胎衣不下。胎衣不下可引起子宫内膜炎和子宫脱垂,导致产后发情延迟,配种受胎率降低,重度的可使病牛因败血症而死亡。笔者自1997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母牛胎衣不下10例,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胎衣不下是奶牛见的产科病。据国外资料报道,正常产母牛的胎衣不下率为11~30%。我场1995~1996年正常产犊母牛的胎衣不下率为17%。对胎衣不下的奶牛处理不当,易继发子宫肉膜炎,胎衣不下母牛的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有的达到80%,因而容易造成奶牛多次输精不妊,空怀天数延长,部分因长期不妊最终而被淘汰。我场对胎衣不下的奶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得到良好效果。93头统一治疗的胎衣不下母牛和93头胎衣正常脱落母牛的平均情期受胎率、空怀天数及受胎指数,对比差异不显著。胎衣不下母牛的平均情期受胎…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治牛胎衣不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将母牛产后12h胎衣尚未完全排出的称为胎衣不下,发病率高达40%~50%。胎衣不下极易继发产后疾病(如慢性子宫内膜炎、阴道炎等)的发生,常常导致母牛不育、不发情或习惯性流产,甚至危及母牛的生命,严重影响养牛业的发展。在几年来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方法,现介绍如下,谨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治疗数例奶牛胎衣不下病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1例奶牛胎衣不下继发子宫内膜炎的诊疗及体会介绍如下. 1 奶牛胎衣不下的危害 奶牛胎衣不下是指母牛在分娩12 h后胎衣全部或部分不能自行排出的一种常见的奶牛产科疾病,又称"胎衣滞留".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将云南省爱华镇胎衣不下发病率较高的牛群分为3组,分别采用外露胎盘加赘物、迟滞胎衣加赘物、胎衣不下再剥离3种方法预防和治疗母牛胎衣不下。试验结果显示,3个组的胎衣迟滞和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分别为:7.0%、23.4%、33.9%,2.5%、6.1%、14.2%;3个组中,胎衣不下的病牛均在分娩后36~48 h内手术剥离胎盘,治愈率均为100%。笔者认为胎盘加赘物提早预防可大幅降低胎衣不下的发病率,也能提高手术剥离胎盘的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中西结合治疗奶牛胎衣不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胎衣不下是指奶牛分娩后 ,胎衣在 1 2 h以内不能自然完全脱落的一种疾病。胎衣不下是奶牛最常见的产科病之一 ,发病率通常在 1 0 %~2 5 % [1,2 ]。该病处治不当时最易继发子宫感染等多种疾病 ,不少胎衣不下母牛因不孕而被淘汰 ,重度的可引起败血症 ,造成病牛死亡。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 ,采取中西结合综合治疗奶牛胎衣不下 1 0 7例 ,治愈 1 0 2例 ,治愈率 95 .33%。1 病因胎衣不下是由于母牛妊娠后期饲养管理不当 ,以及分娩时外界的不良因素刺激 ,母牛正常的内分泌活动、分娩节律和子宫收缩被扰乱在胎衣不下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通…  相似文献   

14.
母牛产后胎衣不下是母牛产后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生过胎衣不下的牛代谢病、乳腺炎、子宫炎等发病率也相应较高。现将母牛产后胎衣不下的诊治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奶牛胎衣不下是奶牛的一个常见病、易发病,一般母牛产后经过12h胎衣尚未完全自然排出即称为胎衣不下(也称胎盘滞留)。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一般在10%左右。个别牧场由于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可以高达40%以上。由于奶牛胎衣不下治疗不及  相似文献   

16.
胎衣不下是指奶牛分娩后,胎衣12h内不能自行脱落的一种疾病。胎衣不下是奶牛的主要产科疾病,其发病率通常在10%~25%。如治疗不当易诱发子宫内膜炎等疾病,重度的胎衣不下可引起败血症或造成母牛  相似文献   

17.
天祝白牦牛胎衣不下在兽医临床上比较少见,但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治疗时多采用手术剥离,但很难将胎衣完全剥离,往往引起子宫出血,继发子宫内膜炎、子宫积血等疾患,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天祝白牦牛胎衣不下症82例,治愈率达100%。  相似文献   

18.
奶牛胎衣不下是指奶牛分娩后,胎衣在12h以内不能自然安全脱落的一种疾病,胎衣不下是奶牛常见的产科病之一,发病率通常在10%~30%,该病处理不当时最易继发子宫感染等多种疾病,而不少胎衣不下母牛因不孕而被淘汰,重者可引起败血症,造成病牛死亡.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采取中西结合综合治疗奶牛胎衣不下82例,治愈80例,治愈率98%.  相似文献   

19.
<正>胎衣不下又称胎盘滞留,即母牛产犊后,在12 h内仍未见胎衣完全排出。胎衣不下是产后常见的产科病,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常会引起母牛产后子宫内膜炎、脓性感染、自体中毒等症状,如果治疗不当则会使母牛失去繁殖能力,甚至引起重度的败血症,造成母牛死亡。笔者在20年的兽医临床工作中,收治牛胎衣不下167例,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治愈164例,治愈率98.2%。现将治疗方法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母牛胎衣不下的原因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张掖市百万头肉牛基地母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达8.5%,其发病原因主要是饲养管理不良和某些产科疾病继发.采用加强饲养管理,中西药结果治疗等综合性防控措施,胎衣不下的发病率降至2.5%,治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