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茶业通报》2009,(2):83-83
日前,全国产茶大县安徽省歙县被农业部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近年来,歙县加快推进生态茶园基地建设,并围绕实施品质提升工程,开展农村茶叶初制厂清洁化改造,有效地提高了茶叶的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2.
茶叶是潜山县农业特色支柱产业,针对茶叶生产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建议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三品认证、清洁化加工及茶叶品牌建设等工作,实现茶产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3.
舒城县茶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城是中国绿茶出口基地、全国茶叶百强县。2010年被中国茶叶学会授予“中国名茶之乡”,2011年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全国重点产茶县”和“中国茶产业发展示范县”。2012年被省农委、安徽日报报业集团评为“安徽茶产业十强县”。“舒城小兰花”久负盛名,早在唐宋时期就被列为贡品,  相似文献   

4.
胡知佐 《茶业通报》2016,(3):111-113
冶溪镇为岳西县西南的农业大镇,也是岳西产茶大镇。目前存在着茶叶生产产品单一、茶叶生产加工能力不够、茶叶生产标准化程度低、茶叶品牌建设严重滞后等问题。本文针对冶溪镇加快高标准生态观光茶园基地建没、大力发展茶叶初精深加工、引导创建冶溪茶叶品牌、加快茶产业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强化茶产业技术眼务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湄潭是久负盛名的“黔北小江南”,又是远近闻名的“中国西部茶乡”,盛产优质烤烟、大米、茶叶、中药材等,先后被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委命名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县”、“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全国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县”、“全国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县”、“全国三绿工程示范基地县”及“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县”等一系“金字”招牌,后发优势日益凸显,为实现可持续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石台县是农业部《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中重点产茶县、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茶业是石台县农业支柱产业.本文通过对当前石台县硒茶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限制石台县硒茶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针对性的产业发展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十二五"以来,湄潭县坚持"五在茶"理念1,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全力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健康快速发展。在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和全县茶人的共同努力下,湄潭茶产业发展实现了在全国业界增比进位。湄潭是全国首批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中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特色产茶县。2011~2015年连续获"全国重点产茶县",2012年获"全国十大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2013年获"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  相似文献   

8.
陈建德 《茶业通报》2012,(4):166-168
岳西地处大别山腹地、皖西南边陲,平均海拔600m。岳西是全国名优茶商品生产基地县,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县,全国标准茶园创建示范点。该县茶叶资源得天独厚,茶产业是岳西最具特色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茶产业是海南的特色产业,也是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目前海南茶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海南茶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从建设茶叶生产基地,推广茶叶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提高产品研发和深加工能力,加强产业顶层规划设计,拓展省内、国内、国际销售市场网络5个方面提出了促进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霍山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是全国茶叶生产重点县,秦汉时期开始茶叶的种植。“霍山黄芽”起源于唐朝,是久负盛名的历史名茶。笔者针对霍山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做强基地生产提升质量安全,培育壮大茶叶龙头企业,加强茶叶品牌宣传,发展茶业新业态等思路,以期促进霍山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茶叶是西乡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十二五"以来,西乡县把发展茶叶作为兴县富民的主导产业来抓。呈现出基地规模在扩大,茶叶产量在增加,经济效益在提升,品牌建设在推进的良好局面。同时也面临着基地基础水平薄弱、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加工企业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与挑战。因此建议通过打造标准示范园,转变基地发展方式,和培育有机茶生产示范园、打造茶园管理机械化示范园等方法助力西乡茶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谢世荣 《茶业通报》2005,27(4):167-168
黄山市黄山区开展生态示范县建设以来,通过对全区茶园的科学规划,大力建设标准化茶叶生产基地,以无公害、有机茶开发为突破口,全面实现茶叶生产无公害化,并以此为依托择优扶强,培育加工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使黄山茶叶生产走上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为了认真实施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农业科技发展纲要》,农业部决定“十五”期间在全国组织开展科技兴农与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县建设活动,计划5年分3批共建设50个示范县。全国首批科教兴农与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县为15个,建设工作2003年年初已经启动。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说,建设示范县的目标是:要把示范县建成农业科学新技术和新成果的转化基地,通过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生态环境的建设,实现支柱农业的升级换代,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提供经验。(贾兰英)农业部将建设50…  相似文献   

14.
《科学种养》2012,(1):4-4
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创建工作开展6年来,共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农场)546个,示范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稳步提升,抽检合格率比创建前提高3到5个百分点,创建工作呈现出以点带面、辐射促进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5.
茶叶生产规模小、分散经营,市场抗风险能力弱,不利于茶园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不利于有机、绿色茶叶基地及新技术推广应用,不利于信息交流和品牌化经营,不适应现代茶业发展要求,严重制约茶产业发展。本文建议积极推进“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组建专业合作社、鼓励能人大户租赁或承包经营、培育茶叶市场和经纪人队伍,实行茶叶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胡善国 《茶业通报》2006,28(4):179-180
茶叶是祁门农业生产的一大经济支柱,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全县现有茶园9512hm2,2005年茶叶生产量3200t,总产值1.1亿元。2001年被国家林业部授予“中国红茶之乡”。2001年被列入“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2004年,全县9512hm2茶园全部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其中经欧盟BCS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茶基地面积712hm2。目前是安徽第一个全部通过无公害产地颁证,全面实施无公害茶生产的产茶大县。1祁门发展无公害茶产业的比较优势1.1生态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构成高产优质高效茶业的物质基础,祁门地处安徽省最南端,与…  相似文献   

17.
浅析了贵州茶叶加工业与国内外比较的现状、存在问题、茶叶产业发展优势和加工生产潜力,提出了贵州茶叶加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和主要措施,通过确立发展目标和规划,建立优势区域原料生产基地和地方特色茶产业,以达到加快发展贵州茶叶加工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黄仁彪 《茶业通报》2005,27(4):174-176
休宁县是全国较大的绿茶加工出口基地县,又是国家级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区和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休宁县流口地区的黄山市新安源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是休宁县重点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公司拥有固定资产3000余万元、年加工量6000t,销售总值8000余万元、利税400万元、出口创汇200多万美元,是安徽省绿茶生产加工重点骨干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把茶农组织起来成为必然选择,有必要成立一个组织,把农户、基地、龙头企业更加紧密地联合起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因此,黄山市新…  相似文献   

19.
本文立足江津区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适宜的土壤资源及气候优势,全面梳理了江津区茶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当前茶产业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提高基地建设质量和经营效益、培育壮大茶产业经营主体、集中打造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加强茶产业人才培养与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茶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等五个方面举措,以期助推江津区富硒特色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茶产业“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0.
安徽歙县黄山白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山白茶又名徽州白茶,是指黄山茶树群体种因遗传因素和外界因素影响,导致体内叶绿素合成受阻而含量减少、芽叶色泽趋向白色(或黄白色)的一个变种。黄山白茶作为安徽歙县的农业特色产业,在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回顾了黄山白茶的发展历史,简述了白茶产业的发展优势,总结了歙县黄山白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白茶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升黄山白茶产业的主要对策,即建立三大基地、树立品牌观念、打造文化产业、理性发展黄山白茶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