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试验在人工气候室内进行,设置6个温度处理湿地松粉蚧成虫,9个温度处理卵,结果表明:温度对湿地松粉蚧越冬代成虫死亡率、产卵量、繁殖力有着显著的影响;该蚧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6.64℃,有效积温为153.31日度,发育的最适温度在29℃左右;在19~32℃时,卵的孵化率均在90%以上,差异不显著,但在35~37℃时,卵几乎不孵化,用线性日度模型、王氏模型与Logistic模型对卵的发育速度进行拟合,均有较好的相关性和拟合度。试验结果与野外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基本一致的,高温是新侵入区湿地松粉蚧夏季种群数量显著凋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湿地松粉蚧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组建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用林间系统调查,平均历期时,组建得到湿地松粉介自然种群连续世代生命表,结果表明,越冬代初龄若虫期至第一代初龄若虫早期时的种群趋势指数I值为5.70,完整第一代结束时间的I值为0.92,表明下代种群数量将为当代种群数量的5.70和0.92倍,在新侵入区,没有发现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的排除作用控制指数EIPC为1.26,表明捕食性天敌对该粉蚧的控制作用不明显,其它类因子是影响种群数量发展趋势的 相似文献
4.
梯度变温对湿地松粉蚧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9个梯度变温对湿地松粉蚧Oracella acuta(Lobdell)越冬代成虫和第一代卵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地松粉蚧雌成虫存活率随温度升高逐渐下降,高温对成虫产卵有一定抑制作用,持续较高温度处理成虫,其产卵量显著降低;湿地松粉蚧成虫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7-21℃,卵的孵化和发育的最适变温组合是29-23℃;在29-23℃以上的温度波动对卵的发育速率有增速作用,而在29-23℃以下的温度波地卵的发育速率则有减速作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广东鹤山市湿地松粉蚧(Oracella acuta Lobdell)历年调查资料,应用列联表中的多因子分析法建立了鹤山市湿地松粉蚧发生等级预报模型,预报结果的历史符合率为100%。利用GIS的图形分析功能,形象地再现了鹤山市湿地松粉蚧历年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6.
形态特征:湿地松粉蚧属同翅目粉蚧科,原产美国,1988年随湿地松无性系繁殖材料进入广东省台山。其若虫椭圆形至不对称椭圆形,长1.02~1.52毫米.浅黄色至粉红色,3对足.末龄后期虫体分泌蜡质物形成白色蜡包. 相似文献
7.
湿地松粉蚧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湿地松粉蚧在湿地松林间呈聚集分布。湿地松粉蚧虫口密度在湿地松树冠东,南,西,北向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在树冠上,中,下层之间有极显著差异,虫口密度大小是树冠上层>中层>下层,5种抽样方法中,以双对角线法最佳,其次为Z字形法,每1/15km^2湿地松抽查样树10株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降雨对湿地松粉蚧第1代低龄若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降雨对湿地松粉蚧(Oracellaacuta(Lobdell))第1代初孵若虫试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若虫的校正死亡率与降雨强度成线性相关,线性方程为Y=0, X<1 25Y=4 1+22 0X,X≥1 25,其中自变量X为降雨强度,Y为初孵若虫校正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在人工栽培金花茶盆苗或袋苗中首次发现了一种为害根部的根粉蚧,主要介绍了其为害症状、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白云山风景区湿地松粉蚧林间种群发生动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云山自1996年开始林相改造后,林份由单一的针叶林改为阔叶混交林,景区昆虫的种类和生态有了很大的改变,较少发生虫灾。但为保留“白云松涛”这个著名的景点,在白云山松涛一带仍保留原有的湿地松、马尾松。因白云山原有的马尾松属于先锋树种,且已受松突圆蚧、松流胶病的为害,故林相改造时,特地引种了抗虫性强的加勒比松约150亩。经观察,从1998年开始,此地的加勒比松受湿地松粉蚧为害。 相似文献
11.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松健康嫩茎组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中有4条酶带,刺伤组织较健康组织新增加3条酶带。分别用松色二孢菌华中型(HZ型)代表菌株JH-1和华南型(HN型)代表菌株BY-2接种被刺伤的湿地松嫩茎,接种弱致病力的菌株BY-2后,感病组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中比刺伤对照新增加1条酶带;接种强致病力的菌株JH-1后,感病组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中较刺伤对照新增加3条酶带。2个供试菌株在侵染寄主后导致寄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上出现差异的表现,与它们在形态特征、产孢条件和致病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的表现相同。 相似文献
12.
通过火炬松等松属树种的c DNA序列同源克隆了湿地松的左旋β-蒎烯合成酶基因(Pe TPS-(-)BPin),分析表明该基因与其他松属植物之间的同源性在90%以上,与松科其他属植物之间的同源性在80%以上。裸子植物不同萜烯合成酶基因(TPS)之间的同源性在70%以上。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TPS基因亲缘关系较远。左旋β-蒎烯合成酶的蛋白质分子式为C3197H4972N862O957S32,分子量为71.74 ku,带弱正电,为不稳定蛋白,易分解,含37个磷酸化位点,定位在叶绿体。蛋白质二级结构含有4个不规则卷曲,24个α-螺旋,三级结构中含有一个cd00684保守域。ELM中找到7个可能的功能域,包括一个NDR切割位点、两个磷酸肽配体、一个PDZ配体、一个SH2配体、两个磷酸化位点。在68、69位存在一个RR保守结构,猜测能够在第二个R的N末端断裂并与底物结合,从而参与底物异构化。在380~384位出现了DDxx D保守域,但未能在该区搜到可能的功能位点。预测的两个磷酸化位点位于302、623位氨基酸。 相似文献
13.
CS87促进猪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用10头大约克×二花脸杂种猪(实验1)和16头长白×大约克杂种猪(实验2)分别研究口服CS(87)(生长抑素抑制剂)对猪生产性能和血浆生长抑素(SS)、生长激素(GH)水平的影响。实验1和2的猪均按性别、体重、遗传基础配对,分为实验、对照两组。实验期分别为32和30d。在实验1和2口服CS(87)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12.70%(P<0.05)和5.73%(P<0.05);饲料转化效率提高10.54%和6.67%;血浆SS水平降低66.80%(P<0.05)和25.93%(P<0.01);血浆脲氮含量降低3.67%和13.17%。实验2CS(87)组猪血浆GH平均升高84.87%(P<0.05)。结果表明,CS(87)可通过降低血浆SS水平影响猪血浆GH水平和体内氮代谢,加速猪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运用MATLAB软件对7个种源的美国黄松及油松苗期苗高、地径和根、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年生油松的苗高生长量与各种源美国黄松的苗高生长量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且油松的苗高生长量最大;美国黄松V号(Black Hill)种源苗木的地径生长量、叶、茎、根干重积累量与油松和其它种源美国黄松苗的各项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且美国黄松V号(Black Hill)种源苗木的地径生长量及其叶、茎、根干重积累量均最大。综合各种源苗木的生长表现及其原产地的自然条件,提出了适于黄土高原不同气候区的引种地。 相似文献
15.
1982年在福建省云霄县调查枇杷害虫过程中,发现一种枇杷重要的新害虫,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子清先生鉴定为新种,并命名为枇杷蚁粉蚧 Formico-coccus eriobotryae Wang.本文记述这种害虫的各虫态特征、发现经过和发生为害情况。蚁粉蚧栖居为害枇杷根部,并与隔担子菌 Septobasidium sp.共生。根部受害结果导致村势衰弱、减产,若无适当防治措施,植株经3~4年后死亡。文末就此虫的防治和检疫问题提出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6.
不同密度湿地松纸浆原料试验林早期冠幅生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回归分析方法,对鄂中丘陵岗地下不同密度湿地松纸浆原料试验林前4年冠幅生长与树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湿地松幼林冠幅生长遵循逻辑斯蒂生长模型,中等密度湿地松幼林冠幅生长遵循严格苏玛克生长模型,低密度湿地松幼林冠幅生长则遵循指数生长模型,并对各密度冠幅生长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粉蚧科PSEUDOCOCCIDAE名录续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文献的详细整理,将中国粉蚧名录订正2种,补遗17种和增补18种,截止1994年底,我国共计记录粉蚧70属170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