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最近我们对杉木黄化病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简介如下: 杉落叶菌(Lophodermium Uncinatum Darker)是真菌中星裂菌科散斑菌属的一种盘菌。寄生在杉木基部枝条的针叶上,引起杉针黄化病(又称杉木叶枯病、落针病和杉叶尖枯病)。病菌常为害二年生针叶,针叶的病斑在春末夏初出现,至夏末秋初针叶黄化枯死,在黄化的针叶上产生分生孢子器,针叶枯黄不脱落。病菌在黄化的针叶  相似文献   

2.
土栖白蚁是我县杉木幼林的主要害虫之一,受害林木轻者针叶发黄,重者整株枯死,严重影响杉木幼林的速生丰产。岩头公社林场的杉木幼林,被土栖白蚁危害枯死的林木达8.2%。对土栖白蚁的防治,过去都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们对杉木黄化病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简介如下: 杉落叶菌(Lophodermium Uncinatum Darker)是真菌中星裂菌科散斑菌属的一种盘菌。寄生在杉木基部枝条的针叶上,引起杉针黄化病(又称杉木叶枯病、落针病和杉叶尖枯病)。病菌常为害二年生针叶,针叶的病斑在春末夏初出现,至夏末秋初针叶黄化枯死,在  相似文献   

4.
杉木细菌性叶枯病在南方杉木林区一般均有发生、严重者可使杉木针叶和枝梢枯死,对杉木生长影响很大。该病的病斑特点是:将病叶对光视之,四周有晕圈(枯死叶无此特点),但因品种和生态环境不同,症状反应也不一致。因此,仅根据症状诊断并无把握,一般要进行镜检,有时还要采取分离培养的方法来鉴定。最近,我们在工作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杉木细菌性叶枯病首先在江西北部地区发现。在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区较为常见,低山丘陵杉木栽培新区也发现了这一病害。该病危害针叶和嫩梢,引起针叶或嫩梢枯死。10年生以下的幼树受害严重。在病害严重发生的地方,林冠如受火烧,林分遭到破坏。1974-1975年,我们对这一病害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县杉木林基地蚁害(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非常严重,有的大队杉木林株害率达100%,“泥裤子”(蚁路、蚁被)高达二、三米,使杉木的针叶发黄,生长减弱,有的甚至全株枯死。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凡蚁  相似文献   

7.
杉木炭疽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杉木炭疽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王军,景河铭,黄定芳关键词杉木炭疽病,发生规律,综合防治杉木炭疽病(GlomeyellacinguIata(Stonem)S.etS.]是杉木针叶和嫩梢上的主要病害。受害林分生长停滞,枝枯叶黄,状似火烧,严重时全株枯死,...  相似文献   

8.
杉木(Cunni Dghamia lanceolata)细菌性叶枯病首次在江西北部地区发现。在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区和半山区较为常见,低山丘陵新的杉木栽培地区,也在一些林场发现了这一病害。病害为害针叶和嫩梢,引起针叶或枝梢枯死。10年生以下幼树受害较重。在病害严重发生的地点,林冠如受火焚,林分终遭毁灭。1974—1975年,我们对这一病害作了初步研究,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杉木细菌性叶枯病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一种病害,在丘陵山区杉木林中均有发生,一般造成针叶和枝梢枯死,严重时全株受害死亡,对杉木生长影响很大。病原菌为细菌,针叶上典型病斑对光透视,四周有透明圈,但在枝梢上和已枯死的针叶上却没有这种特征,并且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季节,症状也不一致。因此,对杉木细菌性叶枯病菌的诊断按常规方法一般要通过显微镜检查,有时还要进行分高培养等手续才能检定。但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此法比较困难。最近我们在工作中找到一种简易的速测方法,现介绍于下; 首先摘取有病斑的杉木叶,再沿病斑部位用刀片切成一毫米左右宽的小块,平铺在载玻片上(或其他无色的玻璃片),每块玻片上可放2~3块切片组织,然后滴上数滴清水,盖上一块载玻片,如两玻片间有气泡或空隙,可在两玻片夹缝间续滴清水把空气排出。此时,如切片组织为细菌病原菌,则在1~2分钟内(有时不到一分钟),用普通手持扩大镜透视即可见到切口四周有棉絮状白色菌泥或白色云雾混浊状溢出,十分钟后,菌泥即显著扩展,用肉眼即可识别。而正常生长的杉木叶或非细菌性的病叶组织均无此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10.
杉木炭疽病和赤枯病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4年至1975年初,我们在广东省平原丘陵地区,进行了杉木病害的观察和防治试验。一、病原分析 1.主梢或侧梢顶部退绿,颜色由橙黄至红褐色,严重株梢头干枯下垂,轻病株则梢头未完全枯死,生长季节又抽出细小顶芽,成长的针叶细小质硬,整枝新梢至节下一段枯褐色,针叶上病斑边缘明显,在潮湿天气或在保湿培养后,出现粉红色的分生孢子堆,经镜检或组织分离,多见毛盘孢菌(Colletotrichum sp),称炭疽病。 2.树冠基部针叶枯黄,由针叶尖端开始逐渐扩展至整片针叶以至整个冠基侧  相似文献   

11.
<正> 针叶小爪螨Oligongchus ununguis(Ja-cobi)是危害杉木的一种主要害虫。1977—1978年在湖南省桃源县杉木林区曾造成严重地危害。为此,我们1978—1980年在该县对针叶小爪螨进行了观察。一、寄主植物针叶小爪螨在南方主要为害杉木(Cunn—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杉木黄化枯死现象,在我省不少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成为杉木产区重要病害。例如大庸县漩水林场,1964—1973年先后造杉14000多亩,现已发生黄化达13000多亩,占造杉面积的92.86%,枯死的一般占10%,个别严重的达80%以上。因此,研究杉木黄化枯死原因,提出防治措施,已成杉木速生丰产的迫切课题。  相似文献   

13.
我们设想,杉木针叶扦插若能成苗,对杉木良种繁育有一定意义.我所在1976年春季进行了针叶扦插试验,取得了一些结果,但未见成苗.在这个基础上,我在同年秋季继续进行了试验,获得了一批针叶扦插苗.现将结果初步报导如下:1976年9月13日,从本所杉木种子园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部位不同叶龄杉木针叶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季节典型晴天里的日变化进程进行了测定,本试验得到3点主要结论:(1)叶龄相同时,不同部位的杉木针叶净光合速率差异明显,均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下部针叶净光合速率远低于上部和中部针叶。(2)相同树冠高度部位条件下,不同叶龄的杉木针叶净光合速率具有明显差异,均表现为1年生叶与2年生叶净光合速率差异较小,但两者均明显高于3年生叶。(3)对针叶净光合速率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为光照强度,其次为湿度,温度影响相对最小。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修枝不会对杉木修枝林分的生长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为杉木无节材定向培育的修枝作业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五、杉木叶部病害 3.杉木细菌性叶枯病:该病危害杉木的针叶和嫩梢,新老针叶均可受害。叶上病斑为淡褐色小点,周围有淡黄色晕圈,后扩大呈不规则形,暗褐色,周围有半透明环带,其外有时还出现淡黄至红褐色水渍状变色区,病斑进一步扩展后,使针叶成段地变褐色长2-10毫  相似文献   

16.
杉木作为一种速生丰产的优良树种,在我省许多地区都进行了栽培种植。杉木适应性强,生长迅速,中心产区20年左右即可成材利用,价值很高。如何种好杉木,除选择好地势、土壤、气候条件及搞好抚育管理外,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同样不可忽视。如杉木炭疽病几乎遍及杉木栽植区,是杉木生产的一大病害。现将防治此类病的方法简介如下。移木炭疽病发病期在每年杉木新梢开始萌发的春季和初夏。虽然不同龄级的新老针叶和嫩梢都可能发病,但以次年生的梢头受害最重。通常是枝梢顶芽以下约10厘米内的针叶首先发病枯萎,这种现象称为“颈枯型”,是杉木炭疽病的典型症状。幼树主梢以下1一3轮枝盘最易感病,病菌先从针叶开  相似文献   

17.
水松赤枯病     
一、引言1980年9月,在东京八王子朝川林业试验场水松苗上发现一种赤枯病.水松苗是从中国引进的,1978年栽植,在苗圃已2年生.在枯死的针叶和感病的绿枝上,观察到许多子实体,孢子堆呈暗绿色霉层,镜检是一种尾孢菌的分生孢子堆.其形态特征经研究证实与巨杉尾孢菌引起的柳杉赤枯病相似.二、症状针叶和绿枝梢上先产生小的淡红褐色斑点,病斑扩展到全针叶,即枯死脱落.绿枝上圆形病斑向四周扩展,当病斑环绕一周,即枝叶枯死.由于病情发展迅速,引起大量枝条枯死.苗木栽植两年,约有半数枯死.在叶落未枯死的枝茎上,不定芽可产生新叶.但新针叶会再次感病,逐渐枯死脱落.在枯萎的枝叶上,产生淡绿褐色到淡灰褐色的分生孢子堆.这些症状与巨杉尾孢菌引起的落羽杉赤枯病、墨西哥落羽杉赤枯病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外加氮源或将杉木针叶与林下植物叶混合来改变杉木林凋落物中针叶的养分状况,与杉木林针叶凋落物分解进行比较,分析针叶养分状况及其对杉木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将杉木针叶与林下植物叶混合和外加氮源均对凋落物分解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经过153d的分解后,未经处理的杉木针叶干质量损失率为20·49%,与林下植物叶混合的凋落物干质量损失率为43·67%,其促进作用最大;外加4gNaNO3的促进作用次之,凋落物干质量损失率为42·07%;外加2g NaNO3的凋落物干质量损失率为29·13%。对分解过程中各试验方案的凋落物干质量保留率进行方差分析,在开始的62d内,与林下植被叶混合的杉木针叶凋落物分解速率和其他3种处理之间的差异显著,62d后未经处理的杉木针叶与加2g NaNO3的凋落物的分解速率没有显著差异,它们与加4g NaNO3或林下植物叶的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差异显著。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凋落物初始C∶N比值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外加N源和与林下植物叶混合后,凋落物N的含量增加0·6~1·6倍,C∶N比值下降0·4~0·6倍,凋落物底物质量提高,分解速率增大。分解过程中,C质量不断下降,损失24·7%~47·4%,杉木针叶中N出现富集作用,外加N源和与林下植物叶混合的凋落物N释放一定数量后保持稳定的状态。可见,外加适量N源和与林下植物叶混合能提高凋落物底物质量,促进凋落物分解和养分的释放,对维持杉木林的土壤肥力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广东省韶关林场和天井山林场的杉木大径材林针叶为试验材料,对N、P、K、Ca、Mg 矿质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以期为杉木大径材培育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杉木中龄林矿质营养元素含量高低顺序为K>N>Ca>P>Mg,近熟林的为N>K>Ca>P>Mg;杉木中龄林、近熟林针叶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在不同坡位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的排序;杉木中龄林针叶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变异系数范围为8.64%~44.76%,而近熟林针叶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8.44%~26.36%。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杉木中龄林生长性状与各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分别有不同程度正相关,其中胸径、树高、材积与N 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近熟林与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相关性有所不同,其中胸径与P、Ca 含量间为显著正相关,但高生长与N、K 含量极显著负相关。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龄林、不同坡位的杉木针叶矿质营养元素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N、K 含量对杉木生长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杉木及其人工林自身特性对长期立地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系统地研究并综合了有关杉木及其人工林自身特性对长期立地生产力的影响的研究资料,认为杉木及其人工林自身的特性存在许多对地力维护不利的因素:(1)杉木凋落物发生晚,大量凋落物发生在14-15a前后;(2)杉木枯死枝叶具宿存特性,10-15a期间大部分枯死枝叶在树上,影响枯死枝叶的分解;(3)杉木凋落物养分含量低,如N含量只有阔叶树的30%-50%,因此枯落物营养元素积累低;(4)凋落物分解速率慢,分解速度在45%以下,而宿存于树上的枯死枝叶分解速率更慢;(5)杉木为速生树种,尤其在15a年前生长量大,吸收养分多,而养分归还少,杉木人工林养分循环速率不及40%;(6)杉木人工林培育密度较大,在15a前很少有林下植物生长,在20a后才有较好的林下植被发育,人工林长期处在单一的群落结构,很难发挥林下植被对地力的维护和改良作用。从现有的研究资料看,杉木及其人工林自身对地力维护有不利影响,是引起杉木林地土壤肥力及长期生产力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