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养蜂,是具有“短平快”特点的养殖项目。在具备养蜂条件的地区,当地群众可以通过定地养蜂发家致富。然而,定地养蜂并不属于“万能”的增收项目。只有对当地养蜂资源进行深入的调研,确定合理的载蜂量,掌握蜂群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坚持“因地制宜,适度规模饲养”,定地养蜂者方能少走弯路,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不论在什么地区饲养蜜蜂,原则上都要养强群,特别是定地饲养.大家知道定地养蜂和大转地养蜂是无法相比的,因为大转地蜂群由于不失时机的转场,蜂群始终处在不离花的环境里.而定地饲养的蜂群就做不到这点.虽说管理措施大同小异,但定地饲养蜜源有限,只有油菜是一个稳产的好蜜源,就是早了些,开花流蜜期蜂群正处于新老交替期和增殖期,没有更多的适龄采集蜂.  相似文献   

3.
“赶花”,还得动手种花我国养蜂生产者按其生产方式简单地可分为两种:赶花和定地等花(转地放蜂和定地饲养———编者注)。养蜂者自己种花或有计划地培植蜜源的情况很少,这无疑是一种遗憾。近几年,每当询问赶花者收入如何?他们大多数都会摇头唉叹道:“现在各地都搞...  相似文献   

4.
<正>活底蜂箱对于大群的转地饲养会带来诸多的不便,但对小群的定地饲养却是好处多多。因为定地饲养不经常搬动蜂箱,蜂群数又不太多,所以很适合用  相似文献   

5.
养蜂,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是蜜源,新疆有些地区蜂多,蜜源相对不足,满足不了定地饲养的需要,这样就势必造成大多数蜂场需要转地养蜂的局面。新疆养蜂者利用蜜粉源的方式包括定地饲养、定地结合小转地饲养和长途转地饲养3种。能否对转地蜂场进行准确的蜜源调查并选择适宜的放蜂场地和确定最佳的放蜂路线是饲养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杨选 《蜜蜂杂志》2001,(8):11-11
近年来 ,定地养蜂及定地加小转地的蜂场越来越多 ,长年南北转地 ,连续追花夺蜜者越来越少。这种饲养管理模式的改变 ,无非是每个蜂场在经济核算中所采取的相应措施。本人自 1965年开始养蜂至今 ,历经坎坷。 80年代曾南到“天府之国” ,北至西北高原 ,到也碰到过好蜜源 ,然而却丰收无几 :不是蜜源好时蜂群未繁殖起来 ,就是有好的蜂群又赶不上好蜜源。今年盼明年 ,明年盼后年 ,蜂场几起几落。自 1990年以来 ,本人定地加小转地饲养 ,收入 1年胜似 1年 ,基本稳定在万元上下 ,不仅还清了以前养蜂所欠的债务 ,蜂群由原来的 3 0群上升到百余群 ,基…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多年观察发现,蜂王产卵与气温、蜜源有密切关系。笔者开始饲养意蜂,后来中意蜂同场混合饲养,现在只饲养中蜂。中蜂又分转地饲养和定地饲养。转地饲养的中蜂,一年四季追花夺蜜,夏季有时气温高达37℃,但是蜂王没有停止产卵。而定地饲养的中蜂,在这样高的气温下,一般在小暑大暑期间,又没有蜜源,蜂王是停止产卵的。但在今年,我国夏季气温  相似文献   

8.
田慧宇  张水艳 《中国蜂业》2019,(5):53-53,56
蜜蜂规模化饲养是现代蜜蜂养殖发展的趋势,也是必然发展的结果。我地蜜蜂养殖量为10.5万群,其中转地放蜂5.5万群,定地饲养5万群。转地蜂群从南到北追花夺蜜,养殖者效益可观,并有下一代参与养殖,劳动强度大也能相继完成;定地养蜂年龄偏大或者是家中抚养老人,他们无法转地追花夺蜜,养殖效益相对较差。为了有效利用地方蜜粉资源,现对定地蜜蜂养殖提出规模化饲养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前,定地饲养十几群到几十群的养蜂户占多数,由于有承包田或因人力有限,无条件大转地追花夺蜜,只能在家定地饲养,所以收入不高。本地没有蜜源时,如果适当地进行小转地,蜂产品就能成倍地增加,其方法是:  相似文献   

10.
2005年由于著书、撰文等需要,我们于初秋在小转地的意蜂场购得1群意蜂,与自家中蜂一起定地饲养,以加深对东、西方蜜蜂种的蜂性差异体会,并作饲养技术差异的比较.经过一系列观察试验研究,结果在2006年春季蜜源结束时,该群蜂取蜜75 kg,还人工分出1群蜂,震惊了附近的西蜂饲养者.因为当地西蜂能手的同期产蜜量也就每群40 kg左右.现将该群蜂本年的饲养管理过程,稍加整理成文,以期能为定地饲养西蜂的朋友们,探讨一种低消耗、少病虫害的西蜂定地饲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蜂箱是养蜂的重要工具之一,但是木制蜂箱容易破损,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使用水泥制成的蜂箱,制作简单、省工、省时、省钱,且永久使用,制作一个水泥蜂箱成本只是一个木制蜂箱的1/10,不管饲养中蜂或定地饲养西蜂都可应用。2012年与2013年的春天,我地一位程姓蜂友,在当地使用水泥蜂箱定地饲养西蜂,与同村定地使用木制蜂箱的杨姓蜂友,各用10群蜂做试验。都调整为每群4脾蜂,他们蜂场四周油菜花盛开,3  相似文献   

12.
兼业养蜂泛指在职人员利用务农、工作的空余时间,兼事养蜂。兼业养蜂采用定地越冬,定地结合短距离小转地周年饲养,以采蜜为主,视人力和时间许可兼顾生产王浆和花粉,主要用规模(饲养数量)优势换取效益。在蜜源较好的地方,一般一人可养60~80个继箱群,全年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们访问12个定地和小转地相结合的蜂场。这12个蜂场都是蜂少、人少、场小的场,由长途转地养蜂改为定地和小转地相结合。今年,他们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狠抓养蜂战线上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不断摸索定地饲养的经验,取得了初步成效。1~8月份,  相似文献   

14.
《中国蜂业》2015,(5):31-33
<正>我国养蜂者利用蜜粉源的方式包括定地饲养、定地结合小转地饲养和长途转地饲养三种。由于全国蜜粉源植物资源分布和蜂群发展均不平衡,导致有一定饲养规模的蜂农为了夺取高产而选择长途转地饲养。能否对转地蜂场进行准确的蜜源调查并选择适宜的放蜂场地和确定最佳的放蜂路线是饲养成败的关键。一、调查转地蜂场的蜜源情况,确定该蜜源场地的放蜂价值1.了解国内春夏季和秋冬季蜜源植物的产地及开花期我国春夏季和秋冬季的主要蜜源植物包括油菜、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简称苏北),现有蜜蜂14.1万群,平均161亩蜜源植物有蜂一群,其中60%以上蜂群流动饲养。为探索定地养蜂能不能稳产?我们走访了十多个县,对不同地区的定地或小转地饲养的养蜂场,养蜂户和转地饲养的蜂场,进行了包括蜂群繁殖率、蜜源资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蜂群产量、病虫害等情况的调查。事实证明:苏北地区蜜源丰富、适合定地养蜂,在该地区范围内进行小转地饲养,乃是夺取苏北养蜂高产稳产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16.
引进“浆蜂”良种是定地养蜂提高效益的有力措施,可不少人引进了良种而蜂王浆产量提得不高,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感受及经验,仅供参考。1995年,我改为定地养蜂,曾两度从浙江引进“浆蜂”良种,使蜂王浆产量从原来30~40g提高到60~70g,但总达不到广告中所承诺的产量。为了提高养蜂效益,谋求蜂场发展,2001年,我写信请教于曾在《蜜蜂杂志》上发表了多篇关于“浆蜂”科学饲养文章的沈育初先生,并从他那里一次性引进了2只“浆蜂”种王。在随王寄来的信中,沈先生提出“浆蜂”良种必须“良法繁育和因地制宜的良法饲养”,并在信尾着重指出“良种良…  相似文献   

17.
选择合适的饲养方式从事养蜂生产对提高经济效益,使自己的蜂场立于不亏之地至关重要。这里所说的饲养方式主要指大转地养蜂、定地养蜂及定地结合小转地养蜂(以下简称小转地)三种形式。这是我国养蜂生产通常采用的放牧方式。在80年代之前,由于养蜂业相对比较受到重视,养蜂生产资料和运费都比较便宜,蜂产品畅销且价格较高(相对于其他农副产品),加上广泛提倡  相似文献   

18.
卢源甫 《中国蜂业》2006,57(2):19-19
我饲养意蜂30群,中蜂40余群,定地加小转地饲养。相比之下还是中蜂好,中蜂节省饲料,省人工,成本低,适宜于广大业余养蜂爱好者饲养。  相似文献   

19.
在南方山区定地养蜂,传统认为中蜂最为适宜。但饲养中蜂经济效益相对低;而意蜂因大量消耗饲料也不理想;喀蜂则因秋衰严重而无法饲养。为了培育适应山区饲养的高产蜂种,我在试验蜜蜂杂交组合过程中发现(Kr×K)×E 三交种蜂具下面的生物学特性及经济性状,适宜南方山区定地饲养。一、蜂王产卵力强,工蜂育虫积极,子脾密度高,能保持10框子脾。分蜂性弱,群势能维持到20框。  相似文献   

20.
小转地放蜂既能充分利用蜜粉源,又没有大转地的费用高,所以小转地的净产值较高,蜂蜜、蜂王浆、蜂蜡和蜂胶等产品成本较低。以小转地饲养亏本的蜂场最少,定地最多,大转地居中。在当前养蜂存在诸多不利因素的条件下,为了使养蜂生产有较多盈利,采用定地结合小转地的方式饲养比较合适。在有多个连续大蜜源地区也可定地饲养。转地饲养的管理措施有:一、落实场地对某地区经过实地考察后,了解到该地主要蜜源植物的种类、面积、开花时间、气候情况及历年到该地放蜂情况和蜂蜜产量后,提前落实放蜂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