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达坂城地区荒漠及农业区鼠类群落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1993.8-1995.5的调查资料并采用了聚类分析对达坂城地区荒漠及农业区鼠类群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鼠类可划分为3种群落,小林姬鼠+褐家鼠+小家鼠群落;小林姬鼠+灰仓鼠群落;红尾沙鼠+五趾跳鼠群落;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以群落A最高,次为群落;群落C的多样性最低。  相似文献   

2.
莫索湾绿洲鼠类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莫索湾绿洲的鼠类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鼠类可划分为6个群落类型:Ⅰ.以大沙鼠+子午沙鼠为主的梭梭荒漠鼠类群落;Ⅱ.以红尾沙鼠+子午沙鼠+小五趾跳鼠为主的生态防护林鼠类群落;Ⅲ.以柽柳沙鼠+红尾沙鼠为主的棉花田鼠类群落;Ⅳ.以小林姬鼠+柽柳沙鼠+小家鼠为主的草地鼠类群落;Ⅴ.以小家鼠十根田鼠为主的麦田鼠类群落;Ⅵ.以褐家鼠+灰仓鼠+小家鼠为主的居民区鼠类群落。6种群落相异程度极大(I≤0.3051),且由无人干扰的原生梭梭荒漠到干扰强度最大的居民区,呈连续过渡排列。群落多样性指数(H)以群落Ⅵ最高(1.27),群落Ⅲ最低(0.96),均匀度指数(E)以居民区和农田类人工景观较高(Ⅲ,Ⅳ,Ⅴ,Ⅵ均大于等于0.6)。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鼠害成因及防治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鼠类群落特征和鼠害成因的分析表明 ,该荒漠区鼠害类型可划分为 3大害区 5种危害类型 : 、山地危害区 ,长尾仓鼠 ( Cricetulus longicaudatus)、大林姬鼠 ( Apodemus speciosus)、危害类型 ( 1)和喜马拉雅旱獭 ( Marmota himalayana)危害类型( 2 )两种。 、贺兰山南麓开发区危害区 ,子午沙鼠 ( Meriones meridianus)危害类型。 、荒漠危害区 ,长耳跳鼠 ( Euchoreuteus naso)、五趾跳鼠 ( Allactaga sibirica)危害类型 ( 1)和三趾跳鼠 ( Dipus sagitta)、小毛足鼠 ( Phodopus roborovskii)、子午沙鼠 ( Meriones meridianus)危害类型 ( 2 )两种。针对 3大害区的不同危害类型 ,在防治上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鼠类不育控制已成为我国草原鼠害有效控制的发展趋势.为明确不育剂对荒漠草原害鼠种群繁殖的控制作用,2011年在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采用春季一次性投饵的方法,研究复合不育剂EP-1对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和小毛足鼠Phodopus roborovskii3种啮齿动物优势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显示,不育剂EP-1致使3种雄鼠的睾丸明显萎缩且下降率降低;春季子午沙鼠和三趾跳鼠的睾丸、附睾和精囊腺3项脏器系数均极显著低于对照区(P<0.01),睾丸下降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小毛足鼠5月和10月睾丸脏器系数和4-10月睾丸下降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且持续时间较长.不育剂EP-1导致3种雌鼠子宫明显水肿、外壁变薄、体积变大、孕鼠平均胎仔数减少,4月子午沙鼠和三趾跳鼠的子宫脏器系数与宽度均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5月3种雌鼠的平均胎仔数均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表明不育剂EP-1对3种荒漠啮齿动物优势种群的繁殖起到了有效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疆石河子农耕区鼠类群落结构及其危害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6~9月,在石河子农耕区依不同生境类型选择9个样地,以夹夜法布夹11 300夹次,共捕获鼠417只,鼠种由小家鼠、灰仓鼠、红尾沙鼠、褐家鼠等10种组成.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鼠类群落划分为3种类型:农田-林地鼠类群落(小家鼠 灰仓鼠 根田鼠)、荒漠-沙地鼠类群落(子午沙鼠 红尾沙鼠 大沙鼠)和城市居民点鼠类群落(褐家鼠 小家鼠 灰仓鼠).其中,农田-林地鼠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高.根据鼠类群落结构特征,并结合鼠害发生状况将垦区鼠类危害型划分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新疆啮齿动物新种新亚种新记录种与某些鼠种的新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了近 10余年新疆啮齿动物分类、分布的新发现。其中有新种伊犁鼠兔 ,新亚种天山黄鼠尼勒克亚种 ;新疆新记录种大林姬鼠、高原鼠兔、藏鼠兔、柯氏鼠兔 ;中国新记录种戈壁阿尔泰山鼠平和草原鼠兔。此外还指出脂尾三趾矮跳鼠、小毛足鼠、长尾仓鼠、大沙鼠、水鼠平和鼹形田鼠等 6种动物的新分布地点。  相似文献   

7.
近10年来甘肃省在全省48个县、区对农田害鼠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研究,明确了本省农田的主要害鼠有27种,隶属2目6科14属。根据动物地理区划原则,可将本省农田害鼠分布划分为4个生态区域。①陇东旱塬区,农田害鼠有15种,优势鼠种为中华鼢鼠和大仓鼠;②陇南阴湿山区,有12种,优势鼠种为中华鼢鼠、黑线仓鼠和黑线姬鼠;③中部干旱区,有10种,优势鼠种为达乌尔黄鼠、中华鼢鼠和褐家鼠;④河西走廊区,有10种,优势鼠种为黑线仓鼠、长爪沙鼠和五趾跳鼠。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苏尼特地区地处中温草原与暖温荒漠草原的过渡带。该地区的动物地理与动物分布受到专业工作者的广泛注意,通过野外调查共发现鼠类22种,隶属5科17属。其区系特点明显地表现为草原动物群与半荒漠动物群的分异及互相渗入。根据鼠类的分布规律及其栖息环境的差异,可将该地区划分为2个动物地理省4个动物地理州。即内蒙古东部草原动物省,含巴隆马龙格丘陵──阿巴嘎台地州、阴山北部丘陵州;以及内蒙古中部荒漠草原动物省,含苏尼特高原州、二连盆地州。  相似文献   

9.
综合报道了国内外对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种群生态的研究动态。大沙鼠是分布在荒漠、半荒漠地区的主要害鼠。该种为群栖性鼠类,依体重、体长等生长指标可分为幼龄组、亚成体组、成体Ⅰ组、成体Ⅱ组和老龄组,通常雌性多于雄性。婚配制度为一雄多雌制,4-9月为其繁殖期,5-7月为繁殖高峰期。雄性繁殖能力受社群压力的影响,种群数量也随之受到影响。丘间地是大沙鼠筑巢的主要选择地,其次为固定沙丘。其洞系结构复杂,对洞口的利用随季节不同而变化;对食物的选择也随季节而异。个体间通讯频繁,具有敏锐的警戒行为。  相似文献   

10.
鼠类群落是在长期进化中,各种鼠类对栖息地选择、适应和种间生存竞争的结果,是整个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决定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国内对高寒荒漠(刘季科1979)、温带草原(钟文勤等,1981,周庆强等,1982)、北方丘陵山地(张洁,1984)、南方山地(洪朝长,1987)、热带森林(吴德林等,1988)的鼠类群落进行了研究,然而缺乏地带景观中不同隐域性鼠类群落的比较研究。1989年4—6月,我们对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公路沿线诸绿洲逐一考察,结合新疆综合考察(钱燕文等,1965)和新疆地方病研究所的调查结果(王思博等,1983)。试图分析绿洲鼠类群落结构、群落空间配  相似文献   

11.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几种白刺群落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4种白刺植物群落的样地调查数据,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Alatalo均匀度指数Ea、Whittaker指数βw、相异性系数CD、群落共有度Jaccard指数CP、Bray-Curtis指数CN等指标研究了该地区4种白刺群落分层的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结果表明:这些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测度指标有效表征了干旱沙漠区同属不同植物群落内部在物种组成方面的差异、生境差异、群落间物种组成差异。四种白刺群落的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都明显大于灌木层;唐古特白刺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最小,泡泡刺群落的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指数D最大,而且其群落均匀度也最大。唐古特白刺植物群落的Whittaker指数βw要比其它三种白刺群落要大,若仅考虑群落间共有物种数目多少,大白刺与泡泡刺在群落、灌木层与草本层间的相异性系数CD都最小,共有度Jaccard指数CP都最大;而西伯利亚白刺群落、灌木层和草本层与其余三种白刺的相异性系数CD都较大,Jaccard指数CP都较小。而数量数据指标Bray-Curtis指数CN变化与上述有所不同。采用植物盖度和相对盖度进行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对比分析,能够合理地说明不同白刺植物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以内蒙古乌拉特荒漠草原灌丛和草本植物群落为对象,研究这2种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地上生物量关系对不同放牧处理(对照、中牧、重牧)的响应。结果表明:①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灌丛群落中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和碱韭(Allium polyrhizum)的优势度增大,沙生针茅(Stipa glareosa)的优势度减小;重牧降低草本群落中沙生针茅的优势度,增加了蒙古韭(Allium mongolicum)和碱韭的优势度。②不同放牧处理显著降低了灌丛和草本群落的盖度、高度以及灌丛群落的密度,消除了灌丛和草本群落之间盖度的差异(P> 0. 05)。中牧降低灌丛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重牧降低灌丛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灌丛和草本群落的其他多样性指数在放牧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P> 0. 05)。除物种丰富度外,其他多样性指数在灌丛和草本群落之间差异显著(P <0. 05)。③不同放牧处理降低了灌丛和草本群落的地上生物量和凋落物量,导致灌丛和草本群落之间地上生物量的显著差异(P <0. 05)。④地上生物量与Simpson优势度指数负相关,与Shannon-Wien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正相关;放牧处理下地上生物量与密度、物种丰富度正相关。放牧处理改变了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组成、结构和功能,进而改变了群落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3.
Biological invasions are determined by interactions between resident plant communities and exotic plants. Time of invasion and species diversity of resident plant communities may greatly affect exotic plant invasions. We assembled low‐ and high‐diversity resident plant communities by sowing seeds of four and eight grassland species, respectively, and at each of three time periods (1, 4 and 7 weeks after sowing), the resident communities were invaded by Hydrocotyle vulgaris or not. We also constructed a plant community with H. vulgaris alone. Presence of H. vulgaris had no effect on biomass of the resident communities or biomass of each component species. Community ag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iomass and evenness of the resident communities, and their competition with H. vulgaris, but the priority effect of the resident communities was slight. Increasing species richness did not chang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 vulgaris and the resident plant communitie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a weaker competitive exclusionary effect of H. vulgaris on the resident communities with early germination, and H. vulgaris tended to have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intact resident terrestrial plant communities. Thus, the potential risk of H. vulgaris invasion is low, especially in the communities with young age.  相似文献   

14.
克拉玛依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30个样地102个样方的调查资料,采用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Gleason丰富度指数[17]、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16]对克拉玛依植物群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克拉玛依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稀少,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群落多样性指数的顺序为:胡杨群落﹥柽柳群落﹥梭梭群落﹥琵琶柴群落﹥芦苇群落﹥假木贼群落﹥猪毛菜群落﹥盐节木群落﹥碱蓬+麻黄群落﹥盐穗木群落。随着水分与土壤盐碱度的变化,群落物种多样性出现相应的变化趋势:乔木群落﹥灌木群落﹥草本群落。  相似文献   

15.
对三江平原1973、1983、2003年3个时期的毛苔草群落的种类组成、频度组成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毛苔草群落的种类组成差异明显,1973-1983年,毛苔草群落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物种地位的变化,1983-2003年主要表现为物种组成种类的变化;物种多样性特征的变化表现为1973-2003年,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物种多样性、均匀性呈先增加而后下降的趋势,优势度与之相反,总体表现均为1973-1983年变化缓慢,而1983-2003年变化较大;物种频度图的分析表明,不同时期毛苔草群落的结构均处于稳定状态,但随着演替进行,群落中有分化和演替的趋势,并且以1983-2003年变化最为明显;通过分析初步认为,毛苔草群落物种组成的变化主要由水位的下降所引起,景观破碎化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不同分区治理下河北省坝上红松洼草原生态环境对蝗虫群落多样性的影响,采用样方法于2019—2020年在不同草原类型和不同功能分区对蝗虫群落进行调查,通过丰富度、个体数、多样性指数以及均匀度指数分析蝗虫的多样性,并对不同生态因子和蝗虫多样性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蝗虫发生种类共有5科8亚科14属25种,其中优势种是异色雏蝗Chorthippus biguttulus和北方雏蝗Chorthippus hammarstroemi。在不同草原类型中,杂草草甸和苔草Carex草甸的蝗虫群落各指标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沼柳Salix rosmarinifolia var.brachypoda灌木丛草甸的蝗虫多样性指数为0.60,均匀度指数为0.57,均显著低于杂草草甸和苔草草甸。在不同功能分区中,试验区蝗虫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5.17和1.33,显著高于核心区的3.33和0.85,试验区蝗虫个体数为111.50,显著高于核心区的44.73及缓冲区的45.67;缓冲区蝗虫群落均匀度指数为0.69,显著低于核心区的0.84及试验区的0.90。植物群落对蝗虫群落有显著影响,随着植物群落物种数和个体数的增加,蝗虫群落部分指标出现降低,蝗虫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则显著升高,使蝗虫群落结构更加稳定;海拔对蝗虫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也有显著影响,温度和土壤对蝗虫群落结构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制度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荒漠草原,通过划区轮牧与自由放牧的比较试验,研究不同放牧制度下群落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结果表明:①对照区、轮牧区和自由放牧区的植物种类丰富度和多样性均较前一年均有所增加,优势度指数除对照区有所增加,轮牧区和自由放牧区基本不变化;均匀度指数轮牧区和自由放牧区均略有下降。②物种丰富度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呈负相关,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更多地受丰富度的影响。③对照区、轮牧区和自由放牧区群落β多样性指数随取样面积增加而降低;荒漠草原在不放牧、自由放牧和划区轮牧下,轮牧区β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为对照区和自由放牧区;④2004年轮牧区与自由放牧区的相似性系数为最高,其次为轮牧区与对照区;自由放牧区与对照区差异最大。到了2005年,除轮牧区与自由区的相似性系数降低外,轮牧区与对照区、自由区与对照区的相似性系数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8.
宁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宁夏六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蝴蝶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及其与季节变化特征的关系,采用样线法于2017年4—9月对该保护区内3种不同生境中的蝴蝶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时间动态进行调查,并对蝴蝶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及优势度指数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该保护区内共记录蝴蝶标本1 030号,隶属7科38属54种。在不同生境中,眼蝶科Satyridae为优势类群,相对多度为31.55%,绢蝶科Parnassiidae为稀有类群,相对多度为0.10%;蛱蝶科Nymphalidae蝴蝶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最高,分别为1.52、3.53和0.96;凤蝶科Papilionidae蝴蝶群落的优势度指数最高,为0.67;绢蝶科蝴蝶群落的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低,均为0。在不同调查时间内,粉蝶科Pieridae蝴蝶群落的优势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最高,分别为0.80和2.30;蛱蝶科蝴蝶群落的丰富度指数最高,为3.53;绢蝶科蝴蝶群落的均匀度指数最高,为1.00,但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最低,为0。6月记录到的蝴蝶个体数最多,为384只,9月记录到的个体数最少,仅21只。在物种的时间相似性方面,9月与其它各月的相似性最低,相似系数仅为0.13,处于极不相似水平;6月和7月的相似性最高,相似系数为0.57,处于中等相似水平,其它调查时间的相似性均处于中等不相似水平。表明不同生境和季节的蝴蝶优势种可以作为对生境状况进行评估的指示类群,生境差异性和干扰与蝴蝶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密切相关,保护六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植被的生境异质性和维持适度干扰是保护蝴蝶多样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周边及腹地进行野外调查采样,归纳出该区植被的生活型和群落类型,分析其植被多样性、优势度及均匀度指数,进而探讨该地区植被群落特征对土壤水分的响应.结果表明:(1)本次调查共记录到20科52属56种植物,分属于乔木、小乔木、灌木、小灌木、半灌木、草质藤本、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8类生活型,群落多以灌木和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