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院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高危因素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1 158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进行监测,分析新生儿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结果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病例98例,发病率8.5%。男婴、早产、低体质量、剖宫产、吸牵引术助产、窒息、羊水污染、胎膜早破、气管插管、呼吸机、反复吸痰和鼻饲这12项因素的OR值〉2,是新生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呼吸机、羊水Ⅲ污染和重度窒息的0R〉10是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高危因素。结论院内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其中重度窒息、羊水Ⅲ污染和使用呼吸机是其高危因素,在制定新生儿感染控制方案时,应注意降低产科因素风险性,加强呼吸道管理,通过综合因素的干预,降低院内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制小枕在新生儿清理呼吸道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足月新生儿6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0例。对照组使用手托颈部开放气道,研究组采取自制小枕开放气道,两组患儿均常规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接负压吸引器吸痰。结果研究组平均吸痰时间为(19.4±10.5)s,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5.3±8.9)s;1min Apgar评分≤7分者研究组3例,对照组12例;5min Apgar评分≤7分者研究组2例,对照组10例;研究组新生儿24h内呕吐发生率为1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自制小枕在新生儿清理呼吸道中起开放气道作用,能缩短吸痰的时间,减少羊水的吸入,减轻呕吐的发生,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3.
徒手气管插管抢救窒息新生儿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窒息在产科较为常见,是分娩过程中胎儿缺氢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综合征,加抢救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危及婴儿健康,可致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严重者终身致残甚至死亡[1]。抢救窒息婴至关重要的是迅速疏通并建立呼吸通道——气管插管,自1991年始我们采取徒手气管插管术对20倒重度新生儿窒息婴进行抢救,取得较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婴8例,女婴12例;其中产钳助产2例,吸引产7例,臀位牵引产3例,顺产8例。本组患儿评分结果根据目前国际对新生儿使用的Apgar评分制的方法[2]分别为:出生1min6分2例,4~5分15…  相似文献   

4.
随着夏季来临,中小学生溺水事故又将进入高发期. 溺水急救: 一、溺水致死原因 主要是气管内吸人大量水分阻碍呼吸,或因喉头强烈痉挛,引起呼吸道关闭、窒息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气管内冲洗对窒息新生儿合并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 4 0例窒息新生儿分为 3组 :即时气管内冲洗组 ,延迟气管内冲洗组和未进行气管内冲洗组 ,观察它们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气管内冲洗愈早 ,并发症愈少 ,其中心衰、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 ,即时气管内冲洗组明显低于延迟冲洗组及未冲洗组 (P<0 .0 1)。结论 :气管内冲洗是可靠、有效的急救措施 ,气管内冲洗时间愈早愈好。  相似文献   

6.
由于现代医学、麻醉学的快速发展 ,小儿手术适应证越来越宽 ,手术年龄越来越小 ,而小儿 ,尤其是婴幼儿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 ,气管粘膜娇嫩 ,气管细、短 ,以及全麻药物作用人工气道的建立 ,患儿基本失去了咳嗽、排痰能力 ,自主呼吸功能未恢复 ,是发生呼吸道梗阻、窒息的高危期 ,如何帮助患儿顺利度过高危期 ,恢复呼吸功能 ,是现代护理中的一大难题。我科今年护理 32例全麻术后带气管插管的婴幼儿以来 ,不断针对出现的问题 ,总结经验教训 ,进行护理措施的革新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2 0 0 2年 1~ 10月 ,共收治 32例全麻术后带气管插管的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气管插管全麻患儿拔管后气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本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2010年至2012年2月收治的941名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464例)和对照组(477例)。两组患儿送入麻醉恢复室后常规均予心电监护,需呼吸支持者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有自主呼吸者予鼻导管吸氧。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气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总的气道并发症发生率为7.1%,低于对照组的13.4%(P〈0.01)。其中对照组气道阻塞发生率为8.0%,高于干预组的4.3%(P〈0.05)。结论加强对麻醉恢复期患儿呼吸道的观察与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气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颅内出血(ICH)是新生儿颅脑损伤的主要类型之一,为明确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特征及临床表现,现将我院儿科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共收治的18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及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80例中男108例,女72例.胎龄:<3724例,37周~42周135例,>42周21例,体重:<2500g 30例,2500~4000g 129例,>4000g 21例.有窒息史的126例中,轻度窒息89例,重度窒息37例.顺产81例,剖宫产25例,产钳及胎头吸引器助产24例,臀位产27例,急产10例,滞产8例,其它5例. 1.2 头颅CT检查结果:CT检查时间:出生1~28天,平均(5.4±3.6)天.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26例,其中110例合并有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硬膜下出血(SDH)11例,脑室内及室管膜下出血(IVH)18例,脑实质出血(IPH)25例.180例中36例混合出血,其中2种出血30例,30例中有11例SDH合并有IPH,16例IPH伴有SAH,3例IVH合并有IPH;3例IVH伴有SAH及IPH;3例IPH伴有SAH、SDH、IVH.混合出血以CT表现最重者为第一诊断.  相似文献   

9.
1996年7月~2000年7月我院急诊科共收治因交通事故引发的重伤患者183例,我科在重伤急救中不断总结经验,实施程序化急救护理,为抢救生命赢得了时间。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重伤病例183例,男性143例,女性40例。年龄3~68岁,其中16~36岁109例。受伤至入院30分~2小时。伤情按AZS—ISS(90)评分标准评定,>16分为严重创伤,本组评分16~46分,平均27.8分,受伤部位2~5个。在183例重伤病例中,颅脑损伤伴胸腹伤58例(31.7%),胸部伴腹部伤34例(18.5%),胸腹联合伤10例(5.5%),胸部伴四肢伤29例(15.8%),腹部伴四肢伤21例(11.5%),其他31例(16.9%)。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158例(86.4%),死亡24例。 2 护理程序 2.1 配合医师诊查病情,分清轻重缓急:通过视、触、听、问四步进行全方位监测患者的各种临床表现作出护理评估,分出轻重缓急。视即通过眼睛看,观察神志、瞳孔、面部表情,口唇、指甲颜色、面色是否苍白及呼吸模式,四肢有无肿胀、畸形;触摸患者的脉搏,触摸肢端的温湿度;细听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鼾声或痰鸣音,注意疼痛部位有无骨摩擦音;问即询问患者有无头痛、头晕、胸闷、有无恶心呕吐。通过视、触、听、问、基本可以判断患者的伤情程度。 2.2 创伤急救的首要原则是抢救生命:应先紧急处理有生命危险的患者,如重型颅脑损伤,内脏破裂大出血、外伤性休克等。具体做法:①立即给氧。本组病例多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早期给氧可提高组织血氧含量,改善机体缺氧状态;②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头面部、胸部损伤者常有血液、痰液、呕吐物阻塞呼吸道,需及时清除呼吸道阻塞,取出口腔内活动性假牙、碎牙血块等异物,吸净呼吸道分泌物。有舌后坠者应行气管插管,呼吸困难者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③迅速建立至少2组静脉通道,为用药及抗休克做好准备。如本组病例合并休克率高达86.4%,对休克患者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对有脑水肿、剧烈头痛、呕吐者应立即遵医嘱给予25%甘露醇250ml快速静滴,速尿20~40mg静推;④对确定有手术指征的重型颅脑外伤、内脏大出血等应在纠正休克的同时及时做好采血、配血、备皮及青霉素、普鲁卡因等药物的皮试,立即通知住院部医生与手术室、麻醉科做好准备;⑤对开放性骨折及活动性出血伤口加压包扎夹板初步固定伤肢,立即准备用物协助医师清创缝合止血;⑥常规监测心率、呼吸、血压、体温、意识、瞳孔,待病情稳定后送病房。 3 讨论 3.1 抢救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有明确的分工:一般3人1组,固定职责。这样改变了人多手杂、顾此失彼的现象。3名护士各负其责,分工如下:①护士甲负责建立静脉通道,执行口头医嘱,协助医生做各种检查如胸穿、腹穿、B超、导尿、配血及各种复苏措施;②护士乙负责呼吸道的通畅,包括给氧、气管插管上呼吸机,清理口鼻腔血液、痰液分泌物,观察病情,负责抢救记录;③护士丙负责全局并协助甲乙完成各种抢救治疗工作,做好联络与外勤如通知患者单位及家属;如须紧急手术者应及早与手术室、麻醉科联系,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当伤员多,病情重,救治任务急,救护人手少时应立即向院方报告,迅速组织人力进行有组织的抢救,合理分工,各科协调,保证急救器材及药品的供应。 3.2 急救器材专人负责均应处于应急状态;急诊室的护士必须非常熟练的掌握各种急救器材的使用方法。 3.3 增强认症辨证能力,树立牢固的预见性急救护理意识:正确判断各类伤情相互影响的症状和体征,因为多发创伤病人往往伤势复杂,各类伤情相互影响干扰。如颅脑损伤合并内出血的病人可因血压稳定、脉缓有力,表情意识障碍而掩盖病情,有时颅内压升高还会使休克的血压升高,一旦血压下降休克已不可逆转,又如对休克前期体征及血压的反应认识不足而没有充分放开补液通路而致休克不可挽回等,如果我们消极等待医嘱,不“超早”采取措施,也将贻误救机时机。 3.4 急救能力与快速反应能力是提高抢救率的根本保证:为此,应做到:①定期护理查房,开展讨论,总结经验教训,运用小讲课形式,人人主讲,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②开展创伤抢救演习,人人过关,练熟一套紧急救治的基本功,做到急诊科护理人员招之即来,来之能战。 3.5 重视心理支持,提高急救护理效应:重症创伤不仅病情“急”,而且病人及家属心情也“急”。希望入院即得到尽快救治,所以我们在接诊时行动迅速,以镇定从容的态度,熟练的技术,稳重的姿态给予病人及家属以信任感、安全感;将病员肢体及头面部的血迹、污泥清洗干净,避免病人及家属产生不信任感;严重创伤的患者在躯体和心理上都存在着严重的创伤,所以我们除了抢救生命,还应体谅患者心理,关心安慰患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注意环境对病人的影响,多个病人同时抢救时应以屏风隔开,以免相互影响。并做好病人家属的安抚工作,主动与其沟通,及时提供抢救信息,减轻焦虑情绪,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