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论如何精心管理蜂群,总会出现意外情况:蜂群发生飞逃或者自然分蜂群飞出,在附近的树木或者建筑物上结团。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或者是在野外收捕蜂群,如果处理不好,都会使蜂群再次发生飞逃,这样就很难收捕了,因为蜂群一旦被激怒再次飞逃,会飞得更远,结团地点也会选择得更高一些,那就只能望蜂兴叹、倍感可惜了。  相似文献   

2.
好分蜂易飞逃是中华蜜蜂的生物学特性,飞逃是中华蜜蜂躲避已危及蜂群生存的“险恶”因素,实现继续生存的本能表现。不逃则亡,因此也称其为逃亡。虽然中蜂的恋巢性没有意蜂强,但除非在分蜂的情况下是不易弃掉蜂巢飞逃的,中蜂群发生飞逃是由于原巢不适合生活而引起的,在正常情况下,蜂群是基本不会飞逃的。养蜂者只要弄清其中的规律,就能有效预防中华蜜蜂的飞逃。  相似文献   

3.
利用蜂王捕捉逃蜂群,方法简单易行。发现蜂群大部分飞出蜂巢,赶快捉一只贮备蜂王关入王笼中,挂在飞逃蜂群飞行线便于捕捉蜂群的位置,蜜蜂就会在王笼上逐渐结团,并越聚越多,飞逃的蜂王最后也可能来此结团。蜂群一般不接受,会引起围王。这时注意给蜂王解围,把它关在另一只王笼中,挂在蜜蜂开始结团的王笼附近,部分蜜蜂也会在这个王笼匕结团。  相似文献   

4.
正欲擒故纵留住逃迁群每年总会遇到蜂群屡屡飞逃,尤其是高温酷暑的夏末秋初季节,逃迁现象更为频繁。逃迁原因大多为高温干旱,蜜源紧缺,巢虫、胡蜂危害以及周边不良环境等。蜂群一旦产生了逃迁欲望,很难抑制其飞逃行为。能成功留住蜂群,重新产生恋巢性而不再飞逃是上策。"硬留"逃迁蜂群或暂时应急性留住蜂群,是不能长期留住逃迁群的。笔者采用"欲擒故纵"的  相似文献   

5.
<正>夏季防蜂群飞逃中蜂飞逃主要发生在夏季高温时期,低温和温暖时期则很少发生飞逃现象。蜂群飞逃是中蜂躲避恶劣环境,求得生存的一种应急本能表现。预防中蜂飞逃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夏季高温期间,蜜源缺乏时,蜂群巢内要有整框或接近整框的封盖蜜,以增强蜂群的恋巢性。尤其是定地养蜂者,千万谨防因饥饿而飞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夏季及冬季外界蜜源缺乏时观察中、意互盗后中蜂群生物学习性。发现夏季中蜂群被意蜂盗时虽有飞逃等现象发生,但意蜂群转走后,中蜂群恢复快。而冬季中蜂群被意蜂群盗时有的全群死亡。如果白天关巢门,晚上开巢门;补喂一定饲料糖,虽能维持定时间.但若意蜂搬走时间慢.也会出现大量死亡、飞逃及不易恢复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在饲养中蜂的过程中,飞逃是养蜂者经常遇到的麻烦事。即使是有经验的老养蜂者也不可能完全避免蜂群飞逃,新手连原因还不知道,蜂就飞逃了。饲养中蜂如果管理不到位,春夏秋都有飞逃的可能。我们不能片面地认为中蜂喜欢飞逃,一个健康的蜂群没有外在原因,它决不会弃子弃蜜弃巢飞逃。中蜂有很强的恋巢性,但也有很强的求生欲。一旦蜂群发生生存危机,逃离是蜂群重新选择环境的本能。蜂群的飞逃都是有原因的,只是我们养蜂者没有细心观察,去寻找和了解中蜂飞逃的原因,找到飞逃原因可使我们在操作过程中免去许多麻烦与损失。  相似文献   

8.
张建国 《中国蜂业》2004,55(2):18-18
中蜂飞逃具有季节性和连动性.飞逃多发生在炎热的酷暑、天敌猖獗的夏季以及缺蜜的秋季.其中小群、交尾群会首先飞逃,只要蜂场有一群中蜂飞逃,不可避免地会诱引其它有飞逃情绪的蜂群连动式接二连三地发生飞逃.养蜂者在发现蜂群飞逃后,立即根据蜂场内具体情况,采取紧急措施,防止蜂群大规模飞逃.  相似文献   

9.
<正>1中大型蜂场蜜蜂飞逃的处理在养蜂生产上经常遇到蜂群飞逃,有时候遇到一群飞逃,会引起同场其他蜂群一起飞逃,这称为集体飞逃。书上曾介绍过,遇到这种情况应关闭其他蜂群的巢门。笔者认为此法欠妥,因为规模小的蜂场可以做到,一个几十群上百群的大蜂场,关闭起来不是易事,还要打开通风窗口,不然闷死损失的更多,等这些事全部做完,蜜蜂飞逃已经完成。依照以往经验看,基础好的蜂群也不一定都会加入飞逃。现将处理  相似文献   

10.
分蜂是中蜂生物学物性之一,而逃群则是这一特性的另一种表现.蜂群弃旧巢飞往他处称逃蜂,也叫逃群、飞蜂、飞群,但习惯称逃蜂.土生土长的中蜂在自然生存竞争中,经过千百万年的自然选择,逐渐形成了环境良好就营巢定居,环境不佳则飞往别处繁衍生息的习性.这种逃蜂习性是有利于中蜂物种的生存.在正常情况下,蜂群基本是不会逃蜂的,在不利于蜂群的种种因子干扰下,蜂群就会逃亡,概括为如下九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1如何避免蜂群飞逃 中蜂有极强的恋子性,尤其是未封盖子.故蜂群内有健康的未封盖子,是蜂群不飞逃的诀窍.新收捕的蜂群要给子脾,新分群的蜂王出房后要补充子脾,人工分群提出的老王群内要有子脾.总而言之,只要巢内有健康的子,蜂群就不会飞逃了.  相似文献   

12.
当收捕蜂群后(指距离较近的蜂群),次日将有大量工作蜂返原巢,严重影响蜂群发展,如某些地方处理不当,还有全群飞逃可能。为此,笔者根据蜜蜂只有在分蜂与飞逃时,在蜜囊装满蜂蜜的情况下,才有随同母蜂留在新址的生物特性,作了一次人为的强制性飞逃迁巢。不仅蜂群不返巢,而且还能  相似文献   

13.
中蜂飞逃分为突然性飞逃和预兆性飞逃两种,均是全群三五分钟内倾巢蜂拥而出,直飞空中。多数情况下在蜂场周围的树枝或建筑物上短时停留,也有的蜂群不停留,直飞远处新址。蜂群遭受严重袭击或种群生存受到威胁时,如比较严重的药物中毒、大规模的胡蜂袭击、敌害的大量毁巢等,往往不顾子、蜜产生突然性飞逃,逃走后原有巢脾上一般尚有部分蜂蜜、幼蜂和卵;中蜂在缺蜜季节或遭受巢虫等病虫害时,易产生预兆性飞逃,因其飞逃情绪酝酿时间较久,蜂群往往准备充分,在飞离蜂巢之前蜂王已经停止产卵多时,工蜂停止采集数日,蜂群逃走后旧巢脾上基本上无存蜜,…  相似文献   

14.
《中国蜂业》2020,(5):32-33
<正>分蜂群为何屡收屡逃对于蜂群飞逃而言,缺蜜、烂子、巢虫危害、胡蜂侵扰、群势过弱和过度人为干扰是诱发因素。但有的分蜂群不存在上述诱因,却"无缘无故"地出逃,而且还是三番五次屡收屡逃,让人费解。曾有个分蜂群,我收回后,居然连续3天逃了5次,我又费劲地收了5次,在最后1次收蜂时,恰巧陌生老蜂农路过,他教我收回后,换箱、换脾、换巢址或者换巢门方位,来安定屡逃的蜂群,我将信将疑地照办。这一招果真灵,次日提脾查看,有雪白的薄薄一小片巢脾造成,蜂王腹部膨大,开始产卵,  相似文献   

15.
《中国蜂业》2011,62(7)
繁蜂季节蜂农常遇到蜂群飞逃的问题。落在低处还好办,用手拉住树枝直接抖入蜂箱即可,不适合抖落的可用巢脾收集。多数飞逃的蜂群结团于高处,不方便收蜂。可找一根长竹杆,在一端固定一个粗铁圈,直径不小于40cm,在铁圈上缚一条编织袋,对准蜂团一撞,  相似文献   

16.
中蜂的分蜂性较强,容易发生飞逃的情况。根据几年来的调查和实践,发现中蜂的飞逃是有其规律性的。在280次中蜂飞逃的实例中:一般分蜂群不在附近暂时结团而直接飞逃的为1.37%;处女王分蜂群直接飞逃的为4.26%;逃亡群直接飞逃的为76.4%。产生飞逃的原因何在?我们对其进行观察了解,现将初步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7.
家庭定地饲养的中蜂,如果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蜂群飞逃,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5种: 一、蜂箱巢门方向摆放不对,一般来讲,巢门向北,常受寒风侵袭,巢门向西,常受西晒,这都是不利于蜂群繁殖的因素,也是蜂群飞逃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每到农历的大暑,气温全年最高,外界蜜粉源逐渐减少。蜂群为了节省耗蜜量,蜂王产卵锐减,甚至停产。昔日养尊处优的雄蜂风光不再,逐渐被工蜂驱逐至箱底,饥饿之下的雄蜂只能出巢,饿死于野外。如果蜂群加设隔王防逃器,若不及时放出雄蜂,让其长期滞留于巢内,就会诱发逃蜂,甚至闷死蜂群。笔者讲述发生在自己蜂场的故事。由于出远门去做雕塑工作,为了防止逃蜂,笔者对全场蜂群  相似文献   

19.
<正>全群逃迁,是养殖中蜂最棘手的问题,每到夏秋之季,就是中蜂逃迁的高发期。笔者经过长期认真梳理后认为:只要内因与外因不利于蜂群生存时,新、老蜂王群都爱飞逃,只是各自的诱发因素不同而已。因此,只有认真分析、深刻理解新老蜂王群的诱逃因素后,对不同的蜂群,有针对性地予以及时纠正防范,方可避免其飞逃。  相似文献   

20.
<正>夏秋季节,由于气温过高、少雨干旱和蜜源枯竭,常会导致蜂群群势骤减,无法抵御胡蜂、巢虫、盗蜂,很多蜂群最终只得迁逃。有时,常因1群蜂飞逃引发附近多个蜂群相继飞逃,经过长时间盘旋飞行后,混合成一个很大的蜂团,这种自然混合的蜂群,如果是春季分蜂时期,人为将它分成几个小群体,再介入蜂王或王台,很容易被工蜂接受;如果在缺蜜的秋季,处理起来就十分棘手,因为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