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紧缺是福建省基本省情之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耕地将是制约全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全省耕地占补平衡的历史和现状,分析耕地占补平衡的潜力及其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耕地占补平衡保障机制,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保护耕地资源、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耕地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对国家和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今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因经济建设而占用农村耕地的现象越来越多,为了保护耕地,稳定国家粮食安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开始实施,该政策旨在保障因经济建设而占用的耕地与补充的耕地,在数量、质量与生态方面保持平衡,集约节约合理利用耕地,达到人地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耕地占补平衡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方法,探讨江苏省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措施,分析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成效及耕地占补平衡存在的问题,剖析江苏省耕地占补平衡面临的挑战。结合耕地占补平衡存在问题和耕地占补平衡趋势预测等,提出包括界定耕地占补平衡为阶段性目标,有限开展农用地占补平衡,加大抑制耕地被占用的力度,积极完善补充耕地的措施,探索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协调管理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耕地是最为宝贵的自然资源,事关粮食安全民生大计.随着粮食安全问题备受国人关注,党中央、国务院对耕地保护工作、粮食安全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如何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改进占补平衡,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针对耕地保护与占补平衡的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我国耕地异地占补平衡的运行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基于对我国耕地总量平衡政策的缺陷分析,提出耕地的异地占补平衡是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措施之一。我国耕地异地占补平衡的运行机制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通过耕地保有指标的分配,形成土地市场中对其有效的供给与需求,建立耕地保有指标的有偿转让市场;在政府的指导价格下下,根据供需特征,形成市场价格;并通过政府、公众监督和评估机制的建立,确保耕地异地占补平衡,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城市发展和社会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在诠释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全面回顾了我国占补平衡政策的相关研究,从公共政策研究视角指出了我国耕地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笔者对甘肃省耕地资源情况及耕地资源减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甘肃省的后备耕地资源情况进行分析,甘肃省的后备耕地资源情况可以实现全省的耕地占补平衡,同时提出了一系列开发后备耕地资源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城市发展和社会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在诠释“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全面回顾了我国占补平衡政策的相关研究,从公共政策研究视角指出了我国耕地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研究解决耕地占补平衡中土地复垦问题,确保复垦耕地数量和质量,成为推进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通过分析耕地占补平衡中土地复垦存在的问题,提出土地复垦建议。  相似文献   

10.
跨省域耕地占补平衡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飞  孙爱军  孔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116-8118
介绍了跨省域耕地占补平衡的由来,从占用耕地方、补充耕地方及全国的角度分析了跨省域耕地占补平衡的利弊,提出了协调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关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前,内容分析方法作为一种“黑箱技术”(Black Box Technique)在分析长时段的政策演变中得到广泛 应用。其优势在于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可以测度出政策文本有关主题的本质、问题和发展趋势。采用内容 分析方法对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进行三维扫描,分别从政策的纵向层级、横向构成和出台时间的多维视角构建耕 地占补平衡政策谱系,系统分析出台政策的数量、类型和特点;再对政策内容文本进行编码统计;最后从频数合计、 频数排序,以及主题词频数升降变化趋势等维度对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皖江地区土地生态安全程度进行综合评价,解决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中模糊性和随机性共存的问题,将正态云模型应用于皖江地区土地安全评价研究中。选取人口密度、人均耕地面积、单位面积耕地农药负荷、人均水资源量等17个指标,构建皖江地区土地生态安全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各指标赋权,利用正态云模型的3个数学特征定量刻画各指标条件下的待评价城市的土地安全等级,借助云隶属度描述评价等级的模糊性,采用超熵概念刻画隶属度本身存在的随机性,最后通过集成变换,得到皖江地区9个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基于正态云模型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皖江地区土地生态安全程度整体上属于中等偏上,其中滁州、合肥、宣城处于安全级,只有马鞍山处于极不安全级。  相似文献   

13.
开展土地开发是提高县域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主要措施。本文从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项目区土地适宜性以及项目实施的环境影响,并重点围绕土地平整工程和灌溉与排水工程进行了规划方案优化比选,以期为土地开发项目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是改善农田生态系统安全状况、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针对多数综合评价研究中存在信息屏蔽和主观性的问题,在界定耕地生态安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物元分析方法和改进的熵值法对我国耕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1996-2010年我国耕地生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等级经历了"临界安全-较安全"的演变历程,但2010年"较安全"等级关联度很弱;(2)单位耕地化肥负荷、人均耕地面积、单位耕地农药负荷、土地垦殖率、水土流失程度等是耕地生态安全等级提升的关键制约因素。为了促进耕地生态安全等级不断提升,需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土地利用监督管理,降低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程度。基于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能更准确地反映农田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物元分析方法可以揭示单个评价指标的分异信息和综合评价结果的中间信息、挖掘耕地生态安全存在的具体问题,适合用于耕地生态安全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以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关系为切入点,应用耕地生态足迹模型和GIS方法,在修正了Wackernagel提出的耕地产量因子的基础上,构建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指数,以2009年为例,对重庆市的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评价.结果表明:(1)重庆市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空间分布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不平衡性,总体上从东到西呈现出从富裕到严重超载的空间分布态势,且耕地生态超载区与主城区分布具有较好的吻合性;(2)就县(区)数量而言,重庆市耕地生态赤字区最大,其次是耕地生态盈余区和耕地生态平衡区;就人口数量而言,同样是耕地生态赤字区最大,其次是耕地生态平衡区和耕地生态盈余区;就土地面积而言,耕地生态盈余区最大,其次是耕地生态平衡区,耕地生态赤字区面积最小.重庆市约3/5的人口分布在约4/5表现为耕地生态平衡或盈余的土地面积上,而约2/5的人口集中分布在约1/5表现为耕地生态赤字的土地面积上.可为重庆市的区域耕地生态安全预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基于熵权法的兰州市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在构建耕地整理潜力分析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对兰州市耕地整理潜力进行了评价,旨在为兰州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以及在实施土地整理中确定土地整理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奠定基础.评价结果表明:耕地整理潜力应通过人均新增粮食产量、人均新增耕地、新增粮食产量、新增耕地系数这4个指标来评价;在评价指标权重分布上,人均新增粮食产量>人均新增耕地>新增粮食产量>新增耕地系数,说明耕地整理的社会、经济效益要重于耕地面积的增加;兰州市耕地整理潜力由大到小可分为4个等级,整理潜力最大的区域包括皋兰县、永登县、榆中县;整理潜力次之的区域为七里河区;安宁区已无整理潜力;从单项指标来看,榆中县新增耕地面积最多,皋兰县经济效益最大,而永登县的社会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7.
为丰富农地流转理论,完善农地流转政策,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通过对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运用熵值法求出各指标的熵值,进而得出各指标的权重。对指标权重分析得知:影响菏泽市农地流转的主要因素是农村非农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农村非农劳动力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农村恩格尔系数、农业受灾面积和外出劳动力平均年龄,其指标权重之和为0.7739,具备构成序参量的条件。要促进菏泽农地流转速度,一方面积极争取外部新能量的注入,在确保城镇化质量前提下,加速进度,为更大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二三产业就业、增加收入创造更多机会;另一方面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化农民,夯实农业规模化经营的人才动力和物质基础,着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地产出率,确保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耕地压力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区域角度出发,以广东省21个市为例,从耕地资源丰缺度切入,分析耕地总量及人均占有量的区域差异,计算并构建区域耕地减少量与人均GDP的回归模型,得到两者倒"U"型曲线;采用耕地压力指数,计算并构建了全省四大区域耕地压力指数与人均GDP及产业结构的回归模型,比较了区域间耕地压力的差距,结果显示珠江三角洲区域耕地压力最大,且内部差异也较大,而东部、北部、西部承受的压力相当,内部差异较小,但各区域耕地压力来源不同,提出耕地压力阈值假设,明确当前处于压力阈值的4个市域,分别是广州市、东莞市、江门市和惠州市;通过辨识不同区域耕地承压状况及区域差异,明确当前耕地保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集对分析法的校企合作创新风险的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校企合作创新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在校企合作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集对分析方法对校企合作创新中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在校企合作创新中新产品的市场需求、合作双方的信任度、技术的成熟度、新产品未来市场的发展前景等风险因素的联系度较大,是进行校企合作创新过程中需关注的重点风险.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传统评价方法不能很好地解决评价因子与水质等级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以及主观确定权重等问题,提出基于投影寻踪的改进集对分析模型(RAGAPP-SPA)。利用最佳投影方向作为指标权重,并通过完善Ⅴ级相邻级别联系度为-1的不足,假设存在Ⅵ级的指标值,从而得出联系度,进而对涡北井田地下水质进行了等级评价。结果表明,13个地区评价结果基本与原方法相同,权重符合实际规律。基于投影寻踪的改进型集对分析,能够客观确定权重,改进后的集对分析模型等级划分更细致,对检测数据利用率高,可应用于各种非线性、非正态高维数据评价研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