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龙须草叶的形态解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须草叶由叶片和叶鞘组成。叶片狭长条形,均长80—120 cm,最长可达2m以上,均宽0.35cm。叶片中间薄,两侧厚,横切面呈长蜂腰状,两者在禾本科中实属罕见。上表皮泡状细胞集中在中脉两侧,数量很少。叶脉维管束鞘细胞为较大的薄壁细胞,内含多数较大的叶绿体,与其外厨叶内细胞构成“花环型”,属C_4植物特征,叶鞘中脉处厚,两侧渐薄,鞘肉中通气组织很发达。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研究蒿属植物系统分类及植物适应极旱生环境的机理,运用石蜡切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毛乌素沙地12种蒿属植物叶的解剖特征。结果表明,12种蒿属植物的叶片分等面叶和异面叶两种类型,叶表皮细胞形状为长条形和不规则型,垂周壁式样为平直、弓形、浅波状和深波状;气孔器以不规则型为主,仅有1种为环列型,保卫细胞椭圆形或圆形,隆起,气孔排列方式为平列型和散乱型,气孔指数差异较大。12种蒿属植物叶片具有明显的强旱生植物结构特征,如叶面积显著缩小,表皮毛发达,角质膜厚,栅栏组织极为发达并具环栅结构,维管束多且具维管束鞘,气孔器密集,均生于表皮细胞水平下面,孔下室较大等。12种蒿属植物的叶解剖特征表现出一定的种间差异,如叶表皮细胞形状、细胞垂周壁式样、气孔指数等,这些特征为蒿属植物种间分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辽宁省常见的5种堇菜属植物进行研究,发现球果堇菜与鸡腿堇菜的托叶与叶柄仅基部合生,东北堇菜、早开堇菜和紫花地丁的托叶与叶柄部分合生。5种堇菜的气孔类型为不等型或不规则型,副卫细胞多数3个,仅有早开堇菜的下表皮具有少数横列型气孔;鸡腿堇菜与东北堇菜上表皮气孔指数低于10,另外3种堇菜上表皮气孔指数为10~30,5种堇菜下表皮气孔指数为30~60,球果堇菜为57.35。  相似文献   

4.
松属9种植物叶的解剖结构及抗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陕西省引种的松属9种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及其抗旱性。[方法]对采自延安大学植物园引种栽培的9种松属植物针叶用石蜡切片法进行解剖学观察与测定,并选取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下皮层层数、气孔距离及叶肉厚度5项指标,作为9种植物叶片的抗旱性指标,对所测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最后选取最具代表性的3项叶片抗旱性解剖结构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值分析及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综合隶属函数值评定的抗旱性评价结果可知,9种松属植物抗旱性强弱顺序为:美人松〉奥地利黑松〉樟子松〉班克松〉西黄松〉白皮松〉小粒赤松〉欧洲黑松〉华山松。[结论]松属9种植物中抗旱性最强的为美人松,最弱的为华山松。  相似文献   

5.
以红色叶植物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红叶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 cv. atropurpurea)、吊竹梅(Zerbrian pendula)、紫叶碧桃(Prunus persica)为材料,并以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为对照,对其叶片进行徒手切片,并测定了叶绿素和花青素的含量,从色素存在的部位分析了叶色呈色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大叶黄杨的叶解剖结构中上下表皮均无色,叶肉呈现绿色,m(叶绿素):m(花青素)=395.5:1,叶子呈现绿色;紫叶碧桃叶片的上下表皮均呈紫红色,叶肉呈现绿色,m(叶绿素):m(花青素)=8.88:1,叶子呈现紫红色;吊竹梅叶片上表皮无色透明,下表皮呈紫色,叶肉绿色,m(叶绿素):m(花青素)=26.05:1,外观呈现背面绿色、腹面紫红色;红叶小檗叶片的上下表皮均无色透明,叶肉中的栅栏组织呈红色,海绵组织呈红绿夹杂的颜色,m(叶绿素):m(花青素)=2.79:1,叶子呈现紫红色.一品红苞片的上下表皮均呈红色,叶肉组织含有较少的叶绿体,m(叶绿素):m(花青素)=1:6.83,其呈现鲜红色.可见,叶片中色素存在部位决定了叶子最终的颜色.  相似文献   

6.
小花棘豆叶解剖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小花棘豆叶的形态解剖结构.结果表明,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的叶呈典型的背腹型叶,表皮被有单细胞长柔毛,表皮细胞一层,排列紧密,细胞外壁外突呈波浪状,角质膜较厚,气孔器小、密度大,十字交叉型或不等型.  相似文献   

7.
章英才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473-5474,5509
以宁夏地区2种不同盐浓度环境中的3种盐生植物叶的形态结构特征为内容,进行比较解剖学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盐生植物在叶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显微结构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植物形态解剖结构观测方法中的成本高、耗时多、操作不便等问题,进行了植物叶形态解剖结构简易快捷观测方法的筛选研究,利用各种食用胶的可塑性、透明性和胶粘性等特点来获得植物材料的细胞痕迹,通过显微镜间接观察所取植物材料的解剖结构,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一种简便、快捷的新方法,丰富植物学制片技术。结果表明,明胶适用于叶片表皮和横切面细胞痕迹的制取;徒手切片法适用于叶柄横切面解剖结构的制取,操作简便、观测效果好;95%乙醇用于叶片的脱色效果最好,但先要在梯度浓度为20%、50%、70%的乙醇溶液中各浸泡2h,使叶片逐渐脱水,防止叶片脱水变形。  相似文献   

9.
蜡梅科9种叶的比较解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蜡酶科9种植物的叶片、叶柄及节部进行了比较解剖研究,结果表明蜡梅科叶片结构各种之间差别小,节部为具2侧迹的单隙类型;从叶柄侧迹数量看,支持蜡酶科原分为夏蜡酶属(Calycanthus Linn.)和蜡酶属(Chimonanthus Lindl.)两个属;而油细胞的分布与密度可以将蜡酶属分为无油细胞的蜡酶和西南蜡酶,及含有油细胞的柳叶蜡酶、山蜡酶、浙江蜡酶和突托蜡酶两类群。对浙江蜡酶、突酶蜡酶、柳  相似文献   

10.
吴清韩  赵庆芳  马瑞君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1):71-72,前插2
对锦屏藤、南瓜、炮仗花、菝葜4种植物的卷须及茎的微观形态特征进行解剖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卷须与茎之间、茎卷须与叶卷须之间在解剖学上既有相关性,又各有其自身的特征.其相关性表现在:茎的内部结构大体上决定着其卷须的内部结构,充分体现卷须是来源于着生在茎上的侧枝或叶的变态;但茎的内部结构组成在数量上比其卷须更丰富;茎卷须中央髓部细胞具有的后含物比叶卷须少,并能特化成髓腔而叶卷须没有髓腔的出现,但不管茎是否其有次生结构,叶卷须和茎卷须只有初生结构.因此利用解剖学特征,可辅助解决某些仅靠形态学性状难以解决的分类鉴定问题,为判断卷须的变态来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叶片解剖结构对青藏高原25种灌木的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青藏高原25种灌木叶片解剖结构和气孔特征,了解其水分适应机制,为青藏高原地区造林筛选优良耐旱植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比叶片角质层、上下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叶片厚度等12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供试植物进行抗旱性能分析与评价.【结果和结论】25种植物叶片具有典型的旱生结构,叶片厚度最高为323.00μm、平均为186.25μm,上表皮角质层厚度最高为4.83μm、平均为1.71μm,上表皮平均比下表皮厚30.00%,气孔小而密集,这是植物长期适应高原干旱环境的进化结果,12项指标的种间差异极显著.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结合各指标的变异系数筛选出5项具有代表性的抗旱指标:气孔密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角质层厚度,运用隶属函数值法对各树种的抗旱性能评分排序,将25种植物分为抗旱性极强树种、抗旱性较强树种、抗旱性一般树种和抗旱性较弱树种.  相似文献   

12.
王鸽  韩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2,(7):4274-4276
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反馈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启动区,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研究领域。系统总结了目前关于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反馈的相关研究,最后根据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赵林  陈玉春  吕世华  李锁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067-17070,17084
利用中尺度区域大气模式RAMS对青藏高原下垫面植被变化的气候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植被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气候效应在对流层高层(300hPa)有很好的体现,高原植被的变化后所引起的加热和降温效应在地表和高空表现不一致,且在流场上表现出的气旋性差值(反气旋性差值)会加强对流层高层南亚高压(低层西南低涡系统),从而可能会影响长江流域的降水。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0—2019年的MODIS−NDVI时间序列数据集,应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和R/S分析方法,研究若尔盖高原植被生长季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年来若尔盖高原87.45%的区域植被生长季NDVI呈改善状态,其中64.70%的区域呈明显改善状态,22.75%的区域呈轻度改善状态。植被生长季NDVI的变异系数均值为0.1865,整体上若尔盖高原2000—2019年植被生长季NDVI呈中等波动变化状态,中等变化状态等级所占比例最大为33.70%,其次为较低波动变化等级比例,为33.14%。植被生长季NDVI的Hurst指数均值为0.4372,整体上呈弱反持续状态,弱反持续比例为77.43%,弱持续比例为21.50%。  相似文献   

15.
利用我国高原地区1963-2002年的逐月积雪日数资料,以及1972-2011年的格点积雪月频率资料,分析、对比了两种资料在该地区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同时段的(1972-2002)站点资料与格点资料相比,空间分布其高值区与积雪日数增值区均偏西北,偏北程度大致为3~4°,偏西程度大致为2~3°,且中心更为明显。在青藏高原西侧(85°E以西),积雪日数呈整体下降趋势。两种资料的积雪日数EOF分析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与其对应的空间分布差异及气候趋势空间分布存在的偏差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样带高寒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沿青藏公路,以跨越山地荒漠、高寒草甸-草原和山地灌丛-针叶林等地带的样带为研究区域,在23个样点采集土样分析土壤有机碳(SOC)分布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样带水平方向,不同植被下整个剖面的SOC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森林>灌丛>草甸>草原>荒漠;在垂直方向上,森林、灌丛和草甸植被0~10 cm土层SOC含量、草原植被20 cm以上土层SOC含量皆显著高于其下各层,荒漠植被各土层SOC含量分布均一.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降水是影响样带内SOC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随样带内水热条件的改善,降水对SOC分布的影响逐渐降低;降水和土壤粘粒对表层SOC分布的影响较大,土壤粉粒和砂粒对底层SOC分布影响明显.土壤容重和pH对SOC沿剖面分布的影响逐渐降低;植被生物量是影响不同植被下SOC分布的重要生物因子.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每6 h分析资料、fnl资料,结合分析FY-2C水汽图像和水汽云图,从500 h Pa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水汽、动力条件等方面对2013年1月17~19日青藏高原的一次暴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风雪天气发生在北半球环流呈三槽两脊经向度较大的环流背景下;伊朗南支槽是主要的影响系统;高层强烈辐散配置导致强垂直上升运动;伊朗南支槽东移上高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有利于伊朗南支槽的加强、维持、缓慢东移来影响高原西部,即伊朗南支槽为此次高原西部的暴风雪天气提供了稳定的环流背景,同时不能忽视高原大地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草地资源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战略选择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青藏高原草地资源生态功能突出,同时也是这个独特高寒山区发展的重要依托资源.作为一个以牧区半牧区为主的民族区域,青藏高原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地缘政治意义,在草地资源发展战略中,既要突出保护,又要在全国一盘棋的视角下加快草业产业化的发展,减轻草地资源的人口压力.  相似文献   

19.
藏北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全球变化的加剧,青藏高原独特的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日益成为科学界关注的焦点。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的深入使得其对全球变化响应的敏感性和本身的脆弱性也逐渐成为学者们的共识。在介绍目前国内关于藏北高原草地生态系统退化机理、恢复措施与技术及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碳循环及初级生产力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藏北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廉海霞  吴学明  朱秀苗  王郁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400-1401,1412
[目的]研究青藏高原冬葵种子的萌发特性,为人工种植和植被恢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后熟、低温、温汤浸种、GA3和KNO3处理对2组种子冬葵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后熟、GA3处理对2组种子发芽情况的影响差异达显著水平,后熟分别使发芽率由6.67%、7.78%,提高到21.33%、33.33%;GA3处理,发芽率随GA3浓度的增加,呈现低、高、低的趋势,以GA3200 mg/L处理的种子萌发效果最佳;温汤浸种、KNO3处理对2组种子发芽情况的影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中温汤浸种处理的种子,发芽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升高,以70℃水浸种后萌发效果最优,发芽率分别由21.33%、33.33%,提高到73.33%9、0%;KNO3处理组,发芽率在处理浓度为250 mg/L时为最佳水平。[结论]自然状态下冬葵种子发芽率极低,经后熟、低温、温汤浸种、GA3和KNO3处理后发芽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