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对区域未来产业选择与空间分布、建设发展规模控制、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论文以东莞市32个乡镇(区)为例,从影响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经济活动因素、社会活动因素、生态环境因素3个方面来构建State-space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东莞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空间差异进行研究评价.结果表明,东莞市土地资源的承载状况可以划分为3种类型,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呈现出由中心城镇向周围逐渐减弱的空间分布特征,极化效应促成了承载力现状,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加速了承载力格局形成,规划的调控作用强化了承载力格局发展. 相似文献
2.
研究陕北黄土高原耕地生态安全的时空格局,加强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管护,提升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多目标综合评价法研究陕北黄土高原2013、2017年耕地生态安全时空格局,在此基础上,利用障碍度模型计算障碍因子及障碍度。研究结果显示:(1)与2013年比较,2017年陕北黄土高原耕地生态安全水平空间格局呈现发展较好的趋势。(2)2017年陕北黄土高原25个县(区、市)耕地生态安全障碍度存在差异。(3)2017年耕地生态安全分布情况为南部西部中部北部东部。可见,陕北黄土高原耕地生态安全整体上向更安全的方向发展,未来更应从"惠民惠农"政策保护、生态安全知识普及、土地整治等方面来进一步提高研究区耕地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3.
4.
5.
为了测算昆明市2011—2020年土地生态安全发展演化特征,分析昆明市土地生态安全影响因素,为昆明市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提供科学支撑。选取农药施用量、城镇化率、森林覆盖率、当年完成营造林面积等18项指标,基于PSR模型构建昆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给各项指标赋权,运用综合指数法测算昆明市土地生态安全值,划分安全等级。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各因素对昆明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2011—2020年昆明市土地生态安全值由0.25提高到0.88,安全水平大幅提高,安全等级由敏感级上升至安全级。与昆明市土地生态安全值灰色关联度最高的准则层指数是状态指数,而与状态指数的灰色关联度最高的指标则是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结论得出,2011—2020年,昆明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水平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有了显著提高,安全等级也逐渐由敏感级转变为安全级。 相似文献
6.
7.
从景观结构、景观功能和景观受胁迫性3个方面建立了环太湖地区景观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共选择25个参评指标,并以环太湖地区的吴中区为例,评价其1984和2002年陆地景观生态安全程度。结果表明,景观生态安全评价综合指数从1984年的63.29%下降到2002年60.44%,但由于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对景观安全程度贡献较大,景观生态安全水平基本处于良好状态。2002与1984年相比,景观结构稳定性安全度下降16.95%,景观受胁迫性安全程度降低19.20%,成为景观生态系统不安全隐患,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以改善,以提高环太湖景观生态系统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云南省湖泊的生态安全变化趋势及驱动机制,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框架下,建立了5个相应的项目层,选取16个反映生态安全状态的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公报、统计年鉴和规划数据对2009—2018年云南省湖泊生态安全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云南省湖泊生态安全指数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11年达到最低值0.153,其生态安全等级经历了3个类型,由Ⅳ级(较危险)经Ⅴ级(危险)向Ⅲ级(预警)转变,2014—2018年呈现稳步变好趋势;项目层指数变化趋势与生态安全指数一致,对生态安全指数贡献最大的状态层和影响层指数值偏低,湖泊水体化学需氧量、总氮及富营养化指数是限制因素;生态安全指数与压力层外的各指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反映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调控难度最大。研究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截污治污、生态恢复等政策调控举措对改善云南省湖泊生态安全状态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江南水体景观格局的形成受气候因素、人为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并肩负着物质生产、生态服务、文化传承的功能。然而,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江南乡村水体景观面临各种考验,甚至威胁到农产品安全、饮用水安全、物种多样性、生态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地域景观风貌保护、地方文化延续等多个方面。从宏观视角来看,构建江南乡村水体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不失为应对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0.
利用遥感及统计数据,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选取22个评价指标构建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对图们江地区进行基于空间的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安全水平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表现为区域内东西两端生态安全水平较高并向中部过渡。各生态安全等级的面积大小排序为:较安全>临界安全>安全>较不安全>不安全,所占比例分别为49.56%,33.89%,9.14%,6.48%,0.94%。另外统计了基于行政单元的平均生态安全指数和等级,发现各县市的生态安全水平和等级构成都有所不同,各县市生态安全水平状态排序为珲春>图们>安图>汪清>延吉>龙井>和龙。整体来看,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抗干扰能力较强,生态问题较少,生态灾害较少。 相似文献
11.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探寻城市生态安全的演变特征,分析了2000-2008年丽水市快速发展时期生态足迹的构成及其动态演变规律.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丽水市人均生态足迹呈现持续升高的态势,从0.884 hm2增至1.511 hm2,年均增幅为6.96%;人均生态承载力较为稳定,年变化率低于0.69%;2008年生态足迹多样性为0.974,生态经济发展能力为1.465 hm2,分别是2000年的1.50倍和2.56倍.说明城市化发展影响了丽水的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不断提升的居民消费水平已经成为生态压力的主体.适度控制资源开采规模,重视生态保护和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以及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目前该类城市缓解区域生态压力的主要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南宁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提出确保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对策,以促进南宁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法]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计算南宁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南宁市辖区处于生态安全风险区,其人口密度过大,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与之脱节,同时过快的人口增长速度也造成了人均耕地面积急剧下降,从而造成市区生态环境恶化;隆安县、马山县、横县处于生态安全敏感区,其在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发展均处于一般水平;武鸣县、上林县、宾阳县处于生态安全良好区,这些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相对合理,在粮食自给、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方面相对较好.[建议]编制土地生态建设规划,制定土地生态保护措施;严格控制城市规模,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宣传和教育力度,强化公众土地生态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生态用地管制;积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以确保南宁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海水养殖业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为例,应用PSR模型,从海水养殖业生态环境的系统压力、系统状态、系统响应3个方面筛选出26个指标,在专家打分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从时间尺度上(2003-2012年)评价福建省海水养殖业的生态安全状况及其发展趋势,探究影响福建省海水养殖业生态安全水平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福建省海水养殖业的生态环境总体呈现越来越好的趋势,但仍然面临较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未来空间科学规划,降低区域生态风险,本研究基于生态安全,对昆明市空间冲突水平进行测度,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风险源-风险受体-风险效应的风险评价模型及地理探测器模型的基础上,探测昆明市1995—2015年国土空间冲突强度变化,并对研究区空间冲突强度及其主导驱动因素和交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昆明市在1995、2005、2015年空间冲突强度均值呈现前低后高的特点,分别为0.188、0.190、0.206,处于稳定可控范围,空间生态风险性低,但严重失控区的空间面积逐年增加,可控区面积逐年减少;2)不同的空间景观类型,空间冲突强度差异大。其中,林地、草地、耕地的空间冲突强度低,而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空间冲突强度相对较高;3)地理探测因子探测器表明了人口、GDP是研究区形成空间冲突的主要驱动因素,交互探测器进一步解释了人口与GDP、人口与高程、人口与距道路距离的组合,协同作用大,共同作用区域空间冲突。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可拓学评价方法构建了灌区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用PSR模式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用综合集成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陇川灌区的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陇川灌区的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结果为极不安全。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耕作技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等几方面提出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识别源地是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首要环节。在总结已有研究中重要斑块识别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结合景观连通性分析、生物多样性服务评估和生境质量评估来提取重要斑块的方法。以深圳市为研究区,采用基于图论的景观连通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服务当量、InVEST模型生境质量评估模块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识别生态用地重要斑块。结果表明:深圳市生态斑块依照连通性、生物多样性和生境质量的综合评估分为五级,其中最重要斑块主要分布在龙岗区、盐田区和罗湖区;现行基本生态控制线政策可以保护大部分重要斑块。 相似文献
18.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是改善农田生态系统安全状况、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针对多数综合评价研究中存在信息屏蔽和主观性的问题,在界定耕地生态安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物元分析方法和改进的熵值法对我国耕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1996-2010年我国耕地生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等级经历了"临界安全-较安全"的演变历程,但2010年"较安全"等级关联度很弱;(2)单位耕地化肥负荷、人均耕地面积、单位耕地农药负荷、土地垦殖率、水土流失程度等是耕地生态安全等级提升的关键制约因素。为了促进耕地生态安全等级不断提升,需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土地利用监督管理,降低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程度。基于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能更准确地反映农田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物元分析方法可以揭示单个评价指标的分异信息和综合评价结果的中间信息、挖掘耕地生态安全存在的具体问题,适合用于耕地生态安全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铜仁市城市绿地系统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贵州省铜仁市2004年9月4日Quick Bird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和GIS技术以及Fragstats 3.3软件,对铜仁市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结构和景观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铜仁市城市绿地总体上比较破碎,且存在少数绿地类型(其他绿地与农业用地)占主导地位的现象;建成区绿地类型完整,景观多样性水平高于规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