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白桦种群的年龄结构及其群落演替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在白桦种群分布区内所选择的二个代一地区定位观测资料,采用电子计算进行运算,模拟,研究白桦种群的年龄结构及其所处群落的演替。结果表明:在整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白桦是一个过渡种群。  相似文献   

2.
天目山紫楠种群年龄结构与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天目山紫楠Phoebe sheareri种群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天目山紫楠种群,为森林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浙江省天目山常绿阔叶林1 hm2(100 m×100 m)样地调查数据,分析了优势种紫楠种群的年龄结构,并按胸径(DBH)将其分为5个径级,分别为径级1(1.0 cm≤DBH<2.5 cm)、径级2(2.5 cm≤DBH<10.0 cm)、径级3(10.0 cm≤DBH<20.0 cm)、径级4(20.0 cm≤DBH<30.0 cm)、径级5(DBH≥30.0 cm)。同时,应用点格局方法分析了不同径级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空间关联性。  结果  ①径级1和径级2低龄个体较多,占总统计量的68.95%,径级3个体占23.71%,径级4和径级5高龄个体较少,占7.34%。种群的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Ⅰ型,属于增长型发展模式。②径级1、径级2、径级3、径级4个体以聚集型分布为主,且随着研究尺度的增大,聚集性也越显著,径级5以随机分布为主。③各径级间关系密切,以正关联为主。从小尺度观察,径级1与径级4个体在0~5 m尺度内是负关联,径级3与径级4个体在0~8 m尺度内是负关联,径级3与径级5个体在0~4 m尺度内是负关联。除此之外,其他径级个体之间皆为正关联。从大尺度观察,天目山紫楠种群各径级个体之间基本都呈显著正关联。  结论  天目山紫楠种群属于增长型的发展模式,各径级都呈集群分布,不同径级间的关系密切,以正关联为主。图5表2参24  相似文献   

3.
北京山区刺槐林种群的空间点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北京市密云水源保护林试验工作站人工刺槐林样地调查结果,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对刺槐种群内,刺槐与其伴生种及不同龄级刺槐个体的分布格局与空间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刺槐林种群结构中,刺槐直径和树高分布明显,直径呈截尾正态分布,树高呈双峰山状分布。刺槐种群的空间点格局在所研究的尺度上(35m)呈显著性聚集分布,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刺槐胸径DBH22.5cm呈现随机分布,7.5cmDBH≤22.5cm和DBH≤7.5cm在不同的研究尺度表现出聚集、随机和均匀分布特征。在种群的空间关联性上,刺槐种群和油松种群在所研究的尺度上,二者之间关联性为显著性负关联;在所研究的尺度内,不同发育阶段的刺槐7.5cmDBH≤22.5cm和DBH22.5cm的空间关联性很弱,7.5cmDBH≤22.5cm和DBH≤7.5cm、DBH≤7.5cm和DBH22.5cm之间关联性随着研究尺度的不同,表现也不同。  相似文献   

4.
王海波  赵雨森  辛颖  陈强  韩雪成  关晓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127-12129,12189
根据对孙吴县大河口林场大果沙棘样地的调查结果,通过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对大果沙棘人工林单种群、种群内不同发育阶段大果沙棘个体的分布格局与空间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果沙棘人工林单种群的空间点格局在所研究的尺度呈显著集群分布;不同林龄大果沙棘个体点格局在研究尺度主要表现出集群分布,并在一定的尺度范国内表现出随机分布;在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关联性上,邻近的发育阶段在小尺度范围内表现为负相关,表明其存在种间竞争,在大尺度范围表现出无关联性,表明其相互关系并不协调,只有其中某几个发育阶段表现出正相关的关系.依靠点格局方法分析不同尺度的格局,存在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南方铁杉的种群结构及空间分布情况,对揭示南方铁杉的演替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对南方铁杉种群进行样地调查,通过种群年龄结构分析、静态生命表编制、生存分析、时间序列模型预测和点格局分析探索了南方铁杉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   结果   (1)南方铁杉种群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属增长型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Ⅰ型,存活曲线、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以及生存函数分析表明种群具有前期稳定、中期减少和后期衰退的特点。(2)时间序列预测未来3、6和9个龄级时间后南方铁杉种群各龄级个体数均逐渐增加,南方铁杉幼年个体数相对丰富,老龄级树有较充足的后备资源得以补充,种群能自然更新。(3)南方铁杉种群整体在小尺度(r < 20 m)呈聚集分布,随尺度的增加呈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研究尺度紧密相关,幼树明显呈聚集分布,中树随研究尺度增大由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变,老树基本呈随机分布。   结论   南方铁杉种群天然更新能力较强,保护区维持现有的生境条件,南方铁杉种群将继续呈增长状态。    相似文献   

6.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是植物种群自身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林芝市范围内的光核桃种群在嘎啦村、米瑞村、泽勒村和麦娘麦村分布数量较多且有利于研究的进行,在上述区域内,以村庄内外不同人为扰动下的光核桃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运用软件Programmit对林芝市典型区域光核桃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光核桃种群在研究区域的村外部分大体表现出随机分布的分布格局,在小尺度范围内呈现聚集分布格局;在村庄内部区域光核桃种群大体呈现出随机分布的分布格局,在小尺度范围内呈现均匀分布的格局。  相似文献   

7.
文章应用"静态生命表"的方法研究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秦岭箭竹种群年龄结构发展动态,该地区秦岭箭竹种群共有3个年龄结构类型,分别为稳定型、增长型和下降型。稳定型以及增长型种群1~6龄的立竹占到85%以上,下降型种群的各龄级立竹数均较少。秦岭箭竹年龄结构的形成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总体来说,保护区内秦岭箭竹种群总的发展趋势较为乐观,种群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有利于保护区内大熊猫的生存和繁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新疆艾比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主要优势种植物组成的混生群落进行点格局分析.[方法]测定样方内每个物种的空间分布信息,运用Ripley's K(r)函数、L(r)函数和VR,分析其分布方式和群落总体关联度.[结果](1)胡杨在0~25 m呈聚集分布,之后为随机分布;(2)柽柳在0~30 m呈聚集分布,之后为随机分布;(3)罗布麻在0~20 m呈聚集分布,20~ 30 m为随机分布;(4)甘草在0~1m为均匀分布,之后为聚集分布;(5)其他种群主要为聚集分布;(6)植物群落总体呈正关联,但不显著.[结论]艾比湖地区植物群落总体呈正关联,种群在小尺度范围内主要的分布方式为聚集分布,且在灌木群落中柽柳、梭梭种群竞争力强于其它灌木种群.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珙桐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相邻格子法,研究了四川省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种群径级结构和高度结构,编制了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绘制了种群存活曲线,并用4个生存函数进行种群的生存分析:运用方差/均值比的t检验法、负二项参数、平均拥挤度和聚块性指数等方法,分析了珙桐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结果表明:珙桐种群的径级结构和高度结构都近似于倒金字塔型,幼苗严重不足,种群有衰退的趋势:其更新是以无性繁殖为主:珙桐种群有前期生长不稳定,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其存活曲线属于DeevevⅢ曲线;种群分布格局整体上呈集群分布,从幼苗到大树,其集群程度减弱:基株种群和分株种群在不同取样尺度下其聚集强度有所变化。珙桐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可能受其繁殖特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生存分析函数和成对相关函数g(r),对木林子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5 hm2大样地内多脉青冈的种群动态及不同生长阶段个体的点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多脉青冈种群第Ⅰ、Ⅱ龄级出现死亡高峰期,低龄级个体数量波动较大;年龄结构完整,呈金字塔型,属增长型种群;存活曲线在Ⅰ~Ⅳ龄级为Deevey-Ⅲ型,Ⅴ~Ⅷ龄级为Deevey-Ⅰ型;小树(1 cm≤DBH≤5 cm)、中树(5 cm20 cm)个体点格局分布聚集强度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即在小尺度上强烈聚集,聚集频率随空间尺度的增大而减弱,在大尺度上趋于随机分布。在113~150 m尺度上,年龄越大的个体其聚集强度越弱,小树显著聚集分布,中树保持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减弱,成树由随机分布过渡为均匀分布。小树、中树的聚集强度分别在0~4 m和144~150 m尺度上与成树无关联,分别在5~150 m和0~143 m尺度上与成树正关联。  相似文献   

11.
采用埋袋法对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两个树种粗根(>10 mm)、中粗根(5-10 mm)、中根(2-5 mm)和细根(<2 mm)的分解速率和养分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系的重量保持率随时间增加呈下降趋势,这种趋势可用Olson指数衰减模型来拟合,即:Xt/X0=e-kt(t为分解时间,X0为根系初始干重,Xt为分解t时间的残留干重,k为年分解系数),通过拟合计算出年分解系数k.在本研究中,蒙古栎粗根、中粗根、中根、细根的年分解系数分别为:0.2928、0.2562、0.2928、0.3660;白桦依次分别为:0.2196、0.3294、0.3660、0.4392,基本呈现随直径增加分解速率减小的趋势.根系分解过程中,两树种各径级均是N浓度增加,可溶性糖浓度减小.在根系分解的不同时期两树种各径级N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释放或富集,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可溶性糖却一直处于释放状态.分解1a时间,蒙古栎各径级根系表现为释放N元素;白桦表现为细根和中根释放N元素,中粗根和粗根富集N元素.蒙古栎、白桦细根和中根可溶性糖的释放率达90%以上,中粗根和粗根的释放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2.
长期的封育禁牧引起甘草种群退化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学术关注。选取采挖后不同封育年限的甘草群落为研究对象,以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应用方差均值比率和聚集强度指数的测定方法进行围栏封育对甘草群落征及其分布格局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围栏封育年限的增加,甘草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呈增加的趋势,均匀度指数则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随着围栏封育年限的增加,甘草群落内甘草、冰草、黄蒿和猪毛蒿4种主要种群空间格局均发生了变化。甘草和冰草种群由随机分布变为聚集分布,但种间竞争却呈相反的变化趋势;黄蒿和猪毛蒿种群则由聚集分布变为随机分布;(3)干旱、半干旱地区野生甘草种群的恢复期为5a左右,其鲜草产量及地上生物学指标均为最佳,截时应进行合理的采挖与利用,以促进其种群的发展与生产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和2011年3月-6月,对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保护区达赉湖西岸地区大鵟(Buteo hemilasius)的巢穴结构和巢址选择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野外观察和样方法定位了13个大鵟巢址,并对巢址样方的20个生态因子进行测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大鵟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进行了分析.测量显示,大鵟巢穴的基本结构特征为:外径(94.7+4.2) cm;巢高度(46.1±2.7) cm;内径(24.8±1.5)cm;巢深(14.0±+0.9)cm.生境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达赉湖西岸地区大鵟的巢集中分布在湖岸或水塘附近的悬崖,营巢点坡度为15°-45°之间的阳坡或半阳坡;隐蔽度高于20%;草本密度大于5株/m2;植被均高大于30cm;巢距悬崖上部距离2-5m;距水源l00m以内;距居民点距离大于lkm;距草原道路的距离大于0.5km;而对于物种丰富度没有特殊要求.主成分分析显示,影响大鵟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有3个,依次为:隐蔽性因子(主要包括巢址区域的植物特征和地形特征)、干扰因子和食物因子.各主成分中,相对系数绝对值最高的变量依次是:植被盖度、距居民点距离、巢的高度和距草原道路距离.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大青沟自然保护区土壤水分时空梯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采用TDR分层对大青沟自然保护区土壤水分进行定位观测,利用DCCA排序定量分析土壤水分时空梯度与环境因子关系,通过Surfer软件的Kriging插值法绘制土壤水分等值线排序图。结果表明:该地区影响土壤水分生长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植被、坡位和坡向。0~60 cm土层平均体积含水率在5~9月沟底阔叶林为29.33%~37.86%;下坡位蒙古栎矮林为6.29%~17.24%;中上坡灌丛为5.45%~12.20%;沙地樟子松林为5.04%~11.20%;沙地疏林草原为4.16%~5.43%。0~15 cm与16~30 cm表层土壤水分排序第1轴与海拔、坡向、坡位、植被有极显著的负相关系;31~45 cm与46~60 cm第1轴与坡向和坡度呈显著正相关;0~15 cm表层土壤水分波动较大,16~30 cm次之,31~45 cm和46~60 cm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古日格斯台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旗东南部古日格斯台自然保护区植物的组成与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有维管植物101科349属726种38变种。其中,蕨类植物11科15属20种,裸子植物3科5属9种,被子植物87科329属697种38变种。区内被子植物的科、属、种数量居多,分别占保护区维管植物科、属、种数的86.1%,94.5%和96.3%。古日格斯台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属温带性质,成分比较丰富,以东亚成分、泛北极成分为主体,达乌里-蒙古成分、古北极成分、东古北极成分相对优势;区内地理成分较为复杂,包含了19种不同类型,地理联系广泛,特有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6.
动物的巢为其育幼、避敌和休息等提供了适宜的空间,因此,了解其巢址特征对于物种的保护和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灰头小鼯鼠是一种小型树栖、夜行性哺乳动物,在国内主要分布在中部、南部及西南地区。2012年4月至6月和2012年9月至12月在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灰头小鼯鼠的巢址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灰头小鼯鼠共利用2种巢,在针叶树上,灰头小鼯鼠多利用树枝巢;在阔叶树上,灰头小鼯鼠仅利用树洞巢。巢多紧靠树干(0.2±0.1) m,平均巢高(11.3±0.8) m,巢口无方向偏好。灰头小鼯鼠喜欢选择冠幅更大、通道数更多的树上筑巢,此外,其对郁闭度大,灌木盖度高的生境有明显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用植物生长素吲哚乙酸甲酯化酶酯解酶超家族部分成员基因启动子驱动GUS表达,研究了拟南芥MES超家族中3个有吲哚乙酸甲酯化酶酯解酶活性成员的基因表达模式。结果表明:1)AtMES16、AtMES17和AtMES18表达模式相似,新叶高,老叶低,从叶片中间向叶片边缘逐渐减少,类似吲哚乙酸甲基转移酶基因AtIAMT1的表达模式;2)AtMES17和IAMT1在叶片中同步但相互独立地表达,正常情况下AtMES17和IAMT1基因表达可能相互平衡制约。  相似文献   

18.
西藏色季拉山高山松种群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山松种群不同生长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类型及其空间关联性。【方法】2014年6-8月,在西藏色季拉山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设置50m×50m的高山松林样地4块,对样地内的高山松进行定位和每木检尺,按胸径12cm、≥12~32cm、≥32cm将高山松分为小树、中树和大树,运用点格局分析方法中的Ripley’s L函数,对高山松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1)色季拉山高山松种群径级结构呈典型的"金字塔"型,种群自然更新良好,属增长型种群;(2)高山松不同发育阶段的分布格局各异,小树在小尺度范围内的聚集强度均明显强于中树和大树,中树主要表现为随机分布-集群分布-随机分布,而大树主要表现为随机分布;(3)样地1与样地2中,高山松小树与中树、大树之间的空间关联性基本上均呈负关联关系,但中树与大树之间基本上无关联;样地3和样地4中,高山松不同龄级的小树、中树和大树三者之间相互独立,关联性小。【结论】在从小树发育到大树的过程中,高山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演变过程基本表现为由集群分布到随机或均匀分布;高山松种群的更新不仅受种间竞争的影响,同样受种内竞争的制约;在环境条件相似的情况下,高山松种群自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是影响其分布格局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帽儿山林场天然白桦林优势生长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龙江省帽儿山实验林场的白桦天然林进行调查,并对优势木进行树干解析,拟合了白桦的树高、材积、胸径和干形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曲线基本呈“S”形,胸高形率的生长曲线呈反“J”形;胸径、材积和胸高形率生长采用Korf方程拟合较好,树高生长采用Gompertz方程拟合程度较好,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可作为白桦树木生长的预估模型。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的高峰值分别出现在12 a和21 a,树高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的高峰值分别出现在15 a和20 a,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的高峰值分别出现在26 a和43 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