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南方红壤典型水土流失区——福建省长汀县河田盆地区的大片山地曾由于植被稀少、山岭裸露、气候炎热,而被称之为“火焰山”.通过20多年的水土流失治理,该区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利用遥感技术,计算了长汀县河田盆地区在1988-2010年间的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伴随的地表温度变化.结果表明,通过近22a的水土流失治理,该区的平均植被覆盖度有了明显的升高,从1988年的48.83%上升到2010年的59.78%;而同期盆地内外的温度差异也随之下降,盆地裸露区和周边地区的温差降低了近1 ℃.定量研究表明,河田盆地区的植被覆盖度每增加10%,可降低地表温度0.6-1℃.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长汀县河田盆地区是中国南方最典型的红壤水土流失区之一,当地人民和各级政府一直为治理该区的水土流失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利用遥感技术对该区1976年以来地表裸土分布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基于所提出的双重遥感指数法对该区的裸土信息进行提取,查明了该区地表裸土分布的时空变化情况.研究表明,该区近35年的治理已大大减轻了地表的裸露程度,地表裸土面积从1976年的159.17 km2锐减到2010年的51.98 km2.在3个不同的观察时间段里,裸土面积的变化呈现逐次减少、减速加快的趋势,客观地反映了该区水土流失治理的3个重要历史时期和政策所产生的效应. 相似文献
3.
基于RUSLE的大通县土壤侵蚀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通县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利用1995年和2005年2期TM遥感影像,基于RUSLE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和GIS技术,估算出大通县2个时期土壤侵蚀的定量数据,阐明了大通县土壤侵蚀变化状况。1995年土壤侵蚀总量为2 938.17×104 t,侵蚀模数为68.55t.hm-2.a-1;2005年土壤侵蚀总量为2 160.07×104 t,侵蚀模数为51.83t.hm-2.a-1,从1995年到2005年大通县土壤侵蚀状况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长汀县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经过20多年的艰辛努力,长汀已成为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采用遥感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技术,基于1988、1998、2004、2009和2011年的遥感影像,对长汀县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河田盆地区进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检测与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在这23a间的土地利用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以针叶林为主的林地面积的快速增长和地表裸土面积的大幅下降.景观分析表明,水土流失治理新增的小块林地正逐渐形成连片分布,而裸土面积在大幅减少的同时,其斑块也趋于破碎.总的看来,这23a间的水土流失治理已使得研究区的生态明显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5.
在RUSLE模型理论支持下,以山西省永和县岔口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野外实地调查及观测数据,在ArcGIS软件环境下建立土壤侵蚀定量计算模型,生成小流域土壤侵蚀分布图,并分析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流域主要以微度侵蚀为主,占流域总面积的98.52%;流域最高侵蚀模数为4377.82 t·km-2·a-1,未达到强度侵蚀分级;流域内土壤侵蚀强度较大的区域集中于坡度大于8°的荒坡及无植被覆盖的居民点用地等.通过定量计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模数及土壤侵蚀分级,为流域侵蚀防治及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土流失严重威胁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利用RUSLE模型对延安市1990—2020年共4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进行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多年间土地利用以耕、草地为主,呈现农、林、牧复合的土地利用结构特征,耕、林、草、水域和建设用地30a间的变化率为-18.61%、9.69%、6.56%、3.17%、139.42...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研究区域内的降雨数据和土地数据,以建设项目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该区域的RUSLE模型,分别分析模型中的土壤侵蚀因子影响因素,归纳出该区域在施工过程前后全流程的土壤侵蚀特征,并进行了定量性的评价.结果表明,在快速路建设项目中,依据历史数据建立的RUSLE模型显示,在侵蚀强度方面,施工过程中以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为主...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GIS基础上,根据武汉市降雨、地形、土壤等基础数据,运用和RUSLE模型计算研究区土壤侵蚀量,分析其土壤侵蚀分布特征,得到其水土流失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土壤侵蚀的强度做合理的评价和预测,有利于实现区域社会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法]以成安区为例,运用RUSLE模型,通过土壤侵蚀力因子、降水因子、坡度因子、坡长因子、植被覆盖因子、水保持因子等6个因子算法,利用GIS构建土壤侵蚀模型,综合评定出成宁市成安区土壤侵蚀强度等级.[结果]成安区总体以微度侵蚀为主;强度侵蚀及其以上侵蚀程度土地共计16.833 1 km2,占总面积的1.12%,其中剧烈侵蚀仅为3.326 3 km2,分布于莲台山、白云岩矿以及孙家山一带.[结论]在成安区寻求发展过程中,应注重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和RUSLE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沿线土壤侵蚀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遥感影像解译资料、数字高程模型(DEM)及土壤、降雨等数据,对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中各因子进行了量化分析,进而实现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沿线区域土壤侵蚀量估算,并根据估算结果进行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揭示沿线区域水土流失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江苏段沿线区域2000年和2005年微度土壤侵蚀等级面积均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5%以上,强度侵蚀及以上等级面积所占比例很小,主要分布在盱眙县、邳州市和铜山县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1.
福建长汀位于中国南方亚热带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较为严重,分析当地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趋势是评价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环境恢复的有效手段。以Landsat数据为基础,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提取福建省长汀红壤区2000-2014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值,并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和差值法分别对植被覆盖度、植被恢复等级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5 a长汀红壤区NDVI呈明显上升趋势,植被覆盖度呈明显增加趋势,高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2132.90 km2,面积比例提高68.86%,植被变化以恢复和完全恢复为主,占全区总面积的88.07%。经过多年的治理,长汀红壤区植被覆盖状况已得到很大改善,但仍有占长汀土地总面积0.42%的区域属植被严重退化区,主要分布于汀江两岸,建议在该流域加强水土流失治理保护措施,合理生产开发利用,从而有效防治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长汀土壤侵蚀核心区的治理效果,为长汀未来水保政策的制定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依据,结合RS、GIS技术,利用RUSLE模型,对侵蚀核心区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定量评价,并结合侵蚀治理措施探讨其治理效果。结果表明:2013年土壤侵蚀总面积较1999年降低49.02%;侵蚀以轻度为主,轻度侵蚀区面积占76.91%;1988-2013年,侵蚀治理效果呈由强度侵蚀区向轻度侵蚀区推进的趋势,2007-2013年,除中度侵蚀等级外,其他各侵蚀等级的面积比例变化1%;长汀土壤侵蚀治理效果显著,侵蚀空间分布格局逐渐趋于稳定,侵蚀治理转为巩固措施,出现整体好转的同时仍存在局部恶化,未来的侵蚀治理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13.
以南方红壤侵蚀区典型区域福建省长汀县为研究区,将土壤肥力质量10个因子作为内部因子,坡度、植被覆盖度、水土流失强度等作为外部因子,构建土壤肥力质量演变的尖点突变模型,并分析土壤肥力质量演变分别与土壤肥力质量等级、水土流失强度、坡度和植被覆盖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0个样点中,突变的样点共27个,占30%,稳定的样点共63个,占70%;2)突变样点主要对应于土壤肥力质量等级1和等级2(分别占突变样点总数的48.15%和33.33%)、水土流失微度和轻度(分别占37.04%和44.44%)、坡度5-10.和10-15.(分别占37.04%和40.74%)、植被覆盖度>0.4和0.3-0.4(分别占48.15%和37.04%);分叉集△与土壤肥力质量等级、水土流失强度、坡度和植被覆盖度都呈极显著(P<0.01)相关关系,皮尔逊相关系数绝对值的大小顺序为:水土流失强度>植被覆盖度>土壤肥力质量等级>坡度;突变主要发生于土壤肥力质量等级较高、水土流失强度较轻、坡度中等、植被覆盖较好的地点;3)土壤肥力质量演变时间相对较长,应根据中间过渡状态来判断是否产生突变;土壤肥力质量处于突变状态时可用较小投入产生较大效益,在关注严重水土流失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同时,不应忽视突变区的治理. 相似文献
14.
福建长汀土壤侵蚀的动态经济度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理论,以遥感数据为基础,以养分损失(N、P、K、有机质含量)、水分损失、土地损失、泥沙滞留损失及泥沙淤积损失等5种损失为度量指标,分别估算南方红壤侵蚀典型区——长汀县1988、2000和2007年3个时期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的货币值。结果显示,3年中土壤侵蚀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同期全县农林牧副渔总产值的31.9%、17.8%和7.02%,呈明显下降态势,特别是2000—2007年间下降更为明显,说明研究区土壤整治成效明显。从损失构成看,土壤养分损失一直占经济损失的97.33%以上,说明土壤侵蚀直接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进而制约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长汀县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建省长汀县为研究区域,建立生态和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功效函数模型和协调度模型,运用熵权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该区域1985—2015年的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功效函数模型结果表明,1985—2000年长汀县生态系统协调性呈上升趋势,1995和2000年分别达到中度和高度协调的水平,但2000年以后,生态系统协调性逐渐下降。1985—2015年经济系统协调性持续上升,经济发展协调性较好。2)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模型结果表明,长汀县生态与经济协调度在1985—2000年保持持续上升的状态,2001—2015年生态与经济协调度在整体转好的同时,也出现下行波动。3)长汀县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还存在人口压力、经济结构不合理、水土流失问题局部反弹等问题,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候的变化已使得人类日益关注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变化.以福建省长汀县河田盆地为例,开展马尾松林碳储量估算模型的研究.通过2010年的野外样地调查获得了马尾松林的实测数据,并将其与同年的ALOS遥感影像对应样地的植被光谱信息进行比较.通过研究5种遥感植被指数与马尾松林碳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从中选取了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研究区最佳马尾松林碳储量反演模型.精度分析表明,该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为-1.95%,均方根误差为3.01 t/hm2,因此可以有效地用于反演研究区的马尾松林碳储量.利用该模型反演出河田盆地2010年马尾松林的总碳储量为114.58×104 t,碳密度为34.92 t./hm2.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陕西省丹汉江流域典型县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对石泉县和商南县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图和DEM图的叠加,得到土壤侵蚀强度在坡度、坡向、高程、起伏度等地貌因子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土流失程度较高,土壤侵蚀强度以轻度和中度为主。不同坡度、高程、起伏度下的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土壤侵蚀综合指数和土壤侵蚀强度均呈现单峰分布,平地的水土流失面积接近0,不同坡向的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差异不显著。不同土壤侵蚀强度的最大值随着坡度升高而增大,但却随着高程的升高而减小。各土壤侵蚀强度的起伏度分布特征均很相似。此结论可为陕西省丹汉江流域中游地区水土保持规划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