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云同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331-6332
针对大沽河河道采砂中存在的非法滥采、偷采、超采等诸多无序开采等问题,研究探讨河道采砂所带来的生态、防洪等诸多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建议强化行政执法手段,规范河道采砂行为,努力实现河砂的控制开采与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长江口悬浮泥沙的MODIS影像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遥感监测泥沙原理和MODIS传感器特征的分析,应用不同时间的MODIS影像进行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的悬浮泥沙监测。结果表明:(1)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悬浮泥沙含量较高,其中杭州湾悬浮泥沙浓度高于长江口;(2)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水体中的泥沙由再悬浮形成,且冬季泥沙浓度和范围均大于春季;(3)入海径流与海洋动力是影响河口沿岸及近海水域水体悬浮泥沙含量的主要因素,其中海洋动力的潮流和波浪是主导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土壤质地对天然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鄱阳湖泗洲头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苔草(Carex cinerascens)、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荻(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和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5种优势植被下的表层(0~20 cm)和下层(20~40 cm)土壤粒度组成,采用Folk-Ward公式计算土壤粒度参数,分析土壤粒度分布特征,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和Pearson相关性探讨土壤粒度组成与土壤有机碳的关系。结果表明,鄱阳湖泗洲头湿地土壤质地以粉黏土和砂壤土为主,分选性较差。粉黏土质地组成主要以粉粒(67.76%~79.28%)为主,平均粒径(Mz)为6.91Φ,粒度频率曲线为双峰或三峰分布;砂壤土质地组成主要以细砂(32.90%~56.55%)为主,Mz为3.00Φ,粒度频率曲线为单峰分布。粉黏土土壤有机碳含量为(10.52±3.86) g/kg,显著高于砂壤土土壤有...  相似文献   

4.
以大型通江湖泊鄱阳湖为研究对象,研究温度和扰动等环境因素对湖泊沉积物内源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条件下,PY40、PY45和PY54这3个站位总磷的最大释放量分别为90.08、96.42、112.64 mg/g;在15℃条件下,总磷的最大释放量分别为91.65、105.79、119.86 mg/g;在25℃条件下,总磷的最大释放量分别为92.08、117.2、136.69 mg/g;在40℃条件下总磷的最大释放量分别为107.04、132.89、159.19 mg/g;静置条件下,总磷的最大释放量分别为2.9、3.42、4.03 mg/g;低速扰动(转速为60 r/min)时总磷的最大释放量分别为3.4、3.74、4 mg/g,高速扰动(转速为120 r/min)时总磷的最大释放量分别为3.19、3.64、4.29 mg/g。温度对内源磷的释放有明显影响,随着环境温度的不断升高,沉积物释磷量明显增加。通过扰动促使沉积物再悬浮,促进了沉积物中的磷释放,加速了沉积物间隙水中磷的扩散,从而增加了磷的释放。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刀鲚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214尾鄱阳湖雌、雄刀鲚(Coilia ectenes)体质量(Y)、全长(X1)、体长(X2)、体高(X3)、头长(X4)等9个性状指标,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等方法 ,分析研究了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雌、雄刀鲚的测量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显示体长和体高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是直接影响体质量的重要性状;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以体长和体高为自变量的雌、雄刀鲚体质量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雌=-128.360+4.650X2+15.597X3;Y雄=-107.032+4.297X2+11.755X3。  相似文献   

6.
基于遥感的四川省干旱河谷分布范围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遥感技术在干旱河谷范围区划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拓展遥感技术在此领域的应用范围,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干旱河谷进行科学的区划,为制定有关政策措施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方法】利用遥感技术方法,结合干旱河谷地面资料,对四川省干旱河谷区域进行了区划划分研究。【结果】干旱河谷分布范围巨大,面积总计10 955.2km2,主要分布在四川省西部、南部的长江上游高山峡谷区;基于遥感技术对干旱河谷分布区域划分精度高达95%以上。【结论】初步探明了四川省干旱河谷的面积及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源遥感影像的农作物分类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因其较强的纹理特征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分类的研究中.针对多光谱影像无法实现农作物的精确分类问题,本文选取鲁西南济宁市为研究区,融合了2020年4-9月的Sentinel-1 SAR数据和Sentinel-2多光谱数据作为数据源,提取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共52个特征变量,通过独立主成...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北京城市热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仲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527-10529
首先利用MODIS数据在像元尺度上获取地表温度反演中所需大气参数一大气水分含量,再利用LandsatTM影像采用Jimenez-Munoz和Sobrino的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反演地表温度,通过地面实测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反演地表温度具有较高的精度。用该方法对北京城市热岛状况进行研究,发现北京城市热岛效应十分明显,地表植被覆盖度低是城市热岛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卢霞  焦明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369-19371
[目的]利用多元遥感数据提取连云港海域赤潮信息。[方法]以小尺度连云港海州湾赤潮为研究对象,选用2005年10月8日IRS-P6数据、2006年5月20日Landsat 5-TM数据、2006年10月6日MODIS 1B数据以及2009年4月22日HY-1B的2级数据为遥感数据源,对其进行几何校正、大气校正、图像裁剪等预处理后,结合同步观测的连云港赤潮监控区站位环境数据,采用二次滤波法、叶绿素a浓度法、波段比值法提取海州湾赤潮信息。[结果]2005年10月8日,连云港海域暴发面积约20.0 km2的赤潮;2006年5月20日,连云港海域赤潮处于消亡阶段;2006年10月6日,赤潮暴发规模大,面积约436.5 km2;2009年4月22日,连云港海域赤潮零星分布,面积约10.8 km2。[结论]该研究为连云港环境监测相关部门实施有效地赤潮预测与预警提供了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针对云南省大理市耕地地块不规整、破碎且农作物空间种植结构复杂的特点,结合多源数据在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优势,达到准确地提取农作物信息的目的。【方法】 协同BJ-2数据和Sentinal-2数据进行农作物精细信息提取。首先,利用空间分辨率较高的BJ-2数据进行面向对象的图像分割,获得农作物地块信息;其次,在农作物物候规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标准差分析获得关键时相,利用相应时间分辨率较高的Sentinal-2数据获取农作物地类信息,实现基于地块的小春农作物的快速精细提取。【结果】 采用实地调查地块真值与提取地类生成混淆矩阵进行精度验证,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87.4%和0.83。其中,连片种植的农作物如蚕豆和马铃薯提取精度较高,地块细碎且内部种植结构复杂的作物提取精度略低。【结论】 多源遥感数据协同的农作物提取方法,通过高分辨率影像上获得的对象分析单元能很好地对单一地块中的农作物空间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中分辨率影像由于分辨率偏低所导致的混合像元处错分的不足;不仅能从耕地地块级别获得农作物种植结构,更直观地反映农作物种植,能有效提升农作物提取的精细化程度,有利于精细化的农作物种植结构管理。  相似文献   

11.
在江苏省泰兴市利用多源Landsat/TM遥感影像提取植被指数NDVI,并对不同时期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显示:拔节期NDVI与LAI的相关性较好,线性拟合模型的决定系数达0.7659;利用拔节期线性拟合模型对开花期的LAI进行预测,预测值与实测值较为一致,RMSE为0.426.表明利用拔节期LAI监测模型推测开花期的LAI数据信息是可行的,有利于区域冬小麦的LAI分级图的快速制作.该方法可为大面积冬小麦长势信息的及时、快速获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遥感信息普遍存在着尺度效应,合适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反映特定目标的空间结构特性。基于地理学第一规律,选择了目前主要采用的2种方法——局部变异和变异函数对最优尺度的选择进行研究,并针对传统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改进方案。通过同一地区的遥感卫星Landsat 7,Spot-5/HRG和QuickBird遥感影像,对不同的景观区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根据实验,得出了局部变异适合微观、变异函数则更适用于宏观问题的结论,并得到了不同数据源在不同景观类型下的最优尺度。最后,根据最优尺度选择的结果,讨论了不同数据源的适用性。图4表4参19  相似文献   

13.
王体雯  李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2):146-148
植被覆盖度是评估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全球环境变化和监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如何从遥感数据资料估算植被覆盖度,并提高估算精度是建立全球或区域气候、生态模型的基础工作。该研究以CBERS数据与ASAR数据为多源遥感数据源,进行CBERS影像与ASAR影像HPF像素级融合,生成高空间分辨率的多光谱影像HPF融合影像。分别运用CBERS影像和HPF融合影像,提取植被覆盖度,并对两者的提取效果进行精度对比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HPF融合处理的影像提取的植被信息精度较高、效果较好,为植被覆盖度信息的提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孟庆建  曹卫彬  李江全  刘姣娣  许西盼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760-12761,12766
运用IHS变换方法对农八师148团的TM和ALOS影像数据进行数据融合。首先给出了影像融合的技术流程和IHS变换的计算方法,然后根据计算方法得到了影像融合图像,最后根据影像质量评价指标对影像融合后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融合后的影像数据更有利于计算机自动解译和进行更准确的分类决策。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传统的遥感数据融合模型在高异质性地表区域的融合精度不高的问题,本研究在考虑地表温度的前提下构建了一种新的多源遥感数据时空融合模型.首先,为消除反演得到的可见光与红外信息出现不对等的影响,将地表测温空间尺度为综合多地表参数的数据尺度模型.然后利用低尺度低空间分辨率的转换残差模拟地表温度.由于地表温度特征复杂,构建B...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多源空间信息,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构造以栅格数据为主的数字环境.通过建立省域尺度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在空间叠加分析基础上,对湖南省生态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研究了区域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异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呈正态分布,总体环境状况一般,中等及以下等级的区域占全省总面积的65.01%.在空间格局上,大体表现为由东向西逐渐变差的态势,但局部有差异,这主要与各区域的自然条件、灾害状况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遥感影像呈指数增长,遥感影像管理部门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海量的遥感影像数据,充分利用存储空间,按需高效调取多源遥感影像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设计了海量多源遥感影像管理和服务的系统,应用云存储技术,将分布不同地点的存储设备通过软件组合后依托网络传输技术协同工作,管理部门可基于该系统做到有效的影像数据管理、数据分发以及数据服务共享等,切实解决当前海量遥感影像管理和应用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维系良好的湖区水生态环境,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但大型的水利工程建设必将对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分析了工程建设对鄱阳湖入江河段水质水量的动态影响和对湖口县产生的生态影响,并从生态补偿的主客体、补偿标准的确定、补偿方式的选择、补偿资金的筹集和补偿的落实、监督等方面对湖口县生态补偿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多源遥感数据支撑的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可为土地整治、占补平衡、新增耕地质量评估和基本农田管护提供科学依据,多源遥感为实现长时序大范围的耕地质量监管提供了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撑。【方法】文章从耕地质量的定义出发,研究了基于遥感技术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的两种策略:(1)从地学特征、土壤特性、环境状况、建设水平和生物多样性等5个维度表达耕地质量的科学内涵,构建以多源遥感数据为基础的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并梳理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各关键指标因素的方法;(2)从系统思维的角度,利用长时间序列遥感数据监测作物长势间接反映耕地质量综合状况。【结果】以多源遥感支撑的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可实现耕地质量信息的实时、大范围获取,对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支撑的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逐渐向更高精度、更多样化和更融合的方向发展。【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耕地质量的实时大范围监管和耕地资源的"三位一体"管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青海省56个气象站点2000-2012年平均年降水资料,在地理信息技术支持下提取由地形(T)变量(DEM、坡度、坡向、曲率、起伏度)、地表覆被(V)变量(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植被初级生产力NPP)和海陆位置(L)变量(经度、纬度、经纬度乘积)等10个因子构成的协变量集,运用随机森林(Randomforest,RF)算法建立区域降水量空间预测模型。结果表明,RF算法结合多元协变量集能实现区域降水量精确预测。十折交叉验证显示,不同输入变量条件下RF拟合的降水量预测模型性能排序为:T+V+L>T+L> L>L+V>T+V>T>V,其中T+V+L和T+L模型的R2达到0.893、0.892,RMSE仅为12.31、13.55 mm,比其他模型的R2提高了0.028~0.102,RMSE降低了1.24~12.95 mm,能满足区域降水量空间精细估计。旨在为低密度气象站点分布区的降水量空间分布式信息获取提供新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